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济南城区的周边,散落着无数的古村落,无论时光流逝,社会更替,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虽然经过风吹雨打,有些已经坍塌,变成了残砖碎瓦,但灵魂仍在、气质依然。这些古村落记录了济南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承载了济南人的文化根脉。其中的十大古村落,尤其不应该被遗忘。不管你是否有此爱好,就是你肩负着一种责任,也应该抽点时间去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那种独有的文化气息。这一次我们去看一看东泉村。
成村700年,古村有故事
东泉村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镇南部,距市区30多公里,村内拥有独特的原生态环境,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古村落。现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济南市十大古村落”之一。东泉村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了。不太大的小山村依山而居,水绕村前。山是九顶山,河是巨野河,源头拔槊泉、饮马泉,流入狼猫山水库,最后汇入小清河。村内新楼与旧居形成鲜明对比,却显得十分和谐。村因泉而得名。村内最有名的是“东泉”,是“三眼井”。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人困马乏,途经历城,在西营以槊戳地,喷泉而出形成“拔槊泉”,在淌豆寺梦得豆梁,在彩石三村马踏三泉,按照方位分别是“东泉”、“中泉”和“南泉”,并各自以泉为村名。
历史悠久的东泉村,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高高低低,有的老房子还是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格,高高的雕花门楼,古青色雕有莲花花纹的门档,嵌进墙里的雕刻精美的拴马石,整个老村像一幅略显发黄的水墨画,吸引着人们的视觉。村中有一座将近100年的老石桥,桥无栏杆,用厚厚的青石板搭建。附近岸上有石碑一处,名曰《倡建九峰桥碑》,落款民国八年,即1919年。碑的上游方向有“品”字格局的三眼泉井,村民称之为“东泉”。整个村落环境清幽,民风质朴,值得一去。
从市区自驾车沿着旅游路东行,过狼猫山水库,再走过一段美丽的港西路,右拐经过南宅科,不一会就到了。按照“万能的”高德地图导航提示,很顺利的来到目的地。2020年8月23日星期六,我就是这样来到东泉村的。
每一件老物件,都是一段历史的承载
漫步在古村落,除了观赏古建筑,总有一些随便堆放在角落里的不起眼的小物件,或者是一些建筑物的附件,引起我的注意。这些物件,是古村落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承载了那段历史、见证了曾经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一种信仰,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沿着河边观赏着古村落的古建筑和自然景观,突然看到一座全新的建筑,原来是一座新修的庙宇。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小型的关帝庙。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在全国各地都有兴建。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塑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这座庙宇不大,方圆不足10米、高度不过6尺,却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由当地村民集资修建。表达了当地村民的一种信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传承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明天
历史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实物展示和口口相传。学习历史、发扬光大历史、传承历史,是为了推进社会的更好发展。既不能忘记历史,又不能照抄照搬历史,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借鉴参考、融会贯通,才能变成社会的推动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东泉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保护好古村落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新农村建设,低矮的土石房,变成了高大明亮的砖瓦房,偏远的农村人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是,村里有了环卫工人,把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并且实行了垃圾分类。我无论怎么描述,都是苍白无力的。如果你想要更深的了解,还是亲临现场、走一走看一看,情深感受一下吧。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