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门东——经典美食荟萃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很多人说到老门东走一走逛一逛,可以找到老城南人甚至是老 南京 居民生活的影子。老门东,地处中华门以东,这里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有富可敌国的沈万三,也有汇聚英才的上江考棚......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 南京 特色的建筑风貌,当然少不了流传百年的美食。
北邻热闹非凡的夫子庙,南倚有着六百年历史的明城墙,这里有着一系列木质建筑和马头墙。一直沿着老门东的街道往前走向右拐进一条巷子里,会遇见老门东的美食一条街。其中就汇聚了“秦淮八绝”中的蒋有记和瞻园面馆, 还有蓝老大糖藕粥、沈记臭豆腐、小郑酥烧饼等让吃货流口水的 南京 美食。
有人说:“秦淮老八绝的小吃品种之所以好吃,因为每个品种都对应着一位原创手艺人。”无论是流传百年的老字号,还是声名远扬的 台湾 甜品,还是地地道道的 南京 小吃,这些都是 南京 人的美食独家记忆。舌尖上的记忆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外地的游客只要来逛老门东,仿佛就连接了 南京 城的过去与现在。
三七八巷——老城南人的厨房
在 南京 还有一条很特殊的老街。就如三七八巷的名字一般——编门牌号码时,这里正好排到 长乐 路378号,索性就叫三七八巷吧。就是这么接地气,这股随意劲儿也算是老城南骨子里的 。初入小巷,瞬间感受到了一丝拥挤。扩建后的三七八巷仅能堪堪受住 南京 人对于吃的热爱。都说三七八巷的吃食养刁了城南人的胃。的确如此,在这里,花上点儿小钱就能尝到最正宗的老 南京 美食。
小馄饨的重点在于汤底,用大骨熬制的汤底味道入口,还有一口清香,喝馄饨汤的时候甚至能喝到骨头里的骨髓。闻到香气,就知道这碗馄饨没错了。馄饨煮好后,老板将一摞汤碗平铺开来,麻利的撒上佐料,蒜花,胡椒粉漂浮在汤面上,根据食客口味再加上榨菜,虾皮等,建议再加上一颗溏心蛋。(最喜欢喝馄饨的时候,咬开流黄的糖心蛋,馄饨的汤底味道不知不觉地又提了鲜。)
说起 南京 人,最喜欢吃什么?皮肚面、鸭血粉丝汤、小笼包、还是.........小馄饨?早饭来一碗小馄饨神清气爽、夜宵吃一碗小馄饨扫去一天疲惫、安心安神。再不济中饭晚饭没吃饱也来一碗,打打牙祭,润润喉咙,暖暖肠胃,真的是一年四季皆宜。子承父业的 安庆 馄饨已经在这里开了十几年。看老板包馄饨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再看着透亮的筒骨汤灌进一碗碗馄饨里,馄饨的鲜香配上一点儿辣油,也算人生一大乐事了!定居 江宁 (今 南京 )的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点心篇提到:“小馄饨,小如龙眼,用鸡汤下之。”可见小馄饨文化一直扎根于 南京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就像《喝馄饨》这首歌里面唱到的 “ 还要辣油啊?还要辣油啊? 如果你要辣油,你就讲一声 ...... ”
南京 人把吃馄饨叫做‘’ 喝 ”馄饨,一个“ 喝 ”字完美地解释了其中的妙义。南京 的小馄饨一般很小,汤底是精髓所在,鲜肉馅吸收了汤底的精华每一个都变得鲜嫩多汁,再打上一个溏心蛋,一碗香喷喷冒着热气的骨头汤小馄饨或是鸡汤小馄饨便出炉了。在我的记忆深处馄饨摊向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它隐藏在寻常巷陌当中。支起一个馄饨摊,放上一口大锅、这种常年累月生着旺火,远处飘着轻烟、一口大锅能舀出十几碗馄饨再滴上几滴辣油的,才是最正宗的馄饨摊代表。老板还要操着一口熟练的 南京 口音嚷道“ 啊要辣油啊 ”。那么多年过去了,大家最钟爱的还是那口柴火馄饨。其实在清末民初期间, 南京 的街头巷尾就出现了走街串巷挑着柴火担子卖馄饨为生的人。除了 南京 本地人,还有从 安庆 来到 南京 的一部分生意人,将 安庆 的馄饨风格带到 南京 并发扬光大。
