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前的冬天,曾一个人十二月到 东北,一直到祖国的最北端,只为感受一次北方的大雪纷飞。 那时候我曾想过我还会再回来,再次回到这片雪地里,因为想念北方冬天的大雪,因为只有下雪的冬天才够完美。
踩在雪地里嘎吱嘎吱的声响,进屋之前抖一抖身上的雪花,马路边的冰糖葫芦串儿,屋子前摆放的冰冻水果,雪地里的大雪糕,在 东北的冬天,总有着一种我未曾体验过的童年气息。
今年选择的 东北环线比三年前来的时候更加冷,冷到头发丝儿都结了雾凇,睫毛上的冰碴子扎得眼睛难以眨眼,但一呼吸就会逐渐融化。
冬天的 长白山,下雪后便是水墨画里走出来的黑白世界。
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的 雪乡,但其实夜色下也美的毫无抵抗力。
我们天天都嚷着要泼冰,这不,终于在零下30度的 雾凇岛清晨泼水成冰了。
2018年学会的第一项新技能——滑雪,开心到飞起。
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夜色下十分静谧。
东北大环线行程
这次重走 东北大环线和三年前稍微有点不一样,行程重新加入了 长白山,毕竟上次我没有去还是有点遗憾的。 东北大环线行程: 哈尔滨 ——雪谷—— 雪乡 —— 长白山 —— 雾凇岛 —— 哈尔滨 D1: 哈尔滨 D2: 哈尔滨 ——雪谷D3:雪谷—(徒步)— 雪乡 D4: 雪乡 —— 长白山 D5: 长白山 D6: 长白山 —— 雾凇岛 D7: 雾凇岛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D8:滑雪的一天
在东北的吃穿住行
先说说冷到零下30多度的 东北要穿什么?此处敲重点! 这次到 哈尔滨我有新发现,如果你不知道在淘宝上该买什么衣服、裤子、鞋子的话,可以到了 哈尔滨再买,在 哈尔滨买的都是这边专用的厚度,你告诉老板你要最厚的,保证没问题。我在防洪纪念塔到松花江边看到几家小店,其实 哈尔滨路边有很多小店都在卖保暖衣物,门口挂着帽子的店都是的。↓↓↓↓这是我在 东北的全身装备
在 长白山的那天可以说是最冷的一天,据说也是 长白山整个冬天以来温度最低的一天,我也毫不犹豫将自己裹成了粽子。 这次穿的衣服其实还没有三年前来 东北穿的多,羽绒服、一件毛衣、一件抓绒保暖衣、抓绒打底裤(不是最厚)、阔腿裤(不是很厚)、 东北棉靴、一双羊毛鞋垫、一双厚袜子、帽子(不是最厚)、围巾、手套(普通厚度触屏手套)、口罩,这些就是我平时在 东北穿的厚度,在 雾凇岛清晨看日出的时候,多穿了一条加厚打底裤,一双厚袜子。我基本上没有贴过暖宝宝,除了在 长白山天池刮大风头有点冷之外,穿成这样基本不冷。 羽绒服是在 哈尔滨商场买的,直接告诉店员我要最厚的羽绒服,我问了在南方的商场买不到这个厚度,而且衣服防风。帽子也是在 哈尔滨买的,一般的帽子不能护耳朵,注意耳朵一定要保暖。加厚打底裤和袜子也是在 哈尔滨小商店买的,真的是特别厚。我的手套触屏失灵了,所以在 哈尔滨重新买了一双,触屏手套对于用手机的朋友非常重要,毕竟将赤裸裸的手拿出来玩手机还是需要勇气的。棉靴还是上次来 东北买的那双,TB关键字搜: 东北棉靴,或者到 哈尔滨再买,一定要买比平时穿的大1到2码的鞋子,毕竟还要垫鞋垫和穿厚袜子,需要留足够的空间。上次来我垫了两双加厚的鞋垫,穿了两双袜子,这次减少了一半,明显感觉鞋子松了很多。鞋子上套的红色雪套是我们领队发的,徒步的时候雪深的地方会用上。 关于相机我没有买保暖套,不过要记住进屋之前将镜头盖盖上,机身再套一个塑料袋密封起来会好一些。