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贵州 一年四季美很不相同,有人说, 贵州 像上帝打翻了的调色盘一样,秋天满眼都是各种层次的色彩。这个秋天,有机会带着我的手帐,带着真的调色盘,用尽了所有的颜色去记录这次旅行。
在我眼里, 贵州 之秋的自然色系是浓郁的,人文色系是奔放的,饮食色系是厚重的,所以这一本5米长旅行手帐,第一次用上了水彩、油画棒、色粉、丙烯、马克笔齐齐上阵,短短的5天时间里,眼睛忙的看不过来,画笔兴奋的静不下来,最爱酸辣的馋虫吃的停不下来。
行前准备
我曾经因为工作的原因在 云南 大理 住过一段时间,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服饰、文化、饮食我知道自己需要零适应时间, 大理 人吃的猪肉刺身除外。能有机会去看看 贵州 的苗寨,吃到正宗的酸汤鱼,绝对是这个秋天最大的惊喜。
机票:我们这次出行的线路是东南线, 贵州 地图中心上的 贵阳 ,基本上是所有线路最佳的出发点,龙洞堡机场连接国内各地的航线非常多,而且这里距离市区只有10公里,国内的机场除了 大连 似乎没有这种15分钟就到达市中心的美事儿了。 北京 - 贵阳 往返的机票比当时去 广州 的单程还便宜,含税1900人民币左右,提早预定还能拿到更多的折扣。衣物:一早听说一山四季的 贵州 一定要带足防寒衣物,在 贵州 的旅行每天都要在车上几个小时,酒店是根据游览路线每天更换,所以分层穿衣服,薄羽绒服,和足够更换的内衣、袜子是必须的。我听了爸妈的建议很“聪明”的带了雨伞去“天无三日晴”的 贵州 ,雨伞一直打包在行李箱里也没机会用上,不过一点不用担心,下雨的时候,每家餐厅、每个景区都有卖雨衣卖鞋套的阿姨。晕车药:贵州 是 中国 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有人开玩笑说在 贵州 ,你不是在山上就是在上山的路上。长途驱车的旅行无法避免,如果容易晕车晕船的人还是建议带足晕车药吧。
第1天:心甘情愿被“发配边疆”
逃离 北京在明清的时候, 贵州 已经是边疆蛮夷之乡,犯事儿的人流配发放的地方,能有人在 贵州 最美的时节带着免费玩 贵州 ,我们都心甘情愿的被“发配边疆”。
离开的这一天,又是 北京 PM2.5爆表的日子,以前500,1000的指数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偷偷改成“五级污染”,数字看起来小了,恐惧和担心会跟着减少吗?离开家的时候我很兴奋,有种要逃跑的感觉,真心希望 北京 的空气让我们逃走的念头越来越少。
飞机上的辣椒酱“能量弹”听说西南地区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辣不欢,在去 贵阳 的飞机上被餐车的整整一层辣椒酱震慑了,就像咖啡蛋一样排列整齐的,空姐一边发餐一边问:“要一份辣椒还是两份辣椒?”
LP粉第一次被坑作为孤独星球的脑残粉,认真阅读了LP里说 贵州 70%都是阴天,于是落机的这天,我戴着连皱纹都看得见的墨镜,阳光肆意的洒进出租车里,清新的风撩动着刚刚剪完的头发,心里期待着即将开始的一切。
点德楼
贵阳 的第一顿饭竟然是 广东 菜,像我这种“假 香港 人”一听到名字就知道这是粤菜。 广东 话里”点德“DIM DA的意思就是怎么弄都好, 广东 话里还有一句常用的“点解” DIM GAAI的意思就是为什么。点德楼的点心有点超过京城的水平,难怪顿顿排队呢!川湘花椒鱼只要68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深井烧鹅才68,其本身的价格至少应该高于我们烤鸭的价格。像虾饺这种特点顶点,连 广州 也不可能这种价格吃到。
青岩古镇
因为电影《寻枪》名声大噪的 青岩古镇 ,是 贵州 四大古镇(青岩、 镇远 、丙安、 隆里 )之一,600多年的历史古镇,曾经在明朝洪武年间是个军事城堡,也是距离 贵阳 最近的古镇。 青岩古镇 的看点主要有飞檐、背街、南长城、猪脚、牌坊和“乌梅”。
状元猪脚:
还没进入古镇,我就被一人高的满街“仿真猪脚”吓到, 青岩古镇 和猪脚的缘分已经也有几百年。据说这里除了出了状元赵理伦,还有200多位进士,这些学霸共同爱好的一个食物就是猪脚。当地人渐渐形成习俗,孩子中考或者高考前,总要带孩子来 青岩古镇 吃吃猪脚,希望沾沾古代学霸的智慧。如果不是顾及我的淑女形象,我真想买个站在街头啃啃。当众啃鸡爪子算什么!
