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城市风很大。
关于City Walk
City Walk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国伦敦,是人们用来重新认识、重新感受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的方式。路线特色在于多变性,不同于常规的游览路线,原则上避免大众景点,甚至可以在一条简单的弄堂里看到不一样的景色。谁说熟悉的身边没有风景呢?在不断地行走中,我们会发现生活并不是那样枯燥,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城市,也重新认识自己。也许惊喜,就藏在下一个街角。
游记涵盖了多年土著生活、扫街拍摄、吃喝玩乐经验,内容持续更新中,建议收藏哦!
时光穿梭机
达里尼是这里的旧称。动荡的年代,山河破碎,这座海滨小城,先后被苏俄、日统治长达半世纪之久。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大连许多街道、建筑,都留有殖民遗迹。2019年是大连120岁的生日,120年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尚且年轻,可这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与现代,在不断更迭中,伴着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
老式电车是大连的城市名片之一。1909年9月25日,第一辆有轨电车缓缓驶过 大连 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更迭,先后建制改造多代电车,如今使用的红皮、绿皮老式电车基本上是在2007年-2008年改造升级的版本。随着城市发展,许多地方拆除了老电车,现在,国内仅有少数城市能够看到有轨电车,大连便是其中之一,且始终保持正常营运。
这是城市的印记,也是历史的印记。在城市拐角,电车驶过洋楼林立的长街,槐花飘落,时间就停止了。站在历史后方,一座城市最有价值的并非高楼大厦,而是穿越历史尘埃,保留岁月沧桑的城市遗迹。如今,老式电车这个渐渐被人们遗忘的交通工具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只可惜并不是所有怀旧的东西都可以回归,总有些事物我们永远无法弥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东西被我们称之为遗憾了。
乘201路有轨电车由大连火车站向西,过了东关街,前面就是老民宅云集的区域了,路边还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瓦房。面街的老木门上镶着锃亮的铜环,屋里院内是安详的老人、孩童,和猫狗。美妙的时光好像总在记忆里发酵,带点醺醉的气息。大连的温煦情怀和动人光影,都在老电车里了。人们在不断追求现代感的时候,老的东西越来越少,我希望能通过镜头去留住那些曾经的东西,至少以后翻起来看,这才是我记忆中的地方。
大连目前营运的有轨电车路线有两条,分别是公交201路和202路,202路已全线采用新式电车,而201路则大部分保留老式电车,偶尔也有新式电车运行。201路的线路也更原始,穿过老街,穿过洋槐,穿过时光。
从青泥洼到大广场
这似乎是一个,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1929年,日本侵占大连初期,规划在现青泥洼桥一带建设连锁商店街,当时在连的日本人称之为“大连银座”。昔日亚洲最大的商业综合体,青泥洼桥的繁华,便从此开始……
日本侵占大连初期,随着繁华街区的地价与房租不断攀升,日本小户商人联合到一起,在1923年2月达成协议,建立一个大型共同店铺商业大街,他们看中了西青泥洼河的西岸,构想建设“连锁商店街”。