关于手机我在室外用的比较少,我的是安卓,除了在 雾凇岛清晨想拍视频拿出来太长时间被冻关机之外,其他时候没有冻关机过,iPhone基本上分分钟冻关机,最好给手机贴上暖宝宝。 如果室外温度太低,往身上贴暖宝宝效果不是太明显,不过怕冷的宝宝还是多带点暖宝宝总能用上。 到 东北要吃哪些 反正跟着嗨皮士的领队走,不怕吃不到美食,从 东北家常菜到岩石烤肉到全鱼宴到满族火锅到一起撸串儿,我们的领队这几天带着我们吃到了不少 东北美食,也刷新了我对 东北美食的认知。东北家常菜系列: 冻豆腐、小鸡炖蘑菇、冷水浴、猪肉炖粉条、杀猪菜、香椿炒蛋,这些都是到 东北必吃的家常菜。
岩石烤肉系列:到 长白山要吃一顿烤肉,才能缓解坐车的疲惫之心,在这里我才发现 东北人吃烤肉什么都能烤,烤酸菜、烤花生米、烤鸡蛋等等,你想吃的都能烤出来。
满族火锅系列: 想想在冰天雪地的 东北屋里,和小伙伴们围上一桌吃上一顿传统的满族火锅,这感觉多棒呀!别问我们为什么都站着吃,因为桌子太高了,够不着呀!就是这么任性
东北撸串儿系列:东北的烤串儿又大又香,挺出乎我意料的,烤串儿店里既有烤串,也有煮串,一样来一点刚好,再配上当地超好喝的山楂汁“开卫”。
老昌春饼: 这次来到 哈尔滨后喜欢上的一道美食, 哈尔滨有很多家老昌春饼连锁店。春饼就是用一层薄饼卷上其他菜就着吃,也可以再卷上黄瓜、大葱,蘸上甜面酱,有点类似于 北京烤鸭的吃法,但我更喜欢春饼。春饼分为春饼和筋饼,个人比较推荐筋饼,更薄更筋道。
在 东北我们睡了这些地方: 跟着嗨皮士在 哈尔滨重返大学校园时代,睡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留学生公寓和 哈尔滨林业大学专家公寓;在雪谷、 雪乡和 雾凇岛体验了 东北大炕;在 长白山住宝石国际酒店,体验了两晚 长白山温泉,冰火两重天。总而言之就是我们睡的地方都很有特色。
在 东北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开始日落,四点半就全部天黑了,所以长夜漫漫呐耐不住寂寞的朋友还是提前准备一些可以在室内娱乐的游戏,毕竟这么冷的天气晚上出个门还是挺不容易的。
冬天里的哈尔滨
仔细数数,这次也是第三次到 哈尔滨了,一次是夏天,两次是冬天,印象都很深刻。因为夏天的 哈尔滨特别凉爽,简直就是纯天然的避暑之都;而冬天的 哈尔滨对一个南方人而言,在室外就是一只行走的粽子,一进屋里就变成脱下层层外衣的大米。但走完 东北大环线后,你会发现 哈尔滨的室外是这几个城市中最温暖的,而 东北的室内都一个样,热啊。
「松花江畔」 听说我刚到 哈尔滨的那天是近期最暖和的一天,的确,一点都不冷,毕竟我已经全副武装的行走在松花江畔。
松花江已经结冰了,成了大人和小孩们的乐园,带上一块滑板就可以玩儿上很长时间。
吹着冷风走在松花江大桥上,本以为走完大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然而走了很久还未走完,实在是难以忍受北方的寒风,只好用衣服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再往回走。
在江面上把雪扫开,就形成了一条天然滑道,又可以愉快的在冰面上玩滑雪圈儿了。
江面上停泊了很多被白雪覆盖的船只,一停留就是一整个冬天。
「中央大街」 从松花江畔往里走就是防洪纪念塔,是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的,为纪念 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防洪纪念塔也属于中央大街的尽头广场,往前一直走都是中央大街。
