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青藏高原的巍峨、开阔,总令人心灵涤荡,魂牵梦绕~~2016年8月、2017年9月,两次成功自驾进藏后,2018年又自驾去了甘南,之后两年因故未能休假。时间少,想法多。去年(2020年),面对国庆的8天假期,还是有些想法。川藏北线(G317)经西藏昌都、青海玉树折返,这条线路研究过几次,感觉可操作性比较强,时间上应该也来得及。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直到国庆前几天才确定允许出京。行前动员颇有些周折,对地理没概念的家里领导(博士)和同样对地理没概念且初具自我意识的大朋友(五年级小学生),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景色要美,还要能够提前回来调整,云云。外行领导内行,可怜了宝贵的假期。直至9月30日傍晚下班到家,家里意见依然倾向于错开10月1日当天的出京高峰,2日再出京,在外溜达个五六天,提前一两天返京。晚20时许,大朋友同意川藏北线方案,博士也表示可以参加。的确没啥好准备的。大霸王早保养好等着了。如果行前动员顺利的话,对时间敏感的我们9月30日下班就应该加入出京的堵车行列了。这种超长途,能早一会儿是一会儿,更何况国庆高速公路特别是出京大堵车太常态了,行程不确定性太强。
2020.10.01 北京到陕西汉中
2020.10.02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茂县—汶川—马尔康
下面插播两张老爸老妈2017年9月唐古拉山口的照片:
下面,一起简要看下馆内基本陈列吧!
天逐渐暗下来了,我们就没有再走进到老县城遗址里面了。因为走过去还要原路走回来,太辛苦。用手机拉近镜头照几张吧!
下面这段路极其郁闷,雨中各种泥泞、坑洼。有一段还遇到了小规模落石进行时,黑暗中能看到小石头“正在”从山上滚落到公路上,前后几辆车的司机下车,大家协力把石头从路上或捡或推到路边,而后急急通过......
2020.10.03 经炉霍、甘孜,住德格,遇猕猴、冰雹
小知识胡底,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风,曾化名胡马、裳天、伊语等。1905年3月出生,安徽省舒城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与李克农、钱壮飞一起被称为“龙潭三杰”。1934年10月,胡底参加长征,任国家保卫局侦查部部长、军委侦查科科长。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后,分左右两路军北上,胡底奉命随张国焘掌握的左路军行动。胡底了解到张国焘拒绝执行党中央北上命令擅自南下,蓄谋加害中央领导的情报后,及时报告了中央领导。胡底提供的情报与叶剑英截获的密电相互印证,促使党中央半夜突率中央纵队一、三军团单独北进,脱离了危险。1935年10月,张国焘分裂红军,率部南下,召开“卓木碉会议”,另立“中央”后,胡底被秘密杀害于今马尔康市白莎村。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于2017年7月由四川省国家安全厅与阿坝州人民政府共同提出,并经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工程于2018年5月初动工,10月底竣工。同年10月25日,国家安全部命名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后面这三张云,妥妥一只欢快的小马驹啊!
