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子肉的前世今生
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当时大学刚毕业的我,有幸做为最年轻的编委参与《齐鲁饮食文化大典》的编撰工作,记得主编问我,“你认济南的名吃是什么?”,我不假思索的回答“把子肉!”。这段对话一时成为编辑部的笑谈!时光荏苒,如果今天还有人这样问我,恐怕我的回答依然还是如此!为什么把子肉会在我的饕餮生涯中留下如此至深的印记?恐怕还是因为山东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性格使然,我一直以为,三五好友、天为幕地为席、天籁美女相伴、纵声畅议古今、一碗烈酒一口肉,这才是人生一大快事!而唯有把子肉、酱牛肉才与此景相衬。把子肉之名的来源,现在无论百度还是民间,都以三国刘关张结拜时所煮之肉为把子肉的起源,这基本上是讹传、谬传。根据我们当年的研究,把子肉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原先煮把子肉之前,要先拿蒲草或者麦草把五花三层的猪肋条肉片捆扎起来,防止在煮肉的过程中把肉煮碎、煮烂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措施而得名的。在山东某些地方,捆扎成堆也被称为扎把子,因此得名把子肉!关于把子肉更多的前世今生容我慢慢道来。
如何吃到把子肉
其实,把子肉并不是济南的专利,鲁南苏北地区都有把子肉的身影。现在在民间与饮食文化界一直有个争论,就是哪里的把子肉是真正的正统!其实,在我看来这种争论实在没有必要。济宁的把子肉也叫甏肉,是在炖肉时同时炖上海带结、豆腐、卷煎、面筋、鸡蛋等等辅料,口味虽然接近,但味道更加复合,肉香不够醇厚。徐州的把子肉就更复杂一些,是把五花肉与排骨整在一起炖出,其他辅料也不少,口感上与甏肉更加接近。不管这三种把子肉有如何的区别,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好吃、都为当地人所接受、喜爱,这就足够了!在济南的把子肉爱好者,非常热衷为各个有名的把子肉铺排名,争来吵去一直也没有定论。在此我冒昧的为外地的朋友推荐一下吧。来济南大明湖是必去的,从大明湖东南角游完出来,过马路就是县东巷,那里有一个苏家米饭把子肉铺,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我个人感觉,那里的把子肉还算正宗,值得尝试。另外一个就是老兵把子肉,老兵把子肉的口味偏甜,已经不算正宗的老济南把子肉了,但经营正规、干净卫生、口碑很好,南方的朋友来了济南可以去尝尝看。老兵把子肉现在有三家分店,百度或者高德地图都可以搜到。来济南吃把子肉不要怕被骗,一般把子肉每块是五到十块钱,肚量小的女孩子,一碗饭一块肉,加上一个小菜,十块钱左右绝对饱饱的。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