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福建是个宝藏地,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特别适合自驾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又是中国最多山的省份之一,靠山面海,山海一体,自然风光多样化。有山有水自然拥有独特的历史遗存,加上风土人情浓郁,具有民俗文化地域性,可谓是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一网打尽。鼓浪屿、武夷山、霞浦滩涂、土楼都是福建响当当的旅游之地,其实福建还有很多低调内敛的旅游地。在百公里的范围内,从浪漫的海岛来到满眼绿意的大山,从百年老洋楼来到闽南古厝客家土楼,从滨海的海鲜馆吃到山里的客家菜,多元化的旅游在福建境内完全没有问题。 若问福建哪个地方最能囊括滨海自然风光和浓郁民俗风情,既有美景又有美食,那非泉州地区莫属了。
泉州地区主要玩点
泉州地区地属东南沿海,海浪沙滩自然不在话下。拥有美景的同时又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泉南佛教之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闽南古厝集中地。著名侨乡泉州市,别称鲤城,是福建省地级市,闽南民系城市之一。泉州市辖4个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5个县(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3个县级市(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从旅游资源分布来划分,一般三五天的玩法是将晋江市和石狮市放一块,泉州市和惠安县放一块,永春县和德化县放一块。当然,如果你的时间够多,一趟搞定也可以。
泉州市区打卡游记链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古城寻古记 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06947#pvareaid=2174305
泉州市和惠安县3日自驾游精华路线
做为一位厦门土著,平时周末自驾周边也玩了不少。现推出一条泉州市和惠安县的3日自驾游精华路线,该路线非常有特色,既有福建沿海特有的滨海风光和人文景观,又有闽南特色浓郁的古厝建筑。路线安排上,将摄影人最爱的彩色蟳埔村和日落风车岛安排在下午,并将鲤城区的探访古街和寻闽南特色老宅的步行路线串联起来,可将早餐和午餐穿插其间,美食就藏于小街小巷中,可谓劳逸结合。
Day1厦门→泉州市鲤城区,中午前到达,将车停于西街停车场,游览开元寺,午餐于西街,下午3点后前往丰泽区蟳埔村。Day2鲤城区步行:涂门街-清净寺-通淮关岳庙-承天禅寺-元妙观-中山路步行街,下午前往洛江区的洛阳桥和泉港区的樟脚村。Day3上午鲤城区步行: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聚宝街-青龙巷之86号泉郡青龙慈济宫、32号林谦平民居(蚵壳厝)、7号黄雪珍民居(鹰哥楼)、5号旅菲华侨李妙淼故居,下午前往惠安县的崇武古城(备胎景点)和风车岛,晚上回厦门(150km/2h+)。本游记主要介绍小众景点,美食篇待日后补上。
如果你来自省外,也可以乘坐动车到泉州市。从预算角度考虑,先把鲤城区的步行路线集中一天走完,再提车集中跑远的地方。这样的弊端是徒步一天比较累,樟脚村和风车岛日落前的光线有一个会比较遗憾。
交通小贴士:厦门北站到泉州站约30分钟,厦门站到泉州站近1小时。每天有多列,最早6:50发车,最迟23:02发车。从厦门租车自驾,大概需要1.5小时,过路费34元/车。
相关景点汇总
泉州市主要旅游景点:府文庙(孔庙)、清净寺(伊斯兰教建筑)、关帝庙(武庙)、承天寺(泉州三大佛寺之一)、花巷天主教堂、开元寺(泉州三大佛寺之一)、天后宫(妈祖庙)、崇福寺(泉州三大佛寺之一)、宿燕寺(佛寺)、元妙观(道教)、少林禅寺(南少林)、清源山(道教)、洛阳桥(历史名胜、中国四大名桥之一)、浔埔村(人文、特色小渔村)、樟脚古民居(人文、石头厝)。惠安县主要旅游景点:小岞镇的风车岛(滨海风光)、崇武镇的崇武古城风景区(历史名胜+自然风光)和大岞村的惠安女民俗风情园(历史名胜+滨海风光)。石狮市主要景点:永宁古卫城(中国三大古卫城之一、闽厝)、姑嫂塔(历史名胜+自然风光)、六胜塔(历史名胜)、林銮渡(历史名胜+滨海风光)、海底古森林(古迹+滨海风光)、观音山(滨海风光)、红塔湾(滨海风光)。晋江市主要景点: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闽厝)、梧林传统村落(闽厝)、围头金沙滩(滨海风光)、触角沙滩(滨海风光)、草庵寺(摩尼教)、安平桥(历史名胜)。
