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15日】行程:玉树---(G214国道)---雁口山垭口---巴颜喀拉山垭口---玛多---长石头山垭口---花石峡。【10月16日】行程:花石峡---(S205省道)---玛积雪山垭口---沁马雪山垭口---尼照玛山垭口---玛沁(果洛州府)---(德马高速)---久治。沿途看点: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通天河保护分区,巴颜喀拉山雪原,高原山地草原,星星海,长石头山口雪原,阿尼玛卿三江源风景。两日行程872公里。
通天河唐僧师徒晒经台
分别与小X和老J通了电话,简单告知他们已踏上返程,旧雨离开玉树。计划中的扎陵湖、鄂陵湖封闭去不了,他也无需再往曲麻莱绕一个大圈到玛多,直接沿G214向北就行,省了差不多三天的行程,只是心心念念的黄河源看不到了。 出玉树一个小时,旧雨到达直门达附近,长江的上游通天河出现在眼前。对这一地区旧雨不熟,也没做什么攻略,只沿途有什么看什么,第一个进入眼帘的景点是通天河边的晒经台。《西游记中》中唐僧师徒两过通天河,去时灵感大王作妖阻挡了师徒的取经之路,百般周折,孙猴子让菩萨收了灵感大王,算是有惊无险。但湍急的通天河水还是挡住去路,此时河中老鼋出来自告奋勇,载着师徒四人过了河,并烦劳唐僧问问佛祖,它已经修了一千三百年,能说人话,何时能修得人身,寿限多少?唐僧满口答应。取得真经回来再渡通天河时,还是老鼋驮师徒过河,老鼋问起所托之事,唐僧这才想起见佛祖时将此事忘的一干二净。虽然孙悟空降了灵感大王,把其所占的老鼋府宅还给了老鼋,本已算答谢了老鼋驮渡之情。但老鼋附加让唐僧向佛祖打听“成人”之事的条件,唐僧也确实没当回事,和尚答应没办,这事算和尚办的有些不地道。不过,要是和尚敷衍一下,编个日期时辰也能将老鼋对付过去,可唐僧老实,实话实说。老鼋闻听和尚说托付之事没给问,顿生怨气,一抖身将师徒沉到河里。所幸唐僧已成佛,不似从前,再加上三个徒弟相助,安全爬上河岸,但取回的真经全部浸湿,打捞上来只能先在河岸岩石上摊开晾晒。收经时不慎将真经尾页沾破,留在了岩石上,这就有了通天河边的晒经台,至今岩石上还有可辨文字。 虽说晒经台是故事传说,但唐玄奘却是货真价实的大德高僧,也得到了藏区民众的爱戴,晒经台上经幡哈达招展,既是敬仰也是祈福。
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通天河分区
走出晒经台不远,到了通天河过河处,原来在通天河有古渡口,现在已并行三座大桥,一座老桥(一桥,幸福桥),一座公路桥(二桥,生命桥),另一座是高速公路桥(三桥,腾飞桥)。在一桥和二桥北岸建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和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烈士碑。 老桥(一桥,幸福桥)坐落在古渡口下游数百米处,是通天河上的第一座桥,1963年7月1日建成通车,从此内地通往藏区的天堑变成通途。因是进藏要道,幸福桥自建成后一直由解放军守护,直到1977年守桥任务才由称多县歇武镇藏族民兵接替守卫。老桥现在已经废弃,G214国道改走旁边2005年建成的二桥(生命桥)。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的重要节点和中转站,当年文成公主进藏也是在直门达渡口过河,老桥、二桥的相继建成,结束了通天河夏天靠牛皮筏子摆渡,冬天等封冻踏冰的古老渡河方式,极大拉动玉树地区的经济发展,便捷了进藏途径,成为青海玉树藏区人民心目中的“圣桥”,桥上、桥栏挂满经幡哈达,堆积着无数嘛呢经石。 旧雨跨过二桥,来到老桥边,河岸丛林中树立着尧茂书烈士的纪念碑。1985年,美国欲派“激流探险队”在当年秋季从长江源头顺流之下,早在1979年就有长江漂流愿望的尧茂书得知消息后,毅然决定抢在美国人之前和三哥尧茂江实施长江漂流计划。1985年6月11日,兄弟俩抵达长江源头-格拉丹东雪山脚下,把五星红旗插在冰川之上。