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星期天,只有大的节假日信息几天,老婆星期日休息没事,我就批准了自己休息一天去逛逛。去游宁波慈城古县衙。下面介绍一下景点;据史料记载,慈城(旧称慈溪)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为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四明谈助》载:“(慈城县衙)从城山渡迁县今治……并始称‘慈溪’(原称‘勾章’)以汉孝子董黯,因母嗜章溪水,筑室其旁,汲水供母故名。”慈城县衙北起浮碧山麓,南起县前大街(今中华路),东至华家巷,西抵县西巷(今火神巷),占地4万多平方米。据史料,县治最初是建在县治北面的浮碧山上,浮碧山以“形卑似鳖”所以又名“浮鳖山”。后由县令顾言在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迁到山下,“峙小山百雉亘其上,又峡而东,矗为浮碧,后县治宫顶,后徙麓。”(光绪《慈溪县志》)慈城县衙前面是壁照。壁照为中国传统建筑特有,据说壁照是古人为冲煞而设,《水龙经》云:“直来直去损人丁。”无壁照气流直来直去,有了壁照气流则要绕着而行,因而气流减慢,气则不散。
县衙中轴有仪门。仪门平时关闭,只有在知县上任,恭迎嘉宾或重大庆典活动时才打开,知县平时出入都走东边的“人门”,西边则是“绝门”,是提审犯人、解押死囚赴刑出入的门,平时是关闭的。在仪门的西边是土地祠,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里面供奉着掌管这方水土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而东边则供奉着掌管财源的财神比干、范蠡和赵公元帅三位财神,财神保佑这方水土财运与富贵。
慈城县衙建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廊道相接。
过仪门后是亲民堂也就是大堂。通往大堂的这条道叫“甬道”,甬道上,有一石亭,为“圣谕戒石坊”,是帝王戒训地方官员的建筑,石亭上刻有“公生明”和“廉生威”的戒语,意为只有公正无私才能明察决断,只有清白廉洁才能使人敬服,这是明朝嘉庆年间河北无极知县郭久礼为官经验的总结,被后人称为“官箴”,是很多官员引以自戒的座右铭。大堂的东面是粮科、户房、钱科等,西边是吏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等,是县衙的职能部门。
县衙大堂巍峨森严,是昔日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吏,接受圣旨的地方。大堂上方有“明镜高悬”、“执法如山”、“克己奉公”三块匾额,大堂正中屏风上绘有“山水朝阳图”,山正、水清、日明,意喻清正廉明。
最后为清清堂。清清堂原先叫清清阁,1262年,县令金昌年把清清阁改为了清清堂,清清堂是为纪念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慈溪知县张颖而建。张颖为官期间,以清廉著称,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张清清”,在县衙设此堂是希望官员能像他一样为官清廉。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