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17日】行程:久治---(X418)---阿万仓---玛曲---(S313)---若尔盖松潘草原---红星镇---迭部---泰吾赛雍藏寨。【10月18日】行程:泰吾赛雍藏寨---(S313)---旺藏(次日那)---代古寺---(S210)---腊子口—铁尺梁---岷县茶埠---(S316)---申都---锁龙---(无名路)---滩歌镇---武山---(G316)---天水---麦积山镇。主要看点:宁玛寺转经轮世界之最,阿万仓湿地,玛曲黄河首曲第一桥,若尔盖松潘草原,红色迭部,腊子口战役遗址,铁尺梁双女峰。两日行程710公里。
沿沙曲过黄河到阿万仓
又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儿,一夜恢复如常,旧雨起来没在久治逗留,直接出城沿X418(现在编号G345)往甘肃的阿万仓。沙柯河也称沙曲,发源久治南部的雪山,在峡谷中由南向北蜿蜒,到青海与甘肃交界处汇入黄河。一路天蓝水清,就是山有点儿荒,不见一丝绿色。过了黄河大桥,旧雨踏入甘南玛曲界,让他回想起曾经在甘南游历的过程。
金碧辉煌的宁玛寺
快到阿万仓时,荒原上闪闪发光的几幢金黄建筑在早晨的阳光下闪耀,引起旧雨的好奇,路边的指示牌告诉他是宁玛寺。他果断拐下公路进入寺门。 宁玛寺全称“阿万仓召代宁玛寺”,意为阿万仓游牧部落宁玛寺,属于宁玛派。寺院由康区著名寺院多.知钦寺的喇嘛旺达尔创建于1834年。原寺建在黄河沿岸,1934年根据盖西多吉绕哇化身的指示,迁到今天的扎西贡色滩,1958年关闭,1981年7月复建对外开放。 阿万仓宁玛寺矗立在高远辽阔的扎西贡色草滩上,四周被黄河等河流环绕,寺院建筑布置井然有序。从东大门进入,笔直的大道尽头是大经堂,紧邻大门南侧的是金碧辉煌的六字真言塔、大藏经转经轮和长长的转经廊,路北侧分别矗立光明宫、观音殿、紫玛护法殿。寺院内最震撼的是由兰州福田集团捐资4500万,历经四年建成的大藏经转经轮,总高42.38米(含基座),经轮高37.73米,经轮伞盖部分直径17.6米,经轮筒直径12.6米,经轮内藏大藏经1080部共11万册,整个经轮重达320吨。筒身浮雕由尼泊尔工匠纯手工锻造鎏金而成,共使用黄金60公斤。宁玛寺大藏经转经轮在2018年8月31日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无论体积、重量都胜过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青海贵德的大转经筒。
高原上的阿万仓湿地
告别宁玛寺,旧雨在阿万仓镇外阿万仓湿地公园的高原魂雕塑前逗留片刻,随后驶入阿万仓扎西贡色草滩地带。阿万仓湿地是我国著名的若尔盖、尕海、曼扎唐湿地的核心地之一,河流因水泻不畅在草原上形成很多汊河、沼泽,使这片广袤的草原湿地水草丰美,造就出极为优良的牧场。秋冬季的牧草几近枯黄,但草原上,乃至周围的丘陵坡地上还是聚集了成群的牛羊,依旧生机勃勃。若是在盛夏之季,这里将是高原上碧草如茵的壮美绿毯般景象。
黄河首曲第一桥
50余公里轻松行车,旧雨在临近中午11:00到达玛曲县城边的黄河首曲第一桥。黄河从青海玛多巴颜喀拉山发源地向东南流到久治,进入甘肃后在玛曲县城南绕了一个开口朝向西北的U形大弯后,又向西北方向流回青海,然后注入共和县的龙羊峡水库,经贵德、循化、刘家峡水库过境兰州。玛曲县城边的这个U形黄河大弯被叫做黄河首曲,被称“天下黄河第一弯”。 在距玛曲4公里城外的黄河上,1979年建成一座玛曲县境内第一座黄河大桥,因此被称为“黄河首曲第一桥”。桥不算大,全长只有280米,桥宽7.5米,三拱形结构,桥区黄河两岸水草成毯,牛羊成群。站在桥上,远眺长河之水,能感受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真实情景。据说大桥有两大美妙景观,一是“拱形托日”,清晨旭日东升时,立身大桥西侧,当太阳升到拱面,恰似拱桥托起红日,景色颇为壮观;二是“长河落日”,黄昏时分,在桥栏遥望长河之水,当夕阳渐渐西沉,恰似落入黄河之中,景致极为美妙。只可惜旧雨没在晨曦初露时赶到这里,又不能在桥上死等日归,大中午的也就无缘两大妙景,“拱桥托日”、“长河落日”只能凭空想象了。
玛曲格萨尔广场