冬天的中央大街两旁的树枝上都挂着灯光,有种新年的气氛,中央大街最具特色的是整条街道都由方石铺成。
中央大街有着很多的欧式建筑,汇集了文艺复兴、巴 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的建筑,这条街上也是 哈尔滨人欧式生活的体现。
中央大街也是一条商业步行街,尤其是卖红肠和大列巴的,整条街有一半都是。 哈尔滨最出名的秋林食品,这条街上每隔几米都能看的一家,带手信的朋友可以在这里买。
来到中央大街上自然不能错过的马迭尔冰棍,路过这里的人几乎人手一根。
在零下20度的 哈尔滨街头吃着冰棍儿,这种滋味还是挺不错的,说实话,真的不冷。
马迭尔冰棍有香草味和巧克力味的,都是5元/根,我把两种口味都试了一遍,更喜欢香草的。抛下情怀,其实这冰棍儿的确挺好吃的,一口下去浓浓的奶香但不会甜腻,就是刚刚好的感觉。
「老道外的 哈尔滨掠影」 来到老道外,是因为这里有着面积最大的 中国巴 洛克街区,外表是历经沧桑的欧式立面、里面确藏着典型的中式院落,尤为独特的建筑风格。
如今靠近公路主干道的部分建筑已经开始拆迁,曾经的那些餐饮老店也纷纷搬迁。
与此拆迁的同时,老道外商市也有一片维护起来的保护区域,从景阳街与 靖宇街 交口,一直向东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升平街,南至南勋街。
百年餐饮老街也是后来重新改建的,这条街上也能品尝到各种 哈尔滨美食。
在老道外瞎逛乱入了一条古董街,街道两旁摆着摊儿,贩卖着各种古董小商品。在 哈尔滨的寒冬还能这样摆摊儿,真佩服 哈尔滨人民的勇气。
穿越——雪谷徒步雪乡
从 哈尔滨到雪谷,5个小时的车程。不远不近,毕竟冬天车速比较慢。一路上已经是正式属于北国冬天的风光,白茫茫的一片。
我们团队的第一张合影,几乎都是一群从南方来看雪的孩子,不过也有来自北方的孩子,毕竟只有在 东北才能每天看到这么厚的雪,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第一次见到大雪的兴奋。
黑白的树枝和白色的雪地,俨然一幅水墨画,山的那头,都在雪地里玩儿嗨了。
趁着还未天黑,领队抓紧时间带我们去山头玩滑雪圈咯!拖着几斤重的雪圈爬上小山坡,再嗖嗖嗖的滑下来,够带劲儿。大家刚开始还有点害怕,玩了一盘就上瘾了。
反反复复的拖着雪圈上坡再坐着雪圈滑下坡,其实还是挺累的,玩上几轮就耗尽了力气,但足够刺激好玩就行了。可能是因为我要体重轻一些的原因,每次滑下去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停下来的,别人都比我滑的远,这时候我该开心呢还是不开心呢。
东北的天黑很早,晚上和小伙伴们在雪谷客栈里包着饺子。纯天然手擀面皮,不过肉馅是客栈老板帮我们和好的。
包了满满两大盘饺子,颇有成就感,晚上的菜再加一道饺子宴。
从雪谷徒步 雪乡,切记一定要轻装上阵,毕竟要先翻越一座羊草山。
徒步路线共15公里,为了节省体力,领队给我们安排坐了一段马拉爬犁,我们的徒步路线大概也有10公里左右。早上7点半出发,下午2点到 雪乡,徒步6.5小时,但中途休息了1.5小时,实际徒步时间5小时。
徒步难度系数不太大,主要是前半段翻越羊草山比较累,毕竟是爬山。到达羊草山顶,后半段几乎都是缓下坡,比较轻松。 那么问题来了,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不返反穿越呢,这样就不用爬山了呀有道理,但如果反穿越,羊草山下山路还是有点陡,相对而言比较危险,安全第一,我们还是正着穿越比较好,哪怕是累一点点
勇者穿越之前必须先合影一张,然而我还没站稳就先摔了一跤,直接坐在地上不起了,拍照!