6月24日,兄弟俩完成300余公里的沱沱河段漂流,尧茂江假期已满,带着18卷彩色电视纪录片素材和几十个胶卷离开弟弟,剩下的漂流留尧茂书一人承担完成。7月16日,尧茂书独自一人闯过通天河,到达川藏青三省交界的直门达,完成了长江上段人迹罕至、气候极为恶劣的1187公里航程。7月24日,经过短暂休整,尧茂书从幸福桥附近的七渡口再次顺流而下,在金沙江段遇险牺牲。当日下午,在直门达下游几十公里的江心石头上,藏民发现了倒扣着的红色橡皮筏“龙的传人号”,还有礁石、江岸上散落的尧茂书的猎枪、相机、笔记、证件……首漂长江的勇士尧茂书经历33天、1270公里的漂流,长眠于万里长江的滚滚波涛中。 尧茂书漂流长江牺牲事迹报道后,激起社会强烈震动,同时也掀起漂流长江、黄河的热潮。1986年4月21日,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成都成立,并于6月开始进行长江全程漂流,3个月后,探险队最终抵达长江入海口吴淞口,但队员孔敏、王建军、王振、杨前明和记着万明为此也献出宝贵生命,追随尧茂书而去。尧茂书和牺牲的长江漂流勇士以及完成漂流全程的探险队员们,用他们的壮举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不缺乏挑战大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中国人完全具备实现宏伟理想和目标而勇于探索、勇于开拓、不怕艰难、不畏牺牲的勇气!另外在其后的中美联合长江漂流探险队也进行了漂流活动,牺牲的人还有:孔志毅、张军、杨红林、孙志岭、雷志、大卫.夏普(Dave Shippee)等。 小树林中尧茂书的纪念碑静静地安立着,通天河水依旧波涛滚滚,旁边飘舞的经幡像是在告慰烈士,他未曾完成的夙愿已经有中国人代他完成。
三江源头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2000年8月19日,高6.62米,耸立在古渡口房山丘之上的三江源纪念碑在通天河畔古渡口揭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背面刻写的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用汉藏两种文字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基座下方摆放着“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块原石碑,成为长江源唐古拉山主峰的格拉丹东大冰川、黄河源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澜沧江源唐古拉山北麓的群果扎西滩的象征。
翻越雁口山垭口
路途平坦,车很快经过歇武镇进入扎曲河谷及高山草原地带,路边的寺庙、佛塔依旧不绝,时不时进入视野。中午11:40,旧雨将车停在海拔4458米的雁口山垭口,山口处依旧经幡舞动,山坡已成银白。翻过垭口,连绵的巴颜喀拉山脉横亘在前方,高原辽阔的湿地已成为雪的世界。
驶入雪原,翻越巴颜喀拉山口
旧雨没有上共玉高速(共和至玉树),而是继续沿着G214前行,高速公路是他在旅行中最不愿走的路,不能随意停车是最大的“槽点”,除非需要赶路不得以他才走,时间充裕的他最享受的就是走国道、省道、县乡道,边走边能捡拾沿途的风景,高速上只能用眼看,连短暂停下来品味的时间都没有。 车在巴颜喀拉山南麓的湿地草原上疾驶,G214国道与共玉高速(G0613)并行在草原上划出两道黑线,扎曲河(查曲)蜿蜒于雪原,蓝天白云下雪山绵绵,高海拔地段的雪山看上去不再巍峨险峻,像是披着银装的一座座低矮丘陵。14:30,旧雨的车经过150余公里的奔驰,终于驶上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口。经过两月有余在藏区的旅程,对于海拔5400米以下的山口,旧雨早已无感,不是说对风景不感兴趣,是没了丁点儿高反不适,他可以在高海拔处奔跑,甚至会觉得呼吸顺畅舒适,这让他反而担心回到低海拔的内地会不会“富氧”?
