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往法兰克福
2015冬季,暂别和春煦暖、人头涌涌的羊城,与家人朋友们来一段德国自驾游,德国、奥地利、捷克,三个国家,两种文化,感受亚欧大陆另一端的别样风情。 旅行要趁早——这次旅行,缘自一对老同学的约定,当年的浪漫期盼,更是到多年后的今天,得以实施时,已是拖儿携女。有意外、有惊喜的这趟旅程既有背包客的悠闲,更多了几份友情同路。正所谓:旅行要趁早,更要珍惜一同行天下的老司机们。 其实,还是第一次做这种长途旅行,转机成了最大的问题,又是晚机,第一次在机场过夜。还好北京机场的国际区人不算太多,也有不少外国友在机场打地铺。算是体验了一把漂的感觉
。等待的两个小时里,小朋友们就已经玩嗨了!
,大人们虽困却也还是睡不着。。。。。
机上仍是一如既往的无聊行程,风景就只有机舱外的漫漫星空。吧台有果汁、汽水、红茶。
空乘都回去睡觉了。
到达
经历了一晚上的飞行,终于到达了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转机后用经过了约9个半小时的飞行,凌晨6点来钟,便到了法兰克福机场。脚踏实地的驱走了长途乘机的烦躁与不安,冷水拂面便又开始了为旅程的忙前忙后。 一起出来的人不算少,透过skyline站台的大玻璃窗,能看到寒冷天空中横七竖八的穿织着洁白的飞机航迹,在晴朗的蓝空中十分清晰,对于总窝在城市里的老广来说,是一种新鲜的视觉感受。
通讯保障:当然,首要问题是解决通讯联系。顾不上取行李,便在通道旁摆弄起事先在X宝上淘来的电话卡,摆弄了好一阵子,过程也是挺波折的,最终好像是勉强能用。不过,等出来拿行李倒是省了不少事,行李带上只剩了我们的几个箱子孤零零的在那转着圈。 中间还有个小插曲:一开始没有搞清楚原来机场的行李车是要用个欧元硬币来机械解锁,搞得取车的时候弄得叮咣作响,邻近的旅客赶紧过来说明指导,现场气氛有点儿尴尬!当然手头也没有任何Coin,对着行李车只好作罢。这里绝对要@法兰克福机场 一下。。。。
少量补给: 各自拎了行李出门,来到候机楼底层的超市,其中有一些大米等的食品,超市里的品种还是挺丰富的。简单买了些补给品,水果、包点、饮料等,小朋友还要了些糖果。就准备去取车了。
中间插以下,法兰克福机场的一二号航楼间有skyline相连,其实目前很多机场设计都是这样,不过由于信息失误,又一手小孩儿一手行李的,居然没有直接做空轨过去,而是错误的选择了从外面走,X+#*@(我们这笨的已经无敌了吧),这天寒地冻有老有小的,真是折腾死了。建议:团体乘skyline到2航楼,乘客到出发厅休息,司机直接去柜台办取车手续,然后到地库取车再开上来接上大伙就可以了。
取车
柜台取车手续:这次是在rentalcars上租的车,好像不是太大的公司,只是记得定车的期间改成了叫Global什么的了。在国内办驾驶证及翻译件的领事双认证公证件,预定车辆的时候已经付了全款租金,由于此行人数众多,所以订了台8座的,在柜台的手续不算太多,工作人员都会帮你完成大部分内容,主要是看你的订车单、驾驶证公证(柜员建议下次到德国最好翻译成德文,说年龄较大的德国警察可能会看不懂英文),还有就是追问要不要买全包保险(由于是初次海外驾驶,有拖儿带女有老有嫩,所以就果断答应了,不过建议一般也还是买了比较好一点,也不会贵多少,关键是放心)。由于我们有两名驾驶人,所以两份驾驶证公证都要看。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对话,基本英文就够用了(由于原本要充当翻译的老婆要照顾小崽子们,所以只好自己硬着头皮独自一人来取车,不过还好,洋妞也没太啰嗦),最后问了一些注意事项(包括路费贴条、停车卡——就是蓝色有个钟面波盘的那个……等之类的),就能取钥匙了。所有手续都办完,根据柜台洋妞指示,拿钥匙,下某一号电梯到机场地库的公共停车场他们公司的卡位就能取到车了。
