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高速--连霍高速-山丹乡道-227国道-祁连县城-门源-原路返回。
【出发时间】2014年7月12日
【旅行周期】2天
【人均费用】300元。
祁连芳草绿,门源花正黄
早就想去青海看看蓝天白云和草原骏马了,可惜机会一直不凑巧,未能成行。上周,孩子考完试,主动问我,爸爸,咱们去哪耍一哈呢?我说:你说啊。她说,你不是一直说门源和扁都口的油菜花好看么,最近开了没,要能行,咱们就走。我一想,得是啊!这阵子正是看门源油菜花的大好季节。好,那就走起!
我所居住的小城在河西走廊,离青海地界虽然不远,但由于地处多山地区,路况并不是太熟,所以,必要功课还是要做的,好在网上关于要去的目的地的帖子很多,仔细看了以后,确定了自己的行程:
一、东方小瑞士,天境祁连
二、最美油菜花观赏地--门源万亩油菜海
三、扁都口油菜花观景台。
全部行程由于地点和道路的影响,没有实现原计划的不走回头路的设想,也就没有实现去青海“画一个圈”的愿望。
全程用时两天,行程860公里左右。
二、行前装备
由于是跨省出游,且路况不熟,因此,充分地准备是为了旅途的方便。尽量考虑周全,有备无患,毕竟是开车出游,多带点必要的装备也累不着自己。
两车8人装备共计有:
手台两部,电子狗一部,车载导航两部(全部升级为最新凯立德和道道通双图),帐篷两部,附属设备如防潮垫、睡袋、照明灯具等准备齐全。户外餐桌椅两套,以及外用急救药品、防暑防蚊虫药品若干,酒精炉、柴火炉、烧烤炉各一,方便食品及足量的饮用水等。对了,还要带应急充气泵、拖车绳、搭火线等小零碎,反正后备箱基本也装差不多了。总之呢,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虽然本次出行,许多装备并没有用到,但总归想的是考虑周全,以备万一么。
车继续前行,进入了山丹军马场地界。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54万亩。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自1949年9月建场以来,近50年一直归属军队管理,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也是我军最大的粮油肉生产基地。2001年9月10日,山丹军马场整体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实现了由军队保障性企业向社会化企业的转变,现为张掖市规模最大的中央驻地方企业。
近些年来,山丹军马场由于经营机制发生变化,原有农场职工由牧马改为种植农作物,所以,当年在电影《牧马人》中所展现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象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也是大片大片的油菜地。本处的气候由于海拔较高,比较偏凉,油菜花正在盛开中,再过半月,此处的风景当不逊于门源花海。期待下一次来这里再看油菜花。
军马场的路不是特别好走,一段沙石路一段破碎的柏油路,车只能用二、三档保持在三四十的速度前行,终于来到了扁都口。因为扁都口是回来时才要看的风景,所以,匆匆拍了几张照片,我们又继续前行了。驶上了227国道,踏上前行东方小瑞士---天境祁连的行程。
从227国道前行不远,来到一个叫俄博垭口的地界,美丽的俄搏小镇就地此处,从镇子向左一拐,就驶上了前往祁连的道路。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北部,东、北部与甘肃省接壤。总面积15610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撒拉等少数民族。
祁连县地处祁连山南麓中端,祁连山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托勒山横亘于县境中部。走郎南 山、托勒南山、大通山绵延其间。黑河、八宝河、托勒河、默勒河流贯境内。属大陆性高寒山区气候,年均温1℃,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1℃,最高气温26.0℃。年降水量为270-600毫米。
天境祁连
天境祁连,禀赋独特、风光无限 从汉代发端的人文轨迹中依稀辨得,这里多民族交融、多宗教传播的多元化人文历史深厚,形成了以"唐蕃古道"、"阿柔部落"、"蒙古六旗"、"回族拱北"为代表的文化积淀。境内的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与天共长的"祁连林海"、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驯鹿基地、变幻多姿的"祁连石林"、历经风霜洗礼的格萨尔王边城遗址、神奇瑰丽的油葫芦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天境祁连"独具魅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开发,这片宁静古老而又神奇富甲的沃土已逐步成为连接河西走廊、环青海湖地区及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中转站和探险游玩、观光揽胜的绝好去处。
