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游记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白族占有全市人口的65%。白族风情多姿多彩,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白族民居一向外观整齐、庄重、大方,白墙青瓦,古朴大方。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其民居特色可以概括为:“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翘角,宏伟壮观。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各种各样的照壁也体现了主人的意愿与企盼,堪称白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洱海有两个出水口:1.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宾"。 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白族人民没有见过海,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南诏风情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苍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金地段--洱源县双廊乡境内。该岛四面环水,东靠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北接石宝山,南连大理,西对苍山洱海,因占据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 ,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美誉。它浓缩了大理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尽显南诏、大理两朝六百年的皇都风采。南诏风情岛被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项目之一。 因游览时间较短,所以只是一路走马观花……
南诏行宫是南诏风情岛岛上的主体建筑,是南诏王避暑行宫的缩称,南诏(公元653一902年)在历史上曾建有过3个都城,大理的太和城便是其中之一。
南诏行宫是仿古皇宫而建,由于当时的南诏王朝深受吐蕃文化和唐文化的影响,所以行宫采用的是“唐朝的屋顶、吐蕃的墙和窗、大理的民房建筑的基础和外形色彩”。行宫占地8000多平方米,其雄伟壮观,不亚于当年。除了受汉文化与吐蕃文化影响以外,富有特色的白族文化也是这里的主流。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是自族村社的保护神,意为“我们的主人”。自族人讲求本主崇拜,只要有白族聚居的地方就有本主,所以大理州具有“五百本主”之说,村村寨寨都供奉本主,且都设有本主庙,有各自的本主节……。
大理白族尊崇的本主有很多,甚至比希腊众神还多,最高本主是一尊被称为"中央本主"的人物,名叫段宗榜,是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
返回游轮后,品了白族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纵观白族"三道茶"的传承发展,是佛教活动的兴盛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下船后,我们前往大理古城。谢谢观赏!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