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放空自己只为等一场日落或是日出了?在这次的出行前,我的数字是整整155天。日出日落、月升月落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每天循环往返地悄然进行着,这让我们似乎早已习以为常,甚至习惯到许久不曾注意。国庆假期前夕,躺在床上无意间翻到朋友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的一段文字,让我印象深刻:“日出日落是这个世界里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只是身处城市的我们已经忘记,或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生活方式早已不适用于现在的时代,而这种不适用不知是进步还是退步,只是觉得特别遗憾!”当读完这段文字,不自觉地回想自己上一次等待日出或是日落是在何时,居然惊奇的发现是整整155天前,起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对于我这种风光摄影爱好者来说尚且如此,在这个城市里的绝大多数人想来一定不止于这个数字。于是决定在自己的下一个旅行,去寻找属于我们一天的第一缕和最后一缕阳光。这大概是第一次,在旅行目的地尚未选定之前就确定了这次旅行的主题---日光倾城。其实出行前也说不清为什么会选择霞浦。只是疫情虽然在国内已经控制地非常好,但带着妞妞旅行依然避免坐飞机,小家伙不愿意长时间戴着口罩,我们又好像习惯了她陪我们走过每段旅程,所以权衡再三,这次的旅行依然只能选择自驾,最后把坐标定在了霞浦。如果你现在问我为什么去霞浦,我想大概是因为那份想念许久的倾城日光吧。
误解
其实在去年因为工作的关系,匆匆路过霞浦,工作之余抽空去了东壁和太姥山。遗憾那几天天气阴沉,没有等来期待的日落,反倒是如同黄泥水般的海水以及其发出的腥味让我大失所望。甚至一度认为网上的那些关于 霞浦 的美图都是修图的关系。后来也与许多朋友聊到过关于霞浦,不少朋友与我有同感,认为那里只适合摄影,实际的景观与图片里大相径庭,毕竟摄影后期可以修正一切色彩。
这次出行前,对于霞浦很是疑虑,对太太也是打足了预防针,反倒是太太显得特别淡然:“如果景色一般,海水不干净,那带女儿挖挖沙也好,你也可以安心拍照。”太太的这种淡然的态度让我有些意外,也让我安心不少。对于自己也做了不少心里建设,霞浦的日出日落便成为了我最大的期待,北岐的日出和东壁的日落自然成为了这次行程必打卡的点,而这一切的实现条件就是有一个晴朗的天气。而无比幸运的是这次的霞浦之行都是晴空万里的天气,这大概是让我认识到一个不同的霞浦的最重要的原因。
都说误解是因为还不够了解,其实有的时候旅行就是这样,遇上不同的天气、不同的相遇、不同的故事就会让你对于这个地方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我时常会去到一些曾经去过的地方,也时长听到朋友说:“这地方你不是之前去玩过了,怎么还要去?”因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相遇都会让旅程变得完全不一样。
旅行的魅力不正是在于此,每次的出发可能因为天气好、可能是因为天气不好、可能是因为天气刚刚好……
【小皓滩涂】赶海时光
到达霞浦,已是午后,恰逢退潮。民宿老板建议我们去小皓滩涂去赶海,妞妞一听到可以挖沙,满眼期待地看着我:“爸爸,我要挖沙子,喜欢。”恰好想拍东壁的日出,小皓滩涂距离东壁并不算远,赶完海刚好去追逐日落。在小皓村的公路一路向前开,路边的景色异常开阔,忍不住停下车来拍上几张。
霞浦的海有区别于别的海,海上都竖着一根根杆子,整齐地排列成一个个方阵。其实很早就知道这是用于晒紫菜的,只可惜两次来都只见光秃秃的杆子,没有遇见晒紫菜的时候,那时的风景应该是另有一番滋味吧。可能是因为连续晴天的关系,这次远眺的海水居然呈现出湛蓝色,与上一次的土黄色截然不同。海水的颜色受天气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海水好像也没有你说的这么不堪啊。”“那不是正好么,遇上了好天气。”在小皓滩涂附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就近停下,准备边走边逛,步行至滩涂。
沿着海边栈道一路向下,妞妞显得异常兴奋,对于海边挖沙这项活动,她有着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热情和偏爱。而滩涂的魅力远不止普通沙滩这么简单,小铲子挖下的每一寸泥土之下都有你想不到的惊喜在等着你。惊喜就如同手边盒子中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有一丝期待、有一丝紧张、有一丝因不确定而带来的惴惴不安,也许这样的滋味才是最曼妙的。最美味的巧克力永远是下一颗,想象不到的滋味!