天境祁连,资源丰富、物华天宝 这里是青海的重要白藏羊和藏牦牛生产基地,全县可利用草场达到1508.8万亩,年产优质肉类1万余吨,藏系品牌牛羊肉、羔羊肉味美鲜嫩、营养丰富、绿色环保,是肉中珍品、古之贡肉,祁连大白毛堪与藏羚羊绒相媲美,具有弹性好、强度大、富光泽、易染色等优点,是长毛绒、地毯纺织首选而又必选的上等原料,被誉为地毯毛之冠。
沿着通往祁连县城的道路前行了一阵,路边出现了一块停车场,我们决定在这里停留吃午饭,顺便休息一下,停车一看,旁边有块石碑,写着宋代三角城遗址,因为旁边没有更多的介绍,特地在网上搜索了下相关资料,补充如下,以飨各位看官。路边伫立着大石块,石上镌刻着几个涂红大字:宋代三角城遗址。另一块石头上,刻着著名学者罗家伦的一首七律:“莽莽苍苍塞外歌,岂徒豪迈亦情多。蕃刀怒马婆娑舞,夜度坚冰万里河。”据考,此城修建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后经明清时代两次修筑加固,目前城墙遗址保存完整。 顾名思义,三角城城墙呈三角形态。三角城是互为犄角的一种军事设施,是古代兵家的智慧结晶。孤悬边地,城墙若建为四方城,守兵必多,亦不好守。而三角城三角相犄,若三面受敌,则各挡一面,一方受敌,则两方支援,互为呼应。三角城为等边,其中一角直抵祁连山山麓,它所对应的边墙则沿河砌筑,其它两边的城墙外面,均挖掘七八米宽、四五米深的护城壕沟。在此险要地势修筑三角城,居要冲,扼咽喉,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墙为碎石泥土墙,高约十米,底宽约有十一二米,顶宽三四米。每一边长约四五百米,三边总长约有一公里多。 现在的三角城遗址,青草萋萋,鸟鸣之声此起彼伏。城墙遗址外的广袤草原上,金戈铁马之声早已消逝,无数牛羊散落其间,悠闲自在。从公路边向上爬去,穿越壕沟,翻过一个豁口,进入三角城中。整个遗址被茂盛的青草覆盖,草地上长着一种小黄花,比青草稍高几分,花朵正好开在草尖上,一朵、两朵、千万朵,绿色无边的地毯上铺一层金黄的织锦,鸟儿欢快地跳跃。 站在河边的城墙上向南望去,和风轻佛,艳阳高照,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潺潺小溪隐约其间,脚下是奔腾的河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雄鹰在空中盘旋。云朵很低,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可永远也摸不到它,你走近一点,它又离开一点,总是与你不即不离。远处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灰褐色的雨柱连接天地,正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以上来自网络) 沿着通往祁连县城在道路继续前行,路边出现了一块大牌子,上书“阿柔大寺”,同行的车友的岳父对寺庙文化比较感兴趣,非要进去看看,我也就顺便进去观摩了一下。
阿柔大寺,藏语法名“尕日登群派林”,意为“阿柔具喜宏法洲”,亦称阿力克大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在寺院主要由护法神殿、大经堂、八宝如意塔、住寺活佛府邸、僧舍等组成,是祁连地区规模最大、颇具影响里的寺院,信仰者当地的藏族、蒙古族、部分汉族群众,还有周边州、县的群众。相比较于像塔尔寺这样知名的寺院它的规模不算大,历史也不是非常悠久,但是它有它的特别之处,首先,阿柔大寺为阿柔部落的寺院;其次,阿柔大寺最早是一个帐篷寺院,常随游牧而移动搬迁;再者,在寺里有一个特大的牛毛帐篷,是根据当时的帐篷寺院是帐篷原形重新缝制的,其室内面积300平方米,是有16条拉绳,34顶杆,78更脚杆,一根衡量共同搭建起来的,公用牛毛1920斤,绳子2520米,牛毛掸子2160米,室内可容纳500-600人,缝制堪称吉尼斯世界之最。
应本人要求,此处隐去当事者本来面目
行程来到祁连县城附近,终于看到路边有块指示牌---卓尔山风景区,这便是我们本次出行的第一站。顺便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来到景区的门口,此时是下午三点左右,景区的停车场里密密麻麻地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车辆。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两个停车位,将车停好。卓尔山景区的门票是成人60元,儿童及学生半价,持老年证者免费。如果要乘车上山,不论大小 每人十元钱。还算能接受。
