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集锦图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神话故事,想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吧!但是,它的出处您知道吗?民间有好几个版本,其中的主要版本,就是故事发生在杭州万松书院。最早将“梁祝”故事与万松书院结上关系的是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同窗记》中,是寓居杭州的著名剧作家李渔所创作的。李渔在他的作品中处处突现出鲜明的杭州地域特色,如梁祝分别从家乡(会稽、上虞)渡钱江在草桥门偶遇而义结金兰;在当时杭州最著名的书院——万松书院同窗共读。三年后,分别时,沿着长长的凤凰山古道送别。作者把固有的书院、山川、草桥、长亭等都编织在故事当中,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和渲染力。所以,近代的许多电影、电视都是根据这个版本进行改编的。 其实,“梁祝”故事最早见于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的《金镂子》,以后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晚唐张读《宣室志》、宋代李茂诚《义忠王庙记》、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入话、清代吴景樯《祝英台小传》等都有较详记述。元代白仁甫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杂剧,后来我国绝大多数剧种均移植上演,是传统戏剧的保留节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作曲家陈钢将《梁祝》谱写成小提琴协奏曲,使《梁祝》走上了国际舞台。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时,将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给各国记者,称之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此《梁祝》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其影响之大堪称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之最。 千百年来,《梁祝》故事经过了历代作家和民众的不断修改和再创造,虽然“异文”很多,但其母本早已定型:“乔装求学”、“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哭坟化蝶”等主要的情节始终未变。不同版本的故事只在首尾情节、发生地点及时代背景上有些变化,其歌颂自由爱情的主题亘古未变。据不完全统计,梁祝读书处在全国有5处、梁祝墓有9处,在宁波鄞县还有1处梁祝庙。人们都愿意相信美好的传说曾经发生在自己的家乡。当然,我也更加确信,这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美丽爱情故事,就像《白蛇传》一样,也是发生在我们杭州! 2019年11月1日中午,我驾车来到杭州万松书院。拍摄了些照片与视频录像,并撰写出这篇《【我的难忘之旅】游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出处——杭州万松书院》。在这前言里,先上传几张最具代表性的图片,给大家观赏,然后再请大家点击手机下方的“展开全文”继续跟随我的游记一起安安静静享受城市中的这个浪漫公园:万松书院。
走进万松书院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的游记,一起慢慢游览万松书院吧!也回顾一下我的难忘之旅!【景点简介】 万松书院,位于杭州凤凰山北万松岭上 ,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后改建为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书院主体建筑包括仰圣门、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阁等。其中毓秀阁原为接待各地访问学者的处所,现辟有"梁祝书房",展现梁祝当年刻苦攻读、"促膝并肩两无猜"的场景。明道堂为书院讲堂,陈设展示中国历代科举文化。大成殿为祭祀孔子处,设有"孔子行教图"壁画等。 据史料记载:万松岭上原为报恩寺,寺院修建于唐贞元年间,寺内建有“舞风轩”、“万菊轩”、“浣云池”、“铜井”等,唐时白居易和宋时苏东坡都曾是这里的常客,在与寺僧谈禅说理之余都留下了笔墨。万松岭的地名就出自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的名句。苏东坡对当时的“万菊轩”是这样描绘的:“一轩专为黄花设,富拟人间万石君。佳木尽从方外得,异香多在月中闻。引泉北涧分清露,开径南山破白云。此意欲为知道者,陶翁犹自未离群。”万松书院曾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浙江省文人汇集之地,与当时的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并称为杭城“四大书院”。有联为证:浙水重敷文,看此山左江右湖,千尺峰头延俊杰;英才同树木,愿多士春华秋实,万松声时播歌弦。造就了袁枚等莘莘学子,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齐召南、秦瀛等大学者也曾在此讲学。几百年来,万松书院为浙江乃至全国塑造、输送了无数人才,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形成尊师重教、育才树人的民风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随着近几年杭州市政府的逐步改建,进一步打造西湖历史文化景观廊道,2007年10月20日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上,宣布了“三评西湖十景”的结果。万松书院被誉为“万松书缘”,成为新一代西湖十景之一 。 由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此三年同窗刻苦攻读的绝美爱情神话,已成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还传颂出了“草桥相会”、“十八相送”等经典爱情故事。所以万松书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青年男女们浪漫婚配的相亲场所,一直以来也都是杭州父母们为自己孩子们选择配偶最热闹的相亲角之一,更是杭州市政府打造“梁祝文化”和“东方爱情之都”的重要人文景观公园。【门票价格】10元【开放时间】7:30-17:30【交通信息】38路区间车或4 路公交车,在万松岭站下,再走几步即达。还可乘808路或Y6线到长桥站下车、乘102路在万松岭站下车。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 1080P
请看视频录像
品字型石牌楼
品字型石牌楼,石牌楼中间石牌坊正面书“万松书院”,背面书“太和元气”;左牌坊正面书“敷文书院”,背面书“道冠古今”;右牌坊正面书“太和书院”,背面书“德侔天地”。万松书院、太和书院、敷文书院代表了书院的三个时期。书院三座石牌坊呈“品”字排列意为: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品。牌楼上祥云环绕,正面雕着双龙戏珠和梅兰竹菊,背面雕刻福禄寿图案。镂空雕刻演绎了传神的石雕技艺,让人惊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之美。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 1080P