到达小皓滩涂,滩涂上已是人头攒动,海风吹散了骄阳晒在身上带来的些许燥热,听见隐隐约约的海浪声及滩涂上不时发出的惊呼声,心早已飞扬起来了。脱了鞋就仍不住往滩涂上跑,其实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滩涂,脚的触感与沙滩完全不同,凉凉的泥沙柔软的包裹着你的脚底,如同踩在棉上一般。妞妞兴奋地在滩涂上奔跑跳跃,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不久后又消失无踪。滩涂细沙的柔软似乎可以包容下一切。滩涂与沙滩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此,它更湿润、更柔软,更具生命的气息。在滩涂上随处可见的小洞,只要耐心向下探索。就一定有所收获。
本打算拿着相机,给妞妞拍点照片。踏上滩涂,听见前方偶有的惊呼声,满是父母带着孩子赶海,收获时的喜悦。转身看着小丫头也学着别的小朋友在不停地挖着,却没有收获。小脸上满是期待,又有一丝疑惑。“爸爸,挖不倒螃蟹了……”忽然间,脑中浮现起年幼时父亲带我在海滩上抓螃蟹、夏天带我捉蛐蛐的情境,画面一闪而过,有些感慨。小的时候总在这种时刻觉得父亲了不起,总能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情。当时心中所想其实说不太清楚,只是觉得陪伴着女儿一起完成这件事情比拍摄几张满意的照片更加有意义。于是收起相机,开始陪着女儿一起捉螃蟹。
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比我想象的更简单一些。只要仔细观察,在石头较多的区域,会有很多个小孔。只要耐心向下挖掘,一般都会有小螃蟹。拉着妞妞到处挖掘,好像自己也回到了少年时光,恰如一句话所说:日落不知归。这时时光似乎总是如沙般流逝,本是高照的太阳已开始西斜。很幸运,在海边一处滩涂积水处发现了一条小河豚,也许是退潮时被遗留在了水坑里,妞妞对它展现了极大的兴趣,抱着水桶兴奋地到处跑,和周边的陌生人“炫耀”她的战利品。除了螃蟹和鱼,滩涂里还能摸到不少各种各样的贝类,甚至挖到了不少泥螺,这还是第一次看见活的泥螺。太太看见泥螺的反应倒是十足的可爱,原本爱吃泥螺的她看见它生活在淤泥里,表示不会再爱了
我和妞妞在滩涂玩地完全忘却了时间,直到太太提醒我:“你不是要去东壁拍落日吗?”太阳已开始西落,刺眼的阳光也变得温暖柔和。回身,妞妞就在我身后,阳光撒在滩涂上,由于滩涂上的海水,发生了奇妙的折射,整片滩涂都金光闪闪,美得不可置信。其实看过很多关于 霞浦 金色滩涂的摄影作品,一直觉得是后期调试的关系,直到那一瞬间。下一秒大概是源于摄影师的直觉,这是任何摄影师绝对不容错过的黄金时刻,立马掏出相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手上的泥。最终的成片效果就如同脑中设想一般,妞妞如同踩在一张金箔之上,阳光撒在金箔上,妞妞的身后都闪耀出金色的斑斓。
其实生活就像滩涂一般,有时如细沙般柔软、有时又如礁石般坚硬。一切的惊喜都如同那些五彩贝壳掩藏在滩涂之下,需要我们的一点付出、一点耐心和一点幸运。当时光的潮水褪去,露出滩涂,那才是生活真正的模样……
【东壁】日光倾城
走出小皓滩涂,匆匆驾车开往东壁。一路担心因为去晚了而失去了好的机位。再次来到东壁,心境与上一次完全不同,这一次满心地期待日落的时刻。只是果不其然,与预料的完全一样,东壁的桥上已经架满了脚架,站满了密密麻麻的摄影爱好者。拥挤地连一条缝都挤不进去。无奈之下,只能另寻机位,在距离桥不远处的一个观景平台,找到了理想的位置,架起脚架的间隙,日落已经悄然开始。海上落日的最大魅力大概就是夕阳映照在海面上,泛起金光点点。而 霞浦 的海还有用于晒紫菜的杆组成的方阵,让海面的细节层次更加丰富。原本蔚蓝的海水被染成了金色。这一刻恍若时光凝固,金色的波澜闪耀着光芒让我有些微微睁不开眼,闭上眼,任由海风在耳边吹过,只听见风的声响。
就在落日即将迫近山间的时候,一朵乌云恰好飘来,人群不时发布遗憾的感叹声。甚至有人觉得等不到落日最美的一刻,提前退场,不知为何,也许是直觉,我依然相信能等来云破日出的一刻。大约5分钟,就在太阳即将落入山间,云散开露出金黄色的太阳,并不耀眼,如同一颗咸蛋黄。“拨云见日”大概就是形容这样的场景吧。此刻的天边已被完全染红,太阳一点点沉入山间的云雾之中,这大概是日光在这一天最后的圆舞曲吧。我静静地站在脚架相机前,看着相机抓下的每一个瞬间,不知不觉竟有些出神,落日让我的内心获得一刻安宁。在最后一缕阳光撒下之前,我期待用相机拽住这些瞬间,拽住这份宁静,拽住这份温暖。
忽然间,脑中蹦出一个旋律,卡奇社的《日光倾城》。这首也作为了这篇游记的BGM。每每听见旋律响起:“从一个高的地方去远方……”脑中都不自觉地觉得温暖、自由、灵动、跳跃。与日落所带来的感觉如出一辙,就如同是这日落所演奏出的乐曲。就在太阳即将完全坠入山间的云雾之时,我寻找到了这次旅行的目的之一---这一天的最后一缕阳光,这份阳光温柔、温暖、自由、美好。太阳坠入山间,晚霞渐起,天边开始出现粉色,皮肤已经感受不到阳光的温度,海风吹过明显地感觉到了一丝凉意。站在高处像海中望去,小渔船开始返航归港,在海面留下一条条痕迹又很快消失不见。天边越来越红,眼前的景象不正是在脑海中想象已久的景象:我曾经想象过在一座遥远的城市,只有温暖的阳光,这样的 日光 可以穿透蒸发所有的冰冷,虚伪,背叛,伤害,让一切变得温暖、透明。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拥抱阳光,在阳光下尽情地奔跑,可以抛掉所有的负担与不快。
回到刚刚满是摄影师的大桥上,可能是由于太阳落尽,人已稀疏。正适合走走逛逛,拍一些照片。太太拉着妞妞的手,开心的像一个孩子,旋转、奔跑,在太阳的余晖里。光的温柔似乎可以沁入到心底里,相机里定格下的瞬间也如同那时的心情一般,流淌出无尽的温暖。
渐渐的天色的暖意间渐淡,天色开始暗下来,太太抱起妞妞,远眺今日份的最后的大海,小家伙古灵精怪地亲吻太太的脸颊,幸运的抓到了这个夕阳之吻的瞬间。在蓝调时刻来临之前,我们离开了这里,但脑中依旧清晰,那份温柔、那份温暖。
我们相知,我们相爱,最后我们想念。在这倾城的日光里。那大概就是阳光的味道吧!
