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广东阳江东平大澳渔村是一个古老的渔港,历史上是“海上丝路”,它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东南,坐落于著名的国家级中心渔港——阳东区东平镇新港东侧海边。大澳渔村秦时属南海郡,汉时属合浦郡,史称“六澳之首”,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这里渔村民风朴实,渔风郁郁,具有深厚的渔家文化特色,是广东省较为完整保存明原始渔家小屋风貌的渔村。
自驾大澳村
2月28日,我们开着广汽传祺GS8从海陵岛出发,沿海陵岛滨江大道、海陵岛大堤一路风光前往阳江市。高铁站送走上海上班的欧阳的小孩,掉头驶向东平大澳渔村。大澳渔村曾是兴旺一时的渔港,来往船只的重要补给站,这是一个古老的渔港,是中国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也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较为完整保持古渔村古渔港风貌的渔村。据历史记载,大澳渔村早在唐宋时期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到了明清,则进入大澳的鼎盛时期。那时大澳古村内店铺林立,繁华富庶的景象胜似都市,与广州十三行并称为“十三行尾”。村内现在留存下来的明清特色的前店后坊商业街古建筑和沿街的古商会旧址,都是大澳渔村兴衰的历史见证人。
大澳古渔村
大澳村口是一个停车场,往里走是大澳广场,广场外面是大澳海湾,海边停满了出海归来的渔船。广场面对海湾的边缘,中间地帯有一尊高大的汉白玉雕像,他就是曾经下西洋路过此地的中华民族英雄郑和!
广场两则是宽约两、三米的古街道,由两排形似船房的房子相对面成,这些房子前半部分像商业店铺,后半部分像船仓。街道仍有当地居民居住,渔家风情很有特色,他们或在自家门1前摆一小摊子,出售自己制作的鱼干、花胶之类的海味。虾膏是大澳最为著名的水产,当地人用来蒸腩肉或者炒通心菜都非常好吃。很多旅客都必定会选购几瓶带回去做手信。大澳渔村是广东至今仍保存着古代原始渔家小屋风貌的渔村,民风朴实,渔风郁郁,古迹众多,像古街道后面有80多座完整的疍家民居,就是渔家建筑文化之珍品。
大澳渔家风情博物馆
广场后面靠山的地方是大澳渔家风情博物馆,它是全国首个渔家文化专题馆,也是阳江著名博物馆之一。我们到的时候告知“馆内改造,暂停开放”,馆外窗户望去大厅中摆放着一艘大木船。听介绍:博物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馆中心为古代帆船模型,模型后面是渔家婚嫁场景,场景中有阳江节庆必备的鹅以及东平著名的鱼翅(鲨鱼);左边是收藏多件历代渔家生产、生活以及婚嫁用品;右边是海洋知识介绍以 及海产品展示,其中最为夺目的是一副完整的鳁鲸骨。
大澳万人坟
大澳在历史上曾经历过数次巨大海难,“万人坟”就埋着无数死于海难的渔民及商人的遗骸。据记载,清代咸丰年间 ,一次12级台风加海啸,令“千帆颠覆,大澳滩头尸殍狼藉”,大澳的渔船和商站损失惨重。当地民众深怜罹难者,在大澳 的风水宝地“叶里藏桃”的虎头山山坡上埋葬了这些异地尸骸。至民国10年(1921年),狂飙大作,又有无数尸体被卷到大澳,时任大澳商会会长的司徒少松发动募捐收殓尸体,也将之埋在万人坟。至今这里仍是当地人经常前往凭吊拜祭之地。
大澳商会遗址
大澳商会会馆旧址,它是阳江市最早的渔港商会。它体现了旧时渔民生活的轨迹。商会楼为西洋式砖木结构。主楼高两层;门前柱及墙都是“石米”镶砌,上面有刻有“大澳商会”四字,非常精目。大澳商会楼一直是大澳的象征,在它后面还有一栋建筑是大澳古银库。古银库为大澳渔港的金融中心,楼高三层,每层均有防盗贼枪炮孔。因为当时社会不稳定,海盗很多,一旦海盗进村,这个银库就可以作为碉堡使用。群众可在里面躲避,贵重物品也可以放进楼中的银库中。正门的牌匾“清晏”两字为商会始创人司徒少松于民国24年所题,意思为河清海晏的寓意。
一路观光回海陵岛
大澳村出来路遇“阳江核电欢迎你”牌坊,心中一阵窃喜,去看看我国核电、世界的“国家名片”,一打听没有开放参观,只好进入东平镇寻找中午,车停“改姐瓦煲饭”门前,进入店内一人一份瓦煲饭(其实就是煲仔饭),填饱肚子后,原路返回,车过海陵大堤向左拐去白浦市场。市场上海鲜特别多,新鲜,价格也不贵。买了些10元3只的鲍鱼、30元一斤的花蟹,买好晚上食材,沿县道、保利大道到达南海1号景区。
南海1号景区去年我们参团来过,今年住在大角湾也来过几次,今天路过这里,时间还早,再次来看看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景区仿照古沉船南海一号按1:1比例建造的“南海I古船” 还有付费才进得去银滩。
后记
大澳渔村被评为广东省人文历史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阳江市新十景、阳江市文明村、阳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渔村民风朴实,渔风郁郁,具有深厚的渔家文化特色,现在还可以看到一些原始渔家小屋风貌的古桥。虽然加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但是,这种古色古香还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个人感觉这个地方还不错,没有太多的商业文化,一个完整的古渔村,原始与自然的和谐,值得自驾深度游玩。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