前言
8月27日:札达托林寺---城东象泉河古铁索桥---城北洞窟与佛塔林---札达沟土林---巴嘎乡冈仁波齐。当日行驶里程297公里。扎达县城内除托林寺需要花50元门票进入,其他景点景区无需门票。
晨光中的托林寺遗址
札达停留了三日,已经超出了旧雨的计划,但攻略中计划好的托林寺还没有前往,所“耽误”的时间全部源于在此地的意外收获。想把西藏各地景观和人文都提前列入攻略着实不易。到旧雨离开札达县城时,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皮央东嘎洞窟还是被错过了,原因就是之前不了解。 地处冈底斯西端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西端之间盆地的札达,八月末天气有些“古怪”,早起和傍晚几乎都是阴云密布,接近午时才逐渐放晴,大日高升,白云卷舒。旧雨觉得不是很走运,进藏以来想拍几张阿里星空的愿望一直没能得到合适机会,到晚间不是月朗星稀,就是多云或者阴云压顶。 早起走出酒店,天气突然好到出乎旧雨的意料,蓝天深邃,薄云如纱,尽管天边尚是阴云笼罩,但对头顶湛蓝的苍穹影响已无大碍。好天气会带来好心情,旧雨驱车直奔位于札达县城西北象泉河畔的托林寺。 象泉河(藏语名称:朗钦藏布)大桥边有一处建筑遗址,问询当地人得知是托林寺旧址。黄土山岩半山腰,十几座废墟排列在山崖下,在晨光中被映成金色,废墟残存的红色墙体标识出原有佛殿的位置,看得出,原始的规模不小。 始建于公元996年的托林寺是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寺院,由古格王国国王益西沃、佛经翻译大师仁青桑布仿照桑耶寺设计建造,原名“托林祖拉康”或“托林拉康”,主体建筑为迦萨殿,1028年古格王沃德在托林寺外围殿宇陆续建成后举行开光仪式,赐名“托林红殿无比吉祥任运成就祖拉康”,就此开始确定了托林寺的地位。由于古格王朝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全藏的佛教中心。在藏族历史上,托林寺的地位举足轻重,影响深远,益西沃、阿底峡、仁钦桑布等人物都以托林寺为背景展开,寺院建筑和发展凝结了印度、尼泊尔和拉达克等境外工匠的心血,也是三地建筑和佛教风格集大成者。完好时期的托林寺殿宇众多,佛塔林立,规模宏大,但随着古格王国的消亡和人为破坏,盛极一时的托林寺而今已很难从断墙残塔中窥见到当初它的规模和格局。象泉河畔只留下残垣断壁,留给后世之人遐想。
走进千年古寺--托林寺
绕过寺院遗址,旧雨将车在街道路边停好,购票走进现如今的托林寺。 有着千余年历史的托林寺经历了各种自然和人为破坏,经过不断重修,主殿及周边建筑如今多已恢复。12世纪至15世纪其间,托林寺数易其主,相继被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执掌。15世纪后,师从卫藏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古格阿旺扎巴回到故乡,成为托林寺第一任格鲁派座主,并掀起古格历史上第二次佛教复兴浪潮,修建红殿,与第四任格鲁派座主贡帮仁波切修建的白殿,构成今日托林寺的主体佛殿建筑。到了18世纪初,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正式颁文,将托林寺设为拉萨色拉寺杰巴扎仓分寺,寺院堪布(相当于寺院住持)由扎仓派出,三年定期轮换。轮换制度一直延续到西藏民主改革前。1996年,托林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事艰辛,沧桑遽变,托林寺作为古格王国的王家寺院和后弘期阿里最早建立的寺院之一,留下的不仅是古格王国时期的辉煌历史,还有其后更迭时代遗留下的多国多民族佛教艺术风格遗存,为后世保存了难得珍贵的遗产。