玛曲,藏语里就是“黄河”之意,所以玛曲成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母亲河名字命名的县。在整个藏区,玛曲有“卓格岭地”之称,当年格萨尔历尽千辛和重重磨难,最后在河曲之地找到马中之王河曲马,在岭国赛马会上一举夺冠称王,由此演绎出一部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公元663年,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古属羌区析支河流域的玛曲,也成为藏族的游牧之地。腹地的阿万仓草原、乔科湿地草原、若尔盖草原、曼扎唐草原和尕海草原连成一片,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草原湿地”第一名。因为有黄河首曲,因为有最美草原湿地,因为是格萨尔王的发祥地,因为被称最大规模的赛马之乡,还因为藏族民歌传唱的承袭,玛曲树立了甘南五大旅游品牌,成为甘南旅游的必选地。 作为格萨尔王的发祥地,格萨尔文化自然少不了,玛曲城内就建有格萨尔文化中心广场,金色的格萨尔王骑像、腾云驾雾的河曲马塑像矗立在广场上,午时耀眼的阳光把塑像映照得更加灿烂夺目。一首《河曲宝马赋》,将河曲马颂唱成神。 在城中格萨尔商业街,旧雨吃过午餐驶上S313,往甘肃四川交界的郎木寺。
若尔盖松潘草原
松潘草原(若尔盖草原)最北,阿尼玛卿融化的雪水滋润着湿地上的每一株牧草,黑河从若尔盖南部的雪山贯通草原到玛曲注入黄河,黑河两岸,春季是花海,夏天是绿毯,秋天呈绒黄,而冬季则幻化成银白雪原,中国最美湿地草原的秋天,自然、荒凉、壮丽。在这片丰茂之地,甘肃与四川无缝隙衔接,独特的地貌,山为神山,水为神水,草原辽阔,高远妖娆,堪称云端天堂。 到麦溪,进入四川省,整修开挖的不成样子的S313,断绝了去往郎木寺的路,没有选择的旧雨,跟着大货车驶入一条极为难走的便道,闪躲过郎木寺,颠簸到红星镇。
四川红星镇到甘肃迭部
红星镇虽属四川若尔盖县,但由于深入甘肃南部,却成为甘南旅游躲不过去的点,东西向的S313和南北向的G213,十字交叉在这个点上,北上碌曲,南下若尔盖,西至玛曲,东往迭部。旧雨在号称河曲马大道的S313上,出红星,走峡谷,到电尕镇,重新进入甘肃。
迭部的红色记忆
迭部,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秦岭西延的岷山、迭山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中,古称“叠州”,藏语意“大拇指”,被称为山神“摁”开的地方。县境内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白龙江自西向东横穿全境,将群山分为江北迭山和江南岷山。迭部的出名在于它记录讲述了长征的红色故事,1935年9月12日一件在中共历史上的大事把迭部永久记录在党史军史上,这就是红军长征路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肃拉达乡高吉村召开的扩大会议,史称“俄界会议”。“俄界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五人组”中共中央领导地位和明确继续北上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使仅剩8000人的中央红军在突破腊子口天险后得以生存。 “群山重叠谓之迭,集众率领谓之部”,狭长的电尕广场一头连着繁华的腊子口街,一头伸向清流急湍的白龙江,广场两边高楼林立,展示着迭部的现代,“毛主席在迭部”组雕矗立在广场中央,彰显毛泽东挥巨手力挽狂澜,救革命于急险关头的高瞻远瞩之气魄。旧雨漫步广场,踱行白龙江畔,在红色之地温故着红色经典故事。
傍晚中的白龙江
在迭部用过晚餐,旧雨离开迭部县城,沿着白龙江继续东行的归途。迭部是他第二次抵达,说不上有多熟悉,记忆却清晰,无论是叠翠的千峰,还是湍急的白水,望月虎头山,仙界扎尕那,一水穿透岷山,一谷连通甘川,在白龙江边,这里的一切既是温故,更是知新。暮色中,白水之畔恰告村桥上飘动的经幡,似乎在告诉他还没有真正离开藏区,但他已明白藏羌汉杂居的迭部,离他结束环藏之旅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夜幕降临,在凶险的峡谷中赶到腊子口已不现实,旧雨索性在赛雍藏寨对面的白龙江边广场上扎营,借着微弱的光线他走进藏寨。泰吾赛雍藏寨是迭部城东一处集住宿、美食和娱乐的文化产业园区,背靠青山,面临白水,东西两面各有一座小山围合成盆地,寨子就落在这块小盆地中。“赛雍”藏语的意思就是“金盆子”。七八座藏式民居围合着一片花园,北面是能容上百人同时用餐的生态餐厅,南面的演艺中心在游客聚集时会上演藏族歌舞,夜晚,旁边的锅庄广场上可以围着篝火欢跳锅庄舞。在这家藏民俗体验酒店,游客可以尽情鉴赏体验白龙江流域藏文化民俗。不过,眼下的赛雍藏寨极其安静,园中见不到一个人影,听不到一丝声音,连保安也不知躲到哪里,弄得在园中瞎逛的旧雨有些偷偷摸摸大气也不敢出。
旺藏次日那红色记忆
