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尧、舜、禹都曾建都晋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有许多传说和历史文化遗产。百家姓中有三分之一的姓氏起源于山西,故使之成为海内外游子追怀祖先之地。位于大同市南郊武周山北岸的云冈石窟是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刻一起被誉为中国的“四大石窟”。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前后共60多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凿而成的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也正因为是在东方古国第一次雕凿舶来品的佛像,所以佛像都是高鼻深目的外国人相貌,并非我们今天所见东方人相貌。
全程约356.7公里,需4小时47分钟。经:G6京藏、G110、G112、G109等高速路
第1、2窟 两窟形制与布局基本相同,平面为方形,窟高近6米,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组塔庙窟。第1窟,以石击地其声如击鼓,故得名“石鼓洞”。第2窟,北壁有细泉涌出,故有“寒泉洞”之称。
第3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高45米,开凿于云冈中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时尚未完工。洞窟后室仅雕刻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三尊大佛。即所谓西方净土中的“西方三圣”像。
第5、6窟 第5窟为三世佛布局,主尊为高达17米的释迦摩尼像。(洞窟内严禁拍照)
16 — 20窟 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的代表,是全窟群中最早的五个窟。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是三世佛,佛像高大,高鼻深目,显示出一种浑厚、质朴的造像风格,为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俗称“露天大佛”。
石窟的岩质基本上是砂砾岩和沉积岩,因此比较松软,易被风化,因而很多雕像已被风化殆尽。
加之有的洞窟沦为鸽子的巢穴,“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现状今人担忧!
日落时分,结束一天的游览。养精蓄锐,准备明天一早向“五岳”之北岳恒山的悬空寺进发。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