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法门寺
说起来小浅我来西安已经快要二十年了,一直还没有去过法门寺呢,早些年没有想着去,后来想去的时候听说商业开发比较厉害,又失去了要去的兴致。这次因为旅游年票上法门寺免费,嘻嘻,那就去看看吧,占点便宜。这段时间因为旅游年票免费,大唐芙蓉园和海洋馆频频传出沦陷的消息,所以周六就决定早点从家走,免得换票的时候排长队。等我们到达停车场的时候,哇塞,已经好多车了啊,我觉得我十点到那里不算晚,原来大家都好早哇。他们换票窗口多,所以并没有出现排队的现象。我们本想直接从老门进去,可以少走一点路,在到法门寺之前给客服打电话询问得知,旅游年票只能在新的大门那里换,没办法,只好去了新大门,但是可是我们同事却在周日那天在老门那里也换了票进去,我去,这是什么道理。说到这小浅我必须要再吐槽一下,从出口出来还要穿过他们的商店,里面卖的物品都是大同小异,逛完一圈下来,本来就累的很,却还要在商店中绕来绕去,到停车场要绕好大一圈,很是无语啊,那会儿小浅我啊真是恨的想骂人。再次提醒以后要去的车友,尽量不要从新修的大门进,从大门到合十舍利塔的路又直又长又宽,看着舍利塔没有多远,其实走起来很远很累。有这体力不如在老法门寺那边多看看。如果一定要从新门进,那选择坐一次电瓶车吧。吐槽结束,言归正传。我认为法门寺还是值得一去的,这值得是给老法门寺的,东西展厅和珍宝馆展出的每件物品都精妙绝伦,堪称瑰宝。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这里还出土中国唯一的佛祖佛指舍利,又称灵骨,还有三枚影骨舍利,四枚舍利在佛教徒心目中是同样的神圣。它们的关系正如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说:“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佛光大道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一山四海会,一指法门开,一脉传如来,占地约1300亩,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他曾主持设计台湾中台禅寺及目前全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台北101”等著名建筑)。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老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北十公里处。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 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初称“阿育王寺”。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因出土了目前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而享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美誉。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结为舍利,为弘扬佛法,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阿育王将佛骨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即为其中之一。现存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是佛陀唯一的指骨舍利,据考证于战国时期由西域辗转传入中国建塔密藏。元魏时代首次开塔供养,唐代八位皇帝六迎两送每三十年迎佛骨供奉,盛况一时,后历经战乱、毁佛、洪雨、地震等灾害几近失传于世。后来,佛指舍利藏隐于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地宫后室密龛内长达1113年,直到1987年发现地宫,2499件盛唐皇室供佛珍宝簇拥着佛指舍利穿越千年重现于世。 随着地宫的开发,舍利的出世,唤醒了沉寂千年的法门寺。在佛教界人士、学者、专家、信众、政府的共同关注下,法门寺正逐步恢复其世界佛教祖庭的地位。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震波波及到了扶风,法门寺塔西南面第二层砌砖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严重倾倒,此后,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与垮塌,至1981年9月时,塔顶已自行跌落,只残余半个塔身孤零零地危立于残破砖石台基之上。1988年重建的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样式修建,砖塔也被改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地宫
在佛塔倒塌后,决定使用把塔拆除重建的方案。因为这次重修,一个埋藏了1000多年的绝世秘密终于重见天日。法门寺地宫,发现于1987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面积31.48平方米,地宫中发掘的2499件大唐珍宝簇拥着4枚佛指舍利重回人间。谓“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是一部追溯历史文化的佛教“史记”,也是一幅再现佛教圣地的历史画卷。
四股十二环锡杖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锡杖指头部挂环的杖,为比丘行路时应携带之具,为佛教最具权威的法器,有多股、多环之分。用以驱赶虫蛇,或乞食时振动有声,使人闻知。其用法极为严格,如见佛像时不得使杖头有声,不得以杖指人,或画地作字。据《锡杖经》记载,释迦佛持四股十二环锡杖,四股十二环则代表佛教教义中的“四谛”和“十二因缘”。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系唐懿宗皇帝为迎送佛骨舍利而敬造,为佛教世界最高权威的象征。这枚锡杖长196厘米,重2390克。整体造型精美,金碧辉煌,古今罕有其匹,比现藏日本正仓院、被称为“锡杖之王”的二股六环白铜头锡杖(总长178、杖头高21厘米)的等级更高、形制更宏伟、工艺更精巧,堪称佛门奇宝,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锡杖之王。
汉白玉阿育王塔
汉白玉阿育王塔,由塔刹、塔盖、塔身、塔基四部分组成。塔基较高,为数层莲瓣相叠的须弥座,每面束腰处雕有三个金刚力士兽面。塔身四面通体彩绘,每面中心各雕一门,门两侧各雕一尊菩萨像。从塔上雕刻的八尊菩萨风格及此器造型看,当为盛唐时期雕造,而在晚唐咸通年间入藏佛骨舍利时重新彩绘。
展厅宝物
捧真身菩萨,出土于地宫中室汉白玉灵帐之后,高38.5厘米,重1928克。钣金与铸造成型,纹饰鎏金。取法于吉祥天女造型,由菩萨和莲台座两部分组成。菩萨高髻,头戴化佛宝冠,上身袒露,斜披帛巾,臂饰宝钏,双手捧上置发愿文银匾的荷叶盘,下着羊肠大裙,双腿左屈右跪于莲花台座上,通体装饰珍珠璎珞。莲座呈钵形,顶面覆莲座上刻一圈梵文,四层莲瓣,上两层莲瓣内錾饰菩萨和声闻伎乐像,中部錾四天王像,十分华美。银匾上发愿文点明了唐懿宗乃至唐代诸帝迎奉法门寺佛骨有四个动机和心愿:一是供养,二是护国,三是忏罪消灾,四是增福延寿。这是法门寺地宫内惟一有皇帝名号的文物,制作精巧,工艺独特,装饰华丽,特别是人物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堪称地宫出土文物中的极品。佛菩萨作为供养器,是唐代皇室供佛的一大特点,也是唐皇室礼佛仪轨的真实反映。
八重宝函
八重宝函,出土于地宫后室,为法门寺文物中最为精美、等级最高的一套舍利容器。除最外一重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出土时已残坏外,其余七重均保存完好,由外及里依次为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素面盝顶银宝函、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盝顶纯金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八重宝函层层相套,锁钥具全,宝函上文化内涵丰富,人物众多,纹饰华丽,工艺精湛,其上錾刻丰富的密教坛场、造像等,庄严肃穆,是研究唐代佛教及密宗曼荼罗的重要资料。1987年5月5日凌晨1时,正是阴历四月初八,即佛祖2552年的诞辰日,考古专家在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内发现第一枚佛指舍利。舍利高4.03、宽2厘米,重量16.2克。玉质,管状,色白如玉,内壁有七个褐黑色小圆点,形状如北斗七星。
宫廷茶具
宫廷茶具,从这套茶具中可以推知,唐人“吃”茶的过程是,先把茶叶从茶笼中取出,经烘烤后,用茶碾子研碎,再用茶罗子筛过,将细茶末收入由框、罗、抽屉组成的抽屉中,水烧开后,先取出茶末,兑水,在茶盆中调成糊状,再加进盐、姜、葱、椒等调料,冲水,然后用茶碗分盛,茶碗下垫茶托,端起来吃掉。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