雪谷门票:60元/人 徒步的山口设有售票窗口,马拉爬犁全都在围栏里等着大家买门票。这次徒步又是一个下着雪的天气,和三年前徒步的那天一样。
马拉爬犁只能到山脚,开始爬山就要准备下车啦。每天徒步穿越雪谷 雪乡的人其实挺多的,刚开始长长的队伍,走一段路就渐渐拉开了。
上山路段有些路面会有点滑,鞋底不防滑的宝宝记得提前在雪谷买好冰爪,这一路上是没有卖冰爪的。我的鞋子前几年徒步还是防滑的,可能今年少垫了鞋垫,少穿了袜子的原因,鞋子有点松,走路有点松就变得不防滑了,所以我一路上也摔了几次,还好穿的厚摔得不痛。多亏我们经验丰富的领队,边走边帮我找路上别人掉的冰爪,最终还是找到了两只,终于走路不摔了!
爬羊草山的路上如果体力不支的宝宝,可以坐雪地摩托直接上山,但就失去此行徒步的意义了。
从山下徒步点开始,2个半小时就到羊草山山顶。山顶的游客服务中心需要再次购买 雪乡的门票。雪乡门票:120元,包括景区观光车。 游客服务中心里面很暖和,可以在这里稍作休息再出发,也是全程唯一可以吃饭休息的地方,如果没有提前备干粮,中午可以在这里吃饭,物价的话大概泡面15元/盒。
阴天的羊草山也是水墨画的意境。
雪地里的跳跃,感觉真不容易。
当你看到羊草山这块石碑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走完羊草山了,恭喜,正式进入了 雪乡。从游客中心到这里边走边拍2个小时,比较悠闲的一段路。
到达 雪乡,雪又开始变大了,这座村子里也越来越浪漫。
这里是真实的雪乡
关于 雪乡,最近的新闻特别多,这个冬天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尤其是“ 雪乡宰客”事件,也有很多朋友问我究竟坑不坑。 说说我对这里的看法吧,不黑也不洗白。 雪乡确实很美,也是为什么污点这么多,还是有这么多人来的原因。 雪乡屋顶的雪保护的很好,也就是蘑菇房子冬天一直都有,尤其是晚上,就像是童话小屋一般。如果来到了 东北,要玩 东北大环线, 雪乡还是值得一来的,至少在其他地方没有这样的梦幻小屋。雪乡宰客主要是住宿和导游,所以选择一家靠谱的旅行社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我选择了“嗨皮士”,在这里是没有被坑的。
雪乡有一条栈道,看蘑菇房子最佳位置。推荐白天和晚上都要去一次!15年12月来的时候还没有这条栈道,我记得那时候看蘑菇房子必须要买门票进梦幻家园才能看到,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修的。
雪乡位于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的 双峰林场,厚厚的积雪覆盖在屋顶,形成了一座一座的蘑菇房,童话般的 雪乡模样,真希望以后负面新闻能少一些。
雪乡最美的景色莫过于夜色了,这才是我们所幻想的童话世界模样。夜幕之下蘑菇小屋的灯光全都点亮,红、黄、蓝,梦幻般的色彩点缀着 雪乡。
被白雪所覆盖的地面,软软如棉花般的积雪,一丝都不忍踏进,才会有此般模样。 之所以 雪乡能形成蘑菇房,而其他地儿没有,是因为这里的雪粘度高,雪质好,而且 雪乡雪期长、降雪频繁,仅积雪期都长达7个月。
今晚的雪下的很大, 雪乡用一场大雪纷飞迎接着我们。走在下雪天的 雪乡夜,越发觉得这里的夜晚更加浪漫。
晚上路边也摆着很多小摊儿,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天然冰冻果子、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串儿,越来越喜欢这样的 东北夜晚,有一种我们未曾有过的童年气息。
晚上路边也摆着很多小摊儿,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天然冰冻果子、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串儿,越来越喜欢这样的 东北夜晚,有一种我们未曾有过的童年气息。
餐馆门口摆放着的冻饺子,也只有在 东北才能看到的景象,室外是纯天然大冰箱。所以,在 东北点饮料的时候,一定不能说要常温的,毕竟常温是零下20多度。