小馄饨的重点在于汤底,用大骨熬制的汤底味道入口,还有一口清香,喝馄饨汤的时候甚至能喝到骨头里的骨髓。闻到香气,就知道这碗馄饨没错了。馄饨煮好后,老板将一摞汤碗平铺开来,麻利的撒上佐料,蒜花,胡椒粉漂浮在汤面上,根据食客口味再加上榨菜,虾皮等,建议再加上一颗溏心蛋。(最喜欢喝馄饨的时候,咬开流黄的糖心蛋,馄饨的汤底味道不知不觉地又提了鲜。)
当然小馄饨最出彩的还是那一勺辣油,此刻汤底的鲜香和辣油的味道达到了一个最佳的融合状态。有时候不加辣油的小馄饨仿佛丢了灵魂,辣油一般是老板秘制的,你可以和老板要一小袋带回家下次吃。不光可以喝馄饨,还可以炒菜、下面条、蘸饺子。吃完馄饨后把嘴巴一抹,舌头一舔,摸摸肚皮,嘴角不由地扬起一丝满足的微笑。或许这就是小馄饨独有的魅力。一碗完美的小馄饨,皮、馅、汤、佐料,每一样都不可缺少。真正能做到极致的回头客肯定是不少的。
南京 人喜欢吃盐水鸭,zan只鸭子带回家也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烧鸡,盐水鸡,凤爪,选择丰富,老板熟练地手起刀落,便能让你打包带回家。
三七八巷最出名的应该属哑巴蛋饺,可惜我去的那天老板正好不在。老板在这儿卖了十多年的蛋饺,没法说话,于是把心意都包成了一个个鼓囊囊的蛋饺。肉馅新鲜、蛋皮滑嫩紧实,是无数城南人心里美食界的霸主。“真正的七家湾锅贴”。“李记”的牛肉锅贴“色泽金黄”,“香气“扑鼻而来”,视觉和嗅觉“大感满足。
- 南京 哪里的烤鸭最好吃?- 家门口的那家最好吃。每个 南京 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烤鸭No.1吧,烤鸭店就是城南人心头的白月光。三七八巷有很多做生意的人。 比如 卖小鸡的商人和开水果店的夫妻。
一旁的大妈用纯正的 南京 话抢先开了口:“10块钱4只,喂点儿青菜就行,养着玩玩蛮好带!”靠着 南京 话自带的煽动性加成,围观的人不约而同地掏出钱来。开水果店的夫妻打开了小喇叭:草莓特价!草莓特价唠!不甜不要钱!路过的保安大叔笑嘻嘻地打趣道:“你这个少句话唉,应该说甜的一米!”
在三七八巷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恰逢附近的中华中学放学,母亲和孩子往往会约在巷子口,一起去zan只鸭子或者切段蜜汁藕带回家。偶尔馋虫作祟,就买上几个旺鸡蛋活珠子,顺上一小袋椒盐,再买点儿现成的烧麦包子当第二天的早餐。这才是 南京 人眼中的盛!宴!活珠子一般人吃不惯,但半鸡半蛋的口感是 南京 人不可多得的饕鬄美味。
都说在 南京 没有一只鸭子能游过长江。 南京 人民爱吃鸭子,北京 烤鸭吃脆皮,而 南京 烤鸭除了皮肉不分外,卤子才是灵魂!每只烤鸭进烤炉之前,都要在鸭腔里灌满水和特制香料。烤完后就是鲜香无比的烤鸭卤子了,鸭肉的香完全渗透其中,可谓最佳“烤鸭伴侣”。 皮肚面一般里面都是皮肚,农家香肠,榨菜,肉丝,雪菜,小青菜,有时候还加一点猪肝,西红柿这些,反正一碗面都是满满一大碗。全家福里面除了面、皮肚之外诸如香肠、青菜、蘑菇、肉圆、肉丝等各种食材应有尽有,能全部吃完的应属大神了。
在 南京 ,最流行的两类面条就是老卤面和小煮面。小煮面因使用小锅煮面而得名,小煮面中最为出色的就属猪骨白汤为底,皮肚为浇头的皮肚面。而以酱油红汤为底,焖肉、大排、小排、鳝丝为浇头的,俗称老卤面。皮肚面是 南京 的特色风味。皮肚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滋颜润肤, 南京 的皮肚面,面条和皮肚在铁锅里烹煮后有一股别样的味道。皮肚又名干肉皮,是将鲜猪肉皮晒干而成,用猪后腿皮及背皮制成。炸的皮肚金黄脆香,松泡细软,咬起来入口即烂。 下面条也很有讲究,将面条在清汤里下到七成熟后捞出,丢入肉骨熬制的汤里,撒入适量的调料,煮到沸腾时放入面条即可。