地库取车:一切都还顺利,就跟“副司机”一道下了电梯,由于他还抱着女儿,就决定我自己去取车再回来兜他(结果这一决定又是错误的,实践经验不足亚!,这地库都是单行线,车开出租车公司的停车区就回不来了,再进来就还得兜圈,幸亏同伴醒目,见我许久不到就上去同大部队回合
)。租车公司这车库里就一个老伙子看场,又核对了一遍资料信息就领我到了车旁边。就是那辆奔驰 VITO 116 CDi,由于地库里的车都是斜着排的,也不觉得太大部,于是立刻着手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车库的老伙子好像是又有活儿了,就直接把停车卡甩给我,自儿忙去了。
我其实也对这车是外行,反正看着没啥毛病就开着走呗(后悔没让另一个老司机一起过来帮看看,不过还好,这儿的租车行都还算实诚
),开出地库(只要插卡入槽就行,没见交停车费什么的)直接开上2航楼的出发厅,在这边临时停了车把大家都接上(屋里的小朋友睡的猪一样,屋外看行李的大人们冻得直跳脚,虽然天气不算很冷,但是对于老广来说,够了!
。此处省略2000字。。。。。。)
两家老少,驾车出发
从飞机落地到取车,接上一车老小已经是暖阳高照了,虽然气温在冰点以下,但是,车内依然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主要是车子的暖气不错)。经过在机场的一番手忙脚乱的折腾,大人们都面露倦色,小朋友们更是快要病倒了似的。上了车,才觉得安下些心来
。路上遇到个休息站,各种有趣的新鲜见闻才让大家脸上有恢复了阳光般的欢笑(事实再次证明,原来小朋友们无聊的时候就会表现出那样的状态
),这个稍后再说,先插个关键话题同大家分享下。
在这儿先插一下,讲讲海外自驾的一个重要问题:导航
其实并不复杂,壕s会开手机数据漫游,准备充分的些的也会租个移动热点什么的,不过在这里说的都不是这些。因为欧洲大陆人口密度相较大陆是在是太低,信号覆盖当然也没有我们东南沿海地区来的这么便利,但欧洲的基础建设不像大陆这么日新月异,所以,找到一个趁手的离线地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估计各位跟我当初想到一样,一个名字在脑海中闪现。。。。。。。 岔开一下话题,其实奔驰在德国或是中欧也算是大众款,尤其Vito这一型,虽然电视广告上的售价大概都是€39880.00,大概同国内的北斗星差不多吧,不过其实车上是自带导航系统的(真不愧为良心企业呀,接下来详细讲),中控台上有一个大约6寸的屏幕,是车载媒体控件的部分,有罗盘,只要启动导航、输入地址,导航系统就会以纯文本+方向箭头的形式为你指导行车,简单试了一下,估计大概还是能带你到达你的目的地,不过基本不懂德文,在国内用惯了图形导航,完全无法适应这种德国人的严谨条理化的思维方式,所以决定完全无视它
,当然不得不佩服德国人做事的严谨,车载导航系统还配备了服务站自动导航,从导航系统中你能得知身边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总有2-3个甚至更多的奔驰维修厂在为车辆提供安全保障,可以充分感受到德国人对有安全感的依赖。
不过,这奔驰车娇气的一面留到后面再说。
扯远了!回题:手持导航
感受了德国人的严谨思维方式(不太能适应),于是,我还是果断使用咱自带的导航设备,不是佳明、不是tomtom。。。。。就是个手机自带的离线地图(这还是俺的一个同学特别推荐的,显然,老司机这个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没错,你可能已经想到的,就是那个来自北欧芬兰的国民品牌:“诺基亚”的here+地图。当然,当年的挪鸡鸭现在已经被冠以Microsoft,虽然手机系统换成微软的,所幸里面还是保留了不少Nokia的优良传统,Here+地图就是其中最有份量的一个
。