夜晚的 雪乡街头突然出现的演出队伍,让下着雪的街头瞬间热闹了起来,有了一种新年的感觉。
这里是李二狗、刘铁蛋的家,在 雪乡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灯笼,每到冬天就有浓烈的过年气息。
云里雾里的长白山
三年前的 东北大环线我没有到 长白山,这一次终于弥补上了上次的遗憾。从 雪乡到 长白山几乎一整天都在车上,路程遥远,冰雪路面,长路漫漫,所以到 长白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吃一顿,第二件事就是泡温泉缓解坐车一天的疲惫。 晚上住在 长白山宝石国际酒店,就在魔界附近,酒店有温泉,不过没在酒店里,有车接送到泡温泉的地方。
很多人来到 长白山 就是为了一泡这里的温泉,温泉池子也很多,每个池的温度都不一样,可以随意选择。 长白山 温泉含有益元素和矿物质达数十种之多,可消除疲劳,驱寒祛病,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所以还有着有“神水”之称。
长白山 温泉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室外温泉了,在零下30多度的雪地里泡着温泉,天空中还飘着雪花,想想都够刺激的,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而在露天的大自然中享受着温泉,也是最接近自然的一种体验。其实先在室内温泉池把全身泡热乎了,再披着浴巾走到室外温泉池里也不是很冷,全身泡热乎了再走进室内,短短十几秒的时间,其实真的还好,能承受的温度。
在零下三十度的雪地里泡温泉是一种什么体验?请看我的头发丝儿,一不小心就白了头由于温泉池的温度较高,而室外温度较低,温泉池里的水蒸气蒸发,遇上冰冷的头发,就会形成这样的“雾凇”,和雾凇的形成是同一个道理。
清晨6点半的 长白山 ,我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寒冷走路去看雾凇,毕竟雾凇只有早上才有,太阳出来就会融化。
通常来说,看 长白山 雾凇的地方在魔界景区。魔界有着 长白山 天池流下来的温泉水,所以河水常年不会结冰,等到冬天气温零下20度左右的时候,水面雾气蒸腾,就会形成树挂和雾凇。天还未太亮,而水面雾气缭绕,朦朦胧胧犹如仙境一般。
我们没有去魔界景区,而是在魔界对面看雾凇,河还是同一条河水,就在我们酒店附近,景色和魔界差不多,既能省去不少门票,也不用大清早走太远。
和 雾凇岛 成片的大棵大颗树上的雾凇不一样,魔界的雾淞是比较小巧精致的感觉。
长白山 分为东坡、南坡、西坡和北坡。东坡位于 朝鲜 境内无法前往;南坡最原始,但目前没有开放;西坡看天池的视野更加开阔,但景点相对较少;北坡开发最早,所以景区成熟,景点也多,所以通常去 长白山 都是去的北坡,我们这次也去的北坡。北坡路线:天池——绿渊池—— 长白 瀑布——地下森林北坡门票125元,环保车85元,越野车80元
北坡的景点都是坐车去,尤其是冬天只能坐车,徒步这种事儿想都别想。从景区门口乘坐环保车上山,到天池还要再换乘越野车。
天池确实是一个需要拼人品的地方,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到的。 比如 我们去的那天雾特别大,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迎接我们的还是有一阵狂风。天池真的是 长白山 最冷的地方,主要风特别特别大,从下车走到看天池的地方,吹到整个人崩溃。
天池确实是一个需要拼人品的地方,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到的。 比如 我们去的那天雾特别大,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迎接我们的还是有一阵狂风。天池真的是 长白山 最冷的地方,主要风特别特别大,从下车走到看天池的地方,吹到整个人崩溃。
然而我们领队上次来看到的天池是这样的!!请告诉我这是同一个天池!!
