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旅行即使走不到尽头也值得一试,“这些高山出现在我的心头,山虽然危险,却染上了玫瑰色的晚霞是那么的美丽,山上宁静的积雪,令我神往”。这是我在满洲里一家青旅看到的一段话,用它作为本次长篇游记的开头再好不过。伟大的旅程始于我们对所有未知、美好事物的憧憬,去探索你能所到达的最远方。
2月18日,上午8点正式从满洲里公路口岸办理出境手续,首先是要去中国边检给护照盖章,在这里排队差不多就花了1个小时,其次到中国海关审核ATA手续,等这两个都办完了就可以排队出关了。
填完上面的表格,护照盖完章,最头痛的事情就要来临了,我们要把满满俩车上的所有东西全部卸下来,等俄罗斯海关检查完后再重新装车,因为这里无法拍照所以就一笔带过了,总之忙的晕头转向。从满洲里海关开始到完全进入俄境内我们只用了三个多小时!
刚进入俄罗斯这边的地貌其实和内蒙那边很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人少、车少,荒无人烟的开几公里都看不见个尾灯,着实让我有点不太适应。接下来我们要前往110公里外的城镇博尔贾,这时吴郁老师在台子里跟我说:俄罗斯这边除了莫斯科周围有几条高速公路是收费的,其他地方的所有公路都没有过路费,而且俄罗斯17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人口也就1.4亿左右,所以看不见人也就不稀奇了。
我俩闲聊之余,前面终于看见了进入俄罗斯境内的第一辆国宝级重卡—卡玛兹,久闻卡玛兹在达喀尔T4组叱咤风云,第一次亲眼见卡玛兹赛车还是在2017年的丝绸之路拉力赛上,当时震撼的视觉冲击让我终身难忘。不过卡玛兹并不是为赛道而生的,它真正统治的是整个俄罗斯地区各个路况下的运输业务。下面的这些照片拍摄于2017年丝绸之路拉力赛。
俄罗斯的移动网络不是全覆盖的,一般只有在城镇、村庄区域内才会有网络信号,路途中是没有网络的。在博尔贾短暂停留后我们立刻出发前往尼布楚,路程约为250km,但是没走多久之前的柏油马路就变成土路了,原以为会被雪覆盖不用遭受扬灰之苦,结果俄罗斯的雪也跑中国南方去了。
离尼布楚3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处活泉,泉水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要知道现在的气温是零下30多度,这个泉眼依旧不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这样的泉眼很多,有大有小,主要是附近存在地热的原因,据说这也是一个祈福的地方,保佑自己在路途中平安。
傍晚我们到达了尼布楚。尼布楚这个地方早在1689年大概清朝康熙年间曾是中国的领土。但那时内有“三藩之乱”外有沙俄入侵,俄、清在1689年9月7日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石大兴安岭(外兴安岭)为界,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即,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属于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暂行存放,留待以后再议。《尼布楚条约》在历史上是一个平等条约,是中俄双方经过平等谈判,中国做出让步(中国让出尼布楚)的情况下签订的。条约的签订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一百多年的安定和平,为清王朝后来平定西北、西南地区的叛乱提供了稳定富饶的大后方。
第二天一早来俄罗斯的第一顿早饭,这边只有一种主食叫大列巴,其它诸如米饭、面条等均属于菜品,而且他们超爱吃甜食,炼乳、白糖基本都是每桌必备
如果在境外像我们在国内经常使用的百度、高德这类在线导航是无法使用的,更何况在俄罗斯出了村镇、城市就没有信号了,所以一款好用离线导航必不可少。吴郁老师在国外自驾经验非常丰富,他最常用的离线导航是“MAPS.ME”,这款导航在全球范围内都能胜任,只需事先下载所要去地方的地图就可以使用了。例如这次来俄罗斯,我事先下载俄罗斯全境的地图,大概要2.2GB的存储空间,同样也可以分具体区域下载,这样会比较节省空间看自己的需求来决定。
出发后我们继续沿着P-297一路向东,决定去漠河北极村的对岸,看看能不能隔着黑龙江看到北极村。
由于来的时候这条路没有岔路,所以我们还要原路返州际公路,但现在天色已晚我们还是决定住在最近一个名叫叶罗费伊—巴普洛维奇的村子。伴随着夕阳西下,此刻四周放眼望去不得不感叹俄罗斯的森林覆盖面积真的非常广,从进入俄罗斯开始我就发现这边很少有耕地,道路两旁都被密密麻麻的森林包围,尽管现在是冬天没有绿叶,但依然等感受到森森树木的存在。你别说此情此景真有点塞罕坝的意思。
晚上6点我们到达了叶罗费伊—巴普洛维奇,两个高挂的大红灯笼映入我们眼前,这肯定是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在俄罗斯КАФЕ代表的就是餐厅,今天正好是农历大年初九,看见这两个红灯笼和门上的对联让我们感受到了亲切的年味,赶紧进去看看。
尸骨之路的正式名称叫:M56联邦公路科雷马段,也叫科雷马公路,全长1200英里,2000公里多。这条古老的道路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横穿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连接雅库茨克和马加丹。尸骨之路建于1932年,1953年落成。这是一片被称为“斯大林死亡环”的地带,在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前,将近80年的时间一直作为流放政治犯的地方。后来在斯大林统治下,很多犯人也被驱赶至此修建科雷马公路。据说平均每一米公路上都死了一个犯人,所以当地人一直把这条公路叫做“尸骨之路。
出了滕达一定要去贝阿公路看看,贝阿公路与贝阿铁路平行,是当年为了修铁路而铺设的公路。贝阿铁路是苏联第二条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1984年10月27日全线通车。贝阿铁路西起贝尔加湖北岸乌斯季库特,东至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全长3145公里。贝阿铁路建设历时10年,耗资巨大,工程艰巨,它的建成对苏联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军事意义,为进一步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以及建设东海岸对外贸易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大大增强了向东部地区运输军需品的能力。
大概沿贝阿公路往东走90公里,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很难得我们见到了一些楼房,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里过夜。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类似村长的中老年男人,给我们的感觉很像苏联红军,但是他带我们去住所和简单交流的过程都不让拍照所以这部分无法给大家呈现。跟着村长我们来到了一个看来是苏联时期类似于办公楼的地方,进入建筑的铁门就有三层,如果这时翻译在我们身边就好了,真想问问这个村子和这些建筑的故事。
老旧的电视机,锈渍斑斑的手盆,不知是深夜寂静的原因,在这个建筑里哪怕是掉跟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回声,反正住在这给我个人很压抑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切尔诺贝利”。
一早起来,我们收拾好行李赶忙出去想看看这个村子的全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正是昨夜看不到全貌的建筑,白天给人的感觉和深夜相比还是有很大反差的,这个建筑白天看起来类似于学校显得很庄重。
转了一圈我们离开小村子后原路返回滕达,正式进入萨哈(雅库特)共和国。这边的人大部分是雅库特民族和蒙古人长得很像,与我们传统意义上认知的俄罗斯欧罗巴人种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当地人也会用雅库特语交流,就是类似在中国讲粤语的感觉。
未完待续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