巴颜喀拉山脚下野牛滩爆胎
过了巴颜喀拉山垭口,进入玛多县界,海拔并没有降低多少,依旧在4400米左右,雪原高远辽阔,一望无际,相比垭口以南,巴颜喀拉山北麓的湿地草原上多了大大小小的湖泊,旧雨真正进入“中华水塔”的核心区。 光顾看风景,路上的异物发现时已躲闪不及,躲过前轮,后轮压到一块大货车轮毂上掉下的铁块,顿时轮胎泄了气,悲催的事总在不经意间发生,看似平坦的公路上也会埋伏着危机。冒着六、七级大风和零度以下的严寒,旧雨艰难换上备胎。喝了几口热腾腾的大红袍,他定了定神,还好是后轮,若是前轮恐怕车要冲到路肩下的草地中去了,没有任何信号的寒冷荒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才更悲催! 路过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海子或者叫措,旧雨终于见到一条大河,开始以为是黄河,经过在地图上对比,得知是黄河的一条支流黑河。17:30,车稳稳停在公路边的星星海湖畔。
星星海景区与黄河湿地
星星海处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城南,距离县城仅几公里,北面是黄河,正西面就是旧雨极为想去的鄂陵湖、扎陵湖,在号称“千湖之县”的玛多,星星海算是离城最近的一座较大的湖了。湖水碧光粼粼,清澈如镜,湖岸低矮的高原丘陵连成一线,纯洁的天,纯洁的地,纯洁的水,再加上纯洁的人,用纯洁一词形容青藏高原再合适不过。海拔4200米的湖区因缺乏内源氧,让许多人到这里都会有很严重的高原反应,但旧雨没有。望着夕阳隐没的方向,旧雨真希望能长翅膀飞过星星海,飞到空中去看白色的扎陵湖,绿色的鄂陵湖,可惜,美丽的两湖这辈子他恐怕也没机会打卡了。 星星海北面,集聚着一片黄河湿地,从扎陵湖和鄂陵湖流出的黄河水在玛多县城外,蓝、黄、绿为黄河添上多彩,让这条华夏母亲河在发源地呈现着黄河印象中没有的清澈。
黄河第一城玛多
玛多,黄河上游第一座县城,尽管人口稀少,气候恶劣,但自古至今都是人们走唐蕃古道和寻黄河之源的驿站。在藏语里,玛多本就是“黄河源头”之意。玛多一年无四季,只有冷暖之分,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凉,高寒缺氧,人在此生存不易。 县城内换过轮胎,旧雨在岭.格萨尔文化博览园简单打了个卡,又在县政府旁的小铺吃过晚饭,犹豫了片刻,决定还是赶往花石峡。
夜走花石峡
晚上七点离开玛多县城,天黑的很快,几乎无云的天空,皎洁的圆月将荒原上的雪和丘陵照的影影绰绰,路边移动着一些黑影,驶近用车灯照过去才发现是一群藏野驴,离开可可西里和阿里,旧雨已经很久没看到藏野驴、藏羚羊和藏原羚的身影了,在玛多的荒原上遇到这些精灵,让他有些惊奇。 夜晚十点,旧雨抵达在自驾游圈很有名的花石峡镇。室外温度已降到零下6、7度,滴水成冰,夜色中的花石峡镇家家紧闭店门,在镇里转了一圈,旧雨才敲开一家酒店,停歇在没有取暖设施的客房里。
重返长石头山垭口
早起,没顾上吃早餐,琢磨着昨天晚上见到藏野驴的事,旧雨决定重新返回20公里外的长石头山垭口,看看还能否捕捉到什么野生动物。 夜晚走过的荒原野岭,积雪更厚一些,东曲河在雪原上连续画着S弯,与公路落差300-800米的山岭更清晰地在车前起伏,雪原之上的藏野驴不知躲到哪里,不过,几只藏原羚代替了它们,在东曲河边啃食冒出积雪的草。天空蔚蓝,山体银白,单纯的色彩却构成最美的画面,连公路上行驶远去的大货车都能成为雪中一景。寒冷而广阔的高远中,藏民放牧的雪白帐篷与环境融为一色,只有黑色的牦牛和马匹成为画中的兴趣点,纯洁的雪世界真的很美。 一个小时后旧雨回到花石峡,拐入S205赶往玛沁。