连锁街设立于昭和三年(1928年)3月5日,设计师是宗像建筑事务所的宗像主一、卫藤右三郎和武芳织人。施工单位是福昌公司,施工开始于昭和三年(1928年)3月6日,竣工于昭和四年(1929年)11月。由于地处火车站前,直到改革开发后也是商业繁荣地段。
而如今,百年过去,这里仅存着破败的墙壁,斑驳的楼道,像是位老者,只安静地看着周遭变革。现在这里几乎只有在附近打工的人租住。新的租客总是会把旧时的痕迹抹去,一层一层,覆盖着不再为人知晓的故事。
这里每天都人来人往,除了五金配件之类的采购需求之外,很多上班族将这里当做通往周围大厦的捷径,上下班都低头疾步从这里穿过。
在某一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可以登上房顶的狭窄楼梯……有些摄影师,喜欢在这里的房顶拍对面的大连中心,有次来打招呼的小哥却跟我们说,“其实在对面的高楼看这里,也很美”。我很相信他的话,这里一定有别样的美。
白天商铺依然忙碌,入夜后便关上门开始疲惫一天中最温馨的家庭时刻。旁边的大厦里好像热闹才刚刚开始,通明的灯火掩映着残破的旧居,总会在某一瞬间让人感慨新旧交替间的些许悲凉。
当年的繁华街区如今几乎退出历史,周围的摩天大楼则一幢高过一幢。一街之隔,竟隔着一个世纪。这里的前世今生似乎难以说尽,有时候却也只消一根烟的光景……
过了青泥洼桥,继续向西走,就是传统的老式民居聚集地,北岗桥,还有所有老大连人的记忆,东关街。
东关街的命运也很坎坷,多次被围挡准备拆除,但是为了留住大连的记忆,很多人付出了努力。如今东关街改造方案逐步成型,我们期待着,我们共同的记忆早日旧貌换新颜。
苏俄在大连这座城市中留下了浓重的痕迹,随着岁月更迭,很多东西都在慢慢淡化,但是俄式建筑却永远不会淡去。火车站向东,便是俄罗斯风情街。
俄罗斯风情一条街地处胜利桥西北的团结街,保留了38栋原远东白俄罗斯时的建筑,已百年历史,是全国第一条具有俄罗斯十九、二十世纪风格的俄罗斯风情街。不过俄罗斯风情街日渐没落,人流以游客居多,口碑有些不好。但是建筑特色绝对值得一览。
胜利桥就在团结街街头,俄罗斯风情街对面,前身是露西亚街木桥,是大连第一座线桥。1898年沙俄强租大连,次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达里尼”为自由港,将东起寺儿沟、西至大同街、南起南山麓、北至海滨约3000多公顷的土地作为城市用地,规划在寺儿沟沿海修码头,在青泥洼桥建火车站,并且把现胜利桥北民乐街道的全部划为行政区,作为沙俄统治机构的所在地。为了接连南北和石料木材运输,一条线桥诞生了,这就是大连历史上最早的线桥——露西亚街木桥。露西亚街木桥诞生后,大规模的行政区建设宣布开始,由此,大连地区最早的市民居住区也略见雏形。
中山广场,旧称大广场,位于中山区的核心位置,是大连最早、最大的综合性圆形广场,其设计理念来源于法国巴黎的“明星广场”,是10条城市主次干道的辐射中心。
该广场始建于1899年沙俄统治时期,当时称为“尼古拉耶夫广场”。1905年,日本殖民者在沙俄建设的基础上继续修建此广场,并将其改称为“大广场”。1909年,在大广场的环形道路上开通有轨电车。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大广场改名“中山广场”。1974年,为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拆除有轨电车轨道。
第一次深刻了解中山广场,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带着我绕着中山广场走,一幢一幢建筑指给我看,一条一条介绍读给我听,虽然年纪太小已经记不太清楚具体内容,但是中山广场的长久印象却始终萦绕在脑海,直到我长大后,拿起相机,准备记录我成长和生活的城市,中山广场的建筑史,依然是我第一个想要去记录的。
苏俄在大连的很长时间里,将大连改造成了具有西方特色的东方小城。“建筑是凝固的音符”,这些矗立在街道旁的特色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记录着时代的变革。
南山式的日和风情
狭义上的南山,是日本风情街以及周边辐射的小街道,而广义上而言,南山的范围还涵盖到五五路、安阳街包围着的杏林街、清爽街、儿童公园附近区域。