【小皓村】月升
从东壁离开后,一路开往小皓村的路上,恰逢中秋月夜,突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想要拍摄月从海上升起的画面,一定非常壮丽。立刻靠边停车,用Planit巧摄计划,小皓村附近恰好可以看见月亮升起,只是那个方向是群山,无法拍摄到月从海平面升起。一路开至小浩村,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景建筑物,用超长焦扫了一圈,发现山间有两根电线杆,树加上电线杆也是挺有意思的地景。立刻用巧摄做了详细的计划。发现机位就在附近。“你是要去拍月亮了吧?女儿睡着了,你去吧,我在车上休息休息等你。”我都还没有说,太太就猜到了。“你怎么知道?”“我看你开那个软件就猜到了。”这可能就是夫妻间的默契吧。下了车,距离月升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匆匆小跑到机位上,架起脚架。由于匆忙,没有做任何防蚊措施,甚至还穿着短袖短裤,这种情况在夜晚的野外就是蚊子的大餐,花鸟岛拍星空时的噩梦好像又回来了。这次比较幸运的,大概只等了约5分钟,月亮就从山间探出一个头。
月升总是这样,刚刚升起的时候总是升地特别快,利用400mm的长焦所带来的空间压缩感,将圆月与山头联系在一起,仿佛只需要登上山就能触碰到圆月。月上杆头的画面大致如此吧,虽然月升时已过蓝调时刻,整体拍摄环境极其昏暗,但这份黑暗让画面显得更加迷幻、更具神秘感。如果说阳光象征着温暖、向上,那么月光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寒冷、孤单,就连古人的眼里大致亦是如此,传说中嫦娥住所便名曰广寒宫。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是写出了月下独酌的寂寥。这就如同人生一般,有光明的地方必然伴随着阴影。马克·吐温的名言:“ 每个人都和月亮一样,有着不被外人所看见的阴暗面。”大致也是这个意思。人生之中,光明与阴暗本不应该有好坏之分,有光有暗才组成了璀璨的人生。
其实我心底里一直觉得,月光虽然看似寒冷,但依旧是这漫漫黑夜里最明亮最温暖的光!
【南岐滩涂】美若黎明
北岐日出一直是这次 霞浦 之行的最大期盼,渴望能够遇见一场海上日出。特意将名宿订在了北岐村,为的就是早上等日出时足够从容。晚上定了五个4:30左右的闹钟,清晨闹钟如约响起,妞妞睡在太太身侧闹着不肯起,这小丫头和我一样爱睡懒觉,最近的起床气也越来越大,无奈之下太太向我摆摆手,意思就是只能我自己去了。睡眼惺忪地出了门,还不到5点,天色依然是一片漆黑,一阵凉风吹过,冷得我打了个哆嗦。走出门几步摸着口袋准备拿手机导航,才发现手机落在民宿没带。回去拿怕吵醒小丫头,到时又不得安宁,于是决定凭着我一向不靠谱的方向感在黑夜里摸索。黑夜里的月光格外的明亮,星星就显得稀疏不少,月明星稀大致就是如此。走出一段,心中打鼓不知方向对不对,一路上也没见到什么人,只得硬着头皮向前走,又走出一段,碰见一个老大爷,仿佛看见了救命稻草,赶忙上前询问,老大爷感觉不太听的懂普通话,也不会说,我口手并用一阵笔画,感觉老大爷听懂了我要去看日出,向前指了指方向。看来我的方向感还是靠谱的。沿着大爷指的方向没走多久便看见一条长长的堤坝南北向延伸,走上堤坝向东边望去便是无垠的大海,看上去这里便是绝佳的观赏点。只是已接近日出的时间,堤坝上除了我只有一对情侣相拥在一起,我也不忍打扰。几乎可以确认这里并不是北岐,第一天到的时候,就询问了民宿老板关于北岐日出的事情,老板说北岐在这个季节每天都是摄影爱好者纷拥而至,更别提是国庆假期。这里倒是像一个秘境一般,这么想来倒是也挺好,不用抢机位,可以安心拍摄海上日出。
在堤坝上边走边拍摄了几张照片,此时天边已泛起朝霞,似乎太阳随时会“破土而出”。沿着堤坝走出几米,发现堤坝下的滩涂,有人带着头灯提着水桶在翻着石碓找寻着什么,应该便是在赶海吧,我对着他喊了几句,试图和他沟通上几句,但他似乎没有听到,专注在眼前的石堆,那便不再打扰吧。凭感觉找到一个觉得还不错的机位,开始架起脚架,心中还是暗暗的有些懊恼,如果带了手机就可以用巧摄软件做计划,能够更好地构图,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当时我是如此安慰自己的。
等到架好相机,其实已经能明显地定位出太阳升起的位置,天边有一块位置特别红。不知是直觉还是运气的功劳,恰好太阳会从远方的小岛升起,而小岛在构图上也为画面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及元素,让画面更加和谐。这时忐忑不安悬在胸口的心才算是安定下来。一个人等待日出的感觉特别奇妙,其实一个人独自摄影等待的经历并不少,只是无论是星野还是月升大多是在夜晚,而这样的清晨细细想来还是第一次,这主要还是源于爱睡懒觉的习惯。在黎明前夕等待日出时的心境与黑夜里完全不同,相较于黑夜少了一分清冷,心中的感觉有些说不清楚,好似心中有些情绪会随着云破日出而喷薄而出。