这些店大多都在这里做了十多年的生意,他们见过太阳初升,也陪伴夕 阳西 垂,他们见证了这里从狭窄的小巷一步步变成熙攘的集市。皮肚面,锅贴,梅花糕,都是 南京 人最爱吃的美食盛宴。
在夜市还未彻底取缔之前,去夜市逛吃逛吃是最享受的事之一。当然,到了夏天,炸串和小龙虾也是大家心头的最爱。财大炸串和金口福炒饭、皇后鸡蛋 汉堡 并称 南京 三大网红。从8点半一直营业到凌晨三点,期间客人络绎不绝,拿好炸串排好队静静地等待是这里的老规矩。
南京老字号——关于美食的味觉记忆
说到“老字号”,似乎已经无人提及。可能对外地游客来说,它们是 南京 的一处标志乃至文化烙印。对 南京 土著来说,它们往往是一种回忆或者一种习惯。记忆里的老字号是被旧时光大浪淘沙筛选的产物,每一代人都和它产生着联系。
奇芳阁在夫子庙景区内相比较其他家,这里30元就可以吃得饱饱的,很多小吃都可以尝试一遍。“秦淮八绝”中,奇芳阁独占两绝:鸭油酥烧饼和素什锦菜包,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据说在光绪年间它就开在繁华的承恩寺附近。一份鸡汁回卤干,一碗牛肉小馄饨,一小碗豆腐脑,来夫子庙更多的是感受 南京 本地的文化,从食物当中最能感受得到。
李记清真馆始于民国初年,不但上了《舌尖上的 中国 2》还被收录为“全国必吃小吃榜”。他家最有特色的还有分开排队取餐的窗口,老式的传统就被这样保留了下来。李记清真馆的七家湾牛肉锅贴应该是很多老城南的心头好。在店里吃饭经常会遇到各种叔叔阿姨们,据他们说吃了很多年了。他家的锅贴很有特色,咬在嘴里爆出汁水,也不油腻。搭配牛肉馄饨,很实在的口感。
永和 园名气很大,它曾是1901年清末的“雪园”茶馆,整体像个酒楼,宽大的红木桌椅,风格很复古。他家的“蟹壳黄烧饼”分咸口和甜口,咸口的烧饼酥脆掉渣,芝麻很多,烧饼口感层次很丰富。甜口的烧饼就比较平常了,是黑芝麻的,好在甜而不腻。糖芋苗汤汁厚重浓稠,相对偏甜。 南京 的小吃在这里基本都能吃到,还有鲜香诱人的鸭血粉丝汤、带着一丝丝小虾米的开洋干丝......
“孙子和我都爱吃的赤豆元宵,时光流转,就好这一口”莲湖糕团店在夫子庙景区内首先保证了人流,那碗招牌赤豆小元宵浓稠而诱人,是我的最爱。“除了赤豆小元宵,糕点也比较受欢迎,清明节期间还推出了青团。”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团还曾被评为“秦淮八绝”之一。除此之外,牛肉锅贴也很好吃,咬下去会爆汁,脆脆的皮和牛肉的香混合,好吃又饱腹。
南京 的老字号颇多, 比如 跨越三个世纪的马祥兴菜馆,以盐水鸭出名的韩复兴,主打民国大菜的 江苏 酒家.......而至于“秦淮八绝”中六凤居和魁光阁早已在不见踪影。对 南京 土著来说,它们往往是一种回忆或者一种习惯。记忆里的老字号是被旧时光大浪淘沙筛选的产物,每一代人都和它产生着联系。一家“老字号”留下的不光是一口古早味道,更是有关旧时光和故乡的所有回忆。
明瓦廊——钟爱小吃聚集地
记忆里的明瓦廊永远是热火朝天准备开饭的样子,挤得满满当当的小店从明瓦廊的这头排到那头。人头攒头的街道,店铺换了一批又一批,食客接着一代又一代。长大的潘西依然带着小孩来此光顾。最容易出网红和老店,好吃到排队的板栗代表金味和鸭子代表金宏兴,皮肚面的老大易记皮肚面......明瓦廊的奶茶店如今更是百家争鸣,一字铺开,潘西们爱喝哪家买哪家,不用烦。
之前没吃过的我一直很好奇 洪泽 湖小鱼锅贴到底是什么,吃过之后才发现.........有点意思。口感酥脆可口,闻起来香喷喷的。老板娘刷上一层秘制酱料,一刀切半再折叠,刚出锅的小鱼锅贴酥脆度特别足。
创始人金宏亮在上世纪20年代起开始做盐水鸭的学徒。后来自己开了店名字叫金宏兴。口碑好到爆,还没到饭点,长长的队伍把小资吓了一跳,人气相当旺!南京 人吃鸭子嘴巴特别叼,那么多老 南京 排队口味可想而知。
