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城市出逃记,寻找人生AB面
我是Ying Ying,一个无论什么年纪都爱做梦并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老少女。Pom Pom是我的铁杆男闺蜜,我们认识了七年,一起从青涩少年走到成熟,又在一场又一场的旅行中,酝酿出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故事。
作为普通上班族,我们也躲不开疲于奔命的宿命。周一到周五我们把时间交给工作,而到了周末则会选择从城市逃离,给生活加点新鲜感。在好不容易凑成的72小时里,我们在第五代途胜L的陪伴下,从北京最长的胡同到天津解放北路人文雅气的小洋楼,再到艺术空间里听海浪声,玩了很多没有玩过的天津,见了很多没有见过的北京。
田野享受阳光,回到最初的美好
北京和天津的关系,就好比重庆和成都。但天津更像北方城市中的南方城市,一条海河穿城而过,让这座城市变得安逸平和。
既然要自驾出游,那么选择一台自己心仪的座驾就是必须的了。作为颜值控的我希望这次出行的座驾要既漂亮又舒适、最好后备厢还特能装;而科技控的Pom Pom则觉得车子必须得科技感十足、操控动力都达标……最终,我们不约而同地看上了这台颜值与科技感并重、既能装也能跑、坐起来还特舒服的第五代途胜L。
坐在车内,找到一个自己觉的最舒服的姿势,Pom Pom负责开车,而我呢,就来研究研究我们的新座驾吧!
要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块中控大屏了:10.4英寸大屏幕,搭载百度智联网3.0,流畅性和反应速度都很快,里面的功能也很丰富:收音机、电话、音乐、Carlife手机互联、地图导航,整个界面简单明了,就算我是科技小白,也能一眼看个八九不离十。
再看看驾驶位,全液晶仪表盘,据Pom Pom说还有好几种显示模式可以自选,难怪这一路上他就连开车都开得眉开眼笑,看来他对第五代途胜L的配置是很满意了。
取完车,我们由喧闹的北京径直往天津开,路面宽阔又平坦,第五代途胜L的1.5T发动机动力输出200马力,平顺而安稳,配合车辆的悬架调教,跑在路上几乎感觉不到有什么大的震动,想要超车的时候也是轻轻一脚油门的事儿。不得不说,自驾,就是那么的舒适而畅快。
从高速公路下来,越开越像世外桃源,绿树成荫的小路和无人的田野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在车窗外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从眼前快速闪过。
我让Pom Pom把车停靠在路边。
打开后备厢看看,也挺宽敞的,一个30寸、一个26寸的行李箱都能轻松放下,背包、相机器材包、无人机箱七零八碎什么的放进去也完全没问题。要是东西再多一点,支持46比例放倒的后排座也能轻松容纳,空间真的是很大啊!
轻轻按动按钮,后备厢立马自动关闭。
我拉着他往洒满阳光的田野奔去,满目都是绿绿葱葱的,好似一片柔软的地毯。干燥的空气里也荡漾着诱人的小草芳香,像极了少女在耳边的低语,轻轻地呼唤着,让我们跟着她一同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坐在绿野之中,任微风轻轻拂过,再看着不远处第五代途胜L墨云灰的车身反射着点点光芒,侧面那一条条如同钻石切面的凌厉线条仿佛在暗示着我们,这是一块雕琢完毕的黑钻,带上它,你便能散发无穷魅力。看着眼前的大帅车,一时间思绪万千,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这么好看怎么办?”