海面上有渔船经过,恰巧一群鸟儿飞过,快门声响的一瞬间,一切定格地是如此的恰到好处,这大概是这次旅行所拍摄的照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张作品,每每看到总有一种希望喷薄而出的感觉。就在那一刻我寻到了这次旅行的目的之一------这一天中的第一缕阳光。回到民宿,老板站在门口向我打招呼,问我拍到满意的日出了吗,我兴奋的给他看这张照片,他一眼看出不是在北岐拍摄的,还调侃我说是内行。我好奇的问他,他说这个季节北岐是拍不到海上日出的,刚好被山挡住,而南岐才是这个季节拍摄日出最好的地方,能够拍摄到海上日出。此时我才知道原来我去到的地方叫南岐。旅行总是这样,有时候没有做好准备并不意味着不能出发,留给自己的旅行一点空间,那些不期而会的遇见往往才是旅行中最让人着迷的部分。
那一天的黎明就如同一场梦境,甚至时至今日的我坐在电脑前回忆起来依旧有些恍惚,希望就如同逃跑计划歌中所写:“但愿总有阳光照进回忆”……
【杨家溪】可风
日光的演绎形式并不止于日出或是日落,如果还要找出它的另一种美好,那大概就是杨家溪的模样。
杨家溪的榕枫公园亦是来到霞浦必打卡的景区,从南岐回到民宿也仅仅是不到7点,恰巧妞妞已经醒了,躺在床上摆弄着太太的头发,小丫头看见我回来,冲着我咯咯咯地笑。“日出好看吗?”太太睡眼惺忪地问。“当然啦,拍到了很不错的照片。你们早点起来吧,我们去杨家溪吧。”陪着他们起床洗漱出门,大约8:30抵达了榕枫公园,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导航的是杨家溪风景区,到达了才发现是一个漂流的地方,实际应该导航杨家溪榕枫公园,两地相距5公里,想去榕枫公园的朋友需要注意。到达公园门口,看见一群老法师扛着脚架和相机出来,想着是不是自己还是来得晚了,赶不上蹭拍。其实对于著名机位这种集体拍摄的这种照片并不是特别感冒,用圈子里的话说,这并不是你的作品,只是替别人按了快门。来这里打卡大致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来看看能不能在这种拍烂了的机位拍出新意,二来毕竟是霞浦旅行必打卡,不来似乎有些不甘心。买了门票进入景区,景区比想象的小,核心的大榕树区域几步就能走完。最大的魅力莫过于大榕树下产生的光柱效果。其实仅仅是晴天并不能形成这样的效果,还需要放烟,光线透过烟雾形成了丁达尔效应,才形成了如此仙的场景。
在大榕树旁等待了一会儿,终是等到了蹭拍的机会,点燃烟饼,瞬间烟雾弥漫,阳光经过烟雾形成光柱,仙气十足,只是忽来一阵风,瞬间烟消云散。这个小插曲本没有什么,烟饼重新点起,快门开始“哒哒哒”地摁着。只是不知为何触碰到了某个记忆深处地角落,脑中突然蹦出一个旋律,似有些久远,但心底里能泛起一丝温暖。黄建为的《可风》,极其冷门的一首歌曲,却陪着我度过了最难熬的一段时间。高考失利,当时觉得天塌地陷,那段时间是这首旋律陪着我入睡。其实当时并不清楚歌词的意思,更不明白何为“可风”,这并不是一个词语。可旋律就如同夏日里的晚风,轻轻吹过面颊,不强烈,仅仅是淡淡的,却让心里有了暖意。当时也去网上搜过关于这首歌,但是并没有得到“可风”的答案,只有一句评论让我记忆至今:“过去的就过去吧,前方的路还很长很远……”这句话就如同黑夜里的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彷徨无措。
等我从回忆里回过神来,烟雾已散的差不多了,人群已散场。当时已经记不清按了多少快门,突然有一丝疲惫感,站在原地挪不动步,一时间的放空更让我自在。不知道在那站了多久,直到太太喊我,才算是彻底回过神来。既然烟雾已散,人已散场,那就带着妞妞逛逛吧。这里几乎绿植环绕,在树林里的小道走走逛逛,在一瞬间,阳光透过树林恰巧打在妞妞身上,似乎散发着光芒。突然有些感慨,就如同那句金句所说一般:“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时觉得天塌地陷的事情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个值得回味的经历而已。
忽然间联想到了《可风》的歌词:“挥霍的生命中,那些时光追不回,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已无所谓。”看似消极的歌词我觉得更多的是表现对于生活的豁达。现在回忆起来,那天在杨家溪,有关于摄影的内容我好像完全没有印象,这大概是我最心不在焉的一次拍摄。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里,忽然间找回的过往的记忆似乎又有了新的感触,当时无比在意、纠结的事情如今早已豁然开朗。
过往云烟,不「可」追矣,往事如「风」。这或许就是对于“可风”最好的解释,就如同我非常喜欢的三毛的一句话:“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