先找住处再瞎逛。。。。。。
第一天的住宿定在了海德堡与斯图加特之间的一个镇子:哈斯梅尔斯海姆Haßmersheim。 找到落脚的农家小院,安顿好行李,就在酒店里随处转了转
========= 初上路驾驶感受后面再说。 第一天,当然得先安排大家好好休息,所以就不跑太远了。 安顿好住所,放下行李,趁大伙都还没有睡意,便召集大家在酒店的餐厅简单用了个午餐(还不到下午3点,午饭晚饭一块儿吃了)。
吃完饭,(一看表,还不到当地时间下午4点,广州时间已经快半夜11点了)大伙儿趁太阳还没下山,到镇上去走走。 由于是冬天,户外几乎见不到人。镇上的这个类似农家小院的酒店好像到夏天会很热闹,有不少举办活动的海报什么的。我们住二楼的带阁楼的房间。屋里有楼梯,这让小朋友们最开心了,阁楼上有天窗,半夜醒来透过天窗可以见到亮夜繁星。
大冬天的,镇子上的街道一个人都没有,偶尔有辆汽车会经过,一条河静静地从镇旁流过(内卡河),从农家乐门前的主路走出来径直就能到达河边,正好有条货船就停靠在岸边,河里的鸭子、黑天鹅也不少,这让我们这帮老广们可是羡慕。河对面是座小山,山边的铁路还能偶尔看到有火车经过。时间也不早了,大家就都回房间继续东到西歪的歇着去了。
开始正式瞎逛
半夜醒来,守着寂静夜空,决定要享受这番美丽场景,反正已经开始失眠了。。。。。到凌晨才又再睡着。 休息了一夜,疲惫缓和了不少,虽然小朋友们昨天都软趴了的状态,但今早就又是满血复活,天刚亮便都起身了。我也只能起身,推开天窗,放眼望去,天上已没了昨天的晴朗,倒是伴着滚滚白色云层。
酒店可以为主客提供早餐(想到这家也不是公寓,自己没设备,大家都还没缓过劲儿,而且早餐也不贵,5欧/人,而且也算吃得不错,品种不算多但都是平时在家吃得那些)。 早餐可以用简朴充实来形容,有各类香肠、肉蛋、果酱、乳酪,还有牛奶、果汁和谷类食品,面包自然是少不了,太对我口味了。
边吃早餐,大家便边商量着今天去那里转转。吃早餐的功夫,窗外便飘起了小雪。早上出来都一直阴天,时不时还飘点儿雪星儿。
今天的目标主要是往斯图加特转转,听说周边有一座古堡,正好能经过,于是设置了导航,轻松出发。斯图加特附近有奔驰和保时捷两家展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前往。
细细体会德国的高速公路和德国的奔驰车
其实,大家都喜欢到德国来自驾,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无速度上限的高速公路。自然也少不了德国的车。 来之前,也看过不少攻略,说是德国自驾如何超乎想象,但没有亲身经历我始终觉得难以发表意见。 如今,机会来了,当然要细细体会一番这速度与激情。 当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还是不宜拍照,所以我这里主要还是多用文字表达。 在从机场到驻地那段高速公路上,虽说也就是2百来公里的路,但由于是刚刚上手,没敢做太多尝试。 今天,路上的车也不算多,就稍稍深踩油门,近3吨的Vito 116 CDi 也迅速作出响应,来自椅背的扎实的推力和一路高飘的转速表针都默默伴随着2百的时速一路前行,发动机的轰鸣和路面噪声此时都被风噪所带来的颤动所吞噬。不知是不是冬天车窗紧闭加之穿着厚实的缘故,即便车速窜上2百K/M,在车里的感觉好像还可以接受,只是觉得风噪稍微大一点儿而已。。。。。。虽说车速2百,但是超车时右边的车也绝不是那种一闪而过的感觉,经过了几个高速公路的弯道,这台116还是能轻松控制的。虽说油门也还没有到底,但看着路边飞速向后的护栏、桥梁和树木,脚自然就不敢往下踩了,收油门,变道到第二车道,以150的时速继续前行,时而感受着左边车道上的宝马、奥迪以及与我们同款平治V系列车型的呼啸而过。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开150也会时常被超车是非常正常不过的。
