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途中路过,新奇而又奇特的居住方式。
黄河在陕西潼关县,流淌过陕北高原,一路南下,因为巨大的秦岭山脉的阻拦,转而90度,向东,流往河南,并最终经过山东,流入大海。潼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有中条山,南有秦岭山脉,再加上黄河在这里行成一个天然的屏障。潼关向东,过了函谷关,在今三门峡市陕州区,古时候称之为陕州。历史久远。公元前1046年,周成王年幼,为了维护新建立的政权,方便治理和协调内部关系,以陕州(三门峡古时为陕州)为分界线,把周朝的统治区域划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由周朝的开国重臣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于是二人商定,凿了一根高3.5米的石柱栽于土中,立柱为界。自陕以东者周公主之,自陕以西者召公主之。
在陕州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居住形式,称为,地坑院,或者天井院,以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甘肃庆阳部分地区,至今还有遗留,其中又以河南三门峡的张汴塬附近分布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居住人数最多,最大的村落据称有100多户居民。
跟随路牌的指示,景区在整合当地的居民家之后,进行划分,以一院为一特色,并将各个院落打通,方便各地游客进行游览。图中可以看到,最大这一部分连接了20多个院落,也就是20多户家庭。
每一户家庭,又分别备注详细信息,方便大家对照。 以这一户为例。1890年建造,已有110多年历史。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游览,从地下的院落,终于走到了地面,从地面俯瞰,整个院落错落有致的分布在这个原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地坑特色饭菜
距离景区不远处,还有很多至今依旧承担着家庭居住任务的地坑院,有不少当地年轻人,经过外面世界的风雨洗礼,返乡干起了农家乐生意。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当地的,陕州八大碗。以蒸碗为主,经过一下午的游览,饥肠辘辘的我,已经无力举起照相机,手机随意拍了几张。赶紧放下手机,大快朵颐。
潼关黄河
第二天早上从酒店出门分钟,来到黄河边,对面就是山西的地界,对面的山应该就是中条山的余脉。
三门峡继续向西,大约2小时车程,时间来到了中午。听闻陕西老潼关肉夹馍特别出名,特意从高速下来,想要品尝一下,结果阴差阳错,来到了古渡,附近是一个码头,各种游船,位置刚好位于黄河拐弯处。
这张图看的比较清楚,对边的河流已经可以看到,向北拐去。河上的游船,是从这个码头,去往渭河,看渭河的清与黄河的浊,渭河在这里并入黄河。
这里不但水黄,连吹过的风,都夹杂着黄沙的味道。这里最出名的就是野生黄河大鲶鱼。刚好午饭问题可以顺势解决了。
我的座驾,东风T5
吃过午饭回到停车场,准备出发去往目的地,西安,看着这一趟,这么远的路程跑来,一路上座驾风行T5,出了不少力。最新款的大灯,不知道是不是汲取了同样是东风生产的雷诺的SUV的设计灵感。造型新颖独特。
整个车身经过黄河边风沙的洗礼,变得如黄河一般浑浊。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