【大京海滩】海上生明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古》 张九龄小皓的月升拍摄,让我的心底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拍摄一次海上月升。小学便学习过张九龄这句千古名句,但对于这句的画面感完全来源于书本的插画以及想象。如果能够亲眼见证这样的景象应该会特别梦幻吧。恰逢中秋满月,又恰逢身处海边,好像没有理由错过这样的机会。于是小皓村回来的夜里,就开始寻找这样的机会,而最终选定的目标就是大京海滩,这里有绵延数公里的海岸线,月升起的位置恰巧在海上。大京海滩是霞浦难得的沙滩,海水质量在 霞浦 也算是最优,路程距离北岐并不算太远,大约40公里,本是完美的计划,却不曾想到会是一段艰难的路程,这一块会在后面一章好好写一写。
大概是由于国庆的关系,前往大京海滩的路异常拥堵,下午3点出发,到达已是5点。天色已是黄昏,兴许是天色已晚,海滩上的人并不算多,一路的颠簸带来的疲惫感在海风的吹拂下消散不少。太太兴奋地脱了鞋,追逐浪花的踪迹。有些遗憾,到的太晚,这样的沙滩可以让我发一下午的呆。天色暗下来,大京沙滩绵延的海岸线望不到头,沙滩上偶尔能看见来来往往的人,每一次在海滩上看人来来往往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总觉得能看见生命的不同状态在那一刻交织在一起。天色昏暗下的海更有一种深邃的蓝,这一份深邃有区别于阳光下的样子,更有一些忧郁的味道。
妞妞嚷着要拿出她的挖沙工具和小水桶,开始她的挖沙作业,这个小丫头好像每一次到海边,最大的期盼就是坐在沙滩上玩沙子,仿佛沙子下总是掩埋着她意想不到的惊喜,等待着她的挖掘。可能是由于天色有些暗了,妞妞有些不安,低头挖一会就抬头四处张望确认我和太太的位置,太太索性就在妞妞身边坐下来,陪着她玩耍,小丫头总算安定下来,专心致志地对付她眼前的沙子。
我坐在沙滩上,静静地看着她们,偶尔地按下几次快门,脑中对于夜晚的月升满是期待,天边几乎无云,对于晚上的拍摄是极大的利好。在我心不在焉的时候,妞妞提着小水桶跑过来:“爸爸,挖不到螃蟹……”小丫头大概还沉浸在前一天滩涂赶海的快乐中:“这里是沙滩,捉不到螃蟹的,你还想捉螃蟹吗?”“是啊。”女儿毫不犹豫地点点头。“那明天爸爸再带你去昨天的地方捉螃蟹好不好。”“好啊,妈妈,爸爸说明天去抓螃蟹……”妞妞开心地跑向太太。
天色越来越暗,夕阳已经落入山的那头,将天边映地格外地通红,山顶的风车不停地旋转着。海上的天边已经开始呈现一抹粉色,我们坐在沙滩上,互相依偎,海风随着太阳地落尽似乎更加肆意一些,吹在身上有些凉,从包里取出两件外套给太 太和 妞妞披上。“我们在这里等月升吗?”太太问“是啊,一会月亮会从那里升起来。”我手指着月亮升起的方向。我站起来,支起脚架,将相机架好,然后又回到太太身边坐下,难的地脑中什么都不想,完全地放空自己,静静地等待着月亮升起的时刻。
天色已经黑尽,迫近月升的时间,盯着海上的方向,有一点紧张,有一点期待。此时海滩上已经没什么人,一眼望去只有我们还坐在沙滩上!还好我们坐的位置恰好有一个灯泡亮着,不至于身处完全黑暗的环境。“你看,好像升起来了。”太太的眼睛就是比我的近视眼好使。我急忙打开相机,发现月亮确实已经从小岛上方升起来,露出血红色一角。有不少朋友很好奇为何我拍摄的月升月亮是红色的,那是因为月亮越接近地平线,受大气干扰会变成接近红色,而形状也会看上去越接近椭圆。设置好间隔拍摄,就继续坐下来,欣赏这个难得的时刻。
月亮一点点从小岛之上升起来,第一次遇见海上月升,有一些不真实,圆月挂在海面之上,记忆里这似乎是动画里才能遇见的场景。张九龄留下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应该是最适合形容此刻景致和心情的诗句。从古至今,月寄托了太多的相思和寄托。或许是由于夜总是会让人记起月凉如水般地寂寞,同在一轮明月下,古人自然对于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都寄于这一轮明月。现如今的通讯及交通方式已经完全改变了当时的生活方式,这样一种特定时代情节的情愫自然就慢慢消失了,大概也仅仅只有在一年一度的中秋,我们才会想起抬头去望一望头顶的明月。
其实关于月似乎有太多可以言语,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就如同每当提起月总能联想到苏轼的诗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它在我脑海中投射出一个无比美好的画面,却又不知如何描述:就好像自己身处在一处海上高台,拿着酒壶喝至半醉,从海上升起一轮红色的圆月,仿佛伸手便可以触碰到。这个画面一直在脑海里,似乎是梦里遇见,却也说不清楚由来,或许这就是那个夜里呈现出的模样……
【大京线】头文字D
拍摄完月升,抱着妞妞和太太走出沙滩,已是晚上7点多,有些饥肠辘辘,找了一家小店简单填饱一下肚子。“你打算怎么办,回去这么大段的山路,都没有灯,路况也不好,大部分路又特别窄。”太太一脸焦虑。“没事,你老公是 杭州 拓海。”看她这么紧张,我决定逗逗她。“ 杭州 拓海?什么鬼。”“你没看过头文字D吗,藤原拓海啊。”看太太一脸疑惑。“好吧,你没有童年。”
