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前
山西晋中市的王家大院, 是我和LD参观了乔家大院之后去的。可能是不会看吧,我和LD走完王家大院后,一致认为,王家大院要比乔家大院气派且显赫!——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可能我俩属于后者,没看懂明清建筑的“门道”吧,因为乔家大院是5A级景区,而王家大院只是4A级景区! 王家大院,除了是民居,高处俯瞰,似堡若城很独特,且依山而建,给人特有气势的感觉,貌似还有帝王宫殿的味道。 回家后,偶尔忆及王家大院的相关文字“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启年间,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情不自禁便感慨万千!满脑子都是《红楼梦》里那篇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的文字飘飞:“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当然,如果从建筑、文化、艺术和历史的角度感受王家大院,那就得另当别论了!质朴、典雅、厚重、独特……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宅邸之奇葩,私第之翘楚!值得驱车去观摩品味。 世间事,因人因角度,总会“左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辈凡俗,看世界,但凡有感触汹涌而来,便不能自已,写点文字聊以抒怀!温馨提示 1、门票66元/人 2、王家大院,庭院多,很多观赏点需要楼上楼下跑,且很多路段是陡坡路,体力要好 3、看点:高家崖建筑群、红门堡建筑群、孝义祠、资寿寺和静升文庙
王家大院行·花絮
自古及今, 功成名就者,一直都是先苦后甜;坐享阴凉者,有几人能守业功成?自己创的业,甜润心田;承袭祖业者,其实烦苦不断。
自驾心得
点赞, 往往是因为敬服、仰慕和惊叹;惋惜,常常是因为衰亡、过气和无趣!——看,于我而言,有很多益处,醒悟、借鉴和自律。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