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天气阴。一早错了过集合用餐时间,只能拿出预先准备的干粮果腹,撕开袋口,鼓胀成小圆球的面包袋,一股气咻一下,从袋口中溜走,彷彿是偷跑的精灵。巧克力、提神饮料、面包、红景天,都是高山旅行的必备品;不知道是清晨昏暗的光线,还是即将面临的路程,让大家神色显得有些紧张。 我们将从清晨天未明出发,驶向行程的最后一站西藏。
与《青藏线》一起,踏上青藏公路
从格尔木出发,我们开始进入,109 国道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出发前 凯迪拉克 特地为我们准备,散文学家王宗仁所撰写的—《青藏线》。书中描述 1954 年,开国将军慕生忠, 在艰苦的条件下, 带领 1,200 名筑路工人,仅花费 219 天,便修通总长 1,161 公里的青藏公路格尔木到拉萨段;他揭开西藏的神秘面纱,打通中国入藏大门,后人称他为「青藏公路之父」。青藏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北至崑仑山;冰天雪地、戈壁荒漠、长年冻土的混合地势,世人形容青藏公路为「世界屋脊上的苏黎士运河」。 我在晨光中翻阅着这本书, 作者像一个旅伴,絮叨着这里的故事,让我们有身历其境的感动。
凯迪拉克 车队沿着崑仑山山脉向前行驶,艾家沟、不冻泉、楚玛尔河、五道梁兵哨站、这些书中出现的地名,行程里,我们都将经历。窗外的景色不再布满沙石,一望无际的戈壁与草原在视野里交错变幻,格尔木河随着海拔变高,开始变得干涸,河床如同大地巨大的伤痕般蔓延开来。车队随行的地质专家,从无线电中解说道:「车队从格尔木驶至那曲,海拔将增加 1,000 公尺以上,温度降低 4 度、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百分之十以上,自然风貌也将完全不同。」
我们一路穿越,先人辛苦修建的道路,沿着闪烁的草原向前飞奔,和青藏铁路交错平行。历史与时光在青藏公路上不期而遇,在《青藏线》一书中,我彷彿看到饱满的清晨,以及那些光芒万丈的身影。
那些与可可西里有关的人与动物
当晨雾开始散去,海拔 6,178 公尺的玉珠峰出现眼前,它是崑仑山脉东段最高峰,和数座崑仑山群连成一片,出现在云层与草原中,散发出雪白色的光芒,神圣、静谧的气息,让我们心中萌发出些许激动。车队停驻在海拔 4,767 公尺,崑仑山垭口,放眼看去,巍巍崑仑山脉,身披白雪,万仞耸立,气势磅礴。太阳从云层中冲破而出,用光芒席卷起清晨的露水,在地平线上撩起一层飘渺烟蕴,风一吹,轻盈的雾气就往上溜,从陡峭石壁上,跑出一条飘逸的云带;在这短暂瞬间,我们已在云深处。
翻越崑仑山垭口,两旁草原延伸的远处,便进入到可可西里的腹地。「 可可西里区」位于唐古拉山和崑仑山间,是世界第三大无人区,保留原始自然状态,因此成为野生动物的净土,为了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可可西里区, 凯迪拉克 特地邀请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创办者—杨欣,带我们一同走入可可西里。
崑仑山垭口,树立着一座「索南达杰纪念碑」,索南达杰是中国当代动物保护运动的发起者,1990 年初期,欧美各国大量使用藏羚羊绒制品,制作各式皮草,金钱诱惑下,让盗猎者无情的砍杀藏羚羊;直接割下毛皮,丢弃没有价值的尸体,净土一度变成了藏羚羊的屠宰场。1994 年 1 月 8 日,索南达杰和 4 名队员在可可西里,逮捕了 20 名盗猎者,缴获 7 辆汽车和 1,800 多张藏羚羊皮,押解盗猎者至太阳湖附近,遭盗猎者反击身亡,索南达杰在可可西里零下 40 度的风雪中,冰冻成一尊冰雕;这个事件引发中外媒体,对藏羚羊盗猎的关注,中国导演陆川所执导的《可可西里》正是以索南达杰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
如果你乘坐青藏铁路进入西藏,沿途就能看到藏羚羊的身影。杨欣说:「可可西里区,野生动物的天堂, 这里常见的野生动物有:藏羚羊、藏野驴、野氂牛、藏原羚、白唇鹿、狐狸、狼、棕熊等…。 每年 5-6 月为藏羚羊大面积迁徙,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藏羚羊能够迁徙的区域越来越小,109 国道青藏公路段 2,988 公里处,也就是在五道梁区域,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地带」。
随着青藏公路,车流量越来越大,藏羚羊的迁徙也变得更加危险。杨欣说:「有些车辆在藏羚羊穿越公路时,来不及剎车,造成藏羚羊的死亡」。为了保护土地的生态,不被现代化影响,杨欣集资兴建了索南达杰保护站。目前,这个保护站以贩卖丛书维持营运,人力不足的部份,仅能征求志工协助,志工的工作虽然艰辛,但也有趣,主要以喂养幼小藏羚羊和倡导生态保护为主。