乘车上山,山路很是陡峭,中巴车轰大油门才能上去,要是自己开车水平不行或动力不足,恐怕上不去。要是走上去,也要费很大的劲,一路的风光倒是非常壮观。
卓尔山是藏语音译,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传说祁连县之所以山清水秀、牛羊肥壮、物产丰富,其原因是就在于她这位来自龙界的王后,因为藏族的传统观念中龙神是财富的主人和象征,守护着秘密的财富。传说宗姆玛釉玛原为一龙界公主,一次偶然的邂逅,使她深深爱上了守护这里的山神——英武非凡的的阿咪东素,甘愿冒犯天规,冲突冲冲阻碍,嫁给阿咪东素为妃,龙王夫妇虽然坚决反对他们成亲,但她还是选择留在人间,与阿咪东素隔河相望,不离不弃。当然她为此付出了代价,变成一座石山。即使这样,她也无怨无悔,因为她和恋人——阿咪东素终身相伴守护着祁连的秀美山川和物华。
卓尔山是众多游客来祁连之旅必登的胜境,作家、诗人艺术家写生采风必到宗姆玛釉玛座落于八宝河北岸,山顶绿茵葱笼,挺拔苍翠的青海松柏点缀其中,与阿咪东素隔河相望。
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卓尔山景区项目建设地位于祁连县八宝镇,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隔河相望。站在卓儿山顶视野极度开阔,四周没有任何遮拦,山对面是一山尽览四季景色的牛心山,左右两侧分别是拉洞峡和白杨沟风景区,背面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山脚下滔滔八宝河像一条白色的哈达环绕在县城周边……处处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传说中卓尔山与祁连的镇山之山--阿咪东索(牛心山)是一对情深意重的情侣,默默守候在八宝河两岸,共同护佑着祁连的山山水水。
上面的图片是烽火台的相关介绍,可惜是在原址基础上后修的了,联想到在来祁连的路上看到的三角城遗址,看得出在古代这个地方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祁连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游览完卓尔山,来到祁连县城寻找住宿的地方。六七八月是祁连的旅游旺季,来自旅游、渡假、避暑、休闲的客人很多,住宿的地方并不好找,且价格也比较高,咨询了几个像样点的宾馆,三人间460元,二人标准间360,都有点贵,我们在大街上想找个相对便宜的宾馆,这时,不时有当地的居民过来询问住不住家庭宾馆,我们打听了下行情,决定就住家庭宾馆了。跟一家韩姓居民攀谈了几句,跟着他去看他家的住宿情况。在一个修建得很别致的小区里,我们看到了家庭宾馆的情况。这是一套三室二厅一卫的普通住宅,三间卧室都是炕,而不是平常见到的床,虽然是一楼,收拾得非常整洁,主人家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满屋的花长得郁郁葱葱,四周是女主人自己制作的充满穆斯林风格的十字绣,家庭的氛围很浓,我们决定就住在这里。价格谈妥为500元,比宾馆便宜多了。
晚上在祁连县城吃当地的风味小吃,顺便看看祁连的街景,虽然是个小城,且处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但小城的城市建设却并不落后,很整洁,也很美丽,街上到处是游客,夜晚也很热闹,并不显得荒凉,而且气候很凉爽,只有十度左右,确实非常适合渡假。
祁连的清晨,我们醒来,外面的温度更底了,我看看,只有三度,想擦擦车,车顶上居然还有霜,真是给力啊。这里的生活显得很悠闲,七点半,天都大亮了,还很少有行人,也没有开着的早点铺,我们只好吃自带的食品,放弃了想品尝祁连特色早餐的想法。然后收拾好行装,向着新的目的地--门源进发。
早晨的227国道,从祁连走的车很少,我们轻快地在公路上飞驰,窗外的美景不时掠过,几次想停下来再玩一会,又担心路上的行程,只有坚持往前开,只是把车速放慢了下来,再欣赏下这美丽的景色。有机会,我还想再来一次。
顺着227国道向西宁方向行驶了一百多公里,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路边的风景也变幻得更加瑰丽多彩。
路边的一处草滩上,停留了许多车,有人在草原上来回寻找着什么,“蘑菇”,我喊了一声,赶紧靠边停车。走下去一看,原来不是在采蘑菇,而是在捞当地的一种叫地打菜的东西。孩子们也兴致勃勃地捞了起来。
短暂的休整后,继续向着门源方向进发。
路边的油菜花渐渐多起来了,放眼望去,满是金黄的一大片一大片,真是壮观啊。
啥都不说了,直接上图。