白龙江水的涛声如催眠曲一样丰富着旧雨的梦境,一直唱到天明。旧雨被刺眼的阳光刺醒,伸着懒腰收拾行李。一束龙须面,几片火腿,一枚鸡蛋,三五叶笋片成就了他的早餐。这是旧雨进藏后第一次煮面吃,青藏高原的高海拔让面条夹生,所以两个月内自己开火时他只能用小高压锅焖食米饭,不过也有好处,剩下的米饭第二天还可以熬成早餐粥。 吃完上路,在旺藏乡次日那村旧雨停车。红军长征到达迭部,在达拉乡高吉村召开“俄界会议”,“俄界”是“高吉”翻译的误差,后一直沿用至今。红军确定继续北上,必须突破国民党军严防死守的腊子口天险,否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中央红军会进退失据,可能就没了星星之火燎原的未来。1935年9月14日,中央红军到达旺藏次日那村休整,毛泽东住在一座1927年修建起来的藏族二层小楼中,发布命令,指挥红四团六连奇袭腊子口。小楼尚在,由村民桑杰一家义务守护,当年就是桑杰的爷爷热情接待了人困马乏,缺衣少粮的红军和毛主席。如今的次日那在村边修建了“毛主席旧居”广场,巨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旗帜十分鲜明地画在公路边的墙壁上,村口浮雕墙上雕刻着反映“俄界会议”、“次日那发布命令”、“突破腊子口”和“北上抗日,红军离开迭部”的有关“毛主席在迭部”内容。
腊子口战役遗址
穿过险峻的九龙峡,在S313与S210交叉路口处,旧雨拐向北上的腊子口。过尖藏村、穿采古隧道后不久,车子驶入腊子口景区。 腊子口,位居青藏高原东缘,岷山山系北支,迭山山脉中的峡谷里,峡谷两壁夹一水,最窄处仅有8米,犹如门户的绝壁自然形成易守难攻的天险。腊子河水势湍急,两岸森林密布,泉潭飞瀑,九曲回环,万峰叠翠,古木排云,“雄、奇、险、秀、幽”的景观特点,让这里成为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公园腊子河边狭小空地上,红军长征突破天险留下的遗迹,树立起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和战斗群雕,更为公园的人文景观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5年9月16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六连战士,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打响腊子口战役。国民党陆军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在天险处布下重兵,红军几次强攻未能奏效,后采取攀岩迂回战术在17日清晨拿下隘口,取得战役的胜利,红军才得以摆脱胡宗南主力的追记,北上到达陕北。突破腊子口亦可以说是毛泽东走的一招险棋,当年若执行了张国焘的南下策略,红一方面军必定全军覆没,而俄界会议确定了继续北上的方针,红军也只有拿下腊子口才能有生存的机会,显然历史再一次验证了毛主席的正确。 过了腊子口,长2公里,宽约10米的峡谷被称为“八路峡”,两侧峭壁摩云,秀峰壁立,碧水回环,松林排岭,景色漂亮,尤其是水。通过八路峡隧道后,蜿蜒曲折的公路直上迭山峰群中的铁尺梁。
铁尺梁上远眺双女峰
铁尺梁位居腊子口以北的岷山和迭山中间的山岭上,藏语称“铁杰日”,意为“中间山”,海拔4000多米,相对腊子口高出1000多米,20余公里的盘山公路盘过30几道回形弯后可达山顶新建的观景台。铁尺梁因如直立的铁尺而得名,山势奇耸,气势恢宏。毛主席在突破腊子口天险,翻越过这座山梁后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七律.长征》,豪情和喜悦跃然纸上。站在岭上观景台南眺,岷山雪峰历历在望,尖耸的双女峰在群峰中探出头来,但在旧雨的眼里,两峰不像是亭亭玉立的仙女,倒像是两位肩并肩手持利剑的勇士。 过了铁尺梁,进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意味着旧雨走出藏区。
穿村过县到天水
下铁尺梁,擦岷县城区而过,旧雨并没有走直奔G310和兰海高速的G212国道,而是在茶埠向东走了G316他没走过的路,经过几道山梁和狼渡滩,他在锁龙乡附近驶入一条向北到滩歌的峡谷中路。过滩歌到武山县,这才正式踏上去往天水的G310国道。正值天水特产花牛苹果下树时节,旧雨在甘谷路边买了20斤花牛苹果,准备带回家给家人品尝,随后一路沿310国道驶进天水。 虽然第一次到天水,但城市中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建筑已激不起旧雨的兴致,他驱车在市区绕行了几条街道,看了看繁华的夜景,又匆匆在一家人声鼎沸的面馆品尝了一碗正宗牛肉面后,离开市区。活了半辈子,中国四大石窟旧雨仅去过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近在咫尺,他决定晚上就宿在麦积山镇。
本篇旅行记录分享到此,下一遍将是旧雨环藏之旅的终结篇,介绍沿途捡拾的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敬请关注阅读!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