途经“女巫塔”
跟着导航,不经意走到一个镇上,停在路边,说是目的地到了,大家顿时傻眼,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呀。 不过,既然到了地方,大家也都好奇的下车,想看看究竟能探索到些什么。车子似乎丢在路边也不太碍事,于是大家就下了车,沿着路边的石阶一路走上去。。。。虽然,不如预期般的宏伟(估计一开始就找错了地方),不过,顺着台阶上去,看到这里应该也曾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个女巫塔好像是当地以前一个关押囚犯的地方,至于细节大家可以在逛的时候仔细探究一下,还是有点儿意思的。
继续上路
虽然正值隆冬,但草场上仍然翠绿可见,草嵙中晶莹剔透的冰花映着雪后从云层中洒下的阳光。 已经收割打包的草垛立在草场上,让人想象着繁盛的畜牧景象。
其实离开高速,驾驶在乡间小路上,恰恰能更好的接触小镇、草场、山区、森林的自然风光。来到这就已心中暗喜不虚此行了。 其实德国的乡间公路路况也不差,即使是冬天,如果是降雪后,都会及时的清除路面积雪,所以,只要不是太极端的气候状况,白天在这些路面上行车不会有太大问题。德国的路面一般以沥青路面为主,也经常能见到路面上打的补丁,然而经过这一路,不过是各级道路上的沥青补丁,虽然在视觉上没法做到“修旧如旧”,但是,即使在一些补丁落补丁的乡间路面,车轮开过时也依然不会感到丝毫颠簸。。。。。还是得相信德国的工艺!
斯图加特,古韵犹存的现代城市
下了高速,经过几个大些的镇子,就进了斯图加特,高大的建筑渐渐密集起来,其间也有不少是新派建筑。突兀的矗立在那儿的塔吊说明城里的新建或改建项目还是很多的,而且终于算是能见到些行人和比较密集的车辆了。这一路走下来,除了我们的团员们,在路上一直也没有见到过几个行人。
感觉城区并不太大,开着车感觉没有走多久,就来到了城中心的火车站。
没逛多久,就飘起雪花来。而且还挺大,老广们顿时兴奋起来不过,每一会儿,雪花儿就停了,地上变得湿漉漉的。
在德国的城市多数就是逛教堂、博物馆,不过我比较喜欢商业中心在德国开车的交通规则基本通过内差不多,而且,除了超大城市,一般的城市车流量对于南方都市的司机来说很容易适应。
离开城区,直奔benz博物馆
大概因为是工业区,虽然又到行,但是路口比较多,又高架隧道的路况复杂,还是费了点儿劲,绕了点儿圈子才来到Benz的门口。特别提醒,博物馆旁边有个挺大的benz的4S,可别饶错了哟。 展馆门前那排铁笼子停车位都停满了,看来里面的人还不少。在这大冷天,看室内展馆还是比较适合的休闲项目了。 另说,保时捷的展场就在附近,不过转了好几圈业没有找对路,只好放弃了,毕竟对那个拖拉机品牌兴趣不大。
展馆的有一部分是免费参观区,对于小朋友来说,光看这部分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进入展馆,切记先到衣帽间搁下大衣外套,一来里面温暖穿不住,二来拿在手上不方便。
第一次转场,经过梅青根到福森Fossen,天鹅堡
今天,大家就都没有醒得那么早了! 经过了两天的休整,大家应该都缓的差不多了。今天将作第一次大转场。经过这两天的行程,发现所有的老广装备,不管准备的多充分,只要来德国就都变成鱼腩装备了,所以补充御寒装备是当务之急,幸好打听到斯图加特南边有个叫“梅青根Metzingen”的镇子,是远近闻名的Outlet,而且刚好又顺路,所以我们当即决定一定要去一下。
事不宜迟,收拾好东西就立即出发
用完早餐,老板还来关切的问候,简单的问了我们今天的动向,听说我们今天要到梅青根,还专门介绍了他妹妹在梅青根附近开的酒店。老板的女儿也在餐厅,招待完客人也凑过来向我们打听(八卦应该是人类的通性
),说是还没去过中国,有同朋友商量过打算去上海看看。
梅青根,这个outlet不容错过,补充御寒装备
