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25日】行程: 拉萨出发---沿雅鲁藏布江北岸东行---松卡石塔---桑耶寺---孜隆山口---山南市。【9月26日】行程: 山南市乃东区---昌珠寺---琼结藏王陵---雪古拉山口---哲古措---香加拉山口---拿日雍措---错那县城。 主要景点:1、雅鲁藏布江沿江风景; 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松卡石塔,(免费); 3、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寺院桑耶寺,(门票40元); 4、喜马拉雅山脉北麓风景; 5、山南昌珠寺,(门票35元); 6、琼结县藏王陵,; 7、措美县喜马拉雅山脉北麓风景; 8、哲古错; 两日共行驶486公里。
东行路上的雅鲁藏布江
诗和远方都在路上,然而诗也好、远方也罢总还是要有目的地的,缺少了目的地的诗和远方都是虚幻。旧雨没有在拉萨多停留,从超市补给了蔬果、水及一些必备品后,继续踏上东行的路。 旧雨没有走常规的川藏线,上G318往林芝,而是反向沿拉萨河南下,往贡嘎方向,只因他想再往西藏的南部走一些,去看看距离喜马拉雅山脉和边境最近的景色,这在初始时的攻略中早已有了计划。行驶40公里左右后,他跨过拉萨河大桥,穿过嘎拉山隧道,在南木乡沿着雅鲁藏布江边的一条找不到编号的小路向东行驶。 天气极好,天空湛蓝的有些刺眼,有些不太真实,云更是少的吝啬,但这并不算是最理想的天气条件,强光下的景色光比太大,让暗部失去了许多细节,不容易拍出生动的照片来。并行的泽贡高速上奔驰的车辆并没有令旧雨羡慕,他喜欢随时停车看景的那种感觉,一块峰上的岩石,一堆河边的玛尼石,一颗沙漠边孤单的康柳,一座道边的小寺院,都可能引起他的兴趣,随心所欲,静心而行,随着车轮的转动,走到哪算哪,对他而言有大方向就行。 雅鲁藏布江在拐向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之前,宽阔而平静,季节的缘故,江水没有枯水期的那种宝石般的蓝绿色,某些河段甚至还会呈现出浑浊。流淌于喜马拉雅北麓的群峰中,貌似景别有些单调枯燥的雅江,却在细节上依然表现出在藏地才有的那种荒凉之美。 雅江北岸的小路沿着山脉曲折延伸,路上几乎少有车辆经过,旧雨孤单的车影在峰峦和大江之间显得异常渺小,移动得似乎也有些缓慢。车窗外雅江边略带黄意的树林,连绵起伏的沙漠,以及小小的寺院都可以令他暂时停下,对着感兴趣的景物,按动几下快门。距离扎囊县城大约还有2公里左右,旧雨在松卡村附近一处雅江边的沙地驻车,面向平静的江水吞食几口早起超市购买的干粮,静静地看着东涌的江水,望着远处的雪山。
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松卡石塔
桑耶寺以西大约15公里左右的一座海拔3650米的江边无名小山上,矗立着5座大小不同的石塔,通体洁白,面朝雅江,这就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松卡石塔。 相传石塔是藏传佛教最早教派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为证明自己的法力,从虚空中变幻出来的,充满神话色彩。石塔都是用山上的整块巨石雕琢而成,高度大约在2-3米,虽不算特别精细,但非常规整,造型比例协调,每年都会有信众为石塔进行粉刷涂新。石塔周边还有不少摩崖佛造像,以无量寿佛为主,间或绘制一些梯状图案。据说石塔与桑耶寺为同时期石刻建筑,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出于对石塔的敬畏,旧雨没有登上小山接近石塔,只是在山下将石塔和摩崖造像看了个遍,随后驱车前往十几公里外的桑耶寺。
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寺院桑耶寺
到达桑耶寺已过午时,寺院东门(正门)花40元购票后,旧雨进入寺院,在略显空旷的院内逐一走进殿宇和佛塔内。或许是寺院所处的位置比较偏远,周边又没有什么著名的景点,尽管桑耶寺是藏传佛教第一座正规寺院,比较有名,但到此游览参观的游客不多,比起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大昭寺等著名寺院,桑耶寺内显得有些冷清。不过在旧雨眼中,这座融汇了藏、汉、印风格,且建筑群丝毫不拥挤的寺院更具有观赏性,与其说是一座寺院,倒不如说更像是一处佛教文化公园。 桑耶寺,位居雅鲁藏布江北岸海不日神山脚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不小,有大约2.5万平米,四周以椭圆形围墙将寺院建筑围合起来,按照佛经中的宇宙构造曼陀罗设计布局,中心是代表须弥山的乌孜大殿,大殿周围设有象征着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的四大殿及小殿;另外建造了象征太阳和月亮的日月两殿,椭圆形的围墙即是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红、白、绿、黑四塔处于主殿四角直线数十米外,象征镇服一切凶神恶煞,保佑着人间没有天灾人祸发生。