杏林街和清爽街是两条毗邻的小街,中间有两栋并立而建的老楼,也有百年历史,至今依然有住户。这就是日治时期的关东馆和南山寮。关东馆是家属楼,而南山寮则是当时的单身宿舍。二者楼梯都十分厚重坚固,修筑十分讲究。楼内结构、窗棂装饰、楼梯扶手都精雕细琢,都是精美的日式楼房,经过百年沧桑却依然坚固不摧。
初识大连的朋友会知道,大连有一条修建整齐的日式风情街,还有很多日料餐馆。而本地人对南山的印象,则更多的是这里蜿蜒曲折的坡路,和百余年的日式老居。
日本对大连的统治也给我们的城市留下了众多痕迹日本风情街主街的周边,幸运地留下了几处“朴实”的日本建筑。就我个人而言,比起商业味道十足的风情街,我更喜欢这些质朴、地道的旧建筑。如果想感受地道的老旧味道,推荐大家几条安静的小街:南山路、望海街、枫林街、保和街等包围的区域,是最地道和不加修饰的地道老区。
南山的某日,微风不易察觉,阳光倾斜的角度刚刚好,树的影子斜斜地打在脸上。错综的小路总让人误以为已经走过了很远,一回头就能拥有重逢的喜悦。老房子的午后,是焦虑情绪的解药,时间好像慢了下来。风吹过,花瓣停在了空中;光走过,影子渐长,白云苍狗间的悠长岁月,还是请你慢慢走。
爱上城市的旧居,起先源于对残旧之美的迷恋,后来渐渐喜欢上这里浓烈的人间烟火。走进老街,时光好像可以凝固,经年的建筑里看得见历史,又能感受得到人情温暖。
解放路,不止青云街
我始终倔强地认为,一座城市最难得的记忆,就是她旧时的模样。
人们常说“旧时光是个美人”,可她残败的样貌却还是免不了令人心生厌倦。于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逃离、废除,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老房拆迁、旧区改造,城市焕然一新。只是当高档小区代替了大院儿,紧闭的防盗门隔断了街坊的欢声笑语。此时我们才发现,那些我们拼命舍掉的东西是多么难能可贵。好在,在飞速发展的都市中,仍留有几处老街,陪我们重拾那些旧里时光。
青云街是大连的典型老街,经过岁月流逝,周围高楼大厦陆续拔地而起,唯独那些老街小巷像停摆的时钟,保持原貌,静看周遭的城市变革。
从市中心出发,到青云街之前,在武昌街上会遇到一条依山而上的小路,经常会被人们忽略。这就是一面街。日治时期这里是逢坂町,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走进其中让人不禁遐想当年盛景。某天下午,我打算一个人在附近扫街,朋友忙完工作打算来找我,我们就一起又走了一遍这条小路。一个人走的时候,面对路人总会不好意思,我步速更快一些,拍照也没那么仔细。但是有他陪我一起,就更自在了一些。我们走进楼内,和住户打招呼、聊天、互开玩笑,研究着老房子里的老物件,回忆着各自的久远时光。午后总是那么美好。
沿着青云街深处走,就是文化街,八七疗养院位于此。日本人习惯称平地为町、坡地为台,所以在1904至1945年,日本殖民时期,这里被称为文化台,八七疗养院的几十栋洋楼也建于那个时期,多为满铁科级以上官员或富有的商人建造的高级住宅。如今,八七疗养院早已更名改姓,成为了隐藏在居民区中的军人疗养院,里面十分的安静,只有风吹树叶的窸窣声音和偶尔的蝉鸣鸟唱,可是每一条小路,却都在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高尔基路的梧桐
说起日本风情建筑,除了翻新的日本风情街,作为土著,我倒是更喜欢藏在街角的原汁原味的、朴实的日本建筑。高尔基路则是如此。
我们喜欢昵称高尔基路的日本建筑为“日本小房儿”,因为这里的日式建筑不似那般豪华,多的是百姓建筑的感觉,小楼都不高,两层居多,小院不大,刚好够家人栽花乘凉。但是当我有一天路过却失望地发现,这些日本小房儿竟然被围挡,准备拆除。当时不禁一阵惋惜。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并不允许我们太过任性,好在有些建筑最终还是被留下了。
除了日本旧居,高尔基路的遮天梧桐也是我最难忘的记忆。我们和这些梧桐树一同长大,突然有一天,猛一抬头,发现路两旁的树枝已将繁茂到,足以彼此相连,而我们,也已经长大成人。那些老房子被围挡翻新换了模样,我们也已经离开过去很远很远。
