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风和日丽。自驾出游,不胜惬意!浮梁古衙,江南第一。廉政文化,自古有之。古衙探寻,颇有收益。拙笔成记,以飨五一!
有人说:旅游是一种疾病。一旦感染了,你就再也无法摆脱它。它还是一种传染疾病,最后你可能会把这种病传染给其他人,你自己根本就不想从中解脱出来!我非常赞成这种说法,因为我就是一个染上这种疾病的人。还没到节假日,就总想着该去哪里玩玩。 春节假期自驾南国,回来后写了第一篇游记。《汽车之家》不但给我设为“精华贴”,还推荐上了首页,心里颇有点小得意。就想着今年五一就宅在家里算了。可一到五一,心里就痒痒的。节假日宅在家里,那不是我的风格呀!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天公作美。晴空万里,真是个出游的好时机。没做太多的考虑,也没做太多准备,临时决定自驾一日游,目的地——景德镇浮梁古县衙。
九江南上G70福银高速走金三角互通转G56杭瑞高速,不到两小时的车程,景德镇北下高速,十几分钟的市内道路便到达浮梁古县衙景区大门。
浮梁古县衙为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衙,也是全国仅存的几处古县衙之一, 198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东侧按察院配套,可全面反映封建社会统治体制。 唐朝元和 11年(公元816年),因水灾,迁浮梁县城于现浮梁旧城处,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至民国四年,长达1100余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浮梁以瓷茶互利、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格局在各个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次被钦点为五品县衙,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新昌改名为浮梁,为上邑(即五品官衔);县衙内存有一块乾隆33年的“奉旨碑”--- “特调浮梁正堂加五级”;明间背檀坊下书有“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权知浮梁事张,毛公建” ,钦赐五品,为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 现存浮梁古县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 170年,占地64495平方米(95亩),规模宏伟,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有“中国第一县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称。现保留中轴线上的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庄严和轻松并存,厚重与俏雅生辉。游历古县衙,在欣赏“奇妙”建筑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封建衙门官府威严气派。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杖、官轿、夹棍,“帝制早废,县衙犹存”,“珍贵史迹,进门有益”,游客至此,既可以领略古代衙府的风貌,了解封建社会衙门的历史、政治、文化知识;也可以寓教于乐,过把古代五品知县瘾,置身其中,穿越岁月时空走廊,寓教于游玩之间。
历史文化长廊:历史文化长廊以贴地文化瓷砖展示千余年来浮梁的典故、历史和相关事迹,充分展示浮梁文化的发展历程,突出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多个板块表现浮梁瓷、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由古代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在这里既可以享受茶文化的熏陶,也感受瓷艺术的丰富。两边铺筑雨花石健康道,以精湛的陶瓷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园林景观构成了世界独特的风景线。
城门楼:城门楼高 15.6米,由城墙、主楼和角楼组成。主楼座落在8米高的城墙之上,更显其巍峨高大,雄伟壮观。城墙巍巍耸立,外涂朱红,下筑券 门洞 ,洞顶甚高,底阔 3米多。城墙内外两侧,各有砖砌台阶,曲折通上墙顶。墙顶四周砖砌围廊,中部为主楼。门楼面阔5间,进深3米,重檐三滴水,歇山顶。三层檐下,四周有红色廊柱。上两层廊柱间置木栏板。楼内无柱,梁架结构简洁,联结严实。城墙两侧各有一角楼互为对称。主楼与角楼是城内唯一的高层木结构建筑。登上城门楼可一览古县衙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以下图片为县衙中轴线右边的侧院建筑。
千年红塔:巍峨耸立的宋代红塔有“江西第一塔”之称, 1959年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塔共七层,从地坪至复盆顶塔高37.8米。塔身皆用大型青砖实砌,每层均用青砖叠砌出外挑平台,不设钩栏。 红塔反映了北宋初期塔的建筑外貌和艺术造型的时代特征,是座具有融合中国古塔特殊风格和江南建筑特色的佛塔。 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也是古老浮梁的象征、历史的见证。
千年瓷坛:千年瓷坛从 2003年1月8日策划和筹建到竣工开坛,历时1年零9个月。它的主体结构由水车、水碓、古驿道、古码头、古窑、瓷鼎、瓷龙柱、擎天瓷柱八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5476平方米,整个造型为外圆内方,体现了“天地合一”的儒教文化色彩。
景区内游览了近两个小时,还看到了古县衙里的升堂表演。临近午后,出了景区,景德镇市内用了中餐,原路返回。 此次出游,只有一日。所游景点,仅此古衙。时间虽短,收获颇多。衙内楹联,印象深刻。期待下次,出游再记。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