佛教名寺开元寺,竟藏有印度教遗迹,还有一块神奇的“放心石”
每次到泉州,开元寺是我必去的地方。可以说,提起泉州,必提开元寺。全国有很多开元寺,就数泉州这座最为特别。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迄今已有1300年历史,在宋、元时为鼎盛时期。
泉州著名的标志建筑东塔和西塔就在开元寺内。两塔外形几乎一样,每一层塔壁上的浮雕堪称为石雕艺术。西塔旁有一麒麟壁,该照壁工艺精湛,为文物珍品。“放心石”就在西塔前石阶旁。对于这个心字一点在下面,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有说是“空心”,有说是“放心”,有说是“提心”,也有说是“多心”,我则倾向于是“提起千般烦,放下万事空”。据说这块放心石在唐代就有了,原本在西塔四周各有一块,一共四块,喻意为四方,但在民国时期,其余三个方向改建为民居,石头就不见了,只余东边这块。
泉州开元寺以东西双塔闻名,另外还有好多小型石塔,大多是没有铭文的,只有位于拜庭前端东西对称的一对石塔有铭文,有“宋代二塔”石碑。神奇的拜庭一千多年来寸草不生,两侧是金刚般遒劲威严的古榕树。
大雄宝殿又叫紫云大殿,上方的“桑莲法界”牌匾,有说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题写的,有说是出自明朝僧人之手。海上丝绸之路使得泉州与印度教国家紧密相连。泉州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了大量印度教遗迹的城市,在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可以看到部分。第一处,大雄宝殿前月台须弥坐束腰处有来自元代的72尊狮身人面像的青石浮雕,狮身人面像是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的化身。第二处,大雄宝殿后回廊有两根同样来自元代的古婆罗门教青石柱,柱身正中正方形的四个面各浮雕一个圆盘,每个圆盘内分别浮雕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及花草图案,但以印度古代神话故事居多。这两处印度教遗迹据说是在明代修建时,从元代毁坏的印度教寺庙移过来的。印度教遗迹在泉州的笋江公园-接官亭寺处还能寻到。
虽然知道泉州寺和东西双塔的人很多,但是尊胜院的弘一法师纪念馆知道的就不多了。弘一法师从出家至圆寂的24年中,有14年在泉州,曾住过承天寺、开元寺等数十座寺院。尊胜院不大,很是清幽,馆内陈列弘一法师一生中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
小贴士:1、 免门票,假期开放时间:6:30-12:00,14:00-17:40。如果你是假期来,建议临近12点进入,利用售票处休息的2个小时游览,可以避开大量游客。2、 看点:东塔(镇国塔)、西塔(仁寿塔)、麒麟壁、放心石、宋代二塔、大雄宝殿、1200年历史的古桑树、弘一法师纪念馆。3、 每个月的农历廿六是勤佛日,一年12次,以正月廿六(许愿)和腊月廿六(还愿)最隆重,其中腊月廿六更为隆重。
福建第一道观元妙观,历史悠久,建筑如此金碧辉煌,地处闹市却鲜有游
泉州寻古,元妙观是一大惊喜。之前来过泉州好几次,竟然都错过这座位于东街新府口奢华的道教宫观。元妙观并不是景点,而是一座纯粹的宗教场所。面积不是很大,建筑金碧辉煌的程度却超乎想象,集漆金、瓷雕、木雕、石刻于一身。如此色彩绚丽,雕刻精美的道观实属罕见,非常值得一看。
泉州古城有数座道教宫观,第一当属元妙观。元妙观是道教传入泉州后所建的第一座道观,同样也是道教传入福建的第一座,被誉为“八闽第一道观”,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文革期间尽毁,现在看到的是1996年重建的。复建后的三座殿宇融道教和闽南古建筑为一体,殿堂金碧辉煌,雕刻繁琐精美,乍一看感觉整个建筑群的石雕和木雕工艺非同一般。
因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泉州人尊称为“天公”,故玄妙观又被称为“天公观”。在闽南很多地方,拜拜以天公(老天爷)为尊,拜各路神明都要先拜天公,所以,玄妙观在泉州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开元寺,香火同样很旺,当地人在大年三十会来这里拜拜。