太原街这里虽然不是什么百年遗迹,也没有青云街、东关街的那种名气,但是它却有着更加浓郁的生活气息,更接地气,也更让人愿意亲近。太原街周边的街道还有成仁街,夜市不知道开了多少年了,虽然现在生意大不如前,但是偶尔回去走走,竟然发现它还是那么熟悉,哪怕它已经不再那么热闹。夜市中段的分岔路,一条几百米的小街,聚集了超多人气。尤其的盛夏的傍晚,更是人声鼎沸,觥筹交错间,拍大腿、侃大山,浓郁的烧烤配合新鲜的海鲜,是属于我们滨城的味道。
而高尔基路的另一端,则是凤鸣街和一二九街路段,老建筑的风格和高尔基路沿线的建筑风格一致。经年的建筑和苍松翠柏一同被融进时代的浪潮,树木不断茂盛,而砖瓦终将剥落。
也许因为我是个念旧的人,也许我曾在高尔基路的另一头生活过整个童年,我对这一路的梧桐,和这一路的建筑都有更深厚的感情。当然,还有逝去的岁月。我希望那些承载了岁月和故事的建筑可以被留下,我们留不住时间,至少可以留下回忆。
城南旧事
星海湾,就是我记忆深处,大海的全部。小时候住老房子,吃完饭总会和爸爸妈妈溜达到星海广场玩一会儿,尤其是盛夏时节,傍晚的海风总是最舒服的。那时候星海会展中心一期刚刚落成,周围还没有建起摩天大楼。那时候总觉得会展一期前边的下沉广场,又大又时髦。我就在这里度过了最简单而快乐的夏天。
后来一次去星海广场拍摄,看着建设完善的海滨沙滩,总想起初中的时候和同学在星海湾海边烧烤喝酒的情景,那时候我们从阳光炙热的午后,可以一直呆到夕阳沉入海底。那时候时间总是很慢,可一眨眼竟过去了十几年。
后来,我去了很多地方,看过很多海,很多颜色的沙滩,也看过很多绝美日落,家乡的海早已被我搁置在心底许久不被唤醒的角落,可每当我停下脚步,始终还是这里最让我安心。海浪涣洗沙石,海面上闪着的光依然刺眼,恍然间又似流光在逆行,少年就出现在那斜阳悄然无声落下的一瞬间。
星海附近同样留存这很多老式民居。星海公园附近背海而行,海源街、连山街围绕的地方,顺着破路走,身边是阳光斜照的安详老屋,抬眼却是闪闪发光的摩登高楼。
过了星海段再继续沿路向西南而行,黑石礁也是独具特色的一处海滨。顾名思义,潮退时,岸滩上就出现大片的深色礁石。从一旁的西村街向海而行,可以遇见一盘零散着的小房子。这城市的每一条路,似乎都通向海边,路的尽头是大海,而大海却从没有尽头。
老甘井子故事
一开始对金家街一带并不熟悉,后来认识的朋友有很多住在附近,时不时就会听他们提起小时候的生活趣事。童年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沉浸在心底的记忆也始终顽固,哪怕城市日新月异,民居翻天覆地,旧时的痕迹早已被抹平,我们也依然能够清楚记得,这里曾有间小卖店,那里曾有个小花园。
就在2019年,金家街的老街经过规划改造,建设起以工业老区居民区为主题的漫街,兼容居民楼、实景展和一些文艺小商铺。
老区的海边,拔地而起了中高档住宅,工业海边也建起了滨海公园。还有一些待开发地段,杂草丛生却也适合拍照。
沿着车流穿梭的东北路一路北行,穿过高楼林立的钻石湾,时光仿佛回溯到多年前,这里回响着机器轰鸣声,劳动号子和激扬音乐。这里是五二三厂,一个记录了大连工业辉煌历史的地方,一个正在逐渐消失的地方。五二三厂是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早在1947年,这里就建立了大型兵工联合企业,这里也一度是大连工业辉煌历史的发展缩影。厂区内灯火通明,海边塔吊日夜轮转。
五二三厂宿舍如今是一片居民楼,还保留最原始的建筑架构,周围不远处甚至还有一些平房。
在去五二三厂的路上,公交车沿着海岸线行驶,透过路边的围挡,可以隐约看到有海浪在拍打海岸。推开周围的工业围挡,穿过满是碎石和杂草的路面,眼底就是一片汪洋。这里就是蟹子湾。蟹子湾的清晨,属于海鲜。喜欢海鲜的朋友可以在这里买到最新鲜的小船海鲜,当然,一定要起早。
从太阳沟到旅顺港
旅顺,现泛指旅顺口区,是大连的重要港口。1897年,复为沙俄租借;1905年,再度被日本占领,并由沙俄转租给日本。直到1954年,苏军全部撤退,并于1955年,中苏两国海军代表分别在《辽东半岛协议地区海军防务交接证书》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旅大地区陆海空三军防务,才真正重回中国人民手中。其多灾多难的命运,今日想起,依然心恸。