托林寺边上的小广场--托林广场
托林广场是托林寺边的一座小广场,同样紧邻狮泉河,从寺院有小门可以进入广场。广场没什么特别之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不锈钢制成的神像雕塑,广场的作用就是提供给僧人和县城百姓的休闲场所,从广场处可远眺若不冈山和近在咫尺的人称“三大护法神”拱卫县城的陡峭土林群。
冒险登上象泉河古铁索桥
走出托林寺,旧雨看到当地导览图上有古铁索桥的指示,也算是札达县的一处古迹,于是决定前往。 古铁索桥位于县城东,是架设在象泉河上的一座古桥,去那里的路不是很好走,旧雨沿象泉河南岸的砂石路颠簸行驶几公里到桥边。 铁索桥早已荒废,几乎腐朽的桥木横七竖八还搭在桥的铁索上,桥面大约一米来宽,有些已经倾泻翻转,两侧垂悬着铁索,勉强还保持着古桥的姿态。桥上从头至尾挂满经幡,赋予了古桥一种宗教氛围,既是寄托,也是祈福。旧雨小心摸索到桥面上,在接近滔滔象泉河水面的地方,用相机记录着桥的一些细节。 观看完古铁索桥,旧雨驱车驶过古桥边现在通行的铁桥,沿河北岸返回象泉河大桥方向。
象泉河畔探寻不知名洞窟城堡遗址
沿象泉河北岸西行,在接近札达地质广场附近,旧雨看到一处满是洞窟的山体,从规模和构造上看并不是自然形成,山顶城堡坍塌后留下的遗迹清晰可见。废墟周边没有任何标识表明此处是什么所在,在托林景区的导览图也没有标注,这让旧雨感到疑惑,这么大一片成规模的洞窟应该有些来头,至少存在历史也有几百年了,何以没有任何说明呢?既然处在托林景区内,会不会是托林村旧址呢?带着疑问他走近洞窟废墟脚下。 山体上的洞窟开凿有四五层,因爬不进洞窟内,旧雨不知它们是否相通,但根据古格遗址洞窟的构造特点,他相信洞窟与洞窟之间以及各层间内部是不连通的,相连的通道在完好时期应该是在洞窟外部,不过早已坍塌找不到踪迹。洞窟在黄褐色岩体上规则排列着,风掠过洞窟还会传出轻微的“哨声”,既神秘又诡异,相信在月黑风高的晚间,在此停留会让人感到有些毛骨悚然。 探究不出所以,又没有相关介绍和明白人问询,旧雨匆忙拍摄几张照片后离开,札达乃至整个西藏难解之谜太多,令本来就对西藏了解甚少的他茫然,身边若是有个熟悉西藏历史的考古学家就好了,他想。
流连札达地质广场与千年佛塔林
札达地质广场在象泉河畔的G565国边,算是进入札达县城的门户。地质广场除了立有札达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志碑外,其余就是几块札达土林的简介牌,四周荒芜一片,号称“108塔”的塔林遗址就在其边上不远处。塔林南邻象泉河,北衬一条带状凿有洞窟的土质山岩,视野之内皆是土林群,札达就是“土林包裹之地”,中国唯一,世界典型。 塔林的佛塔基本上排列成行,从遗迹上看每行都有十几座,佛塔大多是用本地黄土夯制,或制坯垒置,也有用卵石堆砌的。塔林是托林寺组成部分,按照托林寺的介绍,塔林分两组,每组塔群各有3条长塔,由数十或上百座形制相同的小塔串连而成,不过,现今还能辨识的塔群仅有几十座了。 旧雨在塔群中穿梭,想象着鼎盛时期塔林的宏大,静寂间领悟佛的存在,感慨托林寺曾经的辉煌。
游走蔚为壮观的札达沟土林
