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云南旅游很多次,但正经在昆明停留还是第一次。相比大理、丽江、泸沽湖,昆明作为旅游目的地,被“翻牌”的几率小很多。这一次,终于有机会与昆明好好来一次见面。从清晨在翠湖边上散步,到晚间在昆明老街感受春城夜生活,这座城市保持着一种独特的“悠然自得”和“与世无争”。
三天时间,从成都高铁往返昆明,5-6小时的铁路时间让我们在昆明的时间严格来说只有一个全天+两个半天,所以这一次目的地都是在昆明市内。除了安排了传统意义上的著名景点,我们也打卡了几家之前收藏的网红咖啡店以及各种云南米线。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小假期,但却在这趟慢慢悠悠的旅行中,发现了昆明意料之外的美。
湖光潋滟之翠湖
心情爽朗的一天从翠湖漫步开始。早间七点半的翠湖比白天清静很多,湖面倒映着蓝天,垂柳在风吹下轻轻摆动,茂盛的蓝花楹为这片翠绿增添了一抹紫。翠湖,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得名“翠湖”。
这里不仅拥有碧绿的风光,还浸染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云南省图书馆复古的高楼建筑显得格外高大。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旧址,也在湖畔不远处。当年沈从文、朱自清都曾在这里喝茶淘书、谈古论今。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鹅黄色外墙异常抢眼,这是1909年开设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联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 长沙 ,后又迁至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寅恪、朱自清、华罗庚、周培源等学者教授,都曾在此执教。至1946年举行结业典礼三校北返平津,西南联大存在的这九年,为 昆明 后来的政治、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影响。下面我们提到的一些地方,都或多或少留下了与这些文人学者相关的点滴。
如今的翠湖已无需再目睹跌宕起伏的历史沧桑,每日映衬的都是祥和景象。初夏清晨清脆的鸟叫,晨练者播放的太极音乐,或者老人们听的收音机广播,组成了春城早间一首别具生机的曲调。湖边打太极的、打网球、板球、羽毛球的人们,是如此阳光,健康向上。
湖光潋滟之大观公园
说到昆明的湖光,那一定要看看滇池风光。6月的大观公园,繁花盛开,夏风习习,湖面波光,平静又不失韵律。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南,滇池畔的最北端,因素有“万里云山一水楼”美誉的大观楼得名。
大观楼最有名的是悬挂着清代名师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上联写风景,下联写历史。
滇池美景与云南历史沧桑所交融,值得细细品味。上联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蛇蜒,南翔缟素”描绘了东边似神马奔腾的金 马山 ,西边似凤凰起舞的碧鸡山,北面如灵蛇蜿蜒的蛇山,南面如白鹤飞翔的鹤山;以及“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自然美景。
下联又以“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个典故分别回溯了云南如下几段历史:汉武帝为征服洱海一带,在长安建昆明湖,造楼船,苦练水军;唐中宗抗击吐蕃,收复洱海,立铁柱以记功勋;宋太宗手持玉斧,将大渡河以外版图划于北宋之外;元世祖率军乘坐皮革做的筏子渡江讨平 大理 国,将云南重新归入中央王朝。
王朝更迭演进,终将归于安稳。如今到大观公园来的人们,面对眼前静谧的自然美景,少有对历史的追究探讨,更多是对这番舒适生活的享受与感激。
可以乘一筏小船,感受高原湖泊的烟波浩淼;也可以坐上高高的摩天轮,远眺四周环绕的昆仑山系,俯瞰整个大观公园的绿意景象。
当然除了满园的绿意,这里也是繁花盛开。
纸墨书香之东方书店
逛完了昆明两大湖的自然风光,让我们走进昆明老街快近百年的书店,体验一下古香的人文气息。
东方书店,名字里就带着几分古典。自1926年创立以来,许多知名的文人墨客都曾到访过这里。书架上方悬挂着西南联大时期经常到访老东方书店的闻一多、李公朴、林徽因、林语堂、胡适等人的相片。