中西合璧的奇妙之城,仿佛漫步欧洲街头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稍事休息后又得继续赶路。刚进入天津的地界,就把时光拉回到在欧洲度假的那些日子,顿时局促的呼吸也松弛起来。这里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正式筑城,600多年的历史沉淀,把天津变成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奇妙之城。
来天津,被誉为“东方华尔街”的解放北路必须得去逛逛。它连着泰安道,沿路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许多略带老租界特色的小洋楼,静静地矗立在道路两旁,散发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文雅气。
三小时宽裕的行程里,我们细细浏览了这个街区里重要的殖民建筑。
在天津英租界时代的核心区,沿街最出名的酒店是利顺德大饭店,始建于1863年,最初是英国传教士殷森德在海河西岸建造的客栈老屋,继由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德璀琳携德商瑞德改建成豪华楼厦,现在作为文物被完好的保护了起来。
它的演变史如同一部拥有丰富内涵的人文宝典,革命领袖孙中山、晚清重臣李鸿章、京剧泰斗梅兰芳,都在这里留下了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可喜的是这家博物馆式的酒店,至今仍能下榻,并有机会欣赏馆内珍藏的3000件珍贵展品,近距离触摸历史的脉搏。
再往前走,就是泰安道五大院,也是唯一一处有居住功能的风貌保护区。
两栋砖红色的高楼中间衔接着一个大气的圆形拱门,从远处看颇有几分曼哈顿之感。来张第五代途胜L帅气的前脸,大中网上满满的几何切面映射在日光下,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都有着不同的效果,如同小时候第一次见到舞厅顶上的迪斯科灯球,魔幻味十足。
再加上帅气如同鹰翼的日行灯,着实让我和Pom Pom有些迷离了。
转到车尾,好家伙,刚才还在说前脸的鹰翼日行灯帅呢,这车尾就又来一组贯穿式鹰爪尾灯把我们给再炫了一下:跟前脸鹰翼遥相呼应,很犀利、很霸气,感觉还自带熏黑效果。
不少新人在对面的太原道拍婚纱照,为的就是与五大院同框。
这条线上值得一看的还有开滦矿务局大楼,这是一座充满古典美学的希腊复兴式建筑。
历经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这栋由美籍工程师爱迪克生和达拉斯设计的庞然大物仍坚挺地伫立在原来的位置。大楼外有14根爱奥尼克居巨柱,高石台阶两侧筑有水磨石古典式花盆,结构非常优美。
逛完了老建筑,天色已晚,路上的车流越来越多了,还好第五代途胜L的关于行车安全配置比较丰富, 搭载了23项ADAS功能,除了FCA前方防碰撞辅助、HDA高速公路驾驶辅助、NSCC基于导航智能巡航控制等同级独有功能外,还拥有LFA车道居中保持、LVDA前车出发提醒、SCC智能巡航控制(带停走功能)、HBA远近光自动切换、BCA盲区防碰撞辅助、SVM360°全景影像等功能,可达到L2+级自动驾驶水准,就算是在晚高峰的车流中穿行,也不用担心一不留神就出事故啦!
辗转来到五大道,又是一场欣赏“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视觉盛宴。五大道并不是一条道,而是由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和重庆道五条大道组成。
第一次听闻这个名字,总是会叫错成“第五大道”,天津的好友笑着对我说:“你这是要把咱天津跟美国比肩呀!”直到真的来到这里,才发现它与众不同的气质,无论漫步、骑行,亦或是乘坐马车,都能闻到老旧时光里藏着厚重的味道:很难想象五大道上洋洋洒洒百余座小洋楼的背后,都有着怎样的过往。
晚上入住的酒店,也非常复古,感觉住进了上个世纪。稍显不足的是停车在一条很窄的巷子里,还好第五代途胜L有超大中控屏的倒车显示,轻轻松松就能停好车。
津式气质的艺术,每一种都是戒不掉的瘾
每座城市都有AB面,天津也不例外。城区内占据半壁江山的小洋楼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而在滨海新区又缓慢生长出津式气质的艺术氛围。
渤海的入海口,有一个拥抱大海的好去处——浪花艺术馆。视觉冲击的焦点来自馆体,是一朵海洋澎湃时激起的浪花形状。凑近一点仔细观察,会发现建筑的表皮由鱼鳞片状的铝板组成,周围的景观水池反射的光线再投射到铝板上,会呈现出异常丰富的光影变化。
说到这里,就忍不住再次夸耀下第五代途胜L,如同浪花艺术馆的光影变化,第五代途胜L的颜值真的让人迷醉。
不管是正面、侧面还是背面,总有那么一个角度让你怎么看都看不够!不说了,多拍几张图,回家了也能时时回味一下!
来到三楼,大厅的顶部有一个黑洞,光束倾泻而下,很像海底潜水时遇上的耶稣光。
移步入内更是令人惊叹,8米高、晶莹剔透的玻璃将整个空间包围起来,360°都是旖旎的海景,开启了与大海的相知相遇。
再望向四周,超大的极简纯白空间,让人很容易就感到放松和平静,静静体会艺术空间连接自然和生活的纯粹和初心。
户外阳光剧场与沙滩相连,看海、听涛、踏浪,每一种都是戒不掉的瘾。
野餐装进后备厢,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一直逛到下午4点,我和Pom Pom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我们一路追着光,沐着微风,满载一后备厢的美食,朝东疆港公园驶去。
半个小时,我们就抵达了目的地。这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也有矮小的花草,做一个深呼吸,都是春的气息。
之前装行李的时候就觉得第五代途胜L的乘坐空间和后备厢超级大,4670mm的车长,1690mm的车高,再加上1865mm同级最宽的车宽,这么大的空间,试试车上野餐应该也挺不错吧?偶尔在车上享受享受下午茶时光,也是一个挺好的创意!