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始建于公元八世纪的吐蕃王朝,全名“贝扎玛桑耶敏久伦吉白祖拉康”,藏语意思是“吉祥红岩思量无际不变顿成神殿”。八世纪末,信奉佛教的赤松赞普将印度的佛教大师寂护和莲花生迎请到西藏弘扬佛法,并决定为他们修建一座寺院。公元762年,赤松赞普亲自为寺院举行奠基仪式,历经12年,到775年寺院建成。相传寺院刚开始建造时,赤松赞普急于想看寺院建成后的景象,于是莲花生大师便从掌中变出寺院的幻影,赤松赞普看后不禁惊呼“桑耶”(意思是“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待到寺院建成,就把这一声惊呼作为了寺院名。桑耶寺落成开光后,赤松赞普又从唐朝、印度和于阗请来僧人住寺传经译经,并宣布吐蕃上下一律尊奉佛教,从此西藏就有了第一座佛、法、僧三宝的正规佛教寺院。九世纪中叶朗达玛灭法禁佛,桑耶寺也被封禁,到十世纪后期佛教恢复地位,桑耶寺遂成为莲花生大师创建的宁玛派(红教)中心寺院。到萨迦派统治时期,对寺院又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并派僧人住寺,从此以后桑耶寺就形成宁玛、萨迦两派共处一寺的局面。
未能接近的神山--海不日神山
走出桑耶寺向东,旧雨想登上海不日神山上俯视寺院,或许是缘分不到,不争气的导航无论是百度、高德都无法让他接近海拔并不高的神山(神山距离地面仅有60米)。好不容易找到一条土路,但还是被路上紧锁的大门挡住去路,无奈之下,旧雨只能遗憾放弃鸟瞰桑耶寺的想法。
翻越孜隆山口抵达山南市乃东区
继续沿雅江东行,一路除了见惯了的山景和雅江外,没什么特殊景观,导航上也能看到X302的公路编号。翻过海拔3300米的孜隆山口,跨过泽当雅江大桥,傍晚17:40旧雨进入山南市乃东区城区。在市区内转了几圈后,离天黑还早,他在山南市体育场的停车场埋锅造饭,
乃东市区外爆胎
【9月26日】一早起身,旧雨便赶往边陲小城洛扎、错那,但出山南乃东区仅十余公里就遭爆胎止步,好好的公路为何会爆胎,他想不明白。换上备胎只能先回山南市区,折腾完一切就绪已临近中午,当日能否赶到错那他不确定。既来之则安之,索性他放慢速度,观赏起沿途风景。
文成公主驻足修行过的昌珠寺
坐落在山南乃东城区外两公里昌珠镇的昌珠寺,旧雨原打算从错那返回后再进寺朝拜,但意外爆胎耽误了时间,他索性提前进入寺庙参观。 昌珠寺,又叫“昌珠卓玛拉康”,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寺庙不是很大,原本只是个六门六柱的祖拉康,1351年以后历朝历代陆续扩建,形成以措钦大殿为主,拥有21个拉康和转经回廊的现在格局,形式上与大昭寺有些相似。寺院的历史和所存文物,以及建筑特点,让昌珠寺在196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昌珠寺在建寺初期,文成公主夜观天象日查地形,发现吐蕃城全城地形极像是一仰卧的罗刹女,这对吐蕃王朝的立国十分不利,掐算之后认为须在罗刹女的四肢和心脏位置建庙镇之,遂在心脏位置建了大昭寺,而四肢的其中一臂上就建了昌珠寺。常驻地区是松赞干布的故乡,所以其与文成公主常来昌珠寺住寺,寺庙就成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冬宫之一。另据传说,莲花生大师和米拉日巴大师等著名高僧都曾在寺内及周边修行过,使得昌珠寺及附近成为信徒的朝圣之地。 如果说昌珠寺有什么最值得赏析的,珍珠唐卡“观音憩息图”、莲花生本尊像和缂丝释迦牟尼唐卡这三件镇寺之宝,无疑非常值得仔细观瞧,尤其是珍珠唐卡这件世界罕见的珍宝。唐卡长2米,宽1,2米,共用了29026颗珍珠串成线条镶嵌,另外还有钻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185颗),黄金15.5克,珊瑚4.1;两(1997颗)。这幅价值连城唐卡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由当时的乃东王王后出资制成,保存至今非常珍贵。而另一件明代制成的释迦牟尼缂丝唐卡同样极为罕见,缂丝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挑经显纬丝织工艺,织造过程极为细腻,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和摹缂名人书画,价值昂贵,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盛名,释迦牟尼缂丝唐卡世上极为稀少,保存至今不易,做为镇寺之宝当之无愧。
承载西藏历史的藏王陵
