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游记
2017年春节假期,我和家人去皖南自驾游了一番,其实早该写下这游记,无奈本人秉性比较懒惰、散漫,一直拖拖踏踏至今,每每看到照片总觉得说不过去,那么这两天就完成这早该完成的事情吧…… 对于此行的目的地我并不陌生,可以说是故地重游,宏村、西递、黄山皆为我大学二年级水粉画写生住了半个月的地方,时隔约十几年光景,地头金灿灿的油菜花后面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高耸的马头墙、精细的石雕砖雕门楼、木雕屋梁、四方的天井,无不时刻浮现在脑海,背依青山,一弯清水自门前流过,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皖南的徽州有那么美吗?闲话不多说,开始正式的游记,美不美您看了再评价。(依然手机随拍,没有专业相机对画面的细腻表达,见谅!)
第二天(正月初一),合肥——宏村,373公里,住宏村。
我们选择了导航给出的第二备选方案,要绕一圈进入一段江西省高速,但是车少,京台高速车太多虽然路程近依然选择放弃。 路遇安庆长江大桥,可惜逆光拍不清楚桥上的鎏金大字。
皖赣省界收费站。
行驶在江西的高速路上,艳阳高照。
宏村、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那个字念yi,一声,也可叫“黑多县”,哈哈。
又进安徽省了……
下了高速,离宏村也越来越近,公路上一直风景不错。
大约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达了早已预订好的宏村徽之梦文化酒店。
安顿好车子和行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到宏村逛了。宏村门票104含导游讲解费,像这种人文景点还是要听讲解的,自己瞎逛啥也看不懂。 先上张宏村南湖的美照养养眼~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广发达之意。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因此村中人均姓汪,村中月塘畔有汪氏宗祠。 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在宏村村口,可见到两棵有500年树龄的古树。 这两棵大树,一棵是红杨树;
一棵是银杏树。
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也是宏村的“风水树”,按照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银杏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水渠如牛肠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利用自然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因此逆水而上为进村路,顺水而下为出村路。 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池塘,名为月塘,也就是牛胃。据说开挖月塘时,很多人主张挖成圆月型,而当时的76世祖妻子“重娘”(胡重,由西递嫁入宏村,村内仍可见供奉其画像)却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因此月塘呈现给世人的就是现在的半月形。
村南的湖泊“南湖”,俗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泛舟,情趣无穷。
水圳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再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濉(sui)溪,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勃勃生机,也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第三天(正月初二),宏村——西递——宏村,17+17公里,住宏村
宏村南湖美景如画,若是你来到此地,一定不要辜负了清晨宏村的美景。早早起床来到刚刚醒来的宏村,游人稀少,湖面安静的像一面镜子,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让人分不清到底是镜中水月,还是画中美景……
全村现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著名景点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皖南徽派民居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比比皆是,门楼、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历代匠人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下面上一组由民居改造而成的客栈,非常具有皖南特色。
游完了白天的宏村,那么晚上的宏村又是什么样子呢?还好宏村的实名制购票是3日内全天24小时随时可以进村游玩的,晚餐过后我们又来到村里瞎逛。虽然不比白天那般热闹,游人倒也不少。无奈不是专业机也没三脚架,只能放上几张没照糊的宏村夜景图了。
宏村说完了,再来说说西递。其实西递我们是早晨逛完宏村后上午10点多去的,因为西递离宏村很近,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一样是门票含讲解费104元。 下图为去西递路上的美景