与藏羚羊相遇并非困难的事情,即使现在,并非藏羚羊迁徙的时间,依旧有几只脱队的藏羚羊,朝我们迎面而来。相较下,遇见藏野驴的机会就更多了,藏野驴喜欢在草原和戈壁上狂奔,甚至凭着自己的“驴脾气”还会与公路上的车队赛跑,让我们在车上,能近距离的拍摄到牠们,只可惜,牠们同样会遭到,盗猎者无情的射杀。我们的车队一路上与可可西里擦肩而过,那深不可测的无人区,离我们又远又近,与自然界的分隔,让我收起人类的狂妄、尊畏大自然所孕育的生命,在可可西里,我们是微不足道的过客。
如果不遇到一场路障,那就不算旅行
空气间的透明度已经好到不能再好,打开天窗,蓝色的天空就像布幕般,将整个车队笼罩,此时海拔高度早已经在 4,000 公尺以上。愉悦的心情,让你想要在青藏公路上奔跑,这时,开车的好处就显现出来,耳边的风声鼓胀着你饱满的情绪。只是青藏公路的路面情况不良,经常会出现起伏不平的「鼓包」,让愉悦的情绪随着颠簸,一阵阵的笑出声来。
鼓包,是青藏公路上的特殊地形。青藏公路地处于高海拔,随着海拔升高,气候温差,所发生热胀冷缩的变化。在夏天,路面发生「热胀」情况更加明显;因为地面冻土膨胀,形成路面不平,这就是「鼓包」。行驶中,若遭遇鼓包面积过大,剎车不及,会造成后座乘客弹起,当然,你可以把这当成旅途中的小乐趣,但记住,行车安全是最重要的。为了减少「鼓包」的形成,中国使用了现代化的方法,在青藏公路两旁,插上长铁棒,将地下热能透过铁棒导出地面,减少热胀冷缩的变化,减低路面凸起面积;可惜,这样的设备,并非铺满整条青藏公路,因此增加了我们行车的时间。
车队在通过「五道梁兵哨站」后,随即遭遇路面施工,车队需要等待二个多小时才能通行。在领队勘察地形后决定,另辟新路。 凯迪拉克 SRX 车队开始冲下河床,根据河床情况,需要将一段沿河行驶的路面扩宽,我们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铁铲,开始在海拔 4,000 公尺以上的高原干活;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将路面拓宽后,领队带领着大家,顺利通过危险路段。凯迪拉克 SRX 的四轮传动系统,准确配罝四轮的传动力,即使遇到前轮打滑的状况,也能立即配置动力到后轮,让我们迅速驶离,避免陷入泥地中。
看不见的启示,寻找母亲河源头
由于突发情况,赶路似乎成为我们唯一关心的事。车队在经过赶路后,大家开始陷入短暂的寂静,高海拔让不少同行伙伴,开始出现头痛、耳鸣、昏睡等…高山症状。这时窗外的天气开始变得异常,天空被乌云和蓝天分成左右两半,右手边前方的乌云压顶,似乎正肆虐着狂风暴雨,而左手边依旧晴空万里。在高原,遇到这样的情况再正常不过,暴雨随着云层来去,有时甚至一场冰雹过后,没几分钟,迎接你的就是灿烂阳光。当我们到海拔 4,533 公尺的沱沱河大桥,这里是狂风大作,我们拉紧防寒衣的袖口,绑紧帽子走出车门,依旧被大风吹的看不清前方,杨欣的声音也完全被大风吹散。
我们在著名的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先稍作休息。沱沱河是长江正源,从这里看过去,如蜘蛛网一般的河道从上游向下延伸,消失在下游的地平线上。距离这 346 公里处的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源头。杨欣解释道:「沱沱河从各拉丹冬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那里是南北极以外的冰雪天地。冰川的融水汇成了小溪流,长江源头的冰川,孕育了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河流,是中国人民的生命之源」。
当看到 Road Book 标示出沱沱河,我便期待来到这。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这些我曾经踏足过的地方,生活在河流边上的人们,他们将母亲河视为神灵,等待着河流的赐予,河水流经处,孕育出的文明仍旧在蓬勃生长。长江、黄河在中国大地奔腾不息,湄公河蜿蜒绵长滋养着东南亚诸国,恒河在印度被视为洗刷罪恶的圣河,当亿万年的时光倒转,所有的河流分支逆流而上,在看不见尽头的远方,在 6 度的室外温度,在呼啸的大风,我仍旧清醒意识到,一种因神圣感而产生的不可抗拒的热量。
我们在沱沱河大桥与杨欣告别,他将留在这里,继续为长江源头保护站的筹建工作努力,也欢迎志工的加入。
你与我遇到的,将不会是同一场神迹
伴随着气温下降与海拔持续升高,长途奔波的劳累,让大家进入到疲惫的状态,高山反应,如同内心的恐慌,慢慢侵蚀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窗外开始下起冰雹,几个小时前的夏天似乎从来没有来过,反而是冬天真真实实的降临了。