走泽鱼线,过白那村检查站,穿琼结县城不远,几座巨大的四方形梯状土堆进入旧雨的视线,导航上显示是藏王墓的所在位置,这里埋葬着吐蕃王朝第二十九代至四十代赞普和王妃及部分大臣。 藏王墓是西藏自治区保存比较完好、规模较大的墓葬群,共有23座墓葬,包括松赞干布、赤德松赞等藏王的陵墓,其中保存最完整的要数松赞干布王陵,封土堆上建还有小型寺院。整个墓葬群占地385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陵区,西面陵区(穆日山陵区)较大,位于穆日山北侧,共有16座陵墓,大小不一,几乎从琼结河到穆日山腰一字排开,东面陵区(顿卡达陵区)有7座,排列没什么规律,形制也不尽相同。藏王墓作为西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吐蕃时期的社会、政治等方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61年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赞干布墓是整个藏王墓的主墓,墓门面朝西南,墓边长100米,高13米,梯形封土堆上建有小型寺院,是松赞拉康的复原建筑。一排绘有佛像的黄墙红顶的矮墙横在木门前,之字型阶梯路通往封土顶的寺院,寺院内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的塑像。墓门对面有座简易小房,售卖进入松赞干布陵墓的门票(35元)。 藏王墓没有什么辉煌的建筑,只是一座座四方体的封土堆,外表看,一层层夯制的痕迹比较明显,据介绍,夯土内部还有木、石结构。环绕松赞干布墓一圈,除了十几米高的夯土和残缺的石砌墙和墙角下的荒草外,没有任何能可以体现藏王身份地位的标志,对比中原王朝的帝陵显得有点儿寒酸,或许是信奉佛教轮回的藏王并不讲究死后的奢华,更在意轮回重生后的昌达。不过据传说陵墓下面有座宏大的地宫,不但有松赞干布、释迦牟尼佛的金身像,还有大量镶嵌金银、宝石的日用器皿,以及盔甲、兵器等,但截止今日也没有被考古证实。
雪山倒映的哲古错
没在藏王墓多耽搁,旧雨继续沿着G560公路南行,翻过鲁古拉山口进入措美县境内,站在海拔4890米的山口处眺望,近处是低矮的高原丘陵、草原、河谷,南方天际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的雪山已经清晰可见。驶过日玛拉松山脚下的一个不知名小湖,便到了措美县境内的哲古错。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盆地中的哲古错,海拔4611米,面积大约66平方公里,湖的周围除了绵延的高原丘陵、雪山,就是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进入初秋,湖滩湿地绛红色的水草妆点着蔚蓝的湖水和雪山,水鸟翱翔在蓝天白云与湖水之间,藏野驴在湖边草原上奔跑嬉戏,与成群的牛羊群互不干扰,平静的湖水倒映着雪山、白云,景象极其自然瑰丽。离开羊湖后,旧雨已经多日没有见到宝石般的湖,尽管从大北线到阿里,再到南线日喀则,经过的湖一错再错,几乎涵盖了西藏最有名的大湖圣湖,较比纳木错、当惹雍错、扎日南木措、色林错、玛旁雍错、莫普雍措、羊卓雍措等,哲古错算不上什么,但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就会让旧雨陡然兴奋起来,他喜欢在这高原之山看着静静的碧蓝湖水畅想,享受高原湖边的那种空旷和静寂。山南市境内的湖错不多,哲古错已经是这一地区最大最有名的了。
公路边散落的城堡遗址
按照旧雨的计划,山南南部的路线应该是先到措美,再向西南往洛扎,然后折返向东到错那,最后从错那经隆子县到加查。但修路的原因他只能先绕道哲古错西南岸经古堆乡往错那,是否再去措美、洛扎只能放在后面考虑。绕过扎西松多村不知名的雪山后,路边渐渐出现不少废墟遗址,从遗址的规模上看,大小不一,有些像是废弃的民居,有些像是寺庙、城堡,残存的墙壁和碉楼式的遗址,或处于山脚下,或屹立于山丘之巅,在斜阳的照耀下,沧桑而充满历史感。遗址断断续续连绵了几十公里,没有什么介绍,所以旧雨也无从判断和品味它们的年代,至于当初是什么所在?就更不得而知。不过废墟遗址到让旧雨的行程不再单调,较有代表性的他会停下车来品味一番。过了热荣乡,天色开始渐渐变暗,距离错那还有100公里,旧雨加快了车速。
经拿日雍措抵达边陲小城错那
过了热荣乡,连绵的雪山告知旧雨,他已身处喜马拉雅山脉。翻过香加拉山口,山南市最南的湖拿日雍措出现在暗淡的天色中,山丘、草原已看不清层次,只有湖东山顶的几片云还映着夕阳的余晖。翻过海拔4600米的羊措拉山山口,晚上八点四十旧雨进入边陲小城错那。草草在城内小饭铺吃了口炒饭,他在公安局附近的小酒店住下,翻开地图研究第二天进入喜马拉雅山脉通往境外的峡谷-勒布沟的路线。
本篇游记分享到此,谢谢欣赏!下一篇着重记录藏地秘境勒布沟,敬请继续关注。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