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楼,福特锐界PLUS视觉大片

- 标清
依照惯例,游记开始之前,先奉上几张本次自驾武汉所用座驾锐界PLUS大片镇楼。本图文共11600字,118张图片,篇幅有点长,全文阅读大约需要用时8分钟,请诸君耐心赏评。本文图中所示均为这次自驾武汉所到过的地标性建筑,与大气硬朗,肌肉感十足的福特锐界PLUS融合在一起,动静相宜,果然不愧为业界颜值担当啊。
前言:武汉,我回来了!
在武汉解封一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新冠疫情志愿者,有幸受汽车之家邀请,携手福特锐界plus自驾武汉,深入大街小巷,探寻这座英雄的城市。过去的这一年,因为新冠疫情的突然袭来,武汉被按下了暂停键。“封城”的同时,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逆行而来,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让我们挺过了至暗时刻。2020年4月8日,熬过了78天,武汉终于迎来解封,英雄的湖北人民没有让疫情反弹。过去这一年,我庆幸自己在疫情最胶着的时候走出家门,做了一名普通的抗疫志愿者,参与了社区疫情防控卡点执勤,帮助社区居民运送蔬菜生活物资,挨家挨户排查走访,并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人们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守望相助。还有几天就是武汉解封一周年了,你还记得一年前和武汉的约定吗?从凛冽寒冬到疫除花开,武汉,你还好吗?10天就完工的火神山医院到底有多牛?黄鹤楼的日出有多壮观?东湖的樱花有多美?博物馆的国宝有多震憾?请跟随我的镜头,以第一视觉走进这座曾经满是伤痛的英雄城市,一起去寻找答案。
蓝天白云下的汉口火车站,乘客行色匆匆。一年前的1月23日凌晨,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决定当日“10时起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除夕前夕,武汉“封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千万级别的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决策是多么的英明。如果没有当时武汉毅然封城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能换来我们今天的自由出行吗?
前往地铁站的通道上方,疫情防控的标语依然醒目。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习惯。
设在出站口的“留观复测区”。虽然已经清零近一年了,但是日常防控阵地依然在。
地铁上,人满为患。看着眼前的人挤人,不知为何,心里竟然有几分感慨,不自觉地就会想起这座城市一年前公交停运、地铁停运,大街小巷空无一人,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不出门的日子。
站台上的招贴画,还在提醒着过去这一年,我们所经历的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眼前这位全身防护的大姐身上,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我只想说,每一个武汉人,都是平凡而又了不起的超级英雄。
10天就完工的火神山医院,到底有多牛?
从福特4S店提到车后,我决定驱车到火神山医院去看一看。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决定筹建火神山医院;1月24日,设计方案完成;1月29日,进入病房安装攻坚期;2月2日上午,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了10天,这是中国基建狂魔的又一封神之作。
天上飘着大雨,好在并不影响视线,打开双闪,随着路边的指示牌走,很顺利地就找到了。
火神山医院现在依然封闭,外人不得进入,也不允许航拍,我只好将车停在路边,在大雨中拍了一张纪念照。来看看这个10天就完工的“中国速度”究竟有多快!武汉火神山医院是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职工疗养院的基础上建设的。1月23日13时06分,国际集团中国中元公司收到了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的求助函。78分钟后,修订完善的小汤山医院图纸送达武汉。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在接到任务5小时后即完成场地平整设计图。1月23日22时,来自中建三局和武汉建工、武汉市政等企业的上百台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紧急进场,通宵进行场平、回填等施工,引来全网围观。 1月24日凌晨,医院建设指挥部再次调集35台铲车、10台推土机和8台压路机抵达医院建设现场。同时,北斗高精度基础测绘定位入场,为后期施工节省了大量时间。 1月29日,武汉火神山医院现场工人已达4000余名,近千台大型机械24小时轮班工作。场地平整和回填全部完成,板房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约90%;300多个箱式板房骨架安装已经完成,约400个场外板房完成拼装;水电暖通、机电设备等材料全面到位。1月31日23时49分,火神山医院顺利通电。2月2日上午,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2月3日,45台自境外空运进口的呼吸机抵达武汉火神山医院 。2月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正式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并收治首批患者。4月15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休舱闭院。
大雨一直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透过车窗,望着医院外墙上的招贴画,我恍惚间,分不清那是雨水,还是泪水……
抗疫主题天桥,让人动容的感恩之桥
离开火神山医院,天色尚早,我驱车前往汉口同济医院——听说那里有一座过街天桥新晋成了“网红打卡点”,最近特别火。
这座天桥和其它天桥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桥面护栏上间隔着的每一块玻璃上都刻有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援助武汉、援助湖北的医疗队的名单,也是武汉市的第一座抗疫主题天桥。2021年元旦建成第一天,便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打卡。
广东医疗队,人数2484人,驰援武汉、荆州;湖南医疗队,人数1498人,驰援武汉、黄冈;天津医疗队,人数1307人,驰援武汉、恩施;江苏医疗队,人数2802人,驰援武汉、黄石;……每相隔一块玻璃上,都镌刻着救过我们命的医疗队的名字和支援过的城市,并配有一幅各个省市的地图。这一支支曾经支援武汉、驰援湖北的医疗队的名称,不仅记录着湖北战“疫”这段历史,更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刻下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时代烙印。
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在桥上仔细观看每一个医疗队的名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有了医护人员的不惧牺牲、挺身而出,才有了今天的春暖花开。平凡而又伟大的武汉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份救命之恩!