牌坊:
青岩古镇 的牌坊本来有8座,现存的只有3座,牌坊里外的故事很有看头。牌坊里,这位大哥用尽全身力气在拉制手工姜糖,同行的赵大哥买了一包,在长途汽车旅行中特别受到女孩子的欢迎。
乌梅:
在周末人挤人的古镇主街上,我看到很多把葡萄剪开来卖的水果摊,卖水果的阿姨说是“雾霾”,很甜的。路人受不了我的傻,过来翻译说:是乌梅!我心里嘀咕,这乌梅和我平时吃的差别够大的! 贵州 普通话听力我显然不及格。后来才知道,这种“雾霾”其实就是小葡萄,是阿姨们抹油给游客吃的小葡萄而已。
《多彩 贵州 风》演出
贵州 是个移民省,省内包括汉族的民族就有49个,其中聚集了世居的18个民族,要了解 贵州 的各个民族文化的皮毛,至少都要住上一两年。《多彩 贵州 风》的演出,简直是 贵州 民族文化的速成班。在2个小时的演出里,17个民族800位演员的演绎下,让我们有机会对 贵州 民俗吃个快餐。
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水族菜
据说水族是 江西 、 江南 迁徙而来,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水族人,和我的胃口不能再契合。我们的导游小伙就是水族人,他说漂亮的女生他们叫钉子,男生叫钳子,谈恋爱就叫“拔钉子”。
晚餐的酸汤鱼是在 贵州 的第一顿酸汤鱼,我知道那绝对不是最后一顿。酸甜版的粉皮特别清口,看起来有点像我们的“大拌菜”的 沙拉 ,一口咬下去,原来这红色的全部是辣椒!水族的炖鸡是用热水焖的,打开瓦罐还有特别的剪彩仪式。总之吃喝玩 乐都 要抓空唱歌、喝酒就对了。吃饭的间隙,大家都留意到墙上的这几个水族文字。听说水语里的异体字很多,我猜是“ 金山 绿水”,官老师说是 金山 银水,大家蜜汁崇拜的称赞时,官老师揭开谜底,原来字画下面有一行小小的注解。
第2天:郎德上寨、南华村苗寨、镇远古镇
郎德 苗寨
苗寨是这趟行程里最期待的项目之一,在 凯里 东南27公里的 郎德 苗寨是贵族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对游客开放的是上寨,莫名其妙的,开始特别喜欢这种依山傍水的生活。
苗族人爱歌爱酒爱跳舞人尽皆知,要去 郎德上寨 探个究竟,必须先过这12道拦路酒。从寨脚的公路开始一直到进寨的门楼,12道“关卡”均匀分布着,寨子的男人吹着芦笙,妈妈们带着孩子,和外婆、婆婆一起向客人们敬酒,还有一些叉手掌柜的,站在高处观看。
苗族的吊脚楼是 贵州 建筑的代表,一般是三间一栋分三层,底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二层住人,三层储存粮食。二楼的中堂前檐下边一般装有栏杆,俗称“美人靠”,是家人绣花、休息、看风景的地方。
郎德上寨 的中心,就是芦笙场上的表演,表演的时间不是太长大约半个小时,已经动用了几乎全寨子的老老少少。敬酒歌、苗族飞歌、芦笙舞、 铜鼓 舞、板凳舞、集体舞,一边看我一边羡慕他们的歌舞生活。
候场演出的时候,大家也没闲着。这里没有后台,所有演员在后台的动作尽收眼底。妈妈们照顾孩子,老奶奶一边唠嗑一边绣花。
表演中的一个节目,是很多年长的老人的芦笙舞。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据说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一边吹一边跳舞,跳舞的时候还要根据节奏保持队形,难度可真高。
听说规模最大的 西江 苗寨远没有这里原生态,118户人家的小寨子,看起来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就算呆上几天,我想我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在 郎德上寨 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被扑面而来的亦亲亦友的氛围深深感动了。
表演散场,老太 太和 她的老友互相搀扶着回家。两个镶嵌着浓烟的红色、绿色花边的蓝色背影,虽然年纪大了,发髻梳的整整齐齐,裙子没有一点褶子,一只手搭在老朋友的身后,不知道说起了谁的家长里短,另一个老奶奶爆发出爽脆的笑声。这个画面永远在我脑海里定格。
小女孩儿一起吃糖,小男孩一起追跑,大男孩一起玩手机,妈妈们一起跳舞、爸爸们一起发呆,爷爷们一起吹笙,群居的苗族人永远都不会寂寞,空气里弥漫着知足 长乐 的气息。
长桌宴是苗族人招待客人的最高礼仪,一般嫁娶、满月的时候都会用长桌宴招待客人,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据说苗年的时候千人同席。我们有幸体验了一下迷你版的长桌宴,腊肉和青岩豆腐都深得我心。
