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家人游览武汉名胜古迹--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唐代诗人)一首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七言律诗《黄鹤楼》,熟烂于我心中。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黄鹤楼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深秋季节,恰逢周末,陪家人游览武汉名胜古迹--黄鹤楼。体验古人对黄鹤楼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就了此楼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为一体。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该建筑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只不过今天咱们欣赏的黄鹤楼,为现代整修而已。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内部风格(二楼)欣赏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同时,二楼大厅还陈列着各个朝代的黄鹤楼模式供游客欣赏。
黄鹤楼内部风格(三楼)欣赏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黄鹤楼内部风格(四楼)欣赏
黄鹤楼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还有书法大师现场书写,供游客欣赏、选购。
黄鹤楼内部风格(五楼)欣赏
黄鹤楼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黄鹤楼游记后述
仙人乘鹤,本属虚无,而《图经》的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就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和神话的传说。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概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与滕王阁、岳阳楼并列江南三大名楼。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