一条步行街贯穿主镇,这里多是些老铺面像WMF。Hugo boss之流的品牌多数集中在镇北的山坡上,镇子东南也有一点,像Lechler。 不过,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补充御寒装备。之前说过的,在南方最御寒的装备来到这儿都变鱼腩装备。从帽子到鞋,捡要紧的置办,基本上都重新置了一身儿,感觉都挺满意的。尤其价位让人感到很有亲和力,不过这个具体还得因人而异,人家刷个1百几十欧的眼睛都不带眨的,我自己淘了件29.9的涤纶棉胆短外套还是很满意的。
前往菲森旅游区
今天的主要行程除了经过梅青根补充装备外就是前往天鹅堡(施旺高Schwangau)所在地Füssen小镇,好像在南德的阿尔卑斯山麓,其实这边已经是德国与奥地利的边界地区了(附近还有个小国“列支敦士登”,不过没有与德国直接接壤,要穿过奥地利才能到达,如果是夏天来也可以顺道儿一块儿玩儿了),越往南走,气候是越来越寒冷,而南部山区民风热情纯朴,雪景更是醉人。 今天的路途算是这几天里比较长的,路途遥远一定要注意休息,而且雪乡美景醉人,也让老广们兴奋不已,禁不住要下车嬉戏。
在欧洲行走,上厕所倒还真是一大问题,一般的高速路上的休息站或是便利店的卫生间都是需要付费的(一般有固定的价位),有的商场是一小费的形式(价位不等,有时也随意)。 还有一点对于自驾游的朋友来说也很重要,当然这也是一位在德国的朋友(当然,他也是一个老司机咯
)特别推荐的,就是在路上看到那家加油站的油价便宜,就顺手去加一点,也不用把油箱加满,价格30-40欧就行,保持有大半箱油就行了,因为欧洲的油站的油价是实时变动的,这样一路下来可以省不少。
这里的加油站都是自助服务,屋外一般也没有服务人员,自己提枪把油加了就直接进到柜台交钱就行,信用卡、现金都可以,也很便捷。而且有的还有热水桶和海绵水刮,只要自己肯动手,完全可以对车内车外进行简单彻底的清洁,当然还有轮胎加气泵和付费的自助洗尘服务。
由于今晚住的是公寓,晚饭得自己做所以趁有大卖场赶紧躲补给一些。欧洲的水卖的很便宜,且很多都是矿泉水,有含气和不含气的可供选择,一般6支一包,塑料瓶包装可以直接在超市回收,并换得超市的抵用券,十分方便。我选了一款0.89元6支的含气矿泉水,算一算如果全部回收6个瓶子的话有一块多,这水算是白喝了!(在国内依云水已经卖到20元左右一支,想想看还真的算是便宜的了)
一天的路程跑下来,也不算太赶,来到施旺高已是下午,雪后的天色依然阴沉,不过这正是滑雪的好季节。住处还不算太难找,就在小镇的边缘,远处还能眺望到天鹅堡,房东是个不错的奥地利人,这些天除了看点,自己经常外出滑雪。这得人都挺不错,对游客也很照顾,每次我们出车回来都忘了把雨刮条立起来,等再次出车时发现已经有好心的人帮我们做了。不要小看这个小动作,在这种低温潮湿的环境里,万一雨刮条被冻在挡风玻璃上还是会对安全行车造成麻烦的。 虽然镇子不大,镇上的超市也能满足我们几乎所有的补给需要,但在这大冷的天要是出去超过200米元的距离,建议最好还是开车去。 公寓的设施也很齐全,开阔的室内环境和设施齐备的开放式厨房,给了我们很好的发挥空间,在这,大家都能做的一手美味的家乡菜。。。。
而且房东还向我们开放了洗衣和烘干设备,让我们可以把这两天的衣服统统清洗(由于之前住的是酒店,衣物清洗是收费的,所以我们攒到这儿一块搞掂)。对于小件衣物来说,和国内的北方一样,室内的暖气就可以完全解决速干的问题了,如果是大件的外套或是成批的衣物还是由烘干机解决比较快捷,这里的是西门子的独立的滚筒烘干,也很快,差不多四个小时就把两筒衣物大小几十件洗好并烘干了。说到这还得插一句,公寓住宿,晚上出门,尤其是冬天一定要记得带钥匙,否则在这没有人值守的大冷天要是只穿了单衣被锁在门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估计不出一个小时就得牺牲在外头了。。。。。。
知道为啥我会做这样的提示了吧,真是幸亏。。。。现在回想起来 都后怕 !
