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空地-海西
为了节省时间,不走回头路,并且能赶得上俄博梁流星雨,安排了这条五天海西小环线自驾。格尔木进出,火星营地、俄博梁,东台、茫崖、翡翠湖,还有可可西里等近年比较火的海西网红景点几乎都有去到。大柴旦、青海湖、茶卡那些成熟的景区并没有打卡欲望,索性直接放弃。在暑期旺季,住宿爆满,价格飙升(标间300元+)的情况下,我们这一趟吃住行加上来回大交通,人均才3000块出头!可以说是相当勤俭持家了。
Day1.格尔木--察尔汗盐湖—红河谷—U型公路—东台吉乃尔湖—乌素特水上雅丹里程:340KM ,住宿:海西雅丹客栈Day2.水上雅丹—西台吉乃尔湖—火星一号公路—火星营地—俄博梁里程:110KM,住宿:俄博梁露营Day3.俄博梁—茫崖艾肯泉—茫崖市里程:280KM,住宿:茫崖市Day4 茫崖翡翠湖—乌图美仁草原—格尔木里程:450KM,住宿:格尔木市Day5 格尔木—玉珠峰冰川公园—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格尔木里程:500KM(往返),住宿:格尔木市
奇遇俄博梁
出发前对“俄博梁露营”这事儿其实挺没把握的。网上基本查不到露营信息,也没有路线攻略,就连导航都没有这条路,可以说对俄博梁长什么样怎么走没有任何概念。有说最近俄博梁整修封闭,有说只有四驱才能进去,也有说SUV完全没问题,各执一词。这种小马过河的时候只能自己去试了…
多数人会选择从冷湖镇前往火星一号公路,路过俄博梁。而我们是逆向环线,西台往火星营地开,再去俄博梁。📌路线:导航到火星营地,走西莎线路过西台差不多50km处,火星一号公路的路口就在右手边,非常明显。路牌标着彩色雅丹、火星营地、俄博梁魔鬼城。从这里离开水泥路,驶入茫茫戈壁。
正午的阳光烘烤着荒原,一路上,窗外土黄色地面总在闪闪发光,像是有人将玻璃碎片均匀地洒在土层上。终于耐不住好奇停车观察,捡起一片才意识到原来是结晶盐。每一片盐都像是几层透明的塑料薄片压合而成,颇神奇。
差不多开60km的土路,抵达火星营地的范围。标志性的集装箱堆在这片空旷的高地上。营地对面更高的山坡上,是巨大且突兀的魔鬼城,目视直线距离不过5公里。魔鬼城的风蚀土林锋利且密集,犹如巨兽脊背上的硬刺,居高临下的宣示着自己 的主权。此时戈壁上凄厉的风里也仿佛夹杂着蛮荒巨兽的吐息。然而当时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俄博梁。火星营地的住宿早早就被订满,四人商量着在营地附近露营,搭完帐篷再去寻找俄博梁。不用在渺无人烟的荒原里孤独地过夜,又有厕所和水源,还是能给人不少安全感的。但工作人员表示不能在集装箱范围内搭帐篷,毕竟他们一个太空舱1500rmb,单人帐1200rmb的价格摆在那里,大家都在它周围搭帐篷用水,别人还怎么来拍照打卡。戈壁的大风肆虐这片毫无遮挡的高地,根本找不到避风的地方搭帐篷。我们尝试了几次在别的团队十人帐旁搭,在几辆车中间搭,但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风还是狠狠地把帆布吹得满天飞。好不容易搭好一个,又找不到合适的石头压帐。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先去俄博梁一探究竟吧。
【俄博梁入口】俄博梁魔鬼城面积比想象中大得多,呈腌黄瓜状分布,主入口在西北侧端头处。火星营地往北,沿途会有很多岔路口直通魔鬼城。有车辙印,但雅丹地貌表层土质松散,稍不留意就会陷车。所以每个岔口都立着“禁止驶入,违者罚款2000的牌子”。随着旅游开发的愈发深入,对于雅丹地貌的影响几乎不可避免,只能说减少不必要的破坏就是最好了。距营地14km的岔路口有两块简陋的小牌子,一块标着“右转️冷湖、敦煌”,另一块标着“14km,火星营地“。导航上这里左转是有条小路的,但是没有任何标识,而且是断头路。定位到这条路尽头就离俄博梁入口不远了。这段路况非常烂,高低起伏,坡陡沟深,特别毁车,SUV勉强开得过去。
也不知道要走多久,要到哪为止,前方的路到底怎样,毫无头绪地沿着车辙印小心翼翼地开。幸好后面一辆大G看不惯磨磨唧唧的我们一脚油门冲到前边,后面就是学渣抄学霸作业的老套故事了。只是没过多久,大G就越跑越远,消失在远处了山丘群内。越往深处走,两侧的土峰越密集姿态也越奇特,异星地表着实不假。而此时天色渐暗,担心前面的路这辆小车开进去就出不来,再次决定就在这里露营。殊不知这才只是俄博梁的入口,冰山一角而已!