小贴士:1、福建第一道观,色彩绚丽值得一看。2、看点:殿顶飞檐五彩缤纷的九条龙脊,青石龙壁浮雕石柱和屋脊上的众仙,东西外墙八个石窗和殿后五面墙壁分别嵌有道教故事,道观旁最老的古迹炼丹井。3、不用门票。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记泉州地标街道——西街和中山路步行街
提起泉州的西街和中山路步行街,必须先提钟楼。建于民国的钟楼是泉州的中心地标,以钟楼为中心,南北两条路为东街和西街,东西两条路为中山北路和中山中路。“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前一句讲的是开元寺的东西塔,后一句说的是泉州的中山路。
开元寺位于泉州最热闹的西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宋元时期朝,西街已经是非常的繁荣。目前西街还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还是泉州小吃最为集中的一条街,堪称“美食街”。西街是最能代表泉州文化氛围的地方,现如今,西街不仅仅是指一条街,更是指以西街为主的老城区,有红砖古厝、洋楼、寺庙教堂等,以及众多当地名小吃。从全国各地来泉州的游客,错过其它地方,定不会错过西街。也许你穿梭在人来人往的西街中,会想起千年前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刺桐港非凡的年代。每个月的农历廿六勤佛日是西街最热闹的时候,当地人从不同地方涌入西街,涌向开元寺,商贩们也在前一个晚上早早就布好了摊铺。如果想体验泉州闽南文化,在每个月的农历廿六来就对了。
每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都有中山路吧。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泉州中山路长达二公里多,是保存较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商业气息与文化氛围、闽南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皆完美交织在一起,属于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曾有“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之说。2001年,泉州中山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生态与人文结合如何才能做到完美?在岁月流转中,这条中山路老态初现,于去年进行全面改造。未改造之前,原来不宽的路两旁有茂密的树木,漫步林荫道中很是惬意。但疯长的枝杈把老店招牌全围住,对两旁的建筑也是一种破坏。改造后的中山中路步行街,这会儿是通天大道的感觉,烟火气基本消失。最大的看点是老店招牌依然保存下来,因无树木的遮挡,显得十分抢眼。
千年蟳埔村,拥有闽南建筑一大奇观“蚝宅”,“对镜贴花黄”依然存在
泉州有四百多公里海岸线,拥有多个独具特色的小渔村,蟳埔村是其中一个。因蚝壳厝、蟳埔女而出名的蟳埔村,传说住着的是古阿拉伯人的后裔。
泉州地区最早期的蚵壳厝用的大蚵壳并非泉州原产,而是宋元时期古泉州刺桐港的远洋商船返航时转载而来的。再后来,先民就地取材捡些碎砖石砌成“出砖入石”的墙,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嵌饰在墙的外侧起稳固作用,蚵壳厝就这样延续下来。蚵壳厝是古代泉州对外贸易的产物,见证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蚵壳厝不仅牢固,而且冬暖夏凉。当地有“千年砖,万年蚵”之说,没错,蚵壳比砖牢固得多。闽南蚵壳相关建筑还表现在著名的洛阳桥和安平桥。
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一同被誉为福建三大渔女,服饰风情奇特,是闽南沿海一大民俗奇观。穿着大花裾衫宽脚裤的蟳埔女头上都戴着鲜花做的漂亮的簪花围,宛如头顶小花园。传说在宋元时期,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刺桐港迎来了阿拉伯人,部分古阿拉伯人住了下来,并在当地建了一个大花园,从此鲜花便成了当地爱美女性的装扮之物,慢慢形成了“戴簪花圈,插象牙筷”这样的风俗,“对镜贴花黄”也就这样延续了千百年。2008年,蟳埔女习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还戴簪花圈的蟳埔女基本是上了年纪的了,大花裾衫基本还保留着,塑料花已取代了鲜花。
