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行程计划
2016年12月底,即将跨年,我们在大武汉学习的一干人等计划在湖北进行一次毕业自驾旅行,12月30日下午出发,1月2日晚间返回, 行程1300余公里,游览了武当山、襄阳城、三游洞、三峡大坝,赏美景、品美食,为本次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画上一个圆满的“逗号”(还有个句号在广州)!
武汉至武当山
武当山
今天的行程是武当山一日游,然后到襄阳入住,时间紧任务重啊!总体考虑:一日游完武当山精华景点,时间需抓紧,交通工具以景区区间大巴+缆车为主,能使用交通工具尽量不走路,能下山尽量不爬山建议行程:由于亲身爬了一次,所以有些对武当山游览线路的感悟分享一下1、带老人小孩一日游,建议路线 游客中心-景区大巴-琼台-缆车上山-金顶-缆车下山-景区大巴-南岩-紫霄宫-太子坡-游客中心(缆车上缆车下)2、年轻人一日游,建议路线 游客中心-景区大巴-琼台-缆车上山-金顶-三二一天门-朝天宫-南岩-紫霄宫-太子坡-游客中心(缆车上爬山下)3、年轻人自虐一日游,建议路线 游客中心-景区大巴-太子坡-紫霄宫-南岩-朝天宫-一二三天门-金顶-缆车下山-景区大巴-游客中心(爬山上缆车下)我们选择的是2号线路
第一阶段:(琼台景区)游客中心—琼台(景区大巴)—琼台中观—索道站(索道)—上山至金顶景区
琼台: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相传,真武大帝修成大道,五龙捧圣至天宫后,玉皇大帝在琼台册封真武为北极玄天上帝。因此,人们认为武当山琼台是真武大帝的受封地,而倍加崇拜。现在的上观,仅存有遗址和石雕龟蛇,是目前武当山发现的最大的石雕“玄武”,琼台观的下观也仅存有摇摇欲坠的大殿和几间道房,保存最为完好的就是现在的中观。
第二阶段:(金顶景区)索道站—转运殿—灵官殿—九连蹬—金顶—武当之巅—黄经堂—朝圣门—五老峰—三天门—二天门—一天门—朝天宫—黄龙洞—四座塔—古神道—郎梅祠—乌鸦岭停车场—南岩景区
金顶: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各朝代制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历史见证,是无价之宝。
转运殿:元代铜殿,曾置放在天柱峰顶,当时亦被称为金殿。明永乐大修武当时,明成祖朱棣因其规模小而另铸了一座金殿,下旨将元代铜殿转运至小莲峰保存,同时建一座砖石殿加以保护。因为这座铜殿是从天柱峰上转运下来的,所以这座殿房被称为转运殿。转运,有"时来运转"的意思,人们沿着砖殿和铜殿之间仅能通过一人的间隙转上一圈,据说能够解除厄运,转来好运、官运、财运等等人生运气。所以,来武当金顶的人,都愿意在这里转上一圈。
灵官殿:金顶灵官殿长廊。这里幽暗阴森,石冷袭人。灵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镇守山门、监坛护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间纠察之职。设置在登临金殿之前的灵官殿,对朝拜者进行最后的精神洗礼,具有特殊意义。
金殿: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四周立柱12根,正脊两端铸龙对峙,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殿内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坛下玄武一尊,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康熙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作、木作 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每年夏季雷雨季节,武当山就会出现雷火炼殿的奇观。
朝天宫:在黄龙洞上,一天门下,上拱天柱峰,下瞰南岩宫。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赐额"朝天宫。相传,朝天宫被视为"天界",是天庭与人间的分界线,古时朝武当的信士朝天宫到此,就相当于进入了天宫的大门,因此,他们都要在这儿先礼拜后,再继续登金顶。
黄龙洞:黄龙洞位于通往武当金顶的古神道上。历史上以黄龙洞眼药、八定紫金锭等药物而驰名。在黄龙洞亭的上方,有四块匾额,其中两块写着"天下驰名"是在说武当山研制作的药物天下有名;而另外两块则写着驰名天下的黄龙洞的药如何服用、治什么病等等。
郎梅祠:全称“榔梅仙翁祠”,在南岩对面乌鸦岭通往金顶的路上。明永乐十年敕建,是当年全山十六座祠庙中最大的一处。相传,静乐国太子修炼时曾灰心下山,经紫元君点化后,返山复修。经过此处,折梅枝寄予榔树,仰天誓曰:“予若道成,花开结果。”后果如其言。
第三阶段:(南岩景区)乌鸦岭停车场—武当山观景台—大柳树—南天门—南岩路—南岩门—赑屃驮御碑亭—脚蹬老虎岩—南岩宫门—玄帝殿—寿福康宁摩崖—两仪殿—龙头香—天亿真庆宫—万山来朝—原路返回乌鸦岭停车场—乘景区大巴至紫霄宫
南岩:又名"紫霄岩",因它朝向南方,故称做南岩。它的全称是大圣南岩宫,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在元朝,武当高道张守清在前人的基础上"凿岩平谷,广建宫廷",使南岩的建筑"隐林中之煊赫,耸层楼十二。" 而且当时南岩的道人已多达一千人。因为张守清修建南岩,宏扬武当道教的巨大功绩,当时的皇帝赐封他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史书上盛赞当时的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南岩的古建筑,在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模式,使其与环境风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南岩宫(天亿真庆宫):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
龙头香:在南岩,一座伸出悬崖的石雕,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座石雕叫龙首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头香"。龙头香长三米,宽零点五五米,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浑为一体的两条龙。在万仞峭壁上悬空伸展的两条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到处巡视。正因为龙头香的神秘和其地位,信士弟子们为表虔诚,每次来朝武当,都要烧"龙头香"而走上那阴阳生死的边界。由于下临万丈深渊,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第三阶段:(南岩景区)乌鸦岭停车场—(太子坡景区)太子坡停车场—太子坡正门—九曲黄河墙—复真观—滴泪池—玄帝殿—问道堂—五云楼—一柱十二梁—原路返回太子坡停车场—乘景区大巴至游客中心结束一天的旅程乌鸦岭坐车,还可以顺路去紫霄宫(另收费)和逍遥谷(洪水冲毁封闭状态),我们没安排这两个景点的行程,直奔太子坡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太子坡廊庑等29间。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清代康熙年间,曾先后三次修葺。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殿宇。太子坡古建筑群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炼的故事来精心设计的,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建起犹如波浪起伏的夹道墙,被称九曲黄河墙。进入二道山门,豁然显出一宽阔院落,漫步走进,只见小院重叠、幽静雅适,前有依岩而建的"五云楼",中有"皇经堂"、"藏经阁",后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太子坡整体布局左右参差、高低错落、协调而完美,巧妙且富有神秘色彩。置身复真观的最高处,俯视深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竟秀;每逢夕阳西下,还可见武当"太和剪影"的奇观。四大奇景分别是:"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 "十里桂花香"。