第二天我都不会再这么大意了。
至于好天、好景、大阳台什么的都流到明天再欣赏,今天在天鹅堡下一夜好觉!(其实就是就着倒时差晚睡晚起。。。。
)
今天的行程就是:施旺高天鹅堡,下古堡和新天鹅堡
还是老话: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
“家”门口的风景就已经美不胜收了一夜小雪,早上晴暖的阳光让人舒服与放松。那就享用个早午餐再往天鹅堡活动。路口就有个REWE,想吃什么随时去置备,开车去是必须的,也顺便到镇子里转转。虽然这才2-3百米的路程,也必须开车去!
另外:晴日里的雪地驾驶一定要戴墨镜哟
施旺高地区不算大,从驻地到天鹅堡直线距离估计三公里左右(目测),这种气候和环境,行车难度不会很大,而且路面积雪也已经清理的很干净了。 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看风景。。。。。。
由于融雪,一路上都湿乎乎的,地上的马粪混着雪水。。。。。。这种味道是不是就是叫浪漫! 还要时不时地当心头顶上可能随时落下的雪压断的树枝或松落的雪块。
离开天鹅堡,往奥地利。第一站:萨尔茨堡 莫扎特的故乡
今天就要离开施旺高了。一早起来,难得还能看到树挂的美景。大家决定再回趟天鹅堡,旅行团的大巴还没有来到之前,再安静的欣赏一次。
离开施旺高前,特意拐到山坡上,看看此地的滑雪场。这里也有不少游客,不过都是以本地或附近居民为主,不想鹅堡那边,多是一车车大巴送来的亚洲游客。我们开车经过的这个雪场规模不算太大,这附近方圆一百公里大小雪场估计得有二十多个,不过多数都在山南那边的奥地利境内,看那道直上直下的的雪道就是这个雪场的登山缆车,我一直觉得那条应该就是山林里的防火带来着(不过,本人的确滑雪经验太少,希望有老司机及时指正
),在经过之前住所前后的平地上也有不少平地雪场,好像是一些初学者练习或是小朋友乘坐爬犁之类的活动区域。
从施旺高到萨尔茨堡一路都行驶在南德地区的山脉北麓,这里应该是此次行程中最冷的一段区域了,由于前些天的大雪,再加上有一段山间公路,虽然路况还不错,但是我们都还是尽量谨慎慢性,这样的路面最快也不会超过130。当然,沿途的山林湖泊美景赏心悦目,一路风景就要慢慢开。到后半段,经过高速车就开始变多了,感觉又不少货车。当然,这段高速上的限速就只有130了。
跨入奥地利境内,想起电影《王中王》的那个经典片段。。。。 可惜人家那台突入边境的是迈巴赫。。。
其实进入奥地利,尤其是走过乡间小路,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跨境的感觉,公路旁也不太有明显的标识,只有看到地名,会感觉更古典一点儿,才知道已经进入了奥地利境内。好像是因为已经有了德国的路票,进入奥地利,就不需要另外购置路费了,只要一直开就行了,不过这边的高速公路普遍都有限速,一般是110-130。而且,边境的这段有比较多的大型车辆,加上连日的积雪(虽然路面大部分都保持着干燥,告诉公路上也不会结冰),所以,路上不太能跑的起来。(切记雪地行车一定要带墨镜,防疲劳保安全)
因为雪天,所以,从施旺高到萨尔茨堡这段我们还是选择一路高速,要绕到慕尼黑,虽然路程会比走山路绕远一些,但时间上并不会耽误太多,尤其是在这大雪天更是应该尽情发挥德国车与德国高速公路的优势,这种天气状况下山路路况不明,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反正路程也不是太远。
中午在路上随便吃了点儿。经过悠闲的车程后,终于来到萨尔茨堡。找到住处也才下午两点多。于是决定先简单吃点东西,再到城里逛逛。 这次在萨堡的住所就比较紧凑了,但设施还算供暖充足,餐厨配备、起居配置齐全,床位充足!
