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只是喜欢“ 喜洲 ”这个名字,后来爱上了这里的建筑,到了之后发现这里最美的,是生活。来喜洲可以自由的穿梭在街道小巷,宁静,自在,又淳朴。来喜洲就应该早睡早起,回归最质朴的田园生活。如果你真的来了喜洲,请至少留给它一个昼夜,因为这里的夜晚与清晨,都值得感受。
喜欢“喜洲”这个名字
最早是在几年前,一直想去云南大理的喜洲镇,因为喜欢那里精致的白族建筑。结果时间一晃,还未出发,喜洲就已经从小众景点变为了热门古镇,几乎所有去大理旅行的朋友都会顺道来这里打个卡。
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来大理了,这次终于把我心心念的喜洲安排上了。喜欢“ 喜洲 ”这个名字,总觉得读起来很喜庆,想必这里是一个自在喜乐的地方。️
喜洲镇位于大理市的北边,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被称为“大厘城”,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虽然如今 喜洲也已经开始商业化,但这里仍保留着很多原始老建筑,或是翻修过的老建筑,依旧住着很多本土居民。
在这里生活气息也可以被感知,而不仅是商业化;岁月的痕迹在这里清晰可见,而不仅是今日的喧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晚间8点很多餐馆就开始陆续打烊,要知道这个点在很多旅游古镇,夜生活的霓虹灯才刚刚亮起。这也是它的与众不同吧!晚间8点的喜洲,没有喧闹的酒吧与灯火通明的夜市,甚至找不到一家仍旧人声鼎沸的餐厅。小镇似乎已经开始准备入眠。而早间7点,早餐店开门,8:30,景点开放。生活在这里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般准则。相比大理、丽江等古城,算得上十分清幽与原生态了。
以上可谓是喜洲之于我的最初印象。既然这么悠然,索性放下繁琐的旅行攻略,穿梭在小巷间,走到哪算哪,感受小镇最真实与古朴的一面。当心情舒畅,美好自然不期而遇。
下面就正式开始我们的喜洲之行。我们从昆明坐高铁到了大理 ,在大理古城吃了一顿腊排骨,坐了一辆随手招停的面包车,和司机谈好价,把我们直接拉到了喜洲古镇口。本来是想找专门汽车站的,结果莫名其妙被三轮车大爷拉到了一个路口,和我们说就在这里等就行。我的天,前着村,后不着站,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坐车。倒是面包车司机看我们拉着行李箱,想必是游客,询问了我们目的地。后来得知在大理环线上,有很多这样接驳游客的车,只要谈好了价格,随上随走。大理行的主要交通方式第一首选的肯定是自驾,其次天气和气温不错的话,可以租小电驴,再次的话可以包车或拼车。因为我们这次去的地方不多,所以选择了一日打车,一日包车。下午4点,我们到达了喜洲古镇。匆匆放下行李箱,抓紧时间开始在古镇上逛起来。
喜洲什么最有特色?那一定是看建筑
“青瓦白墙,雕梁画栋,九曲小巷,四围香稻。”这是喜洲被命名为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的评语。而古镇的魅力也低调的散发在乡镇明晰的肌理、建筑精致的雕梁间。
毋庸置疑,喜洲最美的还是建筑。喜洲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民国间的民居就有近百院,其中四方街旁的严家大院是典型代表。除此之外,有名的院落还有董家大院、杨家大院、尹家大院。严、董、杨、尹是喜洲著名的四大商帮,所以镇上有很多他们姓氏开头的院落。还有就是下面这座著名的转角白族老楼。
不过如今很多院落已经被改为民宿或餐厅,没有门票,多可参观。
有的也被改为了绣坊、扎染铺。
漫无目的的走街串巷,探访老院宅,在这里成为了一件有趣的事。说不定还可以偶遇制作鲜花饼的大娘。
也说不定会遇见当地特色的喜洲粑粑店。
又或许会遇见这些有趣的小商铺。面积不大,但温馨可爱。
或是过往的老照片,记录着喜洲过去的人与事。
在喜洲,当我们触碰着这些白族建筑,可以感受到它们独特的民族美。典型的特点是院落门头上繁复的翘角飞檐,和样式统一的高大木门。
每家门上基本都有小狮子,它们算是最有趣的存在了。形态各异,面相生动。
当走进这些院落,大多为“三坊一照壁”的内部构造。进了过厅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有漏角、天井,四通八达,仿若迷宫。这具体是什么样呢?那还要去保存最为完好的严家大院瞧一瞧。
当我们慢慢溜达到严家大院时,因为时间已经有点晚了,所以我们决定明天一早再来。原本还计划去洱海边的海舌公园打卡,但是因为公园在维修不能进入,所以我们仅仅打卡了喜洲最高人气的两棵树。
喜洲什么寓意最好?估计还数海舌边的夫妻树
这是喜洲人人都知晓的一对网红夫妻树。它们位于喜洲旁海舌公园入口处。两棵树紧紧偎依,很多来大理旅拍的情侣都会选择在夫妻树留一张合影,寓意百年好合。
不过如果只是路过参观下,那好像确实没有太多可看的。我们拍了两张照就从海舌公园坐着小三轮返回喜洲古镇上了。一路慢慢悠悠拍了几张晚霞余晖中的古镇,走到镇中心时已8点,买了个喜洲粑粑尝了尝,感觉就是葱饼,也没什么记忆点。此刻天已经渐黑了。上网查了查附近推荐的餐厅,竟然都已经打烊,不再接客了。这点令我们大为意外,一通询问下来,也就才20:30呀。有一些小餐馆还开着,但也没有啥味口,索性早早回了酒店。总结出一条:“这里的夜晚真安静。”这是旅行中难得的早早回到酒店,和酒店咖啡馆的前台和朋友聊了聊天,也咨询了下别的景点。回屋后在房间里找到一本书,是专门介绍大理的,其中有一章节是专门介绍喜洲的。我把有意思的点都记了下来,留着第二天再慢慢探索。