大江之畔,寻找最烟火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位于长江南岸、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不仅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清晨,登上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枕山临江的黄鹤楼隐没在晨雾之中。随着太阳的升起,整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缥缈如画。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只是夏口城一角的瞭望楼,后毁于战火。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1年重建的,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极具中国古建之美。
一列火车从黄鹤楼下的京广铁路呼啸而过。跨过武汉长江大桥,对面就是龟山电视塔。武汉又有“九省通衢”之称,铁路、公路、水路、航路四通八达,由此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到1957年10月15日通车,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大桥建设。
“一桥飞架南北,天埑变通途”,这是伟人在横渡长江后留下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诗句。在武汉,有很多人的名字里,都带有一个“桥”字,由此可见这座城市与桥之间的感情。
这座矗立在长江南岸的桥头堡,历经风雨依然坚固如初,傲然横卧于长江之上。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一座历史丰碑。
黄鹤楼下的司门口一带,集中了户部巷、大成路、中华路、粮道街等耳熟能详的街巷,这里才是武汉旅游最烟火的去处。
电线如蛛网密布,低矮的木板房,配上眼前的黄鹤楼,如同一幅画,就这么无意间走红了。
每天暮色降临的时候,黄鹤楼亮出的那抹金黄色的光,总是让人心里暖暖的。原来,这才是我要寻找的黄鹤楼啊……
听说我回到武汉,一晃二十年的兄弟又带我走街串巷。他们既是带我入门的摄影老师,又是至情至性的君子之交。坐在街头聊起去年所经历的一切,感人至深。一位从武汉封城之初就下沉基层社区,每天要骑四个小时的自行车,这一骑就是76天,他笑着说:“胯子都磨岀了老茧。”一位既要照顾生病住院的老人,又要安顿家人。除夕夜,忙了一天没吃上饭,回到家,想让老婆煮一碗面条。发烧38度怀疑已受感染(其实是感冒)的妻子“狠心”将他推出了家门,哭着说:“我要你活着!”是啊,经历了2020这个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才蓦然发现,活着才是真的好。珍惜你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感恩这个世界的美好,让我们还能这样开心的相聚,快乐的活着。
到户部巷“过早”?那是游客去的地儿
“早尝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位于武昌司门口的户部巷成了众多游客来汉的打卡地。这条长约百米的小巷,经过改造后,一下就成了“汉味小吃第一巷”,几乎成了武汉早点的标志。不过,如果有人问:最地道的武汉早点在哪里?毫无疑问,我和大多数老武汉本地人都不会推荐户部巷。
名声在外的户部巷,是外地游客去的,和武汉当地人的早点相比还是有些许的差别。如果真要我推荐,我一定会劝你去汉口,像什么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谈炎记水饺、顺香居烧梅、福庆和牛肉米粉、五芳斋汤圆、小桃园煨汤、老谦记牛肉豆丝、田启恒糊汤粉、福庆和米粉、宝庆牛肉面、一品香大包、精武路鸭脖子……,这些著名小吃都集中在汉口。
不过,距离户部巷不远有一条大成路,在那里集中了很多老店,如果步行,按照路标指示,穿过黄鹤楼道就可以轻松找到。因为下雨,我是开车过去的。没想到在面对这种狭窄的背街小巷时,锐界PLUS这种大块头也能从容应对,360度全景影像辅助功能自动启用,车辆轻松通过。
小秋水饺大成路总店到了,这可是武汉家喻户晓的一家百年老店,一直稳居武汉必吃榜,不管什么时候来都是人气爆棚,可见一碗水饺有多大的魅力了。
还好,路边有临时停车位。顺便说一下锐界PLUS的停车影像功能,对于倒车入库技术不好的小伙伴来说,实在太给力了。
“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吞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渗元子滚鸡汤”,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见面第一句就是“你七(吃)了冒”。 由此可见武汉人对早餐的重视。
有小伙伴要说了,在武汉吃早餐不是热干面吗?怎么来吃水饺了?其实,热干面只是武汉上百种早点中的一种而已。除了热干面,还有三鲜豆皮、炸饺子、炸面窝、煎包子、酸辣粉、米耙粑、欢喜坨、发糕、散子、汤包、蛋酒……,花样实在太多了。放眼国内,这种习俗恐怕也只有吃早茶的广东人和扬州人与之有得一拼了。
樱花满城开,你还记得一年前与武汉的那场约定吗?