从天池下山后,坐观光车先到绿渊池,小小的一个景点。冬天的绿渊池有种水墨意境,湖边是光秃秃的树枝,池子还未全部结冰,冰面上撒了一层雪,还未结冰的地方平静如一面镜子。
雾凇岛的梦幻清晨
雾凇岛 最美的时候莫过于清晨的日出十分,当四周的树上结满了白色雾凇,当太阳从雪地里升起的时候,天空被渲染为粉色,当松花江上雾气氤氲,朦朦胧胧的梦幻清晨。
雾凇岛 位于 吉林 省 吉林市 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韩屯,这里是看雾凇最集中的地方。看雾凇通常都是提前一天抵达 雾凇岛 ,在镇上住上一晚,第二天早起看日出。抵达 雾凇岛 的时候刚好是日落十分,赶上了一场绚丽的夕阳。
绚烂的晚霞染红了天际,远处的天空一片粉色,在 雾凇岛 能看到日出与夕阳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晚霞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依旧还是敌不过寒冬的温度,看着还未结束的晚霞回到了温暖的房间里,吃上一顿热腾腾的满族火锅。
清晨6点半和小伙伴们集体出动看日出,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看日出的我们绝对是真爱了。
早上起床时的天气预报,体感温度零下41度,这种时候还能起床也是佩服自己
从到 东北 的第一天开始,小伙伴们都期待着泼冰,终于在 雾凇岛 的时候,每个人轮流着泼了一波,不对,感谢我们领队多带了一大壶水,我们没泼好的还泼了两波。伴随着日出泼水成冰的一瞬间太梦幻了。在 东北 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泼水成冰的,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气温要保持在零下30度左右,并且无风。所以日出时分是泼冰的最佳时候,日出时光线最美,拍出来也比较漂亮。而中午的时候气温会升高,可能就不能成冰,所以泼冰也是属于早起er的福利。
太阳升起后,阳光洒在松花江的江面上泛着雾气,无比美妙的阳光。
前几年来 雾凇岛 的时候还没有修桥,需要早起坐船才能上岛。现在的 雾凇岛 已经通桥啦,在桥对面下车之后再过桥上 雾凇岛 。桥对岸也有游客中心,里面有热饮也有暖气,看完日出和雾凇之后,在室外时间太长,整个人都快冻成冰棍了,急需去室内回暖。
松花江面缥缈着的雾气, 雾凇岛 之所以能形成雾凇,是因为上游有水电站,所以松花江不会结冰,江面上有足够的雾气,而 雾凇岛 温度够低,遇冷之后就会在树上凝结而成雾凇,才有了这十里长廊。
滑雪的一天
哈尔滨 的滑雪场早有耳闻就只有 亚布力 滑雪场了,毕竟名声在外,所以滑雪场的人非常多,不太适合我们这种新手,毕竟人多容易撞“车”。所以领队没有带我们去 亚布力 ,而是选择了 哈尔滨 附近的上京国际滑雪场。如果你是新手的话不推荐去 亚布力 ,虽然 亚布力 滑道很好,但对不会滑的朋友来说都一个样,照样不会去太高的雪道滑雪。
附上一张上京滑雪场的价格表,对于新手的我来说,还是选择了双板,从上午10点滑到下午2点。滑雪场有餐厅,中午可以在这里用餐,价格也还好,没有太离谱。如果有雪镜的朋友可以带上,也能在滑雪场租,不愿意租的朋友宁愿裸着眼睛,也不要戴墨镜,虽然刚开始会觉得刺眼,后面慢慢就适应了。但如果一旦正脸摔倒,戴眼镜很容易伤到眼睛。
毕竟是人生中第一次滑雪,滑雪鞋真心太重了,以至于滑完雪脱掉鞋后,感觉整个人身轻如燕,可以轻到飞起。滑雪板也特别重,每次滑下坡,还要再拖着滑雪板走上坡,一天消耗完的力气都献给了拖滑雪板。
滑雪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复杂,而且真的很好玩儿。刚开始还想请个教练的学的,但毕竟贵,最后还是自己摸索,和小伙伴们讨论讨论,很快就能滑了。
滑雪之前我以为对新手而言就是摔摔摔,现实比想象中好些,虽然也在不断摔,我几乎没有一次性 成功 下坡过,每次都会摔倒,下坡速度太快我就会自动怂到摔倒。刚到滑雪场的时候,领队一直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摔可以,千万不要撞到别人!所以也提醒大家,滑雪注意不要撞人,如果前方有人又不会拐弯的话,学我的,自动摔倒。
写在结尾
从 哈尔滨 出发,绕了一圈 东北 大环线再回到 哈尔滨 ,一直对 东北 的雪念念不忘的我,也算了完成了三年来的一个念想。感谢「嗨皮士旅行」圆了我这次旅行,感谢我们的领队,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的8天很欢乐,一起看遍了零下30度的日出日落,徒步穿越了羊草山,在零下30度泡露天温泉,也学会了滑雪技能,小伙伴们咱们有缘咱们江湖再见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