我们把后备厢当成厨房,随意铺上一张有质感的蕾丝餐布,放上美味的食物,小森林式的野趣感瞬间就有了。
美食有万千,一场关乎自然的野餐,拥有让时间变慢的魔法,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看海、听风,诚实地渴望海的治愈
东疆港的海,白浪翻滚,带起干燥又充满凉意的风。看过很多次海,也无所事事地在海边度过很多平凡的一天,但从未感到厌倦,因为海边的天空、云朵和太阳,每次都不一样。
坦白地说,我喜欢这儿的海,它的声音很好听,啦啦啦的,像在唱歌一样。面对潮汐潮落和灯塔的光芒,有时人会变得很柔软,像孩子一样诚实地渴望海的治愈。
而看海,也没有一刻是枯燥的。特别是日落的时候,金灿灿,让人心生暖意的阳光,洒在浪花上、沙滩上,心底的那股暖流会止不住地涌动,直到周遭的一切都转入深蓝的夜晚。
倘若只能用一种感官回忆海,我想,应该是触觉,是海风吹动发梢的轻柔。
北京最长的胡同,装满了历史和故事
天津之旅结束了,最后一天我们得留给北京。收拾好行李,坐上第五代途胜L开始返程,飞瀑环抱式的座舱,操作性真的很强。
回到北京的那个晚上,感觉空气有些沉闷,果不其然半夜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我急忙说了一句“下雨了”,百度便捷的自然语音识别系统马上关闭天窗和车窗。
原本以为北京之旅泡汤了,没想到中午时分又意外地天晴了。雨水赶跑了雾霾,天空露出深邃的蓝,是北方特有的明朗。在这样晴好的天气里,最适合晒着太阳,背着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索古迹和充满韵味的老故事。如今的北京是一个文化荟萃的大熔炉,但在人们心里留下深深烙印的,仍然是胡同,自然逛胡同也被列入此次的行程之中。
胡同最早形成于元朝,城区内有名的街巷有6000多条,落成如棋盘般的城市格局,将或大或小的四合院连接成一座命运交叉的“城堡”。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里描写的胡同和字里行间里渗透出来的老北京风土人情,都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诱惑。 在北京土著朋友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东交民巷。它是北京最长的胡同,全长近1.6公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明清时期,东交民巷一直都是“五府六部”的所在地,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纷纷在这里设立使馆,出资修建了城墙、铁门、岗哨、兵营、银行、医院、商店、会所、俱乐部,内铺设电线,修建电灯,用砖石铺路,填平玉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时至今日,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森林中,东交民巷依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道路宽阔,既可走人,也可过车。这一带有很多标志性的西洋楼,现在的中国法院博物馆,前身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为日本建筑师妻木赖黄设计。最妙的是转角处做成了三层弧形塔楼,有着欧洲19世纪的古典折衷风格的华丽。
从博物馆步行4分钟,就是法国邮局。这栋建筑看着还挺亲切,欧式基础上添加了些许中国元素。六扇连续拱券式的大窗也十分惹眼,倘若时光倒回到1910年,想必柜台前一定排满了办理邮政手续的人们。
前面不远处,还有一栋哥特式建筑,在一片古旧的建筑中显得鹤立鸡群。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圣弥厄尔天主教堂,由于现在处于内部整修期,因此大部分时间都不对外开放,我和Pom Pom走到跟前也只能从门缝中略窥一二。
吃在胡同里,哪里的烤鸭都不如京城的香
沿着这条路,拐进北翔凤胡同又是另一番风景。这里更像北京人柴米油盐的生活印记,随处都是追逐游戏的孩童和老槐树下扯闲篇儿的老人。胡同口的四合院内,藏着一家老字号烤鸭店,老板是全聚德的老师傅。朱漆大门上用黑匾金字写着 “利群烤鸭店”,一旁还有和国际接轨的英文招牌。
店内的空间有些局促,仅容一人通过的走廊上贴满了曾经光顾过的明星和国家政要。店员也很牛气,来早了不开门,也不接受预定,人少要坐长桌的,就必须得接受拼桌。尽管如此,每天仍然有很多慕名前来的食客,我想应该是30多年始终如一的好味道,给了他们这样的底气。
他们家是实打实的挂炉烤鸭,烤制期间,师傅不离炉子,根据多年的经验和火候翻转鸭身。
端上桌的鸭子,是均匀的枣红色,果木香非比寻常。片皮师傅的刀工也是了得,不出五分钟,就能片好两大盘。
随便夹一块,蘸点烤鸭酱,就着葱丝儿、黄瓜丝儿和荷叶卷,一口下嘴,肥而不腻,回味无穷。剩下的鸭架可以做成椒盐鸭,这叫一鸭两吃,总之一只烤鸭定能吃到饱。来北京的朋友,不管怎么样,都得安排一顿地道的烤鸭大餐,因为哪里的烤鸭都不如京城的香。
写在最后
一个好的旅程,必定要有一个好旅伴。我和Pom Pom的这72小时双城之旅,多亏了第五代途胜L这个小伙伴呀!“途千里,胜自在”,放到第五代途胜L上,正合适,不仅颜值超高、科技感十足,而且既舒适又能装,跑得还挺得劲儿。正是有了它,我们才能从平凡的喧嚣中逃离到另外一座城市,去寻找人生的AB面。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