老头盖浇饭,红底白字的门头,看起来十分显眼。老头盖浇饭也是招牌菜之一,饭、面、馄饨都有,店里菜品很多。在明瓦廊已经开了很多年了,它家的盖浇饭和面条俨然成为了上班族们的最爱。
南京 臭豆腐中的人气王,除了臭豆腐,它家还有一道招牌点的人也很多,叫做爆肚。他家的臭豆腐和之前吃过的完全不一样,上面撒了点蔬菜,酱微微辣調得刚刚好,口感酥脆可口。
石鼓路——美食治愈系
传言是石鼓路的美食解决了多年前好妹妹乐队之一的张小厚的烦恼。每逢周末会跟朋友们去喝茶、聚会、去61HOUSE和CD-PUB看演出,或者去夫子庙闲逛, 然后在青果坐上一下午。又或是去逛逛先锋书店。在 南京 种满梧桐的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走着。那时候住在石鼓路附近的居民,如果想要拥有元气满满的一天,首先必须吃上一顿早餐,不论是拐角处的芳婆,还是曾经小眼镜的蒸饭。或者你可以在这全长1.7公里的路上找到不下20家日料店,又或者踏进美食广场寻觅你钟爱的那一味。科巷馄饨摊的馄饨很有特色,里面的装饰极具老 南京 味道。可爱的三生三世樱花少女馄饨,纷纷嫩嫩的外皮,颜值极高,加了 南京 人喜欢吃的油渣子,还有鸡蛋皮,食材丰富。
丰富路——美食街逛吃首选
丰富路是隐藏在环亚广场里的一条巷子,曲折悠长,却是惊喜不断 。 南京 吃货们最爱逛的美食街之一。罗家桂花汤圆藏在曹都巷内,冬天最最想念浓浓的桂花味的汤圆。软糯的表皮遮挡不了甜蜜的内在。招牌汤圆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红糖汤底和黑芝麻馅搭配品质优良的老红枣和枣干。还未出锅就令人垂涎欲滴。
丰富路另一头的阿财菜饼实惠的价格,煎好的烧饼很酥,配上嫩嫩的里脊肉好吃到飞起,白菜粉丝,海带粉丝和韭菜粉丝中韭菜粉丝最受欢迎。丰富路上的美食和其他两条街相比达到起承转合的效果,是新街口美食街的画龙点睛之笔。芳婆糕团店声名鹊起,是 南京 人熟悉的老味道。芳婆糕团店被誉为 南京 最好吃的早点之一,人们也愿意乐此不疲地排队。他家除了糕团很有名之外,还提供乌饭、酒酿元宵、麻团、肉粽、糯米藕、辣糊汤等在 南京 颇受欢迎的早点。芳婆家的乌饭色泽纯正,透着一股清香,可以加小菜,加肉松。再搭配一碗招牌糖芋苗。芳婆在糖芋苗 里加 入了比芋苗更软糯的小芋头,口感也更加润滑,还特地挑选了不太甜的藕粉。绛红色的汤汁,调一点点桂花和酒酿香在其中,满满一碗稠稠的糯糯的糖芋苗,怕是吃再多也不会觉得腻。
上海路——小资文艺范
喜欢 上海 路的人文情怀。一字排开的小店铺宛如一颗颗小惊喜镶嵌在 上海 路上。按捺不住春末夏初躁动的心,想要脱去疲惫在 上海 路走走逛逛停停,切切实实地感受这里的魅力。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放下了脚步,老旧的居民区,错综复杂的道路,富有人文情怀的小店,一切的一切都在吸引着来往的人们。
先锋书店似乎成为了 南京 市民的明信片,总会吸引各路文青齐聚打卡。从一个废弃的地下车库改装成的书店,好像所有的文青来到这里都会和它合影留恋。在赫本的明信片面前,她正出神地挑选着,用笔墨用心地写,盖章再投入到小小的信箱之中,这是她来到 南京 寄给远方朋友的印记之一。
喜欢去学人书店淘一本旧书,旧书店的气质与众不同。从 青岛 路的唯楚和学人书店, 广州 路的品雨斋,南师大北门的乐匋书店再到 上海 路附近的仓巷旧书店,淘书的过程比买书有意思的多。
LIKE SUNDAY LIKE RAIN。同名电影的故事,文艺的电影里优美的音乐缓缓流入心间,女主角和男主角在音乐国度里突破年龄达成了一种心灵的共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街角处的这家3咖啡十分有名气了,属于 南京 最早的一批网红店。蓝白相间的小木屋,还有老式的沙发坐垫,旧电视机,来过这里的你是不是也会点一杯他家最可口的麦乳精?或者去它的一楼点一份传统的日式拉面?
