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桂滇藏新蒙黑吉辽环绕国土边境线
【出发时间】2014年5月4日
【旅行周期】6个月至8个月
天津新港,旅行真正的起点。这里正在进行庞大的填海工程,也许等我再次回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脚下已经变成崭新的沥青马路。
2014年5月4日,北京,黄沙漫天。
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我踏上了旅程。
我忍不住一直在想,半年以后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或者说,等我再从这条路返回北京的时候,我会变成谁?
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驾游,而是重新选择的生活方式。
为了逃避思考的痛苦,我只好用专注的驾驶分散纠结在一起的精力。
还有音乐和车窗外的风景。
北京到天津有很多条路,而我选择了一条没有高速公路的线路。
一路上走走停停,到达天津新港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
一路上除了不断变化的道路和城镇乡村外,其它大同小异。驶出北京界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是时候停下来拍张照片了。
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座城市雕塑,然后我在这条路后面迷失了方向。
大约晚上十点左右,我在无数量大货车的伴随下来到了天津新港,绕来绕去来到了这个正在填海的大工地。看门大哥爽快的答应了我进去参观的请求,并且热情的为我指明了方向。在行驶了大约一公里的非铺装路面之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地方,打开GPS,发现自己已经在海上了。
严格意义上说,5月5日才是我正式启程的日子。
我顺着天津到黄骅的海滨高速一路南下,然后到达了黄骅港。
遗憾的是,尽管在地图上看这条高速公路紧挨着海边,但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能看到海边。
公路以东的地方大多在建设施工,往返不停的货车扬起阵阵烟尘。
通往黄骅港的公路,宽阔而冷清。往往这种规模的公路,会预示着前方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区。公路的尽头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依靠着黄骅港过生活。
空荡荡的黄骅港。我在这里停留了10分钟,在我要离开的时候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年轻小伙子收取了5块钱的停车费。还有几个人在仅有的两家开张的店铺购买海产品,在他们讨价还价的说话声中,我离开了这座尘土飞扬的港口。
S364,一条繁忙的省道。好的一方面是这里可以看到海,不好的一方面是这里全是大货车。当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朝着内陆方向行驶的时候,转到了另一条省道,S320。
然后我来到了滨州港。这里的公路比黄骅港还气派,相应的,也就愈发冷清。当我看到这个标志的时候,前方已经没有路了,于是我原路返回,朝着今天的目的地——东营市河口区进发。
我入住了位于S231西侧路边的一家宾馆,88块钱,有热水、停车场和wifi。老板是个热情的本地中年男人,他推荐我去大约一公里外的一家小餐馆吃晚饭。
满含着鱼子的黄鱼,新鲜可口,再泡上老板娘亲手制作的薄饼,对于一个饥饿的旅行者来说,无疑是最幸福的感受了。
这种饼比烙饼薄,但又比烤鸭荷叶饼厚,有嚼劲,口感好。
这就是我第一天居住的地方,一条省道,两边是低矮的建筑。行人很少,本地人大多住在北部的老城区和西部的新城区。这里更像是一个公路小镇。
据旅店老板介绍,这里是河口的经济开发区,从这里往东50公里,就到达海边。
小镇的夜晚很安静,除了偶尔传来的货车的轰鸣声,再也听不到其它的声音。
旅途并不总是热闹的,遇到了寂寞,就去享受它。
走在路上,住在路上。
总的来说,第一天的旅程还不错。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