请看品字牌坊的视频录像,品字形排列还蕴含着: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品。的深刻含义。
芷兰轩拍美女
芷兰轩周围是如今相亲的地方,内有小桥流水,池塘花园,优雅怡静,景色美丽。在此,偶遇一群拍美女的摄影人们,我也蹭拍了几张美女。
登上高山仰止
登上高山仰止。万松书院一进为仰圣门:仰圣门是万松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高山仰止”取自司马迁《史记》。“仰圣”即表示人们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仰圣门是提醒人们步入书院必须衣冠整齐、心怀崇敬的礼仪之门。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 1080P
请看走进仰圣门的视频录像
参观明道堂等
走进毓粹门后,是一个大四合院,东边是由义斋,南面是明道堂,西面是居仁斋,回看北面毓粹门上书:孔孟真源。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 1080P
请看我走进毓翠门“孔孟真源”环视院子里的视频录像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 1080P
走进明道堂的视频录像
梁祝书毓秀阁
走出明道堂后门,旁边便是梁祝书房毓秀阁【梁祝传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神话传说之一,说的是浙江上虞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读书。途中偶遇会稽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就在柳荫下义结金兰,而后又同在杭州万松书院同窗共读三年有余。求学期间,两人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相互照应,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山伯生性憨直,始终未察觉英台为女儿身;英台却早已芳心暗许。三年的同窗,一同切磋学问,相互照顾扶持;风嫠展书读,挑灯写文章;春来花丛温步,秋夜畅谈理想;关怀疾病,分享欢乐。点点滴滴都化作刻骨的相思,一点相思,万种柔情,从记忆的深处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三年后,祝父催英台回家。英台以随身佩带的玉蝴蝶扇坠作为信物暗托师母做媒。在离别的“十八相送”途中,英台一次次借景喻情,向山伯暗示自己为女子,但山伯依然懵然不解,后经师母点破才恍然大悟。山伯兴冲冲赶往祝家求婚。但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上虞太守之子马文才了。山伯在凄楚悲愤中与英台“楼台相会”,满腔热情化作乌有,回家不久即郁闷而逝了。英台闻之,悲愤不已。结婚当日,向父亲提出要先到山伯墓前拜祭,否则宁死不上花轿。祝父无奈,只得应允。英台在墓前哭祭时,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在狂风暴雨中,坟墓豁裂。英台纵身跃入,墓包徐徐合拢。过后,风雨顿息,阳光灿烂,山伯英台化作一对彩蝶飞舞而出,他们的爱情在历经风雨过后获得了自由和再生。
大成殿拜孔子
万松书院最后面的建筑是大成殿,大成殿即孔子祭祀处,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是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境界。大成殿陈列突出“颂圣”以颂扬孔子的伟大思想与渊博文化。孔子像及四配享(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两侧墙面用壁画形式展示孔子行教图,分别是杏坛设教、读《易》有感、舞雩从游、泰山问政、子贡辞行、忠信济水、侍席鲁君、礼堕三都。并设青铜祭器。殿前设曾唯和颜乐二碑亭,分立乾隆和康熙御题手迹复制碑。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 1080P
请看大成殿内的视频录像
拍帅哥下山归
我只好就此止步返回,下山途中看看历史人物的雕塑,还偶遇到一位帅哥在拍个人写真,我又蹭拍了几张,哈哈!
【后记】 作为一个向游人开放的收费公园,重建后的万松书院设置了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文化主线:明为“明清知名学府”、暗为“梁祝爱情之地”,中轴线上以古代书院的布局为实景,而在右侧石林中又依自然地势巧妙点缀与“梁祝”十八相送有关的场景,如观音堂、草桥亭、独木桥等等,让美丽的传说为肃穆的书院增添更多的人文情怀,同时让虚无的故事也有了真实的场景可以寻找。 为了使这两个文化主题得以进一步弘扬,自2002年10月开放以来,万松书院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努力做好“成人”、“成家”这两篇文章。所谓“成人”,即学习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以书院为学习场所,从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中学习做人的准则,延伸产物为“万松讲堂”。所谓“成家”,即是从“梁祝”爱情故事中派生出来的找寻意中人,成家立业的意思,延伸产物为“万松书院相亲会”。 自2005年与温馨家庭服务社共同开办“万松书院相亲会”以来,万松书院以公益红娘的姿态,每周六上午为杭州人提供相亲平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境内外媒体争相报道,万松书院由此名声大振。但“万松书院相亲会”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另一方面也使很多人只要一提起万松书院,就认为是相亲的地方,却鲜有人知晓这里曾是浙江省的最高学府。为此,书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2007年2月26日,万松书院与浙江《青年时报》、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共建“万松讲堂”,力邀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举办“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主题讲座,为“万松讲堂”拉开序幕。3月,又请台湾著名女作家曹又方开办《一个女作家眼里的城市生活品质》主题讲座。同时,开办了诸如阳光读书会等主题活动,努力扭转万松书院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几次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特别是学术界的人士,都认为万松书院是杭州最适合开办国学文化课的场所。很多学者表示只要是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来办学,即使免费授课也愿意;有的甚至表示:能在王阳明先生授课过的地方来开堂讲课,其实是种荣耀。但苦于基础设施的局限,万松讲堂并未成为一种常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总之,万松书院是杭州最具传统学术和浪漫情怀的文化公园,据说还将在旁边扩建一个“爱情博物馆”或“爱情公园”,作为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虽然目前还有点“小众”或“鲜为人知”,但是它却颇具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人文景观,特别是世界各地的情侣们,非常值得到此一游!推荐指数:★★★★★【THE END 完】感谢大家的观赏与支持!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