这条毗邻大学街的道路,有各种旧书店、咖啡馆、小酒吧......每一间都有它要诉说的故事。你可能曾经因为失恋在这家小酒馆喝的酩酊大醉,可能和你现在的恋人正依偎在 上海 路的晚风中散着步,可能这里有一家非常治愈你的甜品店, 比如 云中食品店,它家的提拉米苏吃过后都很难忘......
想要吃点辣的去 成都 娃娃花园餐厅,尝一尝又香又麻又辣的激情牛蛙,吃完饭后踱步到对面的秀- 爱尔兰 吧坐坐灌下一杯酒......还会去EAT食社吃一顿Brunch,溏心蛋鲜美嫩滑,搭配三文鱼,牛油果和面包片,悠闲地度过一个上午。
转入这家悦舍食单,是精致的令人回味的美味,足够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慢慢品味。窗外树影婆娑,叶子的剪影设计成好看的模样。路上的外国人很多,黑皮肤的 非洲 小哥,金发碧眼的 法国 美女,说不定你在绿享轻食吃 沙拉 的时候还能看到他们奋笔疾书在做作业,在麦当劳吃 汉堡 的时候会听到流利的英文或熟悉的Chinglish......留学生包围的环境下, 上海 路菜场里的那家披萨大叔格外受到好评。毫不起眼的门面堪称性价比最高。
除了美食,对南京更多的是依恋
一道道美食凝聚了我对 南京 的记忆。大家对 南京 的初始印象都是六朝古都。自古以来诗人不惜吝啬地赞美它。“ 江南 佳丽帝,金陵帝王州”。有这么一个段子“很多年以前,我问我的大学导师: 南京 是个怎样的城市?导师点上根烟,幽幽的说:“那是一个依壁雕凿的城市!”我脑海中浮现了一副依山而建宛如壁画般壮丽的城市。于是我就义无反顾的来到了这个城市!很多年过去了,我终于理解了导师说的原来是 南京 话。”很多人看到这句话或许会会心一笑。
南京 是座很旧的城市,没有 苏州 的精致酥软,没有 杭州 的秀气温婉,它拥有自己的独特风韵。私以为 南京 和 杭州 的城市格局还是很相像的。欧阳修曾写道“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其实玄武湖的湖水依靠长江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适合在夜色中抬头望月。朱自清笔下的 南京 更是值得留恋的地方。逛 南京 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时代侵蚀的痕迹。建议选择一个微雨天去鸡鸣寺,看面前苍然蜿蜒的台城。通往鸡鸣寺道路两旁的樱花尤其有名,清明节前后的樱海是怎么也拍不够的。南京 的夏季永远很长,在梅雨季节,空气中永远都是湿哒哒的。地上到处都是积水,落叶飘在水面上。路旁有见缝插针的水果摊,稀疏的早点铺,还有 南京 人最爱的鸭血粉丝汤、烤鸭店、这个城市很柔和,就是世俗生活期望的样子。
甘熙故居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 南京 市明清三大景观,是 南京 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南京 的甘熙故居里有一群手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用手艺勒出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
独特的白局也令人津津乐道,舞台上的表演常常引来满堂喝彩。
南京 绒花从唐朝武则天时代开始盛行,清代更是成了“宫花”,到康熙、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一直流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甘熙故居里的绒花技艺也被用于大热电视剧《延禧宫略》里的装饰物。
作为一个书香底蕴丰富的城市, 南京 的书店也特别多, 南京 的城市名片先锋书店,文艺气息浓郁、会定期播放电影的 万象 书坊,作为24h书店打造的众筹书店江东书房.........无一不承载着我关于书的记忆。 江东书房作为一个社区型书店,它的一砖一瓦、一本书一张沙发都是众人合力众筹而来,但是气质和韵味却一点也不输其他商业性质的书店。推门而入,脑海里只有两个词,清新、典雅。青花瓷的桌布、木质的桌椅、半卷的竹帘、翡翠绿的台灯、墙上挂着诗和画,书柜里是精致的藏品,每一处细节都能体会到书屋主人们的细致和心思。