虽然故作轻松,但是面对接下来的一段路程,我也确实心里直打鼓,毕竟来程的一路上已经快让我崩溃了,更何况是夜里没有路灯的路况。那么就回到上一章的开头,其实从北岐到大京沙滩大约也只有40公里,地图显示约1小时路程。却怎么也想不到这40公里路充满了艰辛,前半段几乎都是较窄乡道,而后半段需要翻阅一座山。这些路况信息都是从导航上获取不了的信息,所以当我准备进山的时候已经没有车辆往里面开了,都是出来的车辆,当时就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向前。现在回头看看那段山路,像极了头文字D里的秋名山,甚至有一段山路与动画里著名的“五连发卡弯”极其相似。以下就是大京线的部分山路截图▼
有些无奈,但是现在回忆起来也算是体验了头文字D的世界,夜晚的开山道的体验。简单填饱肚子以后,在太太的叮嘱声中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头文字D”旅程。其实夜晚山路上的车辆比我预想的多一些,在出发前站在高处随意拍了几张车轨,一个个大弯道,狭窄的山道,红色的车尾灯,漆黑的环境,一切的一切像极了动画里的场景。出乎意料,心底里居然涌现出一丝兴奋,可能是每个男生心里都有一辆AE86吧。小心翼翼的过每个弯,山路没有灯,周遭漆黑一片,第一次觉得车大灯不足以让我看清眼前的一切事物。开出一段,不自觉地觉得手心微微出汗,连续的山路下坡急弯确实让我有些慌乱。“ 杭州 拓海,你这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时速25啊。”太太在这种境遇下还不忘嘲讽我。“别逗我,让我专心开车。”“哈哈哈,真是傻爸爸。”可怜我居然被小丫头鄙视了。
就在这样的氛围里,我还是安全开回了酒店,下车时居然第一次觉得开车开到腰疼,大概是由于这40公里都是在高度紧张的状况下,现在回头想想却也不失为一段奇妙的经历。但是还是建议各位,如果对自己的驾车技术不自信又想去大京沙滩玩,建议还是包车前往。另外建议如果还是打算自驾前往,尽可能一早就去,赶在天黑前回,晚上的山路漆黑一片确实不好开。当然,如果你是“藤原拓海”,那么这条可以高处远眺大海,像极了秋名山的大京线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风景。
千万不要有跟人斗的心,你要赢的只有你自己!---电影《头文字D》
【北岐滩涂】金色滩涂
回到民宿,正好碰见在收拾的老板。“明天早上去北岐吗,明天恰好日出的时候还没有涨潮,可以去拍拍滩涂。”“去啊。”恰好因为早上误入南岐的关系,北岐没有去成。“好的,明天我带几个客人过去,你可以和我们一起,4:45楼下集合,那边人会特别多。”“ok。”就这样,和民宿老板敲定了明早的行程。其实对于北岐的日出已经没有什么期望了,南岐回来后用planit模拟了这几天的北岐日出,太阳升起的位置恰好被山的一角遮挡,太阳露出时已经比较高了,这个季节北岐的日出比南岐晚了整整10分钟。不过对于滩涂摄影倒是值得发掘。清晨如约下楼,步行大约20分钟,便到达北岐山脚,此时的道路已经被慕名而来的车辆堵得水泄不通。步行上山约5分钟,便可到达观景栈道。与南岐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此时所有脚架的机位都已经被占满,老法师们长枪短炮已架好,此时也不过仅仅5点多一点,感慨于这些老法师对于摄影的热情。既然如此,也不打算支脚架了。在人缝里好不容易挤了进去,恰好太阳从山脚升起,由于山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构图变得非常困难,并没有太多调整空间,勉强地拍摄了几张。“还真的是误打误撞。”嘴里不自觉地嘀咕,这个月份,果真还是南岐更适合拍摄日出。
既然没有支脚架,拍摄了几张就准备走走逛逛,在观景台,看见了许多有意思的场景。一位老大爷,带着老花镜,手颤颤巍巍地拨弄着遥控,无人机升起,飞向炙热的太阳。那一刻,有些触动,也许是源自于一份矛盾感。在我的印象里,无人机是年轻人的专利,我承认这是刻板印象,但是当看见老人与无人机两个标签同时在一个人身上时,依然有止不住的矛盾感和新鲜感。蔡康永在奇葩说里曾经感慨这样的刻板印象是悲哀的,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老人不会只是在家做现在我们认为的事情,老年人也有享受的权利,我们无法剥夺。当老年人开始望向星辰,我们对此也习以为常的时候就说明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或许对于这种刻板印象还需要时间慢慢消逝,但至少见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跳脱出固有的生活方式,愿意接触新鲜的事物。虽然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