武汉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疫去春来,荆楚大地樱花满城。武汉大学赏樱实在太过火爆,一票难求,我只好选择驾车前往东湖磨山樱花园。“欢迎再来武汉!到那时,不是戴着口罩、穿着隔离服。请你们赏樱花、吃豆皮,外加热干面就米酒。”去年全国346支医疗队42000余名医护人员逆行湖北。那时的樱花一样优美,可他们无心赏花,因为他们要与病毒作战。全中国人民都和武汉许下了一个约定:等到疫情结束的时候来武汉看樱花。你还记得一年前与武汉的那场约定吗?
对于驾驶者来说,无论是菜鸟还是老司机,视野盲区都是无法避免的。遇上堵车,注意力稍有一点不集中,就易引发擦碰事故。福特锐界PlLUS的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专治不专心。这种贴心的主动安全科技配置,给我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安心。
前往东湖磨山樱花园的道路被挤得水泄不通。有朋友笑话我,你这是来为武汉添堵的啊。可是,我为什么看到这拥挤的人群,心里却一点也不焦燥,反倒是有些欣喜?
武汉东湖磨山樱园占地260亩,有樱花树10000株,与日本青森县的弘前樱花园,美国的华盛顿州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园内的绝大部分樱花是中日双方在1998年共同投资栽种的。
随着人潮走进景区,入口处打着“致敬抗疫医护者,东湖樱园欢迎您”的标语。去年援鄂医务人员的一句“遗憾没能看到武汉的樱花”,一直被湖北人民挂怀。每一朵盛放的樱花,都在热情地迎接这座城市的英雄。
这个测温动作,相信大家都熟悉吧。今年的东湖樱园内,设置有专门的抗疫雕塑展,以雕塑向抗疫英雄致敬,表达感恩之情。
人山人海,花海如潮。时隔一年,武汉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人海。
从高空俯瞰,几千株樱花烂漫的盛开着,雪白一片。微风吹来,花枝摇曳,落英缤纷。木塔水影,波泛幽香,徐徐春风中,让人流连忘返。
满天樱花,繁华如星。看到眼前的这一树树繁花,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去年樱花的“孤芳自赏”。
“来年樱花盛开时,期望与君再相逢”,“樱”为有你,一切美好如约而至。
“樱”为有你,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地嬉闹。
“樱”为有你,我们终于摘下了口罩。
“樱”为有你,我要美美地为自己拍张照。
“樱”为有你,甜蜜的感觉从来没有如此美妙。
“樱”为有你,孩子在樱花树下放声歌唱,老人们围座一旁鼓掌叫好。
“樱”为有你,从来没有如此认真的注视过一朵掉落在地上的花瓣。
与三星堆惊人撞脸的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要了解一座城市,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去那里的博物馆去看一看。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将车停在与湖北省博物馆一街之隔的湖北美术馆,这里收费便宜,按次收取,一次只用交6块钱,很多自驾游客都会把车停在这里。
被誉为荆楚文化的渊薮殿堂,馆藏文物达2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2020年底,湖北省博物馆公布了新当选的十大“镇馆之宝”,分别是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曾侯乙尊盘、云梦睡虎地秦简、虎座鸟架鼓、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
在前台向工作人员问询到十大镇馆之宝所处展厅位置后,我决定从四楼往下参观。这是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秦法已经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
虎座鸟架鼓原件外出展览去了,这是一件复制品。虎座鸟架鼓于2002年在枣阳九连墩楚墓2号墓出土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该器物通高约136cm,宽134cm,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伏于六蛇缠绕的长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悬于凤冠之下,两只小虎后足蹬踏凤鸟背脊,前足上托鼓框。该器物通体髹黑漆,饰有红、黄、银白多色彩绘,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凤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被称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连环画”的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1987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是漆奁外壁一周的漆画,展开全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战国时期楚国贵族车马出行的场景。整幅画人物姿态各异,猪犬腾跃,车马有序,情节首尾连贯、过渡自然,被誉为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卷“连环画”,体现了楚国漆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据《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在周朝,车乘制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湖北人有个口头禅叫“不服周”。当年周天子定周礼,瞧不起楚国,楚国也对周天子不满,屡次与周朝抗衡,到了楚庄王,更是派人去问周天子九鼎的重量。九鼎代表着天下,言下之意就是想要取周而代之了。而这件镇馆之宝所绘,墓主明显逾越礼制,不守“规矩”,“违规配车”了,正是楚人不服周的最好的见证。“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事实上,秦朝也是最终亡于楚人之手的。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06年出土于湖北钟祥郢靖王墓,通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这件梅瓶,小口外撇,短颈丰肩,圈足平底。瓶身的肩部饰有凤穿牡丹图,腹部四个菱形开窗内描绘了四个故事: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陶瓷中的熊猫”,据说价值10个亿以上。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
