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日亲子游
一直想带儿子去爬泰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磅礴之感。今年这个情况,国庆假日泰山人一定是很多。朋友说:其实不一定非要去爬多高的山,比如邹城峄山就是很好的。俗话说得好:泰山奇、黄山秀,比不上峄山的大石头。峄山虽然不及泰山巍峨,却以其小巧之体、玲珑之态,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体,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美。这样美丽的的自然奇观怎么能独自享受呢,是以写下这篇游记与诸君共享。
岱南奇观 邹鲁秀灵
《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位于“孔孟之乡”的山东邹城,是我国古代九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峄山的美,在于其石头奇、洞穴奇、泉水奇、石刻奇和传说奇,正因其奇,峄山素有“岱南奇观”和“邹鲁秀灵”之美誉。最让我惊奇的是,当地人告诉我们“峄山戴帽,狗吃草,这场大雨要来到”,他们说如果峄山山顶上白云成堆就是要下雨了,更奇的是,只有空气好时才能看见峄山,空气不好是不能看见峄山的。峄山因其小巧之体、玲珑之态,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因其独树一帜的自然风貌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享誉神州大地。是我国古代立志的60多座名山之一,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录"、"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峄山的交通、住宿及门票
公路:1、京台高速(京福高速,G3)-邹城出口下(沿崇义路西行)-峄山路-104国道南行约30分钟-峄山景区指示牌转向东行驶约10分钟-即可到达景区,下高速后大约需要45分钟车程。2、京台高速(京福高速,G3)-峄山出口下(邹城南外环路西行)-邾国古城遗址北转寄到,下高速后越15分钟车程3、104国道:邹城城区南5.7公里处,有峄山景区指示牌,东行1公里即到。4、汽车站:邹城汽车站下车、乘坐2路公交车可直达,票价2元。铁路:1、公交:邹城火车站下车、乘坐2路公交车可直达,票价2元。2、出租车:从邹城火车站广场即可乘坐,17分路程,约25元左右。
道教圣地-白云五华宫
峄山有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在《诗经》、《史记》、《书经》、《太平御览》等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古今往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文豪名擘都曾不辞辛劳来峄访幽探奇,登临峄山。现存的主要人文景观主要有五华宫、东宫、峄阳、孤桐两处书院旧址等处,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白云宫为峄山古建筑群之冠。含八角宝亭、三清殿、泰山行宫、白衣殿、五圣堂、元帝殿、魁星阁、直符庙、五老棚、来鹤庵、三官庙、通明天宫、钟楼、鼓楼、凌云坊、宝玉坊、出凤门、入雅门等主要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楼台殿阁,蔚为壮观。正是“远瞻殿阁在云间”,“泛泛青云起碧烟”。白云宫在宋代之前名为白云观,宋元祐三年(1088年)改额称五华白云宫。宫殿三重,宫后为玉皇洞。据说,洞内玉皇大帝金身座下有洞通东海,故名海眼。玉皇洞西北去百步,有玉皇顶十八联洞。其中有一洞南向,为五块巨石斗架支撑,洞谷幽邃之至,探无穷尽。洞口时有白云缭绕,山外远观,或旋复如盖,或如罗纱飘摇,故名白云洞。清雍正十二年至十三年(1734年至1725年),邹县令王尔鉴曾先后四次登此观赏,但始终未找到白云出处,却为后人留下了“白云宫外舞白鹤”,“来去看白云,白云不知处”的美妙诗句。峄山白云变幻莫测,令人神往。原来峄山千孔万窍,一脉通达,悠闲自在的白云在千孔万窍中飘游,远观好似峄山出云。有古诗赞美曰:“万转千回路不平,行来足下白云生,白云散尽人归去,山自苍苍日月明。”
风景秀美的峄山山顶景色
峄山之秀美,在于其石头奇、洞穴奇、泉水奇。 石之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峄山洞穴灵珑通达,磊磊巨石之下,有许多天然洞穴,据考察,有名洞穴144个。诸洞大如广庭、小如斗室、纵横通达、曲径通幽、深邃莫测;且洞多有泉水,每每东北风起,百泉涌涨,云气汹涌,"峄山戴帽",大雨来到,其情景尤似仙山。站在山顶,登临凭眺,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让人不由得对着峄山高声呼喊。喊山其实是在和山交流,是对山的一种尊重。山谷的回声正是它的热切回应。登顶的时侯,山石间形成的洞穴贯彻踵顶,深遂莫测,不知端倪;游人是要俯身爬进爬出,在硕大的石隙间穿行。山顶高处俯看这些山石,“山如垒卵,高者数丈,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更呈现出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东宫-山神庙-救苦殿-书院
这就是传说中的山神庙,现建筑为原址新扩建,取名为东宫。里面的景点包括救苦殿、仙人洞等,另外还有几块有纪念价值的石碑等。另外,峄山的峄阳、孤桐两处书院旧址。据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文记载,当年梁祝二人,就是在这里"同诣峄山先生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据书院前碑记记载,原书院正殿三楹,左右平房,东西两配房各三楹,大门三楹,内有"峄阳书院"的四字碑。自孤桐书院上行约半小时,在隐仙洞一侧就是梁祝祠的旧址了。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梁祝传说源自济宁市,并将为梁祝传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读书在峄山的说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天上怪石第一山--峄山
峄山,一个主要看点是看石头。峄山土壤很松,满山都是石头,奇形怪状, 传说,人类的始祖女娲练五色石神工补天时,将剩下的滚滚乱石叠垒成峄山,的确是非常形象的比喻。峄山被古人记载为:“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俚语:“泰山雄,黄山秀,比不上峄山的大石头”。姑且不去考究它们有没有可比性,单说峄山大石头,确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峄山,因有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古今往来的文人骚客诸如孔子、孟子、庄子、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赵孟頫、郑板桥等,更不辞辛劳来峄访幽探奇,留下众多佳诗墨宝。历代石刻题壁,琳琅满目,涉及历朝历代名家众多,内容之广,堪称露天之历史文化宝库。峄山现存石刻500余处,碑碣62块,古建筑遗址8处。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旧时"秦碑"堪称国之瑰宝,新刻"鳌"字,夺世界大字之最,令人称奇道绝。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