在 郎德上寨 闲逛,不少人家的一楼都有小的手工店铺,以苗绣和苗银首饰为主。因为这次去 贵州 带齐了我在 大理 买的从来不戴的银饰,以防自己乱买。我们现在看到的苗银,和藏银相似,主要的成分是铜,所以更容易氧化,苗银最吸引的地方是手工,价格也是根据手作的难度而定的。
南花村
南花村 在今天的行程里,是饭后散步的小插曲。这个看起来正在改造的苗寨,就在一个小山坡上,村子不大,我们很快就走到了观景台。一个老奶奶静静的坐在那里,好像在守候着什么。
贵州 的多民族造就了她的包容,对于信仰也是同样。我们在 青岩古镇 见到了四教合一,南华村这个山坡上的小教堂里,几乎坐满了信众在唱经。
旅行的意义,在于我们在陌生环境里的收获和成长。每一次旅行我一定会总结自己的第一次,在南华村就有两个第一,第一次真正见识了小米的样子,第一次见到挂在树上的柚子。
四方井巷
快日落的时候,我们终于抵达 镇远古镇 。在导游的坚持下,一定要在晚饭前遛遛我们,天气不好大大影响了我拍照的热情,懒懒的跟在后面,险些就错过了第二个凝固的画面。
四方井巷 是因为这里一口四四方方的从来不会干涸的水井得名,关于四方井有个爱情传说,富二代刘玉宝痴迷于书香门第的许小姐,最终终成眷属。许小姐要求他要像四方井一样方 方正 正的做人。
在四方井的邪门歪道中一路向上,各家各户厨房里铲子和锅碰撞的声音好像在合奏,窥探别人家种满鲜花的大路台,这才是我真正想看的生活。一个小姑娘一路小跑着,好像要去喊弟弟妹妹回家吃饭,青石板路、红灯笼点缀的窄巷子里,成了我在 贵州 的第二个凝固的时刻。
镇远 夜景
不知道是不是每天酸辣的食物彻底打开了胃口,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我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寻找甜品之路。雨停了,古镇上的青石板路像镜面一样反射着徽派建筑群,难得见到成熟的古镇里惬意和宁静的生活。晚餐后,街边的小店基本都关门了,祝圣桥在不断变换着颜色,不少摄影老法师都在桥上或者岸边咔嚓着快门,只有我,透过桥洞,仔细的辨识对面的招牌是不是甜品店。
第3天:青龙洞俯瞰镇远、风雨无阻梵净山
青龙洞
青龙洞是登高俯瞰 镇远 的最佳角度,S型的㵲阳河 西北 边就是青龙洞。薄雾中的古镇和背后层层山峦,偶尔有撒网的渔民经过,在细雨中显得更仙气十足。
贵州 人笃信风水,为了不露财,邪气不入。青龙洞的正门永远都是不开的,入口就在最东边。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青龙洞被称为“南方悬空寺”,最早建于明初。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道观、大佛殿、万寿宫,佛教和道教共融的和谐画面。
梵净山
很惭愧的说, 梵净山 是我去过的 中国 五 大名 山的第二座,第一座是 山西 五台山 。可能是对于LP的天气的抱怨显灵了,到达 贵州 的第二天开始,老天爷一直阴着脸。终于在要去 梵净山 的这天开始下雨。在佛教徒心目中, 梵净山 是一片“梵天净土”。
因为有了缆车,曾经登山要经历的8000级台阶考验变得轻松多了。从缆车下来,大概用了半个小时(包括中间停下来大喘气的时间),我们抵达了 梵净山 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蘑菇石 。山上夹杂着雨水的风浪中,我这个胖子都很难站稳,用来盖着相机的雨衣不断的被大风掀起,雨衣的帽子早已不听话的落下。狼狈的我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前行“老金顶”的目标。
风雨中为了大家的安全,导游阻止了我们的前行计划,所有人从 蘑菇石 返程。下山的路上,抬头看天,就像泡在奶油蘑菇汤里,什么都看不清楚,低头看脚下,水灵灵的叶子,还有刚刚落下的,好像在跟我说:带我走吧。
梵净山 春天最美的是5月开放的杜鹃和鸽子花,冬天的雪冰花又是另一番景象,看到照片里 梵净山 的四季,春季的杜鹃花海,夏季的清 凉山 林,秋季的满山红叶,冬季的皑皑白雪,你就明白为什么 贵州 要在不同季节回来体验,才是完整的。
2400多米高的 梵净山 ,作为武陵山脉西部的主峰,为珍希动物提供了一个免受人类打扰的秘密花园。队伍里戏多的猴游大叔,尝试用他的不普通的普通话召唤灰金丝猴(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数量比熊猫还少),别说金丝猴,我都听不懂。
瑞源酒家
这天的晚餐是侗族菜,同行了两天的小伙伴们开始熟络起来,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家乡话说:“干杯!”我是就着米酒都喝进去了,没记住,你能记住吗?