当太阳升起,照相机都开始对准在滩涂上工作的人,有真正在滩涂上劳作的人,也有摄影团队请来的模特。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对于这个地区独有人文的展现。人文摄影的魅力就在于此,通过对于特定环境、人物动作、神情的捕捉来表达地区独有的状态、文化。虽然有关于 霞浦 的滩涂摄影早已名声在外,无数摄影师的蜂拥而至导致作品大量高度重合,自然也就审美疲劳了,所以想要拍出新意并非是容易的事情。
在栈道上等一束阳光,滩涂的魅力就在于不同角度的阳光映照在滩涂上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色彩,而最美的时刻大概便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映照在滩涂上的时刻,这时的滩涂会呈现出无与伦比的金黄色。一个月中能够遇见金色滩涂的日子大约只有3天,且还必须是晴天。劳作者撑开渔网,走在金色的滩涂之上,滩涂此时就如同是一块金色的镜面,如影随形,映照出一切的真实,这也许就是光影的另一种演绎形式吧。从小便知光影相随的道路,有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这就如同两个相似又截然相反的事物,光明和阴暗,真实和虚幻。只是当斑驳光线交错重叠,是否还能分清光明或阴暗,真实亦或是虚幻。
渐渐地开始涨潮,原本裸露出的滩涂开始被海水侵没,模特依旧在卖力地表现当地人捕鱼时的场景,海水对于阳光的化学反应与滩涂并不相同,平静的水面在劳作者的演绎下泛起金色的波澜。阳光的美感总是这般,既有一定规律可以追寻又有一些琢磨不定。
我在栈道上站了许久,清晨的海风格外地舒爽,晨光的温柔洒落在了整一片海面之上,耳边是相机kakaka的快门声,有一些清脆。这一刻似乎自己还沉浸在梦里,朦朦胧胧地感觉不真实。回过神时,人群已经散去,阳光开始变得炽烈起来,收起相机,迎接这全新的一天。
我从未见过如此的场景,如此的一片金色滩涂!
【沙江S湾】视界
沙江S湾应该是我遇见最神奇的景点,刚刚到景点门口就见到一栋水泥楼,外表没有一点装饰,就是水泥的颜色。还以为走错了路,刚走几步路,看到售票口一位大妈有些愤愤不平。“你们这也好意思收人20元门票,啥也没有,s湾也是人为拦起来的,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景区!”“那是对你来说,这里对人家会摄影的人来说就是值得,一呆可以好几个小时,我们是正规的摄影基地,看看他们拍的照片。”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景区管理员直接怼游客的。“还去吗?”太太在我身后一脸坏笑。“来都来了,去呗。”“也是,你就属于人家口中那个一呆几个小时的。”太太最近老是喜欢嘲讽我。
沙江S湾应该是霞浦必到的景点,主要就是源自于这里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宣传片的取景地。天色渐暗,船只通过由紫菜杆围成的S湾缓缓归港,这样的场景的确视觉突出,充满美感。只是这样的点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可以深入挖掘,而拍的人多了,自然有一些千篇一律的感觉。登至水泥楼的顶层平台,S湾的场景跃然眼前,完全就是想象中的样子,唯一和宣传片不同的是由于是下午到达,海水呈现出蓝色的色调,与宣传片中的青墨色有所区别。
其实对于这样的摄影景点,并没有什么期待,也并没有如太太调侃所言的停留太久,等来了一只船,拍了一张船归港的照片,足矣。而这照片应该算是一张标准的打卡照,甚至都算不上一张摄影作品。并非觉得景色不美,只是觉得摄影更多的还是应该注重表达,而这样的打卡照也只能算是临摹而已。
有朋友说觉得摄影师的眼睛比手重要得多,在这一点上我深以为意。至于如果你问我这个景点值不值得20元门票,我的意见是如果你是一个纯游客,大可不必前来,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或是摄影爱好者,可以来拍一张打卡照,但不必有所期待。因为在摄影师的视界中应该会有更多的美好等待挖掘。
攻略·关于摄影
本次拍摄设备:相机:Canon 6D2镜头:24-70 F2.8 70-200 F2.82X增距镜有许多小伙伴去霞浦就是为了摄影,两次到过霞浦,还是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让避免踩坑。首先说一说所谓的摄影团,霞浦应该是摄影团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实我并不提倡这样的形式。诚然摄影团可以省去你很多前期规划的精力,往往会带你去最精准的位置,帮你计算时间、潮汐等等,你往往可以拍摄到更多满意的照片,但严格意义上其实这并不是你的完整作品,且会有许多人和你完成相似度极高的照片。风光摄影从前期规划、机位计算、踩点、拍摄到后期,都是风光摄影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而省去前面步骤的方式其实省去的是最重要的摄影师的思考部分。然后说一说前期规划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点天气,在霞浦摄影的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天气,建议提前看天气情况,选择晴天出行,这样才能拍摄到美丽的海面、滩涂以及日出日落。
