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今时古寺中, 人面牡丹相映红。 今昔欲往不得闲, 夜半家中想花容。 -----忆双塔寺牡丹 前几天刚从河南焦作回来,焦作离洛阳很近,公园里也种植牡丹花,我离开时,那里的牡丹花已经过了开的最盛的时候。我们太原也种植牡丹,但是花期要比洛阳大概晚十几天,五一节左右正是开地娇艳的时候。太原牡丹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迎泽公园、晋祠公园和双塔寺。这三个地方的牡丹我都去看过,要论规模,当属晋祠公园。但我还是觉得双塔寺的牡丹最好,因为那里的牡丹已经有400年的种植历史,品种也比其它两地的多得多。今年五一因亲戚家孩子结婚,没顾得上去赏花,只好在家里翻看以前的照片过过眼瘾了。 双塔寺本名永祚寺,寺内的双塔是过去太原的地标建筑,所以人们都称其为双塔寺!“永祚寺”之“永祚”二字,语出《诗经·大雅·既醉》中:“君子万年,水锡祚胤”句,“永祚”就是“水锡祚胤”的略写。《尔雅·释古》说:“永,长也;永,远也。”《说文解字》说:“祚,传也;祚,福也。”《晋书·乐府》说:“永祚,犹远祚也。”可见“永祚”一词,似有“永远传流,万世不竭”的意思。永祚寺始创于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初名永明寺,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五台山高僧福登和尚奉敕续建,易名永祚寺。清初又续建了山门,完善了禅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规模的寺院。寺院由上、下两院组成,建筑前低后高,错落有致。寺内古建筑大部分完成于明代,是太原市城区现存的主要古代建筑群和游览胜地之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寺的建筑方位,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背拥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带。身临其境,凭着古老的塔身,可广瞰古城太原之全貌。 寺内广植牡丹,五一前后,花团锦簇,游人如织,是暮春赏花的好去处。【门票】旺季30元,淡季20元【交通】市区内乘坐812、820、873路公交到“双塔寺”站即可;自驾的话建议走东中环,不堵车。【景区看点】双塔,有一座可攀登;三圣祠,砖砌无梁建筑,国内实属罕见;碑廊,古今名家书法碑刻;牡丹,40多个品种,历史最久的是大殿前明代种植的紫霞仙。【建议】五一前后去最为适宜;另外双塔寺离太原服装城很近,那里是山西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有购物需求的可以去转转。
国色天香牡丹花
永祚寺院内的牡丹主要种植在大雄宝殿前的三个院落里,有姚黄、魏紫、赵粉、豆绿、状元红、青龙卧墨池、碧雪丹沙等40多个珍贵品种。更可贵的是有数十株明代牡丹,品名叫紫霞仙,也叫紫云仙。这种牡丹种植年代久远,较为稀少。花型为单瓣,花期较长,在众多牡丹品种中,它开花最早。花朵硕大如盘,初开时花瓣呈肉红色,馥郁芳香,为玫瑰香型,盛开之际呈淡紫色,馨香更浓;临近晚期则为正紫色,是牡丹品种中的佼佼者。植于寺院大雄宝殿前的紫霞仙牡丹,经历了数百个春秋的风霜,老干虬枝,依然苍劲旺盛。在这里牡丹已不单是民俗文化中富贵的象征,而且更重要的是寓有静候“东南之气”到来之意,一旦东南“温厚之气”到来,紫霞仙会率先绽放,预示着文运昌兴的境界。如此神奇的牡丹,却不能目睹其盛放的整个过程,实为憾事!
砖砌无梁殿
福登和尚计划中的寺院除目前现存的三座大殿外,还有天王殿、后院门庭、前院诸殿和山门的殿堂。然而,终因其年迈体弱,积劳成疾,没有完成宏愿。 塔院现存双塔、过殿和后殿。后院现存大雄宝殿、三圣阁、排堂、方丈等建筑。寺内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皆系无量殿形制,以青砖雕仿木结构建造。
凌霄双塔,老太原地标
凌霄双塔,还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别称——文笔双峰。大部分人都以为二塔同时创于世,其实并非如此。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创建于先的“文峰塔”,一个是继建于后的“舍利塔”。“文峰塔”是风水塔,即为补辅该地的地形缺陷,是为振兴地区文化而建的一种带美好愿望、寄托和精神作用的标志性、欣赏性建筑。它的造形虽然取之于佛教的浮图,但是,与佛的教义和佛门没有丝毫的关系。“舍利塔”则是佛门的圣物,是奉供佛舍利子,藏佛经,受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的宗教建筑。
双塔寺最好四月底、五月初去,赏花观景,一举两得,只为观花,花门票不值,晋祠、迎泽公园都有免费的牡丹园,规模也都不小,只是品种少点。只为观景,景区不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转完了,似乎也有点对不起门票钱!呵呵,拙见供参考!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