折耳根这个在 贵州 常见的植物,每次当地的朋友推荐的时候,就好像爸爸妈妈小时候要你吃青菜的感觉,这个很健康,下火又排毒的,清炒和凉拌都很好吃。轻轻的咬一小口,整个口腔充斥的青草味道好像自己变成一只吃错草的小羊,特别羡慕那些吃的下去的队友。记住呦,要想不上火,就吃折耳根。 贵州 省内大概有5000多种植物,其中4800多种都是可以吃的,所以基本上就算迷路了,学猴子吃吃植物也应该能挺下来几天。
第4天:亚木沟吸氧、剑河温泉泡汤
亚木沟风景区
在 铜仁 梵净山 脚下的这个原始森林,被称作 中国 的GUI谷,鬼谷。这个名字起源于这里植物种类很多,人类发现了一种植物的叶子可以治病,果实可以让不能生育的人生子,于是求子的人纷纷来到这里。“亚木”在土家族语里是“树神”的意思。
这个负离子浓度奇高的大氧吧全长有50公里,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随意的走了一小段,户外爱好者建议轻装上阵,来个洗肺之旅。
亚洲 第一大鼓
酿酒作坊旁边的 亚洲 第一大鼓,是镇谷之宝,直径有3.39米,是 山西 造鼓大师仿照民间传说用一整张牛皮制造的,据说鼓声洪亮,可传十里。
亚木沟最出名的活物,当属这只在赚血汗钱身价600万的“汗血宝马”。这个由 中亚 引入的世界上最纯的马种,在 中国 只有11匹,这位“紫影幻风”是 中国 南部的唯一一位。身高1.68米的他看起来很平易近人,紫褐色的毛发,亮如锦缎,据说他的伙食费一天有100人民币呢。
剑河 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氡硫温泉为周边的人脱贫带来了希望。温泉水常年在30-50度之间,80多个温泉池,分布在错落的植物装点的大园林中,加上特色的“苗药”为温泉调味,灵芝泉、半夏浴、百草池,爱泡汤的朋友一定要来体验下户外独有的苗家温泉浴。
苗乡寨老 凯里 酸汤鱼
在返回 贵阳 的途中我们停在这家 贵阳 附近的“ 龙里 ”的餐厅,与其说是餐厅不如说更像一个大宅子,餐厅的 通道 上、角落里都是苗族服饰的收藏。
当地的记者赵大哥说, 龙里 最出名的是肉饼鸡,果不其然我们就在老 凯里 酸汤鱼里吃到了肉饼鸡。这个火锅看起来有点像南方的乱炖,大块的肉饼和鸡肉在翻滚的鸡汤里交换着味道,汤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油腻,反而更香醇。
第5天:再见贵州
作为一枚认真的吃货,虽然在短暂的旅行中没有时间购物,还是有心计的在前一晚与当地的团友打听到底 贵州 有什么手信值得买呢?机场扫货还是可以哒。请收下我手帐上长长的清单:可乐猪的腊肉青岩古镇 的姜糖竹笙乌梅关岭 县的脐橙刺梨膏黔北麻羊
天无三日晴的 贵州 ,再见了。喜欢你的淳朴,喜欢你的色彩,喜欢你的洁净。在 贵州 短短的5天,大口的呼吸,大口的吃肉,“污染”好像被遗忘在另一个世界。现在我要再回到那个现实的世界里, 贵州 的记忆将在我的手帐上永远留存。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