第二点潮汐,拍摄滩涂摄影,务必要注意潮汐的变化,只有平衡好潮汐与日照的关系,才能拍出优秀光影的滩涂大片。目前有许多手机app支持查询潮汐,以我最常用的planit巧摄为例。
通过软件的潮汐功能,可以查询任意地点的低潮和高潮时间,再结合软件的日出日落功能,就能锁定最好的拍摄日期。另外一般来说,每个月满月的后两天是拍摄滩涂的黄金时间,此时太阳升起时还未涨潮,恰好能拍到阳光撒在滩涂上的金色时刻。第三点日出日落,霞浦是拍摄日出日落的绝佳取景地,可以挖掘出许多的构图方式,建议使用手机app查询日出日落时间及方位,推荐的软件依旧是巧摄。以下是实拍的照片及之前的模拟的画面。
接着给大家盘点一下不同景色的拍摄地:日出:北岐、南岐、花竹村、霞浦大京沙滩日落:东壁滩涂:小皓滩涂、北岐滩涂月升:小皓村、霞浦大京沙滩耶稣光:杨家溪海上风光:小皓村、花竹村
最后总结一下拍摄器材,霞浦由于海水广阔,所以采用长焦拍摄更容易提现主体,更容易出片,这次我的拍摄几乎都是70-200 F2.8这支镜头拍摄的,甚至有一部分作品用到了2×的增距镜。建议如果有条件,可以带上焦段100-400的镜头更利于摄影出片。以上便是关于霞浦摄影一点简单的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攻略·关于住宿
霞浦住宿的地区很多,大致可以区分为:北岐区域、霞浦市区、小皓村区域、杨家溪区域。以下是对这部分区域住宿的简单总结:一、北岐区域住宿位置:北岐村落住宿条件:★☆条件配套:★☆风光指数:★★★★适用人群:想去北岐或南岐拍摄日出的人们
北岐村的住宿条件相较于其他区域,并不尽如人意,配套也比较落后。但是优点是距离北岐滩涂和南岐滩涂很近,一般步行30分钟内,可以从容的规划拍摄。另外如果不住在北岐,建议早上不要开车前往,停车位会非常难找,容易堵死在小道里,建议打车。二、 霞浦 市区住宿位置:霞浦市区住宿条件:★★★★★条件配套:★★★★★风光指数:☆适用人群:对住宿有要求,不在意风光拍摄的人
霞浦市区住宿相对选择空间最大,条件及配套也是最完善的,缺点是距离景点都有一定距离,游玩相对不方便,特别是看日出等等。三、小皓村区域住宿位置:小皓村住宿条件:★★★★☆条件配套:★★☆风光指数:★★★适用人群:想去滩涂赶海,东壁看日落的人
小皓村海边有许多别墅民宿,住宿条件较好,价格也不算贵,只是周边配套一般。民宿几乎都在小皓滩涂或东壁周边,对于滩涂赶海、观日落很便利。四、杨家溪区域住宿位置:杨家溪周边住宿条件:★★★条件配套:★☆风光指数:★★★适用人群:想去拍摄榕枫公园
杨家溪由于比较偏,住宿总体条件比较有限,且榕枫公园拍摄耶稣光一般十点前都可以拍摄,所以并不推荐住宿在这里。总体而言,我更推荐住宿在北岐村和小皓村,北岐村可以住一天,第二天观日出,后面几天可以住在小皓村,滩涂赶海、海边栈道、观日落都是非常好的体验。
写在最后
这大概算是一篇迟到的游记,从霞浦归来已经1个月,拖了许久才开始动笔。其实一直坚持旅行归来就写游记的习惯,这是因为一来害怕自己的拖延症,二来旅行归来的时候对于旅行时的感受最强烈也最真实。在 霞浦 的这几天,看日出日落、月升月落,有一种很奇怪的感受,一时间说不清是何种滋味,不知从何处说起。前几天,难得地早下班,难得地遇上夕阳,迎着夕阳开在高架上,看着夕阳一点点落至路的尽头,有一些恍惚,好像在 霞浦 时的感受又回来了,恰好车里的音乐放到万能青年旅店的歌,恰好听到那一句“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
对于生活不满意吗?好像应该是满意的,却又说不出十分肯定的答案。有很多对于生活的想象似乎是被禁锢住的。虽说应该知足常乐,但依旧忍不住地盼望。又想起那篇公众号的那段文字。既然许多事情无力改变,那就从一些小的时候生活细节开始吧, 比如在西湖的黎明等一场日出。
苏堤的清晨好像属于另一个世界,在黑夜的包裹里看着天边一点一点亮起、泛红,直至太阳从山的那头升起,瞬间光芒万丈。那一刻,似乎有关于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得到疏解。其实有关于生活的幸福感,往往只在于一个又一个生活中的微小细节,有时候改变一个细节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可能一尘不变的生活才会走到大厦将倾的境地吧。
生活需要惊喜,而这些惊喜需要我们留心去发现,有些时候需要我们做出一些改变,就如同以前不爱早起的我收获的这一份倾城日光!写于2020.10月末END.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