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山爬山锻炼
2017/05/21,周日,早上起来和家里LP讨论今天的安排,临时起意去紫云山看看,立马准备开水,零食之类的,一家三口驾车走起。行车时间大约1个小时左右,路况虽不是很好,但也算通畅,未遇到堵车。即将到达景区时,有不少村民沿路拦车,说可以带人进景区(每人10元,停车10元,景区售票处每人20元),由于票价很低,所以没有打算找人带进去,但是LP说这些村民都是老人,也不容易,就答应下来了。后来就由1个70多岁的老太太给带进去了,临走还多要了点儿钱,说家里有个老头瘫痪在床之类的,也没多少钱,就给了。进了景区之后,就是随便溜达,轻度的爬山还不错,只是景区管理比较差,卫生状况也不太好,感觉没啥人打扫,也没有清晰的景区导游图或者指向标之类,全靠游客自己瞎转悠。我们还是问了问路边的摊贩才找到正确的上山路。【以下有关紫云山概况,供大家参考】紫云山,《舆地名胜志》载:“仙翁山西二里为紫云山,以山顶常出紫云也”,故名。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311国道,郑南、许南公路穿境而过,距郑、汴、洛、宛均百余公里,平、许、漯15—60公里,与尧山、少林寺、乾明寺联为一体。景区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和众多文物古迹组成,面积40多平方公里。九山谓紫云山、令武山、龟山、孟良山、焦赞山、尖山、首山、骆驼岭、书院山。五湖一条河是紫云湖、仙翁湖、天女湖、龙泉湖、六王湖、柳河。古迹有明代御封紫云书院,黄帝具茨山会大隗处,春秋老君洞,商周姜子牙故里,财神赵公明洞,楚六王冢,令武将军墓祠,宋焦赞、孟良山寨,明芙蓉洞。明代古迹除紫云书院外,明成化、弘治年间户部尚书李敏,刑部尚书辛自修,工部尚书姚继可,以及同时代名人、官宦兵部尚书许廓,副使辛访,御史辛溉,诗豪辛镳,户部侍郎王锦,都御史王镶,监察副使张宁。以及清代学者、著名理学家李来章等人宦迹遍布整个景区。千年道观有下观庙,仙翁观,龟井祥霖观,令山庙等大型建筑群。自然景观数皇帝御封的大面积槲林最为壮观,年年秋后红叶如三月春花,映照半边天空和四周山峰、湖河里川。九山映丽日,四面涧水响,一河千年流,五湖碧波漾。紫云山属伏牛山系东麓,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组成,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它以“奇、秀、幽、古”而著称,展江北第一槲林之风貌,示丰厚理学文化之瑰宝,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紫云山上万亩槲林,素有“江北第一槲林”之称,暮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深秋层林尽染,艳压红花;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建紫云书院弘扬儒家文化,为当时中原理学中心,遂使紫云山名扬天下。紫云山是襄城县著名的山丘旅游地,为一亿年前燕山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岩相属石千峰砂岩, 西北—东南走向,北起北汝河南岸,南至紫云书院,呈“L”状,最高峰海拨375米,长约15公里。自南向北有书院山、马棚山、鏊子山、虎头嘴山、黄土坡寨、郑家寨、豆角寨、 云阳寨、半截塔山等九个山峰,整体山势平缓,书院山、马棚山、 鏊子山植被茂密,有上下两层植物覆盖,上层有6.7平方公里的槲树林、6平方公里的栗树林、5.6平方公里的刺槐林,下层均为荆芍、野菊花及其它杂草。春夏碧波荡漾,秋天逢霜,槲叶变红,层林尽染,有:“槲叶红于二月花, 赏秋不必到香山”的说法,尤其是山顶的南屏草原,平坦如川,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黑蝴蝶的栖息地,春夏荆芍花开,满山紫花,秋季野菊金黄,满山遍野。山体上点缀着紫云书院、明镜湖、卧龙湖、天池、大隗洞天等景观,在山体南端断崖处有长1公里的红石林,石柱形态各异,蔚然林立,颇为壮观。紫云山历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传说中,大隗(广成子)曾在此山修练, 黄帝曾慕名来此拜访大隗,老君曾来此隐居,东汉时期刘秀搬兵经此歇息, 留有饮马处、拴马槐等遗迹,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创建紫云书院,太子朱祐樘(后为弘治帝)曾来此读书研习,至今仍是学子们争相拜访的地方。如今的紫云山风景区是中原的旅游热点。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