由于是主城区的住处,不提供停车位。116只能停到几百米外的公共停车场。 下午刚到时,在导航上找到了附近的这个停车场。看到教堂边的露天停车场开放而且车子也不多,也没有多想就没毫无顾忌的停了进去(谁知偏偏是误会造成了意外,惊喜与收获后面再说)。这个教堂附近的停车场看着貌似挺大的,分为露天区域部分和地下部分,共用出口。幸好当时选了个靠边的位置停。。。。。。另外:这个教堂叫Parish Church,在米拉贝尔宫附近,离老城区不算太远……
萨尔茨堡,位于德奥边境上,是个古老的重镇,守望着阿尔卑斯山脉,这里是莫扎特Mozart的故乡,也是当代指挥家卡拉扬的故乡。在国内脍炙人口的著名影片《音乐之声》就是在此拍摄外景,这里著名土特产是巧克力和牛轧糖。 我一直觉得能在城里的建筑物中看到雪山的城市都一定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很显然,萨尔茨堡也是这样的城市。萨堡市内除了能看到雪山,这里还有无轨电车(这个在欧洲看来估计应该算是比较新潮的物件,因为大多数城市中都还在用着有轨电车)、贯穿城中的萨尔斯河、还有古老的城市韵味和现代气息、古典音乐气质和当代艺术氛围。。。。。。。。。。
回到德国,探访德国的“九寨”:国王湖(那神奇的“九寨”)
这次在萨堡的住所就比较紧凑了,但设施还算齐全,供暖充足,餐厨配备、起居配置齐全,床位充足! 再来说说今天的行程,今天很轻松,就是去国王湖。(具体后面详述)先来说昨天提到的停车场惊喜!