这里主要售卖文学类书籍,还有不少二手老书。作为一家记录了昆明城市变迁的老书店,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里售卖的城市老照片明信片,每一张明信片上都有对应街道或建筑物的介绍。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时光在这里仿佛凝固住了过去所有动人的美好,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幅图,那些关于城市过往的记录,更似弥足珍贵的陈年老酿,紧锁着一座城或一些人珍藏的记忆。很喜欢桌上卡片上的一句话:“总有一天你我会沦为彼此的旧物。”
这也是一家有态度的书店,门口写明“八不卖”:不卖心灵鸡汤、 成功 励志、成仙修道、禁闻野史、厚黑谋略、发财宝典、养生保健、算命卜卦。而关于图书,这里也有独家书评,仔细读读,很有意思。
纸墨书香之大象书店
同是五华区的另一家书店,也是一待就可以很久。大象书店,听名字,就可以感受出较前者的明显区别,这里更现代、更俏皮、更富有想象力。
这是一家藏在地下的书店。
这里售卖的书籍除了文学类,还有更多建筑类、设计类、生活方式类图书。也有一个专门的书架为“与昆明有关”。
这里很有意思的是,各个书架都配有一句与该类别数目相关的语录,仿佛连接起多个时空。例如在摄影书架上,写着苏珊·桑塔格《论摄影》里提到的“照片可能比活动的影像更可记忆,因为它们是一种切得整整齐齐的时间,而不是一种流动。”于是我们可以在每一本摄影册里发现那些被锁定的瞬间。
老街掠影之巡津街区
这里首先要说的不是名为“老街”的那片 昆明 老街区,而是真正历经过时间沿革的普通城市街道。巡津街区位于市区内盘龙江西畔。这个街名起自清朝时期。因为盘龙江常年泛滥,于是筑起了云津堤,现在的“巡津”就是指巡查云津江畔。
巡津街也是昆明最早对方开放的街区。盘龙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西岸是巡津街,东岸是滇越铁路。它们成为了与越南 等外商沟通建立的基础。 云南十八怪里就有“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一说,指的就是滇越铁路。
因此这里也留下了不少老式小洋楼。林徽因、梁思成曾在这里短居过一段时日。他们的多位好友,如金岳霖、朱自清、沈从文也常在这里相聚。
林徽因曾在这里写下《 昆明 即景·小楼》: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半藏着,半挺着,立在街头,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
如今的街道已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唯有个别遗留下来的小洋楼记录着岁月沧桑。建筑外筑起围墙,有意思的是墙上壁画赋予老街新的摩登时尚与艺术气息,给街区增添了不少文艺范儿。
与当年率先通商“赶时髦”一样,这里没有在时代发展中被淹没,而是以另一种面貌跻身昆明当今“网红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而来。老街不老,散发着新的活力。
老街掠影之昆明老街
要说对老街古朴风貌保存最好的,那还属 昆明 老街。这是昆明市内面积最大,保留清朝、民国时期建筑最多的一片街区,也是在外貌上最有资本被称作“老街”的街区。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斑驳的墙面、老式折叠木门,时间在这里慢下来。
街区共有6条街道,15条巷道,保留了传统民居聚落、抗战胜利堂和文庙,构成了街、堂、庙的格局。年代最老的要数光华街,街的一头有标志性的“金杯”建筑,左右对称的两座建筑似酒杯底座环抱着抗战胜利堂。
光华街上还有建于1857年,已有百年历史的福林堂,这是云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药店。这座中式土木结构的建筑,一看就十分具有年代感。
除了福林堂,在老街街区,还有已有97年历史的马家大院、1912年聂耳出生的故居等,大大小小的各类历史建筑共有100多座。
夜晚10的老街依旧很是热闹,有游人,有年轻人,也有晚间出来遛弯的人。虽然不小店铺都已打烊,但小吃店、火锅店、西餐店、茶饮店仍好一派人气旺盛的景象。
春城情怀之FRTRACE
看完了自然风光与大街小巷,不妨去深巷里的咖啡馆歇歇脚。接下来提到的这两家咖啡馆也是精挑细选,特意去拜访的。FRTRACE对外虽是一家咖啡馆,实则是老板的工作室,他们主营着独立原创的服装潮牌“春城制造”,工作室选择在了 云南 大学旁的一所幽静小区里。
进门需要先敲门,老板从内按动开关,铁门慢慢滑开,充满了仪式感,进门后铁门又会关上。毕竟在没有客人时,这里是老板的独立工作空间,所以通常铁门都是关着的,但是并不代表不营业,去的小伙伴记得敲敲门。