万象 书坊位于南大金银街8号的 万象 书坊,是个神奇的存在,隐藏在市井小巷当中。不仅是南大学子也是 南京 市民阅读休闲必去的几家书店之一。万象 书坊的名字很有意思,正如书店一直所主张的。在 万象 ,发现万相。希望通过 万象 这一媒介帮你发现更广阔的大千世界和世间 万象 。
河海大学河海大学的旋转楼梯十分地美。河海大学的整片校园建筑由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先生设计。赵薇的《致青春》这部电影也在校园里取景过,任何一个场景都是绝佳的拍摄场地。博尔 赫斯的《通天塔图书馆》里面有一段描述河海图书馆非常神似的一段。“宇宙由许多六角形的回廊组成,数目不能确定,也许是无限的,中间有巨大的通风井,回廊的护栏很矮。从任何一个六角形都可以看到上层和下层,没有尽头。回廊的格局一成不变,除了两个边之外,六角形的四边各有五个长书架。一共二十个,书架的高度和层高相等,稍稍高处一般图书馆员的身长。没有放书架的一边是个小门厅,门厅左右有两个小间。一个供人站着睡觉,另一个供人大小便。边上是螺旋形楼梯上穷碧落,下通无底深渊。”和河海大学的旋转楼梯异曲同工之妙。
江宁 织造府博物馆整个博物馆设计的主题是“白首相见 江南 ”,风格是拟照诗句“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化形而来。 南京 白局的形成,也正是应着云锦织造工的辛劳而生。老城南的门西,因为仙鹤织锦的传说,留下了仙鹤街、仙鹤桥和仙鹤里。即使你没有亲历过云锦在历史上的辉煌,这些同根而生的地域符号,也让尊贵的贡品更接地气地融入老 南京 的生活里。
南京 还是一座现代与古代交织,市井气息和摩登气质相融的城市。这里既有城南的老巷子,你可以随时找到柴火馄饨或者百年老店,也有新街口的热闹与繁华,既有旧都的底蕴,也有 新城 的美好。是歌手们出了几张专辑都写不完的城市,是大家都在感叹过去追忆青春和爱情的城市。无论是它熟悉的过往,还是美丽的未来,都值得我去细细品尝。偶尔突发奇想了也会去看一下小时候吃过的那家店铺还在吗,对 南京 这座城市更多的是依恋。《风味人间》里说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但味道早已成为人的共同依赖,象征着圆满和快乐。就是让我们第一时间收获幸福,去寻找吧,去感受吧,出发吧~
备受瞩目的《风味人间2》开播后,豆瓣立即拿下9.4分的高分,吸引了一波美食爱好者的目光。《风味人间》,美食不过皮相,内层是故乡,再往里是时光。陈晓卿导演用味觉追忆逝水年华,如同歌者用旋律,诗人用诗句。成年人的坏习惯,无论穷通,都有一种无可救药的执念——回到过去。
说起美食,不得不说一下 南京 人民最爱吃的淮扬菜。淮扬菜是 中国 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发源于 扬州 、 淮安 。淮扬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鲜为主料,以顶尖烹艺为支撑,以本味本色为上乘,以妙契众口为追求,雅俗共赏而不失其大雅。萝卜,臭豆腐,盐水鸭,这些传统的 南京 特色美味都在厨神的手中妙笔生花。
食物不仅仅可以用来果腹,还有多种含义。它可能是一个人记忆的原点,亦或是一个人梦想的彼岸,一道菜,一条街,一段故事.......
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感受古都南京美食的魅力,欢迎自驾于这座美丽的城市,无论是新潮的网红美食,还是金陵特色风味,你都可以尝鲜哦。我的自驾路线:老门东——三七八巷——夫子庙——明瓦廊——石鼓路——丰富路——上海路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