九曲黄河墙:走进复真观的山门,看到在古道上依山势起伏建有71米长的红色夹墙,这就是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构思布局及用意都十分巧妙,流畅的弧形墙体,似波浪起伏,气势非凡,九曲黄河墙的墙体厚1.5米,高2.5米,浑圆平整,弧线流畅悦目;配以绿色琉璃瓦顶,犹如两条巨龙盘旋飞腾,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都给人以美感,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关于九曲黄河墙名称的来历,见仁见智。道教思想认为,给道教庙宇布施的道衣、经书、造像、建筑、法器、灯烛、钟磬、斋食、香表者,都可以得到神灵的佑护,称为"九种功德"。应该说,九曲黄河墙也是体现道教思想的一种建筑。
一柱十二梁:复真观的五云楼,也叫五层楼,高15.8米,是现存武当山最高的木构建筑。古代劳动人民在不开挖山体的情况下,完全依山势变化而建,取得了整体布局和实用性的双重最佳效果。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最顶层的"一柱十二梁",也就是说,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叠搁,计算周密。这一纯建筑学上的构架,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因而也成了复真观里的一大观。
襄阳古城
襄阳城地处汉江,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
夫人城:位于襄阳城西北角。东晋太元三年(378)二月,前秦苻坚派苻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他错误地认为前秦无船,难渡沔水(汉水),轻敌疏备;朱序母韩夫人早年随丈夫朱焘于军中,颇知军事。当襄阳被围攻时。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后苻丕果向城西北角发起进攻,很快突破外城。晋军坚守新筑内城,得以击退苻丕。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后人称此段城墙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长24.6米、宽23.4米的子城,后世多次维修,上勒石额"夫人城",并立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夫人城外墙"等碑。
宜昌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三游洞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从唐宋起,许多名家及文人墨客都曾相继来此,赋诗题字刻于洞壁上。现存洞内外的诗文摩崕、碑刻,数以百计;名家书法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古军垒遗址、张飞擂鼓台、陆游泉等。
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后,1958年3月1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沿着陡滑的小道,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珠溅玉。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
至喜亭: 三游洞顶临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三亭组合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至喜亭始件建于宋朝,由峡州(今宜昌)太守朱庆基修建在大江边,为的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景佑四年(1037年)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
张飞擂鼓台: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柱形石峰,上有小平台,遍是著名的“张飞擂鼓台”。据地方志记述,三国时期蜀汉猛将张飞在宜都郡(今宜昌)任太守时,曾在此台擂鼓督练兵士。
宜昌-放翁酒家
放翁酒家的菜品整体很不错,下饭,同时小伙伴们也是饿了,九小只就着这下饭菜干掉两盆米饭。酒店还有长江肥鱼、娃娃鱼等硬菜,价格一般在198/斤,量力而行、量力而行
宜昌国际大酒店
宜昌市区 清晨
三峡大坝三角地接待站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长达600公里的水库,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大坝拥有三峡展览馆、坛子岭园区、185园区、近坝园区及截流纪念园5个园区,总占地面积共15.28平方公里。旅游区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 在坛子岭可以远眺大坝,俯瞰长江。泄洪观景区则是波澜壮阔、雷霆万钧。而在185米水位线观景区,大坝上游的高峡平湖与下游滔滔江水所形成鲜明的反差。截流纪念园有丰富多彩的歌舞及其他节目表演,同时也是景区内部交通的中心。
坛子岭园区:于1997年正式开始接待中外游人,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整个园区以高度的递增从上至下分为三层,主要由模型展示厅、万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峡坝址基石、银版天书及坛子岭观景台等景观,还有壮观的喷泉、秀美的瀑布、蜿蜒的溪水、翠绿的草坪贯穿其间。
185园区:位于三峡大坝坝顶公路的左岸端口处,因与三峡坝顶齐高,同为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平台上向下俯看,就如同身临坝顶,可以近距离感受大坝雄姿,同时领略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
截流纪念园:如今,在规划者的精心打造下,曾经荒芜一片的地方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三峡大坝的观景门户。背倚青山,面朝大坝,在领略三峡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巍巍大坝的雄伟壮阔,及大坝泄洪时的荡气回肠。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