西递,建于北宋皇祜年间,已有930余年历史,村落平面呈船形,占地16公顷。由于河水向西流经这个村庄,原来称为"西川"。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虽同为徽派建筑,西递与宏村还是存在差异的,西递人多为做官,因此村中道路多宽阔,因为要容得下人骑马通过;宏村人多为经商,村中道路较西递狭窄些。西递的建筑也较宏村的更具官僚世家的霸气。
西递村口的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石雕牌坊,通体采用当地的"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整个牌坊上下采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案,而每一处图案都蕴含有极深刻的寓意。这座胡文光牌楼造型庄重、典雅,石刻技艺出众,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其他12座牌坊均毁于文革时期,唯独这一座当时被立为反面教材才得以保存下来。
西递村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徽派建筑室内大多光线昏暗,手机拍照不理想,因此我没有怎么拍建筑内部,还是用文字了解下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吧。 徽派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可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解决了屋内采光的问题;另外,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金子)、白雪(银子),汇集于天井内,不致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徽派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好看,最重要的是起到防火防风的作用,因此也叫封火墙。古村落家家户户紧邻,防火就成了关键问题,马头墙就起到一个挡火的作用,失火时不至牵连邻居甚至整个村子。
说到徽派建筑,不能不说说门楼,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古徽州人讲究脸面,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因此徽州民居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他们大多为砖雕或石雕,雕刻工艺精湛,有些看起来气势恢宏,有些亦如小家碧玉般秀气。
走出西递村,村南有座小山,于是我们上去观西递村全景。
西递与宏村一样,村中除了土著居民外,还有很多有特色的客栈,走到村子的最东头,看到一家叫“昆仑”的青年旅社,正好我们步行的有些累了,就坐下点了一杯奶茶,挥霍一把悠闲的时光……
我是个吃货,到徽州怎能不提到徽菜呢?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南宋,起源于歙(shè)县(古徽州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彰显其特色。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徽菜的特点就是重“色”、重“油”、重“火功”,所以滋味浓郁。 臭鳜鱼、土鸡、冬笋烧腊肉、徽州毛豆腐……都没能逃过我们的嘴巴。额……光顾吃了,图都没拍下一张来,哈哈。
第四天(正月初三),宏村——黄山,54公里,住汤口镇。
因为时间比较紧,我们游黄山只有1天时间,凌晨3点半起床(呵呵,和我大学写生时去黄山玩的起床时间是一毛一样啊),摸黑开车到汤口镇提前定好的酒店,安顿好车子和行李,就直奔旅游巴士换乘点排队。 一定不要节假日游黄山!一定不要节假日游黄山
!一定不要节假日游黄山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早晨5点半,整个汤口镇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黑压压的全是人
!各种排队等汽车、缆车,从山下排队到山上再排队到山下,实在不想说,惨痛的经历
!惨痛的教训
!还好老天比较给面子,不仅大晴天,还看到了云海和雾凇!否则真想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怎么会选了这么个全国人民的大假日爬黄山?! 不多说,上黄山云海、雾凇图,缓和一下我现在还崩溃于人山人海的心情!
考眼力:下面两张照片中,你能找到“飞来石”吗?
黄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在"中华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是安徽旅游的标志。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飞升神仙,故改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被人们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以及"黄山第五绝"—冬雪著称于世。黄山的冬雪,妙就妙在与黄山的松、石、云、泉巧妙而完美的结合。 老天待我不薄,十几年前爬黄山时是大晴天,看到的是山川的本来面目,今天登黄山依旧是大晴天,却看到了难得一见的云海奇观。眼前漂浮莫测的云海,让人如临大海一般,远处一座座海上仙山矗立在云海之上,真让人怀疑是否来到了天界仙境,那一座座仙山上是否住着天宫的神仙!
