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岁月轮回,光阴流转,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春节时,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心中那个想要远行的小恶魔又苏醒了,蠢蠢欲动。如果可以,我想驾车去远行,一路狂奔,远离雾霾,去呼吸纯净的空气如果可以,我想来一次不一样的旅程,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我的行程我做主如果可以,我想去洱海边,悠闲懒散的把日子过成一首诗如果可以,我想去瑞丽,驻足于庄严的国门,在畹町桥缅怀历史如果可以,我想去腾冲,看看热海的滚滚大锅,感受不同的心跳如果可以,我想去老姆登,在这个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小村庄体验怒族风情如果可以,我想去知子罗,在这座废城感受历史的记忆时光的定格如果可以,我想去丙中洛,在人神共处的世外桃源放空自己就这样在山和水,风和云之间,轻轻呼吸着,柔柔拥抱着,享受风花雪月的浪漫,感受时空两忘的恍然
出发,在路上
春节是一个团圆、阖家欢庆的日子。“有故乡的人回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小浅我有故乡,但是因为已婚,今年得要去婆婆家过年,于是和墨墨计划利用这个假期带着公婆外出旅行,一家人在外过春节。有些地方你没有去过,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期盼,你知道此生必去,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云南。“风花雪月”是这里旖旎风光的四大景致,当地便有民谣“身披下关风,脚踏苍山雪,早看上关花,晚观洱海月”。好吧,我们就去这里。规划好行程后,全家就上路了。此次行程共历时14天,总里程5750km。我们是腊月23小年这一天下午出发,25下午到达大理,这三天就纯粹赶路了。
大理篇
大理古城始建于唐大历十四年,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号称西南边陲的“六朝古都”。唐宋五百年间曾是云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内青石板铺路,南北东西走向,如棋盘般纵横交错,青瓦白墙,古朴别致。大理古城外雄内秀,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1月底的大理白天很暖,在这里太阳毫不吝啬自己的光芒,一缕一缕照射在这座惬意的古城之中。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座古城中悠哉悠哉的闲逛着,看到好吃的就买点来安慰一下嘴巴,这种随意逛吃逛吃的生活,简直是最适合小浅我了。
苍山属于横断山系云岭山脉中支的南端,是显著的地理分界点。苍山的西北,是海拔4000米以上,绵延千余公里的青藏高原。苍山的东南,是平均海拔2000m 的云贵高原。由于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在苍山结束,苍山以南,再无山脉达到3500m高度,因此苍山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檐”。苍山也是大理的圣山,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出现了6个强大部落,史称“六诏”。公元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它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公元738-902年)。南诏国时期,南诏王异牟寻效仿中原,敕封四渎五岳,苍山被封为“中岳”,成为圣山而受到当地人尊崇。苍山共有3条索道,如果要到达最高点洗马潭景点,就需要坐洗马潭索道。洗马潭索道分为两段,半程是到达七龙女池。我们去的那天因为山上大风,七龙女池往上的索道关闭,只能舍弃洗马潭,在七龙女池游玩一番。从索道下来到七龙女池还有1.5公里的下山步道,坡度很陡,走起来也挺累的,想节省体力的小伙伴们可以选择坐观光游览。
在大理古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游览完苍山,就启程去往洱海边。因为双廊到处在施工,所以我们选择了住在挖色,挖色没有双廊和大建旁村繁华,但是胜在安静,停车方便。我们在挖色菜菜家客栈住了3个晚上,早晨被海鸥声声唤醒,看阳光慢慢洒在清澈的海面上,将湛蓝的海水变的波光粼粼,傍晚坐在阳台看着夕阳落下,星星升起,生活就是这么惬意。洱海虽然称之为海,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没有见过海,对大海无限向往,因为其形状像一只耳朵,所以取名为洱海。洱海静静的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苍山环着洱海,洱海枕着苍山,眺望湖面,云水相接,湖泊、小岛、渔舟、林木、村舍散落分布,海鸥不时的掠过水面,真是船在碧波漂,人在画中游。清晨,晨曦飘渺,她是一首诗傍晚,夕阳余晖,她是一幅画入夜,星光璀璨,她是一首歌
环洱海最美丽的的一段就是从挖色到双廊,给父母租了一辆四轮老年车,200元一天,老两口环海浪去。我们两个租了一辆电动车,和墨墨童鞋开始环洱海追风,看光线折射的变化洒在清澈的洱海上,看碧波荡漾的海水与蔚蓝天空交织,看海鸥在海面蜻蜓点水般掠过,一静一动之间,让人心神荡漾。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明信片,可以毫不在意相机是否好相机。电动车上那人儿笑脸明媚,那份纯粹,那份自然。不过有着明媚笑脸的人儿只有坐在后座的我,冬天的早晨骑电动车还是很冷的,把司机墨墨给冻的,骑一会儿就要停下在太阳下晒一会儿
南诏风情岛在洱海三岛中独占水头,近百亩海岛面积,静卧在蓝天之下,碧水之中的洱海上游,岛上风光旖旎,海天一色,风月无边,水与情长。
整个崇圣寺气势恢宏,所有寺庙都依山而建,三塔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历史变迁,即使被不断的灾难侵袭,即使有一点点倾斜,如今依然相伴威严挺立。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喜洲拥有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在村中的小巷穿行时,不论是老房子还是新建筑,大门的门楼都有着精致的雕刻,墙和照壁上有精美的壁画。古镇的美是一种古朴的,是浓厚的白族文化结晶