当我们准备卸下装备,就地搭营的时候,远远的一辆粉色面包车朝我们驶来。驾驶小哥边开边喊“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面包螺狮粉”,这画面也太奇幻了!就像上帝安排的带路NPC一样,小哥说这地方他已经熟门熟路了,“面包车开进去都没问题,你们担心个啥,里面才是真正的魔鬼城,漂亮着呐”。于是继续上路,探索新地图。
俄博梁雅丹群已经在筹备开发,立了很多景区路牌,还有几个强行命名的景点,比如风暴眼和喷泉什么的。内部非常多岔路,都是四驱在沙地上压出来的痕迹,越野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内部的风蚀雅丹地貌要比其他地方造型更瘦削,漂亮得多。中间高,两侧是无边无际的黄土戈壁,黄昏和日出的时候放眼远眺,满眼都是非洲大草原般的自由壮阔。开进深处才发现里面多的是人和车,几乎每个山坳坳里都躲着一辆车,搭了三两顶帐篷。除了没有水源和风沙太大外,这儿非常适合露营和拍星空!
内部没有导航,岔路又非常多,虽然SUV只要开在明显的、压实的道路上都不会有问题,但我们还是被肆无忌惮的越野车辙误导,撞坏了排气管且陷了沙。而且离开的时候走错了出口,半道儿就离开了魔鬼城(就是标着罚款的那些路)。若不是一直能遇到其他车带路,肯定不是迷路就是陷车。总结为,还是四驱保险。
如果不是神奇地又遇到小粉,这顿饭可能就算没了着落。十块钱的酸辣粉,也不仗着百十里只有他一家而涨价,童叟无欺。
送你一颗流星
在我的认知中,从没有什么可以像星空一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给人以如此巨大的震撼。她安安静静地在那里,背后是自蛮荒太古延续至今的浪漫。 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某个停电的晚上那满天繁星;还记得高中的某个夜晚,我从树叶间隙中看到久违的一小片星空;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拍星星,是在青海湖边用2470拍的。自那以后,拍星空成为了我的一种奢侈的精神享受。这趟旅行之前,终于咬牙入了一个小小的赤道仪,试图将自己的星空摄影之旅提升到第二个阶段,本以为终于有机会拍到好看的流星雨照片了,没想到又是手忙脚乱的一晚。几经周折终于在俄博梁的腹地扎好帐篷安顿下来,找到了一个还算理想的拍摄位置。我装摸做样地用拼接云台拍摄地景,事后证明完全没有用处。而后又犯了拍流星雨最大的错误:不停地调整相机角度。以至于一整晚几乎没有拍到几颗流星,最大的一颗还是架在旁边一动没动的m3拍到的。不过这终究是我第一次看流星雨,虽然当晚的流量不太对得起“北半球三大流星雨”这个名号,但是肉眼可见的几颗硕大火流星也算是不错的弥补。而且有赤道仪的存在,第一次尝试用55mm拍银心的感觉,是无比难忘的。
【如何正确拍摄流星雨】【设备】(1)光圈尽量大的广角镜头 譬如适马的14mm f1.8。以便覆盖更大范围的星野。(2)快门线 包括相机内置快门线或外接快门线,设置单张曝光10-15s不间断拍摄。(3)充足的储存卡和电池 流星雨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数张RAW格式的文件无疑对储存卡的大小提出了要求,而夜间连续 拍摄对于电池也是不小的消耗,所以准备充足的储存空间和电量十分重要。(4)稳定的三脚架 最开始拍星空的时候还没有三脚架,只能用石头堆一个台子把相机固定在中间。戈壁荒漠里夜晚 的风其实不小,所以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就显得尤为重要。