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八字铭文表明这把剑的身份和地位。
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其剑刃薄而锋利,经测试它能够一次轻松地划开20张白纸。这把青铜剑深埋地下2500余年,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分别发现和出土了两具震撼世界的距今约100万年的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贾兰坡先生称为“国宝”,并依据古人类命名的规则,命名为“郧县人”。
两具头骨化石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其面部特征与中国和亚洲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一致。经专家研究、鉴定后认为,这是距今100万年左右的直立人。
“郧县人”的发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材料的全面性、丰富性、可解决的学术问题,几乎仅次于周口店“北京人”,引起世界古人类学界的广泛关注,是补写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物证。
改写世界音乐史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
曾侯乙墓,是战国初期曾国(又称随国)国君乙的墓葬。1976年,当地驻军在修建营房时偶然被发现的,共出土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玉器、漆木器、车马器和竹简1.5万余件,重达10吨之余,数量之多在先秦墓葬中实属罕见。与三星堆至今无法确认墓葬主人是谁不同,在随州擂鼓墩、叶家山等地出土的青铜器上,多次出现“曾侯乙乍(作) (持)”之类的铭文,让考古人员得以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其中一件镈钟为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
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十二个音律齐备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眼前这个从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人面形纹,突然发现其与三星堆“重见天日”的宝贝似乎有几分相似,相似的大眼方耳,相似的造形样式,猛一看,两者是不是有些撞脸?
曾侯乙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
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整个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抠手下有八条镂空的夔龙。盘足为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口咬住盘的口沿,造型别致。整个盘体装饰龙56条、蟠螭48条。专家认为,曾侯乙尊盘鬼斧神工的工艺,堪称2400余年前的高精密制造,当之无愧是中国青铜工艺的稀世之宝。
四川的三星堆与祭祀有关,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这件衣物箱上,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
对比一下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和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鹿角立鹤,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川与湖北相隔千里,重山阻隔,看着这些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宝贝,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也觉得两地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关联?
后记
滔滔长江水,巍巍江汉关。还记得去年4月8日凌晨0时,江汉关大楼钟声响起的那一刻吗?这一刻,我们盼了许久,有理由激动,也有底气振奋!
结束我的自驾武汉之行,我也选择从京港澳高速武汉西高速入口返程。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蔡甸区交界处的武汉西高速公路出入口,是武汉最重要的公路交通要道。2020年4月8日零点,湖北省在这里宣布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从2020年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重启”,再到春暖花开的今天,那座繁华依旧的大武汉终于回来了。
一年过去了,武汉樱花开满城,到处人潮涌动,车水马龙,没有忧伤,只有欢笑,那个熟悉的城市烟火气又回来了。“楚人不服周!”在武汉人的血液里,就有这样一种“不服周”的精神。只有拥有像锐界PLUS一样更开阔的眼界,才能开拓更大的格局,前进路途,掌控自若,畅意驰骋。回望2020,我们铭记磨难,我们感恩援助,我们顽强向前。走进2021,愿你我健康,平安,山河无恙!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