旅顺有很多殖民时期的建筑,主要集中在太阳沟一带。这个被时光遗忘的小城,静卧在大连城市的最南端,默默记录下城市的百年沧桑变幻。环境优雅,适宜居住,因旅顺为甲午海战,日俄战争争夺重地,因此现存有大量的日、俄老式建筑。俗话说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在太阳沟这些老实建筑中,有很多带有历史痕迹的建筑,如:肃亲王府、大和旅馆(日本著名女间谍川岛芳子曾居住于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中苏友谊塔、胜利塔等。秋季的太阳沟十分热闹,银杏叶铺满路面,人们竞相赶来,记录这个金色的季节。
农历正月十三日,是祭拜海神娘娘的日子。在旅顺一带,各地的渔民正月十三日祭海活动最为隆重的一项,就是放海灯。每年的这一天,沿海渔民都要杀猪宰鸡蒸面塑、燃鞭、扭秧歌,开展祭海活动,祈盼一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据说这种习俗在大连已延续200余年。真心希望这些传统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
工业与文创
大连作为东北振兴的门户城市,重工业也曾是其发展的重要一环。但随着时代变革,这些曾经推动时代大潮奔涌向前的重工业,如今已然成为废墟。可他们曾在大时代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很多城市一样,大连也将几处工业厂区旧址改建成了工业创意园,有的未多加雕琢,有的是集cafe、特色餐饮、bar、展览于一体的文化部落,有的则与城市特色相结合,在海上工业基础上改建。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进步,一座城市的文创建设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近几年,大连也兴建和发展了诸多文创地标。
建筑本身就很有历史意义,而将历史建筑改建成可供市民享用的文化场所,是我认为老建筑最好的意义。大连图书馆鲁迅路分馆,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建,内部结构也大部分保留原始结构,十分精美。
大连中山美术馆是在大连市棋盘苑原址上进行建设的,位于风景秀丽的迎宾路,依山傍海的棒棰岛西侧。一层展厅1100平方米,展线长为248米,其中高17米的大厅顶部采用“鼎”的艺术元素,方型的木梁结构勾勒出精致的图案;二楼展厅1450平方米,展线310米。另有多功能报告厅以及创作室、馆藏室、还有大面积的教育功能区以及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地址:中山区迎宾路98号
遇见解放书屋纯属偶然,在中山广场附近的时候,走在中山广场和铁路医院的交汇处,竟然发现铁路医院耸立的高墙外,嵌入了一间书屋,甚是惊喜,外面看只是一个小书摊,殊不知内有乾坤,直接抵达墙体内部深处,堪称城市书店中的一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友好广场繁华的大道背后,曲曲折折的小巷子里,安静地立着一家书店。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创意书店如春笋般崛起,书店融合了创意手办、coffee shop,我们更多地并不是去阅读,只是找寻阅读的痕迹。但是木文堂却一直秉承着传统书店的本性,没有过多的修饰,书架、门边都堆着书,也没有嘈杂的人声和那么多打卡拍照的人,仿佛来到这里,我们才可以听见自己的心声。地址: 中山 区万祥街5号
南山书院,是我在南山溜达的时候,偶遇的二手书店。名副其实的中古书籍,全部都是满满的vintage感。定价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书比比皆是,还在里面找到了爷爷年轻时候留下的四大名著缺本。