转了几圈,想找家牦牛火锅未果,继续川菜,跟着大众点评走。
在这个餐馆,发生了一件事情,大朋友记录了下来。
那一刻,我长大了2021年3月有人说,长大是一个过程,但有时也只是一个瞬间。去年国庆,爸爸带全家去青藏高原自驾旅行。在旅途第三天的傍晚时分,我们赶到了位于川西高原的甘孜县。记得那天风很大,我们就近找了家小餐馆坐下,门不断被风刮开,一阵阵冷风袭来,搞得我连吃饭的心情都大受影响。门又开了,我很不耐烦地朝门口撇了一眼,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慢吞吞走了进来。女人身材高大却并不健壮,走路一瘸一拐,身上穿着比身材宽大得多的青绿色夹克,头发蓬乱。她们缓缓地走到我们桌前,双手合十做了个揖,操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说道:“这是我捡的孩子,我还有一对双胞胎在家里。我想出去找工作赚钱,但是我的眼睛不好,腿也不好,没有人要我。你们能不能行行好,资助我们一点,钱也可以,衣服也可以。”说完,她举起一张纸,上面印着二维码,还写着她的电话和地址,我看到她的名字叫“卓玛”。妈妈听她说完,立刻拿了十元钱塞给她,让她多保重身体,她连连道谢,她的女儿也是连连鞠躬。她们转身出去时,我忍不住问妈妈:“她们是真的还是假的?”妈妈说:“应该是真的。藏区生活条件不好,我们不能拿在北京的经验来判断她们。你看她的身体真的很不好,和孩子又那么亲密,母女关系是装不出来的。妈妈已经拍下了她们的联系方式,以后还可以想办法帮助她们。”我跑到门边,远远地看着她们。只见这位妈妈一只手拎着别人送给她们打包的饭菜,一手拉着小女孩,小女孩一路蹦蹦跳跳,两人慢慢消失在夜幕中。我心里突然涌出一种很复杂的情感:这位妈妈在几乎没有养活家人、照顾自己的能力时,还能把别人遗弃的孩子抱回家里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疼爱,这是多么宝贵的品质!我生活在首都,接受着好的教育,不愁吃穿,还经常因为饭菜不可口而抱怨,经常把写了几行的本子扔到一边不再使用。这是多么不知足、不珍惜生活啊!我问妈妈,卓玛是什么意思?妈妈说:在藏语中,卓玛代表着神圣的仙女,是很吉祥的意思。很多藏族女孩都叫“卓玛”。我明白了。原来,她们能够这样不惧困苦,善良乐观,是因为她们心里都住着一位“卓玛”!想到这,我感到我长大了。
2020.10.04 穿金沙江—遇牦牛打架—江达—昌都—类乌齐
插播一张2016年8月,我带大朋友第一次进藏,在G318金沙江大桥上的合影.
12:22,路右侧惊现一群秃鹫聚集,不知争食何物。必须停车凑过去弄个明白
这里是昌都解放广场。附近极难停车且是严管街,我们兜了两圈实在找不到停车的地方。60年代政治专业老本科生——老爸觉得来一次着实不易,要求一定拍照留念。其实这里基本没游客,外地车也不多,我们后来被迫临时停在广场西南角的一个政府单位门口,打开车门留下博士和大朋友、小朋友在车上留守。
这里必须插播一段小知识。整理中,多次心绪不宁~小知识:昌都战役,大陆解放的最后一战,发生于1950年10月6日—1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破裂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昌都进行的战役。此次战役在昌都城关镇消灭了藏军主力,降低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士气,从而迫使西藏地方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西藏的主权。是役,解放军兵力:40000人,伤亡114人;藏军兵力:8500人,被歼灭5700余人。指挥战役的解放军将领是开国中将张国华,被誉为和平解放西藏第一将军、佛光将军,也是指挥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主要将领。张国华出生于1914年,夫人樊近真出生于1919年。1942年,时任115师政治处主任的张国华在去延安路过鲁西军区时,被担任冀鲁豫区委副书记的宋任穷硬留下当新成立的九分区政委。之后,来自山西平谷的樊近真也来了冀鲁豫军区。当时,樊近真已经结婚。其丈夫赵明启,在九分区任工商管理局局长,参加革命较早,拉了200多人投奔八路军129师,曾在煤矿干技术测量工作,还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大公报》特约记者,常撰文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由于樊近真生得貌美,皮肤又好,有人不知樊近真已结婚,把她介绍给驻地县委书记作对象,遭到樊近真拒绝。县委书记以为她是找托辞拒绝,心生芥蒂。正值审干运动,县委书记就向九分区领导“举报”樊近真夫妇,夫妻俩遂被抓。受营以上干部处理权限的限制,他俩被送往“边纵”,幸遇黄镇(时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将军大使)干预,保住性命,但赵明启受到留党察看处分,樊近真被开除党籍,行政上都降了级。几个月后(1944年底),赵明启因病去世,樊近真找到张国华反映情况,区党委经调查核实后,重新作结论,撤销了对赵明启、樊近真的处分。