门源油菜花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是青海省及西北地区的主要油料产区,由此,这里的油菜花也成为了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另外,这里油菜花的种植范围是,它西起浩门河畔的青石嘴,东到大通河畔的玉隆滩,北到与甘肃省交界的冷龙岭,南至高峻的大坂山,绵延数十公里。夏日时节,走进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恰如走进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
油菜花并不稀奇,哪里都有,但门源的油菜花气势壮观,北依祁连山,西起永安城,东到玉隆滩,南邻大坂山,绵延上百公里,宛如金黄的大海。浓艳的黄花,紧沿着浩门河畔,横越门源盆地足有百公里,在高原深蓝的天空下,与远山近水,村落人家相辉映,近看远观皆为美景。
由于田地多向着浩浩荡荡浩门河方向倾斜,所以站在河岸上向两边看,铺天盖地的都是金黄色,无际无边。浩门河在中间流淌,这种景色就像镶了两道金边的银丝带蜿蜒飘舞,与祁连山遥相辉映。在高原上常见的蓝天白云衬托下,一望无际的金黄显得异常斑斓,令人慨叹,大色块的简单构图给人丰富的遐想。
紧靠门源花海的就是中国最美牧场之一的祁连山牧场。浓郁的西部藏区牧场风光又让你体验着另一番风情。两种特异的风光相互交织、衬托让你除了惊喜外,似乎有种时空交错的恍惚。
新华社记者在2006年7月份来门源拍外境时坦言:就全国来讲,最大气的油菜花在青海,游览过国内一些油菜花风景地,感觉青海门源的油菜花景色甚为壮观,十足的西部风味,近百万亩油菜花形成的百里油菜花海成就了博大壮阔的特有奇观。整个浩门川峰是豪放的一片花海。这里的山山水水都被覆盖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这一片油菜花的海洋,恐怕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大海,而浩门镇在花海中沉浮,似乎就成为了一座大海中的孤岛。 七月初,门源的油菜花现在还不是最盛的季节,但是此时却色彩非常丰富,田野抹上了一片翠绿、其间点点滴滴地透出了一丝丝的淡黄——那是一种精力旺盛、生机勃勃的浪漫宣言。七月中旬,整个浩门川将是一片的金黄,在高原深蓝的天空下,油菜花镶嵌浩门河两岸,浓艳的黄花,北依祁连山,南邻大坂山,西起永安城,东到玉隆滩,绵延近百公里,繁花一片,无际无边,宛如金黄的大海。这里的油菜花与江西罗平多丘陵所沟画出画面有所不同,完全表现出了北方地区油菜花在蓝天、白云和雪山下铺天盖地的霸气。
由于田地多向着盆地中间浩浩荡荡的浩门河方向倾斜,所以站在河岸上向两边看,铺天盖地的都是金黄色,浩门河在中间流淌,这种景色就像镶了两道金边的银丝带蜿蜒飘舞,与祁连山遥相辉映。在高原上常见的蓝天白云衬托下,一望无际的金黄显得异常斑斓,令人慨叹,大色块的简单构图给人丰富的遐想。喜欢油菜花的人都是喜欢那种强烈的色彩,喜欢那种扑面而来的恢宏气势。
门源的油菜花这么出名,而且景色也的确非常不错,值得一看,虽然行色匆匆,但留下的记忆却是难以忘怀的。
门源行程在美不胜收的旅途中走完了,受时间限制,尚不能更好地欣赏这片美丽的草原风情,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回来滴。
踏上返程的路线,继续向着最后一个目标--扁都口进发。
其实,做为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去什么地方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是风景往往在路上,就在前往扁都口的路上,一路的蓝天白云仍然使的流连忘返,青草,牛羊,牧人的帐篷和他们的歌声,无不透露着简单、纯朴而又满足的生活,这是我们生活在纷繁的尘世中所无法比拟的。
就在归途中,来到了扁都口。
扁都口海拔3500多米,南通祁连县峨堡镇,北达甘肃民乐炒面庄,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重要通道之一。扁都口峡谷长28公里,宽约10余米,险隘深邃。峡谷两侧奇峰耸立,峭壁突兀,怪石森然,叠嶂无穷。227国道穿谷而过,时面盘旋百折冲上峰顶,时而俯冲万转扑入峡谷。平坦处,山溪蜿蜒而行,如一条银链嵌镶山间,溪旁青草草连连,牛羊悠悠,不时有裹着羊皮大衣的牧人哼唱出粗犷而豪放的牧歌,震得满山坡的旱獭遍地乱窜。险峻处,怪石悬崖,峻峰狰狞,老鹰冲天羚羊出没,一个又一个的急弯叫人惊悸不宁。待峰回路转,心中释然,冷汗化为笑语,惊叹变赞叹,欢愉之声在山峰之间萦绕不绝,大山也被感染得发出阵阵回声。
两天匆匆的行程,就在不经意的游历中结束了,远处,红日西斜,暮色初显,伴着远方吹来满含夏日丰收清香的空气,我们踏上回家的路。风景还在这里,每年的变幻中显现岁月的更替。而我们,只是做为一个过客,在这里做稍许的停留,就又向着新着风景出发了。但,留在心里的美好回忆,却将是一生宝贵的回忆。
带着美梦回家,迎接新的太阳。
(全文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