喜洲哪里最值得一看?还数严家大院
一早从喜洲醒来,天空晴朗,在古镇中心的四方街附近随便找一家早餐店吃了一碗豌豆粉,早间8:40我们就进入了严家大院——喜洲唯一的收费博物馆。门票20元,讲解60元。
这里浓缩了白族建筑与风俗文化的精华,是喜洲最著名的富商严子珍的老住宅。我们邀请了一位博物馆解说,带我们详细了解严家的故事,以及这些建筑的精妙所在。
在这里能清晰的理解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含义。“三坊一照壁”指进入院落,东面为一面照壁,其余三面为房屋。严家大院为坐西向东,面向洱海。在下午时分为拥有更好的采光,将东面的照壁刷为白色,可以更好的反射光线。
“四合五天井”也就是四合院,指四面为坊,坊与坊之间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加上中间大天井,一起形成五个院落,故称“五天井”。四面的房屋一般为两层,正房在一层,小姐的闺房在二层,主要是为了闺房位置的隐秘性与管理的严肃性。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当招亲时,小姐就从四角楼二楼的圆洞中抛出绣球,所以这个圆窗又被称作“美女窗”。
作为喜洲最大商贾,严家大院一共有108间房屋,最里面的小花园中西结合,有一栋法式小洋楼接待贵宾。严家靠制茶发家,沱茶为严家首创,在这里也可以学习沱茶最初的制作工具及原理。
还可以坐下歇歇脚,免费品尝一下有名的沱茶。不仅有沱茶,这里还可以品尝“风花雪月”系列茶。这个诗意的代名词具体是指:下关风——沱茶、上关花——桂花茶、苍山雪——雪茶、洱海月——滇红茶。
严家大院共有四个院落和一个洋楼小花园,快速浏览的话半小时足矣;不过仍旧推荐深入了解下这里的故事与历史,深度游可预留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
喜洲留住了谁?心中憧憬着诗与远方的人们
“苍山洱海,风花雪月。”这是对大理最美的描述。为了这一幅清澈美景,多少青年纷纷奔赴大理,去寻找内心的诗与远方。 喜洲作为大理更加宁静、清乐的地方,也是让一波波走累的青年选择了留下,开起了客栈与小店。的确,眼前这番生活,太过诗情画意,又彷如归园田居。
己已巳客栈的老板就是这样。因为爱上了 喜洲 的清静美好,他在这里租下了宅院,做起了民宿酒店。这间庭院也是前面曾提到的杨家大院的一部分。这里是我们选择的酒店。
起初只是被酒店图片所吸引,来了后发现不仅名字有故事,院子的主人也有故事。
咖啡厅二楼的阁楼里,展示着老板画家妻子的绘画作品。
第一次看见客栈名字“己已巳”,觉得很有意思,甚至仔细读了一下才念清楚这三个字。聊天中得知,名字与年份有关。1949建院子,己丑年,带“己”,2013改酒店,癸巳年,有“巳”,于是就在中间用了一个形上很相似的“已”字连接,有了这个有趣的名字。
喜洲古镇还有很多别具风味的庭院阁楼式民宿。喜欢这样的中式复古小庭院,有一丝森系,又有一丝民国复古风,集民宿、画廊、咖啡馆、花园庭院于一体,与植物相伴。生活在此,自由自在,向阳而开。
洱海边的古镇也好,酒店也罢,都充满了诗意与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看这只慵懒的猫,可以想象一下生活在这里有多惬意。
喜洲什么最值得体验?周城扎染了解一下
周城算是喜洲边上的附属景点,它离喜洲、蝴蝶泉不远,因扎染而出名。如果对白族扎染感兴趣,就不妨在这里停留半日。
周城是现今最大的白族村,约有1万人,几乎都为白族。其中最著名的扎染坊要数段氏创建的璞真染坊,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现在这里建起了颇具规模的璞真扎染博物馆,里面不仅有扎染工坊,也有博物馆展厅。
展厅里讲述白族扎染的工序,从绘图到制版、印花、扎花、脱浆、染色、拆花,每一个步骤的作用与操作都有说明。
这里还有培训体验活动,可以亲手体验扎染制作。
而穿过周城的门牌坊,里面的市集街巷两旁也有大大小小面积不等的扎染坊,招呼着游人。
各种图案的扎染画布可以随意挑选,面积大一些的基本都有制作体验项目,相比璞真博物馆,这些染坊则显得更为原始亲近。
在门牌坊外的马路边上有一家蓝续扎染,这是偶然从一本旅行书中得知的小店。
店家是一名曾在北京打拼的年轻姑娘,后回到家乡周城,一心想要发扬民族手工艺与文化。这家店与其他店铺不同,能明显的感知出年轻人不同于传统的新式想法,商品也有了更多新意,有不少创意类的生活小物品。
从周城离开,我们的喜洲之行画上了句号。在 喜洲 度过的夜晚,是我在旅行中难得清闲的夜间时光。第一晚睡前在客栈随手翻来的杂志,记录着大理与喜洲。偶然的阅读,让我读到了关于严家大院、白族老楼、杨家院、己已巳、蓝续,更多的故事。然后第二天我就带着这些故事拜访了这些地点。
旅行似乎本该如此,我们带着好奇走进每一处陌生地。然后一点一点的与它越来越近,收集到更多关于它的故事,走进它的心里,也让它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行迹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