苍山深处有一坝,因花得名“花甸坝”。坝生花海成一溪,又因花名“万花溪”,溪出深谷分十八沟,沟沟穿喜洲市集而过,汇而成湖,因龙得名“龙湖”,湖入洱海,堆沙成州,状如长舌,俗称“海舌”。海舌公园中到处可见枯树朽木挺立在洱海中,仿佛在沧桑的诉说着往昔岁月里孤独而古老的故事。
走完这几天的行程,在回客栈的路上,想到如果让我选择一城终老的话,我一定要选择这里,即使只是喝喝茶,发发呆,也不会觉得把时间浪费。
瑞丽篇
瑞丽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是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瑞丽还是中国17个国际陆港城市之一,也是中缅油气管道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其东连芒市,北接陇川,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是中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在瑞丽有一条边贸街,据说平常很热闹,我们去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店铺都关门了,但是在里面却有一条短街熙熙攘攘,全部是缅甸人,我和墨墨在中间走着,显得格格不入,好像我们才是外国人,当时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也没敢拍照。后来查地图也没有找到这条街的名字,有知道的朋友请不吝赐教。
姐告口岸为为国家级的边贸口岸,是中国对缅贸易陆路通道最繁忙的地区之一,国门对面是缅甸木姐镇。姐告口岸分为三座宏伟建筑,依边境而建,中间为主国门,右边为货物通道,左边为人员通道。在主国门旁边有免税店,旅客可按规定购买进口商品。
一寨两国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 号界碑旁。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称为芒秀。景区内有一寨两国水井、一寨两国秋千等景点。“一荡两国”秋千坐落于国境线旁,对面就是缅方的芒秀村,坐上去轻轻一荡,便可瞬间“出国”。边界无天然屏障,因此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寨子里的两国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和睦相处,世代相承,传为佳话。由于中国的学校条件较好,缅甸那边的孩子到中国来上学。学校里两国的孩子待遇是一样的。每天,缅甸的孩子跨过国界,出国上学,下午放学又回国。。。。
畹町桥位于畹町市区一侧,是中缅两国交界河上的界桥,也是中缅两国人民通商互市、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其在我国抗战史和外交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扬名海内外。畹町桥是祖国西南之门户,320国道之终点,滇缅公路之锁钥,中印公路之纽带;它北抵昆明至上海,南下缅甸腊戌通仰光,溯西北而上可达印度。畹町桥,是一座抗战名桥,是远征军出征之桥,也是周总理和缅甸协商重建的桥。1938年8月,“滇缅公路”全线贯通,成为当时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畹町桥则成为“滇缅公路”的交通枢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出海口,滇缅公路成了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援助中国战略物资的唯一陆上通道,畹町就成了中美英三国盟军的大本营,物资的集散地,每天有成百上千辆军车从这里将物资运往内地,几十万中国远征军从这里出入国境,畹町才开始发展起来。畹町河对岸是缅甸的九谷镇,两国鸡犬之声相闻,边民自由往来,友好互市。许多边民都有跨国姻亲关系,如混板寨仅有50余户人家,跨国婚姻就有20余户。
腾冲篇
我们是大年三十这天来的腾冲,感觉腾冲旅游在这几年迅速火热了起来,这次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去了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点,热海。热海绝对是个神奇的地方,整个山上到处都热气腾腾冒着气,云雾缭绕犹如仙境。 热海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有气泉、温泉群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热气将这里笼罩在一片白雾之中,到处都可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我见到的最高温度是98℃。热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滚锅,另外还有眼镜泉、美女池等,每个泉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腾冲是徐霞客人生旅历的最后一站,他当年也曾到过热海,对蛤蟆嘴有过精彩描绘。“溯小溪西上半里,坡间烟势更大,见石坡平突,东北开一穴,如仰口而张其上腭,其中下绾如喉,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橐鼓风煽焰于下,水一沸跃,一停伏,作呼吸状。跃出之势,风水交迫,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尺,坠涧下流,犹热若探汤。或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
下面四张图,描述了一个鸡蛋的朝圣之旅的故事,听小浅讲来:在火山的深处有一个蛋族,他们的祖先有一个千年的传说,在正午的阳光下,经历艰难的爬山跋涉,进入山顶的大滚锅,就可以变成一颗主蛋,永留英名在蛋族。
到酒店住下,前台姑娘跟我们说,腾冲在放鞭炮后他们之间就不互相串门了,街上的餐馆也很少有开的,这会儿下午4点半,我们就赶忙到超市去准备买点饺子,哪知超市已经关门,好不容易在一家购物中心赶在关门前买了几包速冻饺子,虽然在南方过春节,嘻嘻,我们也要吃这传统的饺子。
在这除夕夜,小浅我给我们送上祝福:愿时光静好,愿岁月安暖,愿年年岁岁,愿岁岁年年,我们都能幸福安好!!我们干杯!!