一早去离住处几百米开外的停车场取车,结果让我们一脸懵,感觉就像换了个地方,昨天还冷清的教堂侧广场今天变成了集市。这个教堂旁的露天停车场原来是一个周四集市,一早便开了很多档口,感觉买家不太多,都是有一些本地人穿行其间,当然,我们也逛了逛,买了些新鲜水果,由于议价机制不透明,所以很可能比超市还贵,不过可以试试与当地人讨价还价也是挺有意思的。
还好昨天选了个靠边的位置停,今早旁边的闸口也打开了。四下打探怎么付停车费离场,旁边的街坊直说:直接开车走人就行。嘻嘻嘻,我们就这么开车大摇大摆的逛了出去,还肆无忌惮的把车停在广场的入口,到集市里买买买。 不过不推荐大家也这么尝试
话不多说,这就开拔,回德国。 当然,今天的行程也是这趟的一个主要景点,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包括HBO在2001年推出的经典系列剧《兄弟连》和大名鼎鼎的Eidos公司出品的盟军敢死队(各位老司机们对这些个一定都不会陌生
)——美丽的国王湖(Königssee柯尼希湖)畔、巍峨的高山上座落第三帝国的“鹰巢”(The Eagle`s Nest)。 这儿捎带提一下儿,虽然说是跨越国境,但是感觉也就是像国内穿州跨省的感觉差不多,选择住在萨堡在折返国王湖景区,这样可以避免住在景区附近高房价,也能有个大城市买买买。
在小镇上逛了一小会儿,发现通往火车站的山间小径铺满了雪,原来,要到国王湖还要继续往里走,Berchtesgaden离Königssee还有一段距离。
进到盐矿地区,山脚下就能看到山上的鹰巢、还有滑雪场的缆车道,停车场上车子虽不少,但空位也还是很多。主要道路上的积雪已经清被完全清理,其他的地方就仍有厚厚的积雪。看到这么原生态的雪景,大家自然都很开心。沿停车场的的小道一路走向国王湖泮,途经小镇上有不少“藏区”风格的建筑,让人感觉有种 别样的异域风情。(嘻嘻嘻,反正藏区我也没去过)
国王湖畔,在阳光的照射下,湖水泛着星星点点的银光,对岸有一座挺大得邮政系统的建筑,估计是用以前矿山的内部构造在运行。小镇的湖边有个码头,这个季节估计是没有游船了,所以没法去到那个双球塔红顶教堂那边了(山路积雪,估计走过去要不少时间)。我们决定要走山路欣赏一下沿湖的美景。沿湖,经过一排高大方正的水上房屋,就来到上山小径,积雪有点儿厚,稍微有点滑,走起来还需小心,但是小朋友们一路走一路玩,堆雪堆扔雪球,已经玩儿的不亦乐乎了。山上是密林,山下,透过林间,可以看到彩色的水涧,宛如在四川九寨的景色一般。一边听着脚下踏出咯吱咯吱的节奏,一边心旷神怡地欣赏着美景风光,阵阵清风从树梢略过,时而吹落星点雪花,整个人都会觉得清爽自在。这里没有了施旺高的那份庄严肃穆,却是一份恬静、小巧的景致,而且这个季节游人也不算多,对于来自拥有太阳系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国度的游客来说,这真的是不错的体验。
谴责一下当年的红米手机,在晴朗冰凉的湖边,白平衡居然变成了这幅德性!
游完湖,我们就从德国驱车回奥地利萨尔茨堡。回来尚早,我们就到市中心逛了逛,顺便找了个超市补点货。这里的大罐nutella(估计有两磅)只要3.39€(比国王湖那边一天的停车费还便宜)
回到原来那个教堂旁的停车场,不过天色已晚,索性选择室内那个停车场,不过感觉比地面还好停些,除了地方宽敞而且光线也比较好,价钱与地面一样。地下停车场停的车也不算太多,还有不少散车位,整个停车场除了来停车的人,基本也见不到工作人员,出入缴费基本都是在机器上自动完成,当然机器得自己找,一般都是在步行出口附近,方便让停车人出来时就把直接把停车费给交了,缴费也一般也是用预估缴费方式。
萨尔茨堡:城堡与大教堂
山上遇险
夜宿奥地利小村庄
今天,我们即将离开萨尔茨堡,不过,由于准备去的只是60多公里外的Hallstätter See(哈尔施塔特)旁的Edt,预计也就是个把小时的车程。所以,我们打算今天上午先在萨堡逛逛,毕竟来了两天了,这里的老城、步行街都还没有仔细逛过呢。
早上的天气算不上晴朗,有点多云,不过,影响心情的还不止这些,后面还有些更刺激的,迟后再讲(这里涉及到长途导航与城区导航的区别,好奇心与对本地的景点不熟悉,才导致山上遇险)。
其实萨堡老城新城加起来也不算很大,一条萨尔察赫河纵贯城中。城东的山上有座古要塞城堡,城堡下有公元774年首次落成的萨尔茨堡大教堂。现在的教堂呈传统哥特式,也如石室圣心一样,俯视为一个十字架样式,
山上遇险这一段,值得仔细说说,也让大家对雪地驾驶积累些经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