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古城
今年的大年初二,我们老俩口自驾车从北京出发,先后来到河北省的邯郸市和井陉县周边五地,游古城、探古镇、访古村、串古巷,探寻、游览古迹。
主要行程:广府古城-王金庄古村-贺进古镇-天长镇古城-于家石头村
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永年县。我们先后游览了古城墙、弘济桥、武禹襄故居、甘露寺和庙会。
广府古城墙,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原为土城墙,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开始,广平府用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等。现存两瓮城、六城门,城外有护城河和洼地环绕。
弘济桥,位于广府古城城东的东桥村,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上。该桥为明万历年间重修,桥长48.9米、宽6.82米、主券跨度31.88米、矢高6.02米,是单孔双敝肩石拱桥,与赵州桥是姊妹桥。
武禹襄故居,位于广府古城东门内。该故居建于清代,原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现分为南北三进院落,有大门、照壁、轿房、仪门、客厅、过厅、居室等。武禹襄(1812-1880)自幼酷爱拳术,毕生研习太极拳,著有《太极拳解》、《十三式行功要解》等,被尊为一代宗师。
甘露寺,位于广府古城东关。据介绍,该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几经兴衰,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寺名为“百草寺”,在隋炀帝时期被烧,唐代重建,明代重修改名“莲花庵”,之后历代多有损毁、修缮,并改名“甘露寺”。在民国时期,寺院全部被毁。2006年起重建,2014年4月建成,全寺占地200亩。
广府庙会,主要集中在东城城外护城河边的马路两侧,分布着特色风味小吃和小商品售卖点等,并设有护城河快艇游船项目、大型娱乐设施区及餐饮一条街。
王金庄古村
王金庄古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县城东南的深山里,总人口约4500余人。据介绍,该村始于春秋,盛于明清。坐落在山坡上,自下而上,层层叠叠。村内现有1条主街道、9条巷子,石板路总长2000多米。仍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有600多幢、4000多间,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随处可见石街石道、石房石墙、石碾石磨、石桥石栏等“石头世界”,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同时,村庄依山就势,垒筑石堰梯田约万余亩,成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贺进古镇
贺进古镇,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部,始建于明代,历史上曾是一个商业重镇,留下了许多古建筑,包括“北阁”和“十字阁”等。“北阁”又称“关圣阁”,建于万历三年(1575年),是武安市现存“阁”中年代最久、最古老的。大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保持有明代风格。北阁坐北朝南,面阔12米,进深12米,通高10米,二层砖木结构。拱券、券脸、内券为石券,券脸由7块券石组成,浮雕为云龙纹,龙口雕万马奔腾图,过河撞券刻有匾额“玉阙高瞻”四字。上层为关帝庙,硬山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五架梁,前出廊。立有《新建关圣阁志》石碑,落款为“皇明万历岁次在乙亥仲春吉日”,即万历三年。
“十字阁”位于村中央,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为贺进标志性建筑。门洞贯穿南北与东西,呈十字形交叉,故名十字阁。东西长8.098米,阁南北宽8.92米,通高11.7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另外西北角有附属院落一座。十字阁结构为单体建筑,由上下两层组成。上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琉璃瓦简便歇山顶,供奉有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像,两壁绘有阎君惩恶、菩萨救难图。下层为十字形青石拱券结构台基,门洞券上雕有精美图案。石拱门上方的四面分别挂有四副大匾,东曰“紫气东来”,西曰“晚霞生辉”,南曰“正阳盛世”,北曰“玄武厚德”。
天长镇古城
天长镇古城(天长古城),即井陉旧城,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部山区,绵河自西经南向北绕城流过。据介绍,该古城始建于北宋年间,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保存较好。城垣始建时夯土成墙,明隆庆三年六月大雨后,为防水患全部城墙以河卵石毛砌为壁,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石城。修砌后的城墙,墙基宽18米、高为18米、顶宽6米,有东西南三门及瓮城各一,门上均建有迭檐式阁楼,内外墙顶有垛口,东北、西北墙角之上建有望台,可俯瞰全城。
天长镇石桥,始建于清代,西端接天长镇东关的东大街,东端与河东村边的307国道相连,既是连接绵河两岸的重要桥梁通道,也是井陉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桥梁。
于家石头村
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微水镇西南,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该村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直系后裔的发祥地,全村95%以上是于氏家族。在明代成化年间,于谦之长孙于有道从井陉南峪村迁居于此,繁衍至今已24代、400多户、1600多口人。全村以各式各样的石制建筑而闻名,共有石头房舍4000多间,石板街道3700余米,石井窑池1000有余,石头碑碣200多块,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桥石栏随处可见,营造了一个罕见的石头天地,到处都是石头文化,成为河北省的一个奇特的旅游胜地。
全文结束,谢谢欣赏。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