(5)赤道仪和指星笔 目前来看,对于拍摄流星雨来说赤道仪的作用是为了固定星空的移动,后期只需挑出有流星的照 片来进行最大值堆栈,就可以轻易获得一张不错的放射状流星雨照片了。或者回归到赤道仪本身 的用法,通过对抗地球自转,和银河的偏移保持同步,从而用更长的曝光时间来获得一张细节爆 炸的星空乃至深空照片。指星笔则是为了更快速度地找到北极星从而正确校准赤道仪。(6)配景灯光 拍摄地景的时候有时会需要一些灯光点缀,亦或者勾勒地景或人物的轮廓。有条件的话专业的柔 光灯或手电效果更好,或者像我们一样用手机闪光灯也未尝不可。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快门时间内 不能一直开着闪光灯,不然过长的曝光时间会把一点点光线变得和太阳一样耀眼。【准备过程】(1)找到流星雨的辐射点 什么是流星雨的辐射点:流星雨进入地球大气时,仿佛从天空向四面迸发,辐射而出的那一点。 其实它们在空间里的实际轨道是平行的,只是由于透视的效果,看起来就好像彼此相交于一点, 流星雨常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或星座亮星命名(以上摘自百度百科)。因此英仙座流星雨的辐射 点就在银河尾巴附近英仙座的位置上。有经验的摄影师通过目视就可观测得到,而像我这样的还 是得通过Star Walk 2或者Sky Guide等观星app来寻找,通常软件中对于流星雨的辐射点会有直接 标注。准备工作在辐射点升起之前就需要开始进行,所以通过调整app的时间就可以提前了解到 辐射点的大致位置了。然后根据辐射点的位置和地景进行构图之后,就一!定!不!要!轻! 易!动!相!机!了!(2)手动对焦 大多数相机都没办法对星空进行自动对焦,因此需要通过相机上的实时取景功能,找准天上一颗 亮星,通过取景器放大,然后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对焦,直到该亮星在取景器中显示最小即为对 焦准确。经验告诉我通常是变焦环拉到∞后回调一点的位置,可以通过多拍几张然后放大观察确 认是否对焦准确。(3)参数设置 光圈:1.8-2.8之间为宜,根据不同镜头的性质而定,不宜直接把光圈开到最大。 快门:10-15s之间,拍流星雨和拍银河的区别在于,银河属于长时暗光,尽可能地延长曝光时间 才能获得更大的通光量,从而得到细节更丰富的画面。而流星雨属于瞬时强光,过度的曝光时间 反而使得流星银河混为一谈,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目视了几颗火流星却都没有拍下来的原因。 ISO(感光度):iso可根据具体环境在1600至3200之间进行调整,甚至对于一些暗光表现好的相机 拉到6400乃至12800也未尝不可。以前我总是莫须有地担心噪点太多影响画质,后来才意识到我 的水平根本到不了讨论画质的层面,还不如拉高iso来获得更好的画面内容先。 拍摄间隔:建议设置不间断拍摄或间隔1s。(4)赤道仪 为了让画面中的流星数量更多,减少后期堆栈的难度,使用赤道仪对辐射点进行跟踪拍摄无疑是 更好的选择。不同的赤道仪有不同的校准方式,通常使用指星笔对准北极星来快速校准赤道仪。 赤道仪跟踪拍摄这种方式更推荐用在地景开阔无遮挡的构图里,纵使随着拍摄地景移出画面,后 期也可以轻易地叠加地景,对成片构图影响不大。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一!定!不!要!动!相!机!只要不动相机,你就能收获一张震撼的放射状流星雨,一张震撼的星轨,一段震撼的星空延时。而一
天空的镜子
东台吉乃尔湖的出现,和上游乌素水上雅丹泄洪有关。薄薄的一层湖水覆盖了曾经白色的盐碱地,清澈如镜。蒂芙尼蓝的湖水是因为含量较高的铜离子所致,所以即使是早上或者阴天,东台的水依旧蓝得纯净醉人。