部队还为恢复名誉的赵明启专门出了一本纪念册。1946年,张国华、樊近真结婚,张国华已经32岁。张国华大女儿张小难,时年3岁的聪明伶俐的女娃,在随18军进藏的路上因高原感冒去世,是整个18军成员中第一个去世在进藏路上的人员。樊近真与张国华婚后共生育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张国华进藏后,樊近真担任了西藏银行副行长,被后人称为援藏女英雄。后来,她又担任过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副局长,1983年离休。2001年,樊近真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著名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1962年10月,对印度的自卫还击中,国防部授名的“杨延安班”在作战中,杨延安鼓舞战士时喊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久他牺牲了。副班长曾祥智也高喊这个口号带领大家战斗。8名战士7名牺牲。张国华司令员来到该部队听说此事,深受触动。1963年2月张国华进京,毛主席点名要他汇报自卫还击的情况,汇报到这句口号时,毛主席当即表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同时手指张国华:“这是你的发明权”。张国华随即表态:“发明权,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是有据可查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最早表述。1967年后,张国华先后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全面负责军地工作。“文革”混乱的局面,使得张国华在举步维艰的环境中要处理大量棘手事务,日夜无休,他的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病症反复发作,但他仍为党和人民忘我地工作。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在主持解决四川大学问题的会议现场,心脏病突发,倒在会场上。周总理得知后,立即指派专家医疗组连夜飞赴成都抢救。但是,2月21日凌晨3点左右,正值壮年的张国华还是与世长辞,年仅58岁。周总理在重大国事活动(尼克松访华)期间专门抽出时间,亲往北京西郊机场迎接张国华骨灰,含泪叹惜:“中央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走了”。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一生中只为两个人接过骨灰,一个是陈庚大将,还有一个就是张国华中将。在随后召开的解决四川问题工作会议上,周总理询问毛主席:是否接见四川干部?一般情况下,毛主席总是会满足地方干部的愿望,但这次却没有。主席拍了一下沙发,黯然神伤,过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不见了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类乌齐,是我们此行的最远点,明天开始向青海方向折返。
2020.10.05 览一路美景,经囊谦、玉树,止玛多
小知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姓李(唐朝的公主似应肯定姓李),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祖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记载她为宗(室)女。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诏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前往吐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玉树州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扩张,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因此,唐朝和亲吐蕃,是唐朝处于优势时和亲。文成公主以及后面的金城公主在吐蕃地位崇高,而且不是小老婆。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而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拉萨至今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已有1300多年历史。