同林林总总的工业创意园一样,缘起•1983同样是由废旧工厂改建而来。缘起•1983,顾名思义,起源于1983年,前身是 大连 前革水泥厂。当时,当地农民为顺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共同建造了这一水泥厂,从此走上了工业发展的道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大连新的工业创意园,暂时没有过多的商业元素。风格很有后工业时代的感觉。也许工业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当他原本的固执终于被时代的洪流摧垮,他定会以另一种姿态存在,为我们展现他最精粹的美。地址:甘井子区新水泥路99号
冰山慧谷,承载无数大连人记忆的大连冰山集团原址,经过近百年风雨,旧厂区车间的设施仍历历在目。城市传统工业记忆的老旧厂房车间,与现代智慧产业的融合新生,冰山集团部分旧厂区焕然一新。大连冰山集团老厂区位于沙河口区春柳,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有近70年的历史。企业整体搬迁后,在保持老厂区车间等整体格局不变的基础上,通过翻新,把老工厂打造成为科技与文化的创新生态圈。地址:沙河口区西南路888号
和舍艺术工厂,同样是一个在老工业厂房基础上改建的文化艺术部落。他隐秘在刘家桥的居民老区内,前身是上海家化大连工厂。顺着楼间的小路步行,一不小心就会错过。街区内的建筑墙面、装饰摆设都很有艺术气息,而且保留了很多厂房旧址的元素,工业风和loft感十足。和舍艺术工厂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可以满足多层面的需求,是个周末漫步的不错选择哦!店铺多为特色文化产业,有很多cafe、特色餐饮、书吧、酒吧、原创手工和独立设计师项目,还举办过画展、艺术讲座以及音乐节。地址:沙河口区刘家桥295号
202艺术园,门面十分不起眼,特别不像艺术园的外观给人的传统印象,以至于本来在我常走的路边也被我忽视很久,有天因为堵车,左顾右盼才偶然发现,那里藏着一个艺术园。进入艺术园主区之前有一条梧桐小路,双排车道宽度的小路,路旁满是梧桐树,光影细碎,本来就十分美好。路边有用废旧轮胎做成的装饰,是艺术园的气息。走到梧桐路的尽头,就看见一些像小厂房一样的低矮建筑,被装点的五颜六色,使这里少了些重工业气息,倒多了分清新的气质。全区面积不大,不进店铺的话感觉二十分钟就可以走下来,只有两条小岔路。这些小楼宇就是各有特色的店铺,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内容涵盖齐全,应有尽有。节假日的艺术园也没什么人,可能爱人群爱热闹的人不会喜欢,但是我倒觉得来这里走走、拍拍照还是不错的,那些彩色的小房子倒还是很可爱。地址:香周路202号
周末在北岗桥附近转悠,在老街边发现了一个安静的黑白空间——逅库创意产业园。它低调地站在废旧铁路对面,整体只用了两种颜色,一黑一白,园区内有几片绿植,一眼就会让人喜欢起来。大门很简单又不乏精致,正对大门是立在水池中的“HK”两字,即“逅库”。当时算是比较小众吧,知道的人不多,来这里的感觉也比较清静。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店铺入驻,热闹了许多,也方便了更多。这种创意园有两个特点,一是建筑好看,布置精巧,适合拍照;二是有很多创意店铺、买手店、独立设计师店铺等等,餐厅和饮品店也相对有特色一些,所以不仅好看也很好逛。地址:西岗区北岗街27号
十五库作为创意园有什么不同呢,大概就是他建在海上。港口仓库(15库)原始图纸题名是甲埠头之十号仓库,建成后西侧墙体标示编号为12号,中国收回大连港后将港内仓库堆场重新排序,编为15号沿用至今。2006年下半年,大连东港商务区进行全面动迁改造,作为历史遗留下的建筑15库被保留下来。改造后的15库以文化、创意、时尚为主题定位,成为城市休闲、文化艺术、展览展示、主题会所、惬意办公、时尚消费等各种文化商业形态相结合的复合型创意消费区。2019年底,十五库主流店铺先后宣布闭店。早期小资消遣聚集地逐步落幕。地址:中山区港湾街1号
