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航空在省会中转是定律
一说徽州,印象最深的就是徽商了,当然作为吃货,也少不了惦记了很久的臭鳜鱼和毛豆腐。北京的徽菜馆尝过臭鳜鱼已经很没出息地流口水了,但是有安徽同事说安徽本地的臭鳜鱼甩北京的十几条街。吃货的旅行欲望就是如此容易被点燃,趁着春节假期,买了机票就踏上了寻找臭鳜鱼……啊不,徽州的旅途!
一品黄山,天高云淡,人多混乱
本来计划到达后第三天去黄山风景区,恰巧第二天阳光普照,难得南方冬天有个好天气,临时一拍大腿,走起!
开始登山之旅
“黄山归来不看岳”,名山大川在吸引游人登高驻足之余,也免得不了过度开发、游玩质量下降。本来这趟黄山行做好了自虐的打算,结果因为游人太多,一路没法撒欢儿,只能一步一步亦步亦趋地被拱着前行。好吧,黄山是我爬的最不累的一处名山大川了。
一席流云,中国式的淡雅隐逸
西递宏村,作为旅游从业者我也玩了回到此一游
头一天看完了黄山四绝的云海、奇松、怪石,还有一温泉也是憧憬了好久了。本来设想赏着风景泡一次舒舒服服的温泉,让头一天登山肌肉中被迫练出来的乳酸通通去shi,结果网上一查黄山温泉大酒店的门票……我承认我穷……😭现在还玩不起大老远飞过去只是喂鸽子的闲事儿,为了让旅途充裕些(当然还是为了朋友圈里发照片嘚瑟到此一游),从黄山下来的当晚,我打开飞猪APP报了西递宏村一日游的!旅!行!团!
徽派建筑,“井”下对天空的向往
徽派建筑除了大家熟知的马头墙、粉墙黛瓦翘脚檐,还有很多极具地方的特色。随着人群参观了村中的书院、私家住宅,站在屋子院中,只有如天井般大小的地方能透进来光。古时候的妇女一旦嫁人,一生都被锁进这个四方院子里,只有在无尽个漫漫时光中,坐观永远触及不到的天空。
必不可少的毛豆腐来了!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捧红了毛豆腐,很多人来到徽州就多了一样心心念念的理由。宏村的老树下就是《舌尖》中毛豆腐主人公家授权开的,那生意火的简直了!至于味道嘛……仁者见仁,只要吃得开心就好
西递时光
凡是旅行团带着去的,必定人山人海。西递虽然很美,但是免不了摩肩接踵的命运,我们从景区外就下了车,步行了一阵到了景区门口。即使这样,也比早晨去宏村好上太多,可是活活步行了近半小时才到景区。西递的大牌坊也是此行重要看点。虽然今天来看,考古价值和文物价值极高,但是文革年代,却免不了被扣上“四旧”的帽子,被打砸毁了。原本十几座牌坊,如今只剩下了一座,之所以没被毁,还是因为当时人们为了留一个“反面教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无奈,只能徒留感叹了。
西递的天空与美食
唐模,歙县的意外之行
第三天行程,是按照原计划自由行的,一大早坐上前往歙县的火车。歙县距离黄山市非常近,屁股还没坐热就已经到达提起歙县,最有名的还是四大名砚里的“歙砚”。本来我这个伪文化人还想买一方砚台回家做纪念,奈何既穷还想嘚瑟的心理,纠结了好久,要么买不起,要么看不上眼……最后当然是空手而回。出了火车站准备前往原计划3km之外的徽州古城,下午去参观棠樾牌坊。结果被一位拉客大姐拦住,本来不想理睬,但是她说到古城两人10块钱,算了算还挺合适,就坐上了。路上聊着聊着,突然发现先去棠樾牌坊然后坐歙县公交车回徽州古城比较合适,就突然改了行程,以及加上了这次歙县之行的意外景点——唐模。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门票八十,不分淡旺季。此次黄山之行很大一感受就是门票普遍较贵,对比下来,西北之行很多大景区门票也不过几十块钱,而这里动辄一个古村上百的门票也是挺让人吃不消。
檀干园的过往
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爿当铺,时称36典。其母想往杭州西湖游览,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娱乐,并报答乡邻相助之恩。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
溜溜达达逛唐模
棠樾牌坊与徽州古城
棠樾牌坊已经成了歙县的代名词,是到了歙县不可不看的地方。但是如今棠樾牌坊和鲍家花园绑成了一个景点,又是一百门票……我勒个去鲍家花园本来是清代的私宅,毁于太平天国运动,我们今天能见到的也都是复建的,里面最有看点的是各种盆栽艺术,但是我没咋拍照。逛了一圈就从东侧的小门出去,来到了棠樾牌坊景区。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还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故事。说实话……那些贞节牌坊,也是古代残害妇女的见证啊!动不动就为夫守寡几十年,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成才,一生的价值就是为了夫家和孩子,就做到了感天动地感动自己。还好当代女性在社会价值和人生观上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是那些残余的糟粕思想还是停留在很多人的价值观里,只能靠时代去慢慢冲淡了。参观完牌坊群,就坐上了前往徽州古城的公交车。本来已经做好又是一百门票的打算,不过在公交车上和当地人闲聊,得知你只要直着眼睛装成本地人直接走进古城就行,一百门票压根也不值。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果然奏效了!……啊抱歉大家忽略我吧,我不是故意教大家逃票的……
误入渔梁深处
以前早就听说在歙县还有一处翻版“都江堰”——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大坝,这次歙县之行就将渔梁坝所在的渔梁村也划入计划之内。从徽州古城有公交车可以直达渔梁村,但是步出徽州古城后,意外发现村边有一条江,高德地图上显示是练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到这样的县城步行,高德地图你值得拥有!),正好刚吃过午饭,就沿着江边溜达。江边风光灰常不错,举首四望,气象万千,尽收眼底。水面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恬静安闲。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个景区服务处,旁有一指示——渔梁,心想莫不是再往前走该收费了吧?看到有些老人在旁边进出,我就当没看到指示,依然往里进,没有阻拦,就进入了村中……对,我想说逃票又成功了,我不是故意的……
歙县的最后半天
刚进村没走多久,就听到巨大的水声传来,按照高德地图上的指示,猜想渔梁坝应该不远了,果然,拐了个弯,在河面上看到了这一“江南都江堰”。渔梁坝在明朝时修建,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类似于中国古建筑里的榫卯结构。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此外,坝中间还有开水门,用于排水。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