黄山云海可分为:东海、南海、北海、西海、天海。莲花峰、天都峰以南为南海,也称前海;玉屏峰的文殊台就是观前海的最佳处,云围雾绕,高低沉浮,"自然彩笔来天地,画出东南四五峰"。狮子峰、始信峰以北为北海,又称后海。狮子峰顶与清凉台,既是观云海的佳处,也是观日出的极好所在。空气环流,瞬息万变,曙日初照,浮光跃金,更是艳丽不可方物。白鹅岭东为东海,于东海门迎风伫立,可一览云海缥缈。丹霞峰、飞来峰西边为西海,理想观赏点乃排云亭,烟霞夕照,神为之移。光明顶前为天海,位于前、后、东、西四海中间,海拔1800米,地势平坦,云雾从足底升起,云天一色,故以"天海"名之。
黄山上山通常有两条线路:一条从前山慈光阁上(玉屏索道),可以直接爬天都峰,下来经过玉屏楼,再往上过莲花峰到光明顶,到西海、北海,至后山下(这就是我十几年前登山的路线,不过当时天都峰不开放没去,后半段走完光明顶,到达白鹅岭、始信峰至后山下,当时1天全程腿完的,没坐缆车,真是年轻力大无穷)。 另一条是从后山云谷寺上(云谷索道),实际上是前面一条路的反走。这就是我们这次走的路线,因为人太多,始信峰也没去,过了白鹅岭直奔的光明顶,然后玉屏楼、迎客松下山,上山的云谷索道上午10点多才排到坐上缆车,只为了那短短的8分钟
。下山时,玉屏索道的队伍都快排到迎客松了
,果断决定走下山。 再让我看看天都峰、迎客松、云海的美照……
我这次只拍了迎客松,十几年前登黄山时看到的送客松如今已仙逝而去,现在黄山的送客松是后来又重新命名的一颗,感慨下时间万千的变幻,生命的来与去…… 待我们走到山下天都黑透了,大家都知道的,接下来的几天腿已废
,走路像企鹅,下楼像残疾
!
第五天(正月初四),黄山——合肥,268公里,住合肥。
由于昨天折磨人的黄山一日游,今天睡了个懒觉,中午11点多才退房返程回合肥。一路基本没拍照,一是比起黄山美景,这一路高速实在就没风景,二是腿稍微一动,那种剧烈的酸爽感袭来,你懂得
!!! 就放一张铜陵长江大桥的照片吧。
晚上在酒店看手机新闻,河南南部普降大雪,河南几乎所有高速全部封闭,真是下雪天留客!果断决定再在合肥玩一天……
第六天(正月初五),合肥—三河古镇—巢湖—合肥,149公里住合肥
早晨不紧不慢的起床吃完早餐(腿也决定了快不了),我们驱车来到离合肥市不远的三河古镇。最重要的是免费景区!停车也免费!
三河镇位于合肥至黄山、九华山的黄金旅游线上,离市区约40公里,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面积4.71平方公里,以八古(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巷、古茶楼、古民居、古庙台、古战场)诱人,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特色”。素有“游在黄山,食在三河”之誉。
三河古名“鹊渚”,也是闻名遐迩的酿酒之乡。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此全歼湘军李续宾部,取得辉煌的“三河大捷”,流下“鹊渚十里闻酒香,三河美酒醉英王”的美谈。
偶遇孙大圣,您要去哪?
仅能通过一人的“一人巷”,头对头走就“堵车”了。
杨振宁旧居,需要单独买票的,所以没进去,门口卖的“丁记米饺”超级好吃,是三河镇的特色小吃,吃了就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依然忘记拍照。
从江南水乡一般的三河古镇出来,我们又直奔巢湖而去。中国五大淡水湖分别是江西省的鄱阳湖、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省的太湖和洪泽湖,以及安徽省的巢湖。巢湖是五大淡水湖中面积最小的,这个“小”可不小,来到湖边一眼望不到边,只能看到湖中的小岛。
巢湖一周建有环湖观光旅游大道,非常漂亮。巢湖从地图上看是个“心”形,我们本想开车环湖一周,无奈巢湖比想象中大太多了,环湖大道限速60公里不敢跑快,走了快两个小时,才走了环湖大道的五分之一多点。眼看天快黑了,还是赶紧停车留影后回合肥吧。
第七天(正月初六),合肥——郑州,568公里,回到温馨的家。
7天的旅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当我们顺利回到郑州的家,再翻看此行的照片时,还是一游未尽的感觉! 终于,我也于今日,完成了这篇游记,算是对这段充满回忆的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全篇完——)
(文中多处景点及建筑介绍,均由我耳听导游讲解及百度科普结合而来,错误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