整座咖啡馆空间不大,装饰是复古红与绿,有很多有意思的收藏品,充满个性与设计感。
我们点了水果茶与冰咖啡,都是老板经历时间用心制作出来的。
口味中规中矩,水果茶的果香浓厚;咖啡我们买了经过八小时滴漏的美式,有点酸苦,回味有淡淡的甜味。
店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复古小玩意儿。时间在这里很慢、很静,值得认真去思考做好一件事。
春城情怀之NEABAY
这是昆明一家小清新的青旅咖啡馆。主理人是一帮爱设计又会玩的小伙伴,他们性格特长不同,但有着同样的兴趣喜好,把生活与工作过成了喜欢的模样。咖啡馆的主色调为青翠的薄荷绿与柔和的柠檬黄。在初夏灼烈的艳阳下,倒是好生清爽。
青旅整体设计呈现出北欧的简约风格。因为没有走入住宿区,不过店员告知里面也有不错的楼梯设计,拍照很出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试试。
点了拿铁与冰咖啡。口味中规中矩,不过器皿都很ins风。还点了芝士蛋糕,口味就非常一般啦不过咖啡馆,氛围更重要。因为都是一帮90后小哥哥小姐姐,温柔又阳光,大家有说有笑,很是轻松、自在。
味蕾记忆之云南米线
云南有著名的过桥米线,大家对此并不陌生。可这米线在云南到底有多少种吃法,到了昆明后,我算是涨了见识。更意外的是,竟然每一种米线都还很好吃。
【鲜花过桥米线】过桥米线,可能是被外地人最熟知的。到了昆明,自然是必吃一顿正宗的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里通常有鲜虾、海参、三文鱼、鸡片、鲍鱼、鱼肚、云腿、鱿鱼、脊肉、酥肉、鹌鹑蛋,素菜有番茄、玉兰、韭菜、芦笋、豆芽、豆腐皮、草芽。
滚烫的锅底是土鸡大骨汤,表面的一层油保持住汤底的温度。趁高温,先下入生的肉类,再放入素菜。鲜花过桥米线在此基础上,再加入鲜花瓣,让整个砂锅颜值增色不少。不过口感上没有太大区别,一碗好锅底胜过一切。
吃过鲜花饼,但还是第一次吃鲜花过桥米线。对于外地的我来说,还是看着很新奇。
【牛肉米线】文山早点在昆明本地也是一家评分和口碑都非常不错的面线馆。当然最招牌的就是其中的牛肉米线和土鸡米线,精髓也是来自浓郁又味鲜的大骨汤。大大的牛骨在大锅上看起来相当霸气。
本想点一份凉拌鸡,但店员查看了下,鸡肉火候稍欠。她直接从锅里捞出两只大土鸡,看得我们眼睛都放光了。可见这锅底里是很有料的。汤底味道好,这米线味道就不会差太远。至于米线,在热锅里焯一下水,只需烫熟,煮硬一点更有弹性。
文山早点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米线的配料可以自由选择搭配,有葱、韭菜、香菜、芹菜、豌豆、莲白、西红柿、小米椒等。对一个外地人来说,最特色的莫过于薄荷叶,相比一般辅料,更加提升了米线的口味层次。米线里加入清香的薄荷叶,有那么一点越南河粉的感觉。
【豆花米线】这趟云南行,米线没少吃,各种口味的都快试了个遍。豆花米线看名字就知道是豆花加米线,里面配有肉末、酸菜、葱花、黄豆粉,以及一种辣酱。做法为干拌,没有过多汤汁。
吃之前我还带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感觉配料被和匀后豆花必然被搅得稀烂,将是怎样的一盘“黑暗料理”。而事实证明软嫩的豆花可以更好的包裹住配料,裹挟着米线一起吃,使得味道更浓厚饱和。
三碗豆花米线在 昆明 的名气不小。这里不仅可以吃到豆花米线,还可以吃到别的 昆明 小吃,例如豌豆粉、米布、豆浆糯米饭、老 昆明 木瓜水。搭配豆花米线一起,一甜一咸,十分不错。
味蕾记忆之昆明小吃
光华街上还有几家人气很不错的老字号美食店铺,可以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味觉所保留的昆明记忆甚至更长久。三碗豆花米线就是一家不错的小吃店,我们选择了在这里吃早餐,简直不要太丰盛!
豌豆粉其实就是块状凉粉,软软糯糯,皮稍微硬一点点,比较Q弹,口感不错。
米布是昆明小吃一大特色。它由牛奶做成,有点像热的牛奶膏,但是奶味不浓重,像小时候吃的牛奶雪糕一样,有奶味,但并不浓烈刺激,恰到好处,膏状的口感有点像藕,粉粘粘。我是一个接受不了纯牛奶口味的人,甚至双皮奶都觉得有奶腥味儿,但是这个米布很喜欢。
看很多朋友都推荐了豆浆糯米饭,但由于我们实在吃不下了,所以没点,喜欢的话可以试试哟。昆明基本遍地都有木瓜水卖,和成都的凉虾、冰粉是一样的,只是加入了有点类似冬瓜茶的味道。淡淡的甜味很清爽,喜欢。
虽然昆明一直有着四季如春的美誉,但在众多旅游城市中,昆明的存在感的确很低。终于有时间好好走进了解它,发现依旧没有太多的怦然心动。但正是这种不急不慢、娓娓道来、细水流长的浸染,让我对这座城好生喜欢。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