虎滩路的一个岔路口,居民楼的一楼,十分简单的门牌,用最不加雕琢的字体写着“润鸣艺术公社”几个大字。推开黑色的古旧木门走进去,是一间十分安静的咖啡、茶室。这里不同于现如今大火的那些“网红店”,装潢风格更贴近自然,原木的桌椅,竹制的窗帘,藤编的花瓶,还有散落在角落的画作,店主的温柔和体贴都让人心生安宁。润鸣艺术公社会不定期举办时尚小众展览,大家可以持续关注。或者闲来无事喝一杯咖啡,感受山海间的一隅安宁。地址:大连市中山区虎滩路448号
森林与山海
大连西尖山公园位于黑石礁与凌水湾之间,西尖山公园山体植被茂密,南邻大海,自然景观优美。西尖山周边有大连海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又与软件园毗邻。
燕窝岭是大连南部海岸的一个高点,滨海路中段,是山和海交汇的地方,东起棒槌岛、老虎滩,西至星海公园,中间由一条滨海路相联,蜿蜒在海边的山上。燕窝岭是一片陡峭绝壁,极目之处,是浩瀚无际的大海。北大桥是大连市与日本国北九州市结为友好城市之后,为增进两个城市友好往来的友谊象征。当时纪念了两个城市人民的传统友谊,分别在北九州市公园中建立一个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亭——“大北亭”,在大连市建一公路桥——北大桥。
莲花山观景台矗立在海岸之滨,是欣赏大连风光的第一制高点。眺望东北可见大连港、大连湾、金州湾;俯视西南,星海湾风光尽收眼底;放眼东南,付家庄海滨及跨海大桥历历在目;目视前方,海滨公路东西蜿蜒,海岛散落大海之中。莲花山观景台为鸟瞰大连全景提供了最佳的角度和高度。
如果觉得爬山太累,但是又想看到高处的景色,那气象山是个市中心登高望远的很不错的选择。
在东港附近的炮台山遗址,顾名思义,是古炮台遗址所在。登上炮台山顶,可以远眺东港的风景。
位于高新园区的七贤岭森林公园,依山而建,山的一边是喧闹的城区,而盘山而过,则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穿过高新园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走过人声鼎沸的商业区,顺着黄浦路一路向西,便可到达森林公园的入口。入口比较隐秘,并没有阔气的大门,只有沿着山体的一处石板阶梯。顺着阶梯进入山内,就是森林公园了。如果想登山,可以顺着山路一直向上,如果想走近路直抵海边,可以选择半山腰的一处平台,沿着平台的路走,渐渐地就可以听到海浪声。海边并没有大片的沙滩,倒更像是一处断崖。但是海水十分清澈,而且人不算很多。
独具特色的旧时渔村码头,保留原始的渔船景观,还能遇到刚回港的渔船打捞的新鲜海鲜,喜欢乘船出海的话,可以一览南部海岸线风光,周边是北美风情小镇风格建筑。古老的渔村,斑驳的渔船,晒的黝黑的皮肤,和鲜活的鱼虾蟹,大概就是渔人码头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金石滩,绵延十里的黄金海岸,水清沙幼,远离都市喧嚣,这里,大概就是盛夏里的理想国。
位于普兰店的龙德李生态园,活动很多,生态庄园,无公害采摘,稻田收割体验,农家乐餐饮,足够呆上一个周末依然意犹未尽。
三寰牧场,小清新的生态农场,还有时髦的羊驼等动物,铺上一块漂亮的餐布,和小姐妹一起野餐吧!如果有宝宝,这里一定是亲子的天堂!
应该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此之前并没有想到,大连竟然还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
我们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就是那个样子。只有当我们真正放开心怀去重新认识这座城市,才会发现那些被忽略的景致。我的City Walk还在继续,你要不要和我一起!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文章和图片完成的时间跨度都比较大,色调难统一,还请大家见谅。另外,历史资料来自网络,如有出入欢迎纠正。图片、视频均为原创,转载使用请联系本人。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