翻越玛积雪山和沁马雪山垭口
三江源断是在前两天下过大雪,S205两侧银白一片,在强烈的日照下晃的人有些睁不开眼,山体已分不出雪线的位置,无法估测那些看上去不高的的雪山海拔,也断不出哪些才是终年积雪。雪坡上簇拥在一起的几十只秃鹫,缩头偎在积雪中,像是被冻的也没了精神。玛积雪山和沁马雪山相邻,是阿尼玛卿雪山的组成部分,海拔都超过4600米,周边除了雪还是雪。沁马雪山垭口处有经石堆,佛塔、佛像、经幡等一样不缺,路过此地的藏族货车司机都在垭口处停车,到佛塔和佛像前拜上几拜,有的会取出哈达敬献在佛像前。没问为何在荒原上会设立朝觐的标志物,后来醒悟过来,阿尼玛卿雪山在雪域高原,与西藏的冈仁波齐、云南的梅里雪山、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四大神山”,阿尼玛卿在藏语中意为“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阿尼玛卿山的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就在沁马雪山东面30多公里处。 在昌马河驿站S205在这里分叉,向东向南都标称S205,旧雨选择了向东到玛沁的近路,不过在近百公里的砂石路和冰雪路段他吃了不少苦头,路面颠簸的非常厉害,13:40翻过尼照玛山垭口,进入垭口东面的河谷地带,雪似乎没有光临过这里,雪峰之下露出秋冬本该有的枯黄色,河谷中放牧的牧民也多了起来,在河边及坡地上搭起洁白的帐篷,牛羊可怜地啃食着荒草,阿尼玛卿随着路弯时隐时现。
格萨尔煨桑台
过尼照玛山垭口后在东柯河谷中又颠簸了几十公里,到东倾沟乡车才驶上柏油路,手机信号也恢复。 东倾沟乡公路边阿尼玛卿附近的桑贡卡垭口矗立着格萨尔王煨桑台,相传在岭国时期,格萨尔王曾在这里检阅军队,勇士比武练兵,君民欢聚娱乐,用煨桑仪式寄托君臣和民众盼望国泰民安、兵强马壮、战争胜利的祈福心愿。从此煨桑成为藏族延续数百年,最古老最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并继承发展至藏传佛教的朝拜活动中,而每逢过年过节,民众也都会到格萨尔煨桑台煨桑祭拜。
逗留玛沁格萨尔文化广场
玛沁县城(大武镇),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首府,地处青海省东部,阿尼玛卿山东南,格曲河东侧的玛沁大武滩上,周边在地形上属于典型的高原山地类型,平均海拔在4100米,县城海拔3719米。 下午16:15,旧雨驶入大武镇。城区不大,街道很宽阔,建筑虽不算高大,但也规划的比较整齐,城中心政府所在地对面建有格萨尔文化广场,果洛州图书馆、科技馆、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环绕广场四周,旁边的达日路算是城中最繁华的商业街。驱车在州府街道转了两圈,又在广场上停留几分钟,旧雨驶离玛沁,他今天计划的目的地是三省交界的久治。
驶上德马高速直奔久治
天色不早,玛沁到久治还有200多公里,若是走省道,又要半夜才能到,所以旧雨驶入德玛高速(德令哈至马尔康G0615)。久治地区在两年前的甘南之行时已经走过,著名的仙境年保玉则因为关闭没能走进,最后进入属于四川与年保玉则一山之隔的莲宝叶则,景色同样令人陶醉。 晚上20:00,旧雨在预定的酒店停宿,结束两天从玉树到久治870公里的行程。
本篇旅行记录分享到此,下一篇着重介绍从久治进入甘肃玛曲、迭部、腊子口、天水市、麦积山镇的行程,敬请关注阅读,谢谢!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