村子并不大,蚵壳厝也不算多,走走停停一个小时足矣。村外便是码头和大海。蟳埔女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村子附近的内海“赶小海”,泉州市区的菜市场也都有她们的身影。下次再来,希望能拍到蟳埔女滩涂敲海蛎的场景。
小贴士:1、村里有蟳埔女装扮的服务,花个几十元就可以体验一把。2、距离泉州市区也就十多公里,自驾导航:泉州蟳埔菜市(公交站),目前路边可停车,附近有停车场。
偏居山隅的小山村“樟脚村”,太阳出来时变成色彩斑斓的石头村
一张照片带火了一个小山村。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古民居群砌成于清嘉庆四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大约有上百座,有数十座仍有住人。樟脚村的看点是“彩色石头厝”,顾名思义就是用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子,待柔软的太阳把石头厝烧红。早些年有一位摄影师在这里拍摄的一张油画般的石头厝照片获奖,于是带火了樟脚村。
樟脚村处于群山中,这里盛产花岗岩和鹅卵石。早在清代时,当地村民就地取材,用大小不一的石卵石块随意垒砌成房屋,砌屋时依山就势,不讲究布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墙上的石卵石块已成铁红色的风化石。石头厝层层叠叠,狭窄的石巷,曲折的小径,组成一个巨大的迷阵,怎么走都是在巨大的石头阵里。阳光倾洒,烧红了石墙,原本粗犷的石块瞬间绚丽起来,深深浅浅,油画效果呈现。
樟脚村最高处是瑞峰楼,向下看杂乱无章不成片。樟脚村最适合的玩法就是穿行于窄窄的石巷中,无需刻意寻找,古老的印记总会突然呈现。一路小跑地和光线赛跑,拍出来的照片基本和现场看的差不多。
樟脚村总体感觉并不具备一定规模,电线交错于石头厝之间,厝与厝的排列相对也比较杂乱,平行欣赏只能挑局部的几个厝,上帝视角的效果也不理想,关键是缺少“生活”场景。这里对天气的要求很高,再加上距离泉州市区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故普通游客来这里游览后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只能说,这里太适合摄影师和画家来采风。
诗意唯美的风车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白色的风车,金色的岩石,海天共一色,如此纯净鲜艳的色彩,组合成了满载浪漫的风车岛。惠安沿海有黄金海岸之美誉,惠安县又以全国唯一的汉族中的少数民族惠安女及石雕而闻名。这里除了有原生态的惠女风情文化名镇,还有迷人的大海,那就是大岞村和小岞镇。可以说,泉州地区最推荐的大海,除了石狮市黄金海岸附近的海域沙滩,再就是这里了。
风车岛位于惠安县小岞镇,三面临海,为半岛地形。这里是泉州的“陆域东极”,每天泉州的第一缕阳光从这里照亮。
驱车进入小岞镇,公路上就能看到远处的风车岛,白色风车傲然伫立,微风中安静地转着,遥远的梦境竟然在现实中找到。风车岛是个半岛。沿着弯曲的小路驱车上来,转动的风车时不时映入眼帘。来到路的尽头,对面岛屿红色灯塔如此梦幻,可惜相机拍不下来。路的一头是海滩,海滩上礁石嶙峋,退潮时可下到下面玩耍。另一头是个小山包,登高至山顶,风车、灯塔、礁石都在眼下,碧蓝的海水和着腥甜的海风,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落日晚霞,日出东方,是风车岛不能错过的,你对浪漫的所有想象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
小贴士:1、并不算是景区,基本是原生态。不需要门票,停车费10元/辆。2、从停车场可以驱车至岛的终点,精华就在这段路,建议拍视频。3、无人机拍摄效果比相机好,无风时可以飞到有灯塔的小岛那边。如果喜欢航拍,建议上午来,下午海风太大,飞不远。4、附近景点:小岞美术馆、狗仔尾、净峰惠女湾沙滩。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