老姆登篇
在出发前做攻略的时候,看到老姆登的名字,让我激动了好一番,大年初一,终于出发要去往我神往的老姆登了。这是一片未被商业侵染的的神奇土地,人神共居,古老且神秘;这是一片和谐共存的世外桃源,人间天境,惊艳且自然。没有什么语言能够准确的描述她,但见过她的人,无不被她的“容貌”所折服。这个地方就是怒江,云南省的怒江州,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千百年来,纯朴的僳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藏族等同胞共同守护着这片不大的土地,他们和谐共存,或信仰藏传佛教、或信仰佛教、或信仰基督教、或信仰天主教,中西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于是,外人把这里称作“人神共居”的地方。雄伟的雪山、幽深的峡谷和奔流的大江等特殊地理环境以及交通的不便几乎让怒江州与世隔绝,这里的人们择水而邻,依山而居,世世代代过着与世无争的纯朴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丙中洛、秋那桶、老姆登、雾里村、罗锅箐等一个个让外人羡慕不已的世外桃源。
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离著名的“废城”知子罗仅4 公里,这里背靠碧罗雪山,山脚是南北走向的怒江大峡谷,村落里坐落着基督教世界闻名的老姆登教堂。教堂前一湾碧水,神山、圣树、白云和教堂倒映在水中,更远处是高黎贡山上五座山峰连接而成的皇冠山,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变化万千,宛若在云端之上,也被成为行走在云端的老姆登。
怒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怒族因为没有文字,很多古老的歌舞文化就这么跟着逝去的老人一起正在慢慢消失…我们住宿客栈名字为怒苏哩150客栈,客栈郁伍林老板正在为怒族文化的传承而努力,他现在是能多学就多学,向郁老板致敬。
知子罗篇
知子罗,这座怒江大峡谷里的老县城,曾经是怒江州府所在地,早期还是茶马古道上怒江通往外界的重要驿站,如今,却成为一座被废弃的空城,寂静的坐落在碧罗雪山上。废城,这是外界对知子罗常用的称呼,小浅我却更喜欢另一个称呼“记忆之城”。1000多年前,远古氐羌系统中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越过碧罗雪山,从澜沧江两岸来到怒江上空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自称“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居住在更高处、同为乌蛮部落后裔的傈僳族下来赶集,用傈僳语称赞它“知子罗”,意思是“好地方”。知子罗极好地保存着上世纪80年代普通小县城的风貌,因为地质学家预言,由于地质的运动,山体滑坡会导致县城所在地被掩埋,所以县城整体搬迁,碧江县从此在中国地图上消失了。对这个曾经是州府所在地的“废城”,完整保存了当年的模样,曾经的县城里那些曾经时髦的建筑也依旧安静地矗立着,尤其是曾经作为县图书馆的八角楼,依旧高耸在半山腰上,俯视着涛涛怒江和对面的高黎贡山。
丙中洛篇
大年初二,跟客栈老板告别后,继续北上。
丙中洛四周被群山环抱,东边是横亘怒江峡谷的碧罗雪山,北边是雄伟的石门关峡谷,西边是纵贯怒江峡谷的高黎贡山和著名的格瓦卡普神山,南边是贡当神山。形成了“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奇特自然景观。丙中洛也是进藏最艰险的路线丙察察的起点。
“丙察察”线东起云南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经西藏东南处的察瓦龙,再到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县,是一条原始简易道路,也是我国内地目前进藏的第7条公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进藏路线中最为艰险,同时也是风景最为原始优美的道路,被网友称为“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景”。其中最艰险的路段是漫长的悬崖砂土路和滚石坡地段,以及闻风而起的大流沙。现在的丙察察正在修路,到处可见施工工地,估计过两年路就会修好,那时候可能也就少了穿越探险的那种刺激了吧。我们这次只往前走了一小段,过了林芝木材检查站往前开了10分钟路程就返回了。
秋那桶村位于山谷中,所有的房屋依山而建。四周山坡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山脚下间或着几块绿油油的麦田。通过高山的豁口远远可望见那长年积雪不化碧罗雪山。进秋那桶村只有一条窄窄的山路,错车太困难,墨墨一直把车开到山顶才找到了一处掉头的地方
在雾里看雾里的梦幻田园风光。雾里是丙中洛田园风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村寨,这里风景如画,怒族人的木屋错落有致的矗立在田野上,伴着袅袅的炊烟,静谧和谐的美感油然而生。茶马古道。丝绸与茶马,荒漠与高山,一个穿在身,一个饮在喉,都有无数的传奇。何况茶马走在怒江的峭壁边。
返程篇
大年初四,开始返回,初五六两天正遇上返程高峰,路上走的那叫一个痛苦。
初六果断选择绕西康高速返回西安,被堵怕了,不敢走西汉高速了,那可是有名的事故多发高速
初六半夜,平安到家,嘻嘻,高速还是花了9.5个大元。虽已离开,永难忘怀。如果可以,以后我想走一趟丙察察。本帖结束,谢谢!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