时间已经是晚上 8 点。自从进入青藏高原,天黑的时间就往后推迟了 2 小时,我们一路朝唐古拉山垭口狂奔。接下来的景色让每一个人都从疲惫中惊醒,即使是被高山症所折磨的队友,也趴在车窗前喃喃自语道:「太美了」。我觉得美是无法形容眼前景色,当我们驶近唐古拉山垭口处时,窗外的土地上,铺满一层层厚实的冰面,连绵不绝的雪山群,推动着大片大片的冰川,朝着公路两旁靠近,我们用肉眼就能感受到冰川的厚度,看见雪山的皱摺。公路上的浅雪、草地上晶莹的冰面、洁白如镜的冰湖、堆积厚重的白雪,彷彿我们从车上走下来,就能踏上冰川,用手触碰雪山的肌理。当我以为这一切,不过就是稍瞬即逝的幻觉时,车子停了下来,我们抵达海拔 5,231 公尺—唐古拉山垭口。
此时,落日的最后一丝光芒,在公路的尽头散发出橘红色光线,夜笼罩着整个冰雪天地,公路上泛着微微白光。最后一丝天光暗下后,我们必需离开这被蚕丝包裹着,散发着冷光的世界。当我以为青藏公路,是入藏公路当中,最平淡的一条路线时,大自然立即用一种进乎神迹的方式,让我嗔目结舌。
夜的深沉,凌晨 2 点抵达那曲
越过唐古拉山垭口便是西藏了,我们在星光与黑暗中踏上通往西藏的公路。同行的队员,车上包括我在内的四个人,都不是第一次来到西藏。但对于此行很多队员来说,西藏是一个神圣的目的地。
中国网络女作家刘瑜说:「她警惕一切,与人多有关的东西,比如西藏。对于想深入荒无人烟、空气稀薄、伸手就可以触碰天空的人来说,这一路我们所有预见与不可预见的美景,都已经达成所愿」。那么,拉萨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甚么呢?
与我同车的三位队员:忒恁,6 年前曾来到西藏,中午吃饭时,一直兴奋着翻阅以前的照片,期盼在拉萨能故地重游,遇到过去的自己,又或者是身与灵的重逢。韩硕,来自北京的大胡子,是个人物摄影师,在他照片中,拉萨是个黑白世界,最美的光,来自于那些眼神清澈的信徒们。北京工作的重庆女生,是位摄影编辑,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每个月在全世界各地奔波;两个月前她在拉萨,两个月后,可能再次回来拉萨,她曾经暴走在拉萨的街头,与茶馆里认识的当地人,去寻找人们口头相传的古老工匠。在布达拉宫门口,我会遇到骑行抵达的驴友们,他们红润的两颊上,已经有着历经风雨的粗糙质感,但除此之外,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到底是如何一路走来,路上的秘密是不可泄漏的天机。
再回忆就远了,天亮前,我愿先看看这漫天星辰,再回头重温拉萨。凌晨 2 点 30 分,那曲中信大饭店。
Part IV
TIPS 路况提醒:青藏公路是目前最繁忙的入藏公路,需小心路面状况。地面下冻土遇到热胀将会膨胀,形成路面不平的「鼓包」,有时候面积过大,剎车不及时,会造成四轮腾空,需谨慎驾驶。格尔木到那曲路途遥远,天气变化莫测,出发前需注意车辆检查,避免发生车辆故障。道路修建,是入藏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在计划路线时,需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一旦封路将耽误 1~2 个小时不等,若需要另辟新路,需谨慎考虑车辆性能,以及驾驶技巧,对路况要有掌控能力,勿鲁莽行事。长途驾驶,需要在中途加油,青藏公路沿路设有加油站。93 无铅汽油每公升的价格约 NT:36.5 元,没有 97 无铅汽油提供。若使用 97 无铅汽油的车辆,需要使用燃油添加剂。(油品区分为:90 无铅汽油、93 无铅汽油、97 无铅汽油、柴油)
TIPS 身体提醒:高山反应:平均海拔在 4,000 公尺以上,最高海拔达到 5,231 公尺,十分容易发生高山症,高山症会引起,头痛、恶心、昏睡等...症状,需准备足够的相关药品。高原行走需缓慢,不可过度兴奋。注意保暖,感冒是大忌,如果身体反应严重,需要及时就医。长途驾车:路途较长,不建议长时间驾驶,若发生高山反应,需立刻换人驾驶,建议 2﹣3 人轮流驾驶。衣着准备:天气变化多端,需要准备羽毛外套、防寒衣裤、登山鞋、加厚袜、帽子、围巾、喜欢拍照的朋友需要准备手套。TIPS 食宿提醒:吃饭问题:格尔木到那曲之间并没有用餐的餐厅,我们是在五道梁兵哨站用餐,主要以烤馍和羊肉汤为主。如果是自行前往,需准备好足够的干粮果腹。住宿问题:格尔木到那曲间,若需要住宿,仅有五道梁兵哨站可供选择,视自身情况考量。若直接到那曲,那曲中信酒店是个不错的选择,良好的住宿条件可以缓解长途跋涉的疲劳。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