小知识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庙宇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柏沟也成为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文成公主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1300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
今晚住哪儿呢?玉树到西宁这段,中间海拔比较高,县镇也不多,初步考虑住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共和县,海拔低,条件应该也不错。导航提示,要半夜两三点钟才能到,看着极好的高速路况,有信心能早到。
夜色中,看到了狼穿行高速公路。慢慢地,高速公路路面逐渐有了颠簸,为了赶路,我还是尽量保持了较高的速度。主要还是有一个考虑,毕竟是收费的高速公路,以中东部高速公路的经验,高速公路的路基再塌陷也不至于太夸张。这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西部,毕竟是西部啊!高速公路,根据实际情况分段精准限速,很难吗?!20:20左右,大霸王遭遇一个凹陷的大坑,托底,第三排的大朋友弹起来撞到脑袋,尖叫。几分钟后,在一个上坡路上,大霸王突然失去动力,发动机停车,仪表盘的报警灯全面亮起。方向盘变得很沉,刹车也很沉,开始溜车,坚持靠边停车,打双闪。
值得庆幸的是,这里有手机信号,偶尔也还有3G信号,只是不太稳定。这里距离玛多县30公里左右。冷静下来,赶紧通过朋友联系当地朋友,请求支援。这里海拔4000多米,晚上能到0度左右,一路穿得很单的我,主动换上了厚衣服,冻透感冒了会很麻烦。要做最坏打算。
后来得知,当地朋友来接的车也坏了,又回去换了一辆车,一车坐不下,分两次(我第二次)把我们接到玛多县城住下。我住下时,已经是半夜2点多了。这已经是万幸了。
2020.10.06 博士告急,囧奔西宁
玛多县城海拔近4300米,我查了一下,好像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肯定不会选择住在这里。早上起来,先联系落实救援,当地朋友派合作修理厂前去查看大霸王的伤势,初步判断发动机机油漏光。
大约上午10点多,博士感觉不适,卧床休息,可能是高反原因,我决定去县医院了解下,县城很小,步行过去不到1公里左右。
回来后,博士不见好转,过了一会儿,情况突然急转直下,被迫开始吸用宾馆便携式氧气,容量很小,吸不了几口。我们住在三楼,大朋友跑上跑下,把宾馆剩余的几罐便携氧气都拿来了。小朋友却还在一旁开心快活,不明危急。这几小罐氧气,坚持不了多久!紧急联系120。玛多县属于果洛州,120接电话的是果洛州急救中心,告知玛多县急救电话,居然是一个手机号码还好手机打通了,简要告知情况,请求速派救护车。答应很爽快,马上开始准备。博士这边情况危急,已经开始调整呼吸节奏,尽量省着用便携氧气,担心坚持不到救护车到来。再打急救电话,告知正在充医用氧气,充好即刻驱车过来。快快快!每隔2分钟电话催一次,只能这样了
终于...听到了由远而近救护车的笛声,是那样的亲切!楼下迎接,一起跑步上楼,医生举着医用氧气包,把吸氧管插入博士鼻孔,告知这个氧气纯度高,赶紧吸上。抱着博士下楼,这可是4300米的高原,折腾得够呛,最后上救护车时实在抱不动了,请救护车上的藏族小伙儿帮忙,才把博士拖进救护车
吸上纯度高的医用氧气,就稳定住了。
医院对处理高原反应很有经验,输上葡萄糖,吸上医用氧,不到2个小时,搞定。一位主治医师,是青海省医院过来挂职的,很热心的和我聊天,告知开车往下走,过了第几个隧道,立马就会没高反。
话说大霸王这边,修理厂已把它拖到县城了,情况还是不乐观,短期修不好。青海流传一句话:“玛多不住店”。当机立断,走!赶紧离开这惊悚之地。请当地朋友代为联系包车,我们要即刻奔赴西宁,越早越好。
即刻通知全体成员,做好出发准备。在酒店等待包车前来,联系落实明天西宁回北京的火车票,今天是10月6日,7日的火车票相当紧张。好在朋友给力,顺利搞定。
盼望着,车来了,是一辆SUV,和当地朋友告别,老老小小6人挤上车,出发!
在花石峡镇,我们被转让了一把,换乘了7座车,一辆五菱,具体是五菱之光还是五菱宏光没看清楚。开车的是一位20出头的小伙子,每天往返花石峡、西宁2到3趟。坐副驾驶的我很吃惊,这太耗费体力了,他说没问题,从来没打过瞌睡。刚接上我们时,说放心,4个小时到西宁。结果,这位小伙儿开着开着,速度就慢下来了,显然已经极度疲劳了。同样疲劳的我一直没敢闭眼,要不是手动档车,我早替他开了
半夜1时,终于抵达西宁入住。不堪回首的一天!
2020.10.07 品西宁美食,览西宁市井,乘火车返京
早饭很满意,出去溜达溜达,手机查了下,去看个附近的清真寺吧!
当地朋友接上我们,送到西宁站,顺利登上拉萨到北京西站的Z22次火车。这趟火车很火哦,特别是暑期,一票难求。
到这里,此行可以宣告结束了。第二天,也就是10月8日早上8点半,我们顺利抵达北京西站返家。
后记
大霸王拖回北京,更换发动机、变速箱,继续服役。无论人还是车,都要调整好状态,伺机再出发。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会做了。全剧终。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