新晋网红,又冠以“媲美马尔代夫”的头衔,来打卡的游客车辆络绎不绝,塞满了停车场。但其实东台湖岸线非常长,若想避开人潮,建议往偏僻处走。每年每季水位都有所不同,能行走的地面也不尽相同。但总有些深入湖心的浅滩,可以淌水走进去,拍摄视角一定相当震撼。湖水含很多矿物质,沾水皮肤表面会析出很多白盐,但没有大危险。
水上雅丹己经是相当成熟的老牌景区,收费昂贵,游人如织。若想不拍到人群,建议留足时间,先搭景交车到最深处,再徒步或者骑骆驼或者开沙地摩托继续往里面深入。土丘质地比较脆弱疏松,表面好多气泡孔洞,时不时有蜥蜴钻进钻出。不建议攀爬,雅丹地貌形成不易,能保护一点是一点。
西台吉乃尔双色湖就是G315西莎线的一段,必定会经过的。人视平平无奇,一定要打开上帝视角。道路不是很宽,而且一直有大货车经过。之前路边还有摆摊,现在全都禁止了。
离开茫崖的那天早上,去到翡翠湖看日出。景区几乎没有游客,也不收费。但最火的拍照点也没几个丝巾阿姨占据了。听小粉说他之前也在这里摆摊,住了几晚,生意火爆。好多人会在翡翠湖里露营。
青海叫翡翠湖的太多,大柴旦翡翠湖、小柴旦翡翠湖,总是令人搞混。但是两年前茫崖翡翠湖还没火的时候,偶然看到的我就被这震撼的色彩迷住,一直惦记着一定要来一次。当时觉着海西茫崖是如此的遥远不可实现。当真的站在这里的时候,却又不如当年那般感动了。
察尔汗盐湖在钾肥工厂区内。早点出发,趁工厂上班前去,景区虽未开放不准进去,但给门卫准备包烟,或者派个妹子撒娇,就省了门票。不用坐景区大巴,也不走景区路线,一直往矿区深处开,才能见识到中国最大的盐田的真面目!
工厂区内部道路并不好走,甚至不能说是路,只是被满载的卡车压实的盐土。两侧是大片大片的正在开挖的盐田,白色一直延伸到天际线。这么一对比,挖掘机也如同玩具一般。有些黄绿色的卤水尚未晒干,大风卷起海浪般的湖水排到岸边,十分震撼!可惜风特别大,没法航拍。
巍巍昆仑、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一日往返,走的是大名鼎鼎的青藏公路。来往车辆颇多。路面被过载的货车压的坑坑洼洼,补丁打了又破。
流云倾泻,玉珠峰和藏野驴
网上说藏羚羊要下午才会出来凉快,但我们大中午的也见到不少。仔细观察,很多都习惯了青藏路上来往的大车,就停在路边十几米处,也不跑远。除了藏羚羊还有心形屁股的藏原羚。常常单独行动,并不成群。空旷荒芜的无人区是人类的禁地,但也是动物的天堂。草原上无数的鼠兔,旱獭,藏野驴,还发现了巢穴搭在高压电塔上的隼。
褪毛期的藏羚羊并不太可爱
大地的肌理
艾肯泉无门票,停车不收费。真心不建议的景点,开那么久的破路(虽然路两侧的田地还挺好看),就为了看那个只有无人机视角,而且谁拍出来都一样的地方。Ummmm,没必要啊🙂
茫崖回格尔木的路上很少加油站服务区,路过沙漠和乌图美仁草原的交界处,有一片漂亮的沙漠海子。默默无闻…
一点攻略
— 租车:神州、一嗨等大型租车APP都没有在格尔木设点,只能在某宝租。数量也不多,质量参差不齐。— 作为《盗墓笔记》情怀粉,对“格尔木”这三个字还是颇有感触的。虽然格尔木没有疗养院,但完全没料到市区的繁华程度。白天看起来普普通通,晚上市中心灯光秀一打好像回到深圳。晚上推荐去旱码头步行街,夜市地摊套圈应有尽有,很是热闹。— 水上雅丹景区有住宿,但是颇贵。很多人在停车场搭帐篷。也可以往前走十几公里,到西台附近住。工厂附近仅有几家条件简陋的客栈,比如海西雅丹客栈。旺季的时候住宿严重不足,只能在院子里睡帐篷,质量不高但胜在便宜且补给充足。— 没有无人机的话可能没啥体验感;— 沿线很少补给、加油站,尤其是第四天,所以已经注意油量,备些路餐;— 俄博梁晚上风大也比较冷,7月份用到-10℃的睡袋。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