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内地,七月已经是盛夏酷热时节,暑气炙盛,将人们锁在了空调屋内;同样的时空在高原来说,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虽然头顶强烈紫外线,但气温凉爽宜人。此时,草原上万物复苏,花草铺满大地,草原鼠也肆虐起来,当然雨季也来临了。雪国这次的青甘小环线之行对雨季深有体会,在祁连草原上旅行的几天时间里,时晴时雨;甚至十里不同天,从民乐县进入鹅堡镇,仅隔着一个俄博垭口就从艳阳天进入了绵绵细雨中。 好在老天也赏饭,在门源滞留的两天里遇到了好天气,雪国两人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盛大油菜花海(请访:【青甘小环线中篇】探秘祁连草原,邂逅门源盛世花开),真是不虚此行。今天离开门源回程,计划中途去甘肃九色甘南秘境—有“石匣子”之称的扎尕那。 回程路上一天都是烟雨朦胧的天气,跟着导航还误打误撞地翻越了光盖山。在光盖山绵延几十公里的山路上,头顶倾盆大雨和电闪雷鸣,望着窗外悬崖巨石战战兢兢行驶过蜿蜒泥泞的山路,那种复杂惊惧心情至今回想起来记忆犹新。好啦!话不多叙,按照惯例,下面先上几张图片热身......
门源青石嘴镇出发,经西张线、过刀告乡误打误撞来到光盖山
门源青石嘴镇到扎尕那全程630公里,需要用时11个多小时。昨晚规划路线做功课比较粗略,发现后半程居然和2019年10月雪国的“大西北环线自驾系列”部分回程重叠,都是经王格尔塘、夏河、桑科草原到郎木寺的行程,于是粗略的后果就是自作主张地点了另外一条路线,行程时间也差不多,就是这么随意的规划,让雪国误打误撞地走进了光盖山。 还是起个大早,酒店外面不出意外地飘着小雨,行驶10几公里来到达坂观景台,进去看了看,烟雨朦胧的天气里要看日出是没指望的了。停了几分钟,凌晨6:40雪国驾车从达坂观景台出来,回到西张线开始爬升山路。今天正式告别门源。
过王格尔塘镇是重要的分路点,下G213高速,一是分路去夏河,经由桑科草原,郎木寺线到扎尕那。二是继续前行去合作市,走G316国道,再经扎古录镇去光盖山。G316国道路上大车很多,因为卓合高速在建设中。
卓尼红山口
在G316国道行驶,从合作市到临潭县城,途中会经过卓尼县的红山口观景台。因观景台建立一座红色的山上,故名为红山口
走在心里直打鼓的颠簸乡道,扎古录镇、刀告乡、尼巴乡...
离开卓尼红山口观景台,经过玩冒镇,从冬主纳下G316国道,进入乡道开始心里打起鼓来。按照导航规划(现在只有信导航,硬着头皮往前走)继续往前走。遇到老乡咨询道路,前面去扎尕那吗?感觉老乡不知道扎尕那,又好像点了头......好在一路遇到驴友穿越车辆,肯定答复可以到扎尕那,于是继续吧,自己规划的路线含泪也要走下去
从冬主纳开始到扎尕那,途中经扎古录、刀告乡、尼巴乡,进入扎尕那后山光盖山直到扎尕那,这一路都是乡村碎石路,在这里告知大家,走这条路要谨慎,不光速度起不来(30—40公里时速算快的了),沿路还怕石块割轮胎。这一路不时地也遇到从扎尕那出来穿越的车友,所以纯户外越野找虐型的驴友无视哈
滂沱山洪中成功翻越光盖山
颠簸的、无休止的乡村公路让人绝望,车后扬起的灰尘让车子蓬头垢面。一路伴随的车轮撞击地面石子“乒乒乓乓”的声音让世界充满噪音,实在让人抓狂。即使有风景也得专心驾驶,地上的石块要避让,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光盖山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是迭山山脉的一座山峰,拥有罕见的第四世纪冰川遗址,海拔3000多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紧挨迭部北部的人间天堂扎尕那山,靠近车巴沟源地。光盖山因深处腹地,游人较少,这也使它完好地保留的自然风光,站山顶仰望星空,手可触星,风云变幻,飘雪之时,山顶的石林与积雪和无色光交相呼应,震撼人心。
在即将到达垭口处几百米的地方遇到一辆同去扎尕那的“川A”牌照路虎神行者,车子已经熄火,听车主说打不燃火了,问怎么“一键启动”?雪国对“一键启动”也不懂,因为他的车是钥匙启动,而且品牌也不一样。车主说:那行,没什么事,等一下就好了。雪国到垭口后,将前面遇到的情况给垭口的这辆当地车主说了,这辆车车主还是热心,步行下去帮助路虎去了。雪国急着赶路,路上还在念叨着:这么高的海拔怎么一键启动不了呢?手机也没有信号怎么寻求救援呢?后来怎么样呢?