札达沟土林位于整个地质公园北部,面积大约290平方公里,沿一条沟展开,沟内是通往象泉河的公路。行驶在路上,路两侧抬头可见不断幻化着的土林地质形态,这条沟(景区)连绵数十公里,在整个札达土林范围,是土林分布最集中,类型最丰富、形态最多样的区域。古堡式、塔状式、屋脊式、台阶式、笋式等形态土林令人目不暇接,堪称奇幻。如果说茅茨沟土林和玛朗景区土林只能俯视,札达沟土林则可以近距离接触,甚至可以走进土林间感受它的神奇。 午时刚过,旧雨驱车进入札达沟,沟内公路是扎山线通往狮泉河的一条通道,原本他从狮泉河出发走G219应该从这条路进入札达县城,但被施工阻拦,才绕道G565(X701)去往古格遗址。 大日直射下的土林颜色黄的有些刺眼,嶙峋怪异的土林不断变幻,让旧雨几步一停车,手中的相机、手机几乎放不下来。他不知日出日落时分行进在这里是什么样的景色,但烈日下细节必现的土林景观已经有叹为观止之感。行驶了30公里,在通往那木如村和香孜景区,以及扎布拉观景台的岔路口,旧雨停下车,札达沟的土林也基本到此为止,至于香孜景区和扎布拉观景台因为坑洼不平的道路,他没有贸然前往。停留片刻,弄了些食物充饥后,旧雨按原路折返。下午3点,他驶出札达沟,在地质广场附近的中石油加油站补充完油料后,驶上G565,离开札达县城,重返G219国道。
G565国道及G219国道沿途风景
G565是旧雨进入札达来时的路,路两侧山形依旧,但景色随着光线变化迥异。札达县地势南低北高,高差有1500米,札达县城坐落在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盆地中,西面是拉达克山脉,处在中印边境的中段,其南面就是印度的旁遮普邦。阿伊拉日居山也是札达与噶尔的界山,意为“奶奶山脉”。从海拔3700左右的札达县城返回G219海拔高度升至4400米以上,G565到G219除了在部分平坝上行驶外,几乎全部在爬坡,土林、平坝草原、河谷、“五彩山”、雪山依次轮现。 傍晚19:40左右,旧雨踏上东行的G219国道,云也开始多了起来,冈底斯山脉逐渐进入视线,暗淡的光线下,雪山隐在浓云下展示着多姿的身形。
夜幕降临时分的神山冈仁波齐
临近傍晚21:00,上G219国道行驶几十公里过了门次乡不久,耸立在阿里普兰高原上的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冈仁波齐进入旧雨的眼帘。余晖勉强透过厚厚的云层缝隙,照亮神山,并为神山头顶的云染上一抹红晕。这是旧雨第一次真实见到神山冈仁波齐,对这座海拔不高(海拔6656米),但却被尊为世界中心的圣地,他既期待又担心。期待的是能零距离接触到神山,担心的是经过近8000公里的奔波难见神山真容,很幸运,至少今晚他在G219国道边见到了几无遮挡的神山冈仁波齐,金字塔般的山形,标志性的南坡“天梯”冰槽和万字格,清清楚楚展现在他的眼前。此刻的旧雨反而没有了激动,在暗淡的光线下,依托车身,屏住呼吸,拍下了他人生中首张清晰的冈仁波齐的照片。
抵达圣山脚下的巴嘎乡塔尔钦
旧雨在巴嘎拐乡下G219公路,在路边冈仁波齐游客接待中心稍作停留,粗略了解了一下景区游览须知,随后驶入神山脚下的巴嘎乡塔尔钦。 或许是到神山游览转山的游客和信众比较多,塔尔钦镇能接待游人的酒店、客栈已经全满,在镇上转了一圈后,他在一家东北人开的小店要一盘饺子吃完,进藏后第一次奢侈地选择了一家高档酒店,养足精神等待第二天走近神山。
8月27日的行程到此为止,感谢网友们的阅读!下一篇旧雨将分享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因天气原因,他先前往位于中尼边境的普兰),敬请关注!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