扎尕那睡个安稳觉
扎尕那由几个藏寨组成,这里的酒店基本就是当地客栈,客栈分布于半山坡上,要到客栈还需要一定的驾驶经验,因为坡陡路窄,停车也很拥挤。
云雾中的扎尕那有不一样的风情
扎(zhā)尕(gǎ)那是天然石头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益哇乡,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
这个季节(7月)的扎尕那其实还是不错的,植被丰茂,气候宜人;当然要有好天气就更遂了心意。(注:辛丑年的五一节到扎尕那,满目荒凉)
雨雾之中离开扎尕那
从昨天下午开始的雨一直没停,下午乐得滞留酒店好好休息;晚上听了一夜的风雨声,到早晨也没有停止,所以也没必要去看日出。待到天完全亮了,到东洼村藏寨到处去逛一逛再回程德阳。
腊子口丰碑
吃过早饭,上午9:00离开扎尕那,计划经郎木寺、若尔盖大草原到松潘县歇息一晚,第二天再悠闲回程。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在江迭路口的加油站加满油,兴致勃勃的右转往若尔盖草原进发,此刻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在即将到达然多寨时居然遇到塌方。亲眼看着山石在雨水浇灌下滚落在路上阻断了道路,前面已经停着好几辆车了。白龙江河面扩大了好几倍,滚滚浊水卷走了遇到的一切杂物。什么时候能够抢通道路呢?而且对前面的道路路况没有概念,心中不免泛起嘀咕。拿起手机规划路线,经迭部县回程是一条快速路线,当然沿途是高速,没有什么景致。简单合计下,只能掉头经迭部县回程,提前一天结束假期。
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腊子口素称“天险”,口子仅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腊子沟,沟上有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国民党军在桥头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红4团决定以第6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第1、第2连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两面夹击,夺占隘口。入夜,攻击开始。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指挥第6连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桥头猛冲,国民党军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固守桥头堡,第6连几次猛攻均未奏效。17日凌晨,第6连又由15名战士组成3个突击小组轮番向桥头突击。此时团长黄开湘率领的第1、第2连,从守军左侧攀上峭壁悬崖,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守军腹背受击,一部被歼,其余溃逃。拂晓,红4团占领腊子口,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沿省道S210前行不久来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中午12:20进去参观,出来吃路餐。
后记
从扎尕那到德阳全程610公里,正常情况下需要9个多小时。路上堵车,加上夜晚行车较慢,晚上10:36终于安全回到德阳。8天的行旅告一段落,这次的青甘小环线之行让雪国对大西北加深了印象。如果说2019年的青甘大环线是走马观花领略祖国西北的苍凉和地大物博的话,那么这次的青甘小环线则让雪国有了更细的人文和景观体验。请访问上两篇游记:【青甘小环线上篇】似是故人来,在繁华季节里去青海湖长云下看那片蔚蓝海;【青甘小环线中篇】探秘祁连草原,邂逅门源盛世花开。 西北,这里地道的美食、淳朴的人文、壮阔的美景永远吸引着你去看一看,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等着你。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