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 因“中国死海”屡上头条
卓筒井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筒井村,它是我国古代手工制盐的一种技术,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卓筒井目前在大英县境内还保留有41口,分布在方圆6公里范围内,而当地的大顺灶,是卓筒井工艺仅存的一处还能生产的盐灶,也是无价之宝。 交通:卓筒井村距离大英县城仅15公里,欲参观卓筒井可先至大英县。大英县处在成渝之间,距成都、重庆分别只有110、1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从成都到达大英县,高铁只需要40多分钟! 门票:景区目前处于关门维修阶段,不对外开放。但可以给看门人适当“烟钱”(一般为10元),可以进去参观。 建议: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去县城的中国死海景区游玩,体验一下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的奇妙感觉。这是一个总面积超过1000亩的综合旅游度假胜地,4A景区。不过门票稍贵:成人200元,儿童150元。 大英县,是四川中部一个以农业为主、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县。在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四川省,这里除了近年来总在盛夏时节,因为景区人挤人的盛况而屡上头条的“中国死海”外,并无其它吸人眼球的景点。所以,那些去四川旅游的人,绝大多数不会专程奔着它而去。
盛夏时节,人挤人的“中国死海”让戏水避暑的人开心,却让密集症者感到恐惧……
然而,深居川中腹地的大英,人文历史却颇有特色。其中的卓筒井,这个古人为抽取地下盐水进行制盐而发明的东西,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也正是因为本地丰富的地下盐卤资源,才让那个上头条的“中国死海”能够生存并保持火爆的热度。 毫无疑问,“中国死海”和“卓筒井”,是1997年才建县的大英县的两张响当当的名片!
大英县处在成渝之间,交通十分便利。从成都到达大英县,高铁只需要40多分钟!
整洁的小县城,没有大城市嘈杂的车流人声。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四川人都是很会享受生活的人。
位于郪江河畔的中国死海景区。
卓筒井: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我们无心在大英城里做个好奇的观光客,而是直奔距县城仅15公里的卓筒井镇卓筒井村。此时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这金黄的油菜花一路伴随着我们前行……
很快就到达目的地。不要小看了这个名字土气的小村镇,在乡野之中竟然隐藏着一个知者不多的“秘密”:卓筒井。四川省于1991年将卓筒井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大英县在村里设立管理处,由专人负责管护。
景区目前处于关门维修阶段,不对外开放。
当地村民很热情,告诉我们要参观的话,可从文物管理处的小门进去,但需要给看护的村民10元烟钱……到文物管理处,必须穿过村子。我们正好徜徉在金色油菜花的乡村,尽享大好的春光。
来到文物管理处,对工作人员一番口舌之后果然徒劳,但10元“烟钱”递过去后真的好使。
穿过一条竹林小径来到景区。其实,也称不上景区,除了我们几个再无他人,四处更显荒芜。
卓筒井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并排而立的三块石碑,昭显了它不同凡响的身世……
卓筒井目前在大英县境内还保留有41口,分布在方圆6公里范围内。
这个玻璃罩里保存的是当年钻井、制盐坊的柱石。
大英地区自古以来,盐卤资源丰富,人们很早就开采利用它们了。卓筒井正是充分利用了这里特有的楠竹,古人将竹节淘空,形成一“筒”,筒筒相连,既起到了固定井壁的作用,又方便淘取钻下的泥石。其原是利用古人舂米时的杠杆原理,通过双脚的踏动来带动一个钻头上下运动,从而达到打井的目的。
卓筒井一般深约130米,在开采卤水的过程中,人类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油气资源。其凿井工艺技术开西方近代钻井方法的先河,虽经历了近1000年历史,其古老的工艺流程仍保存得相当完整。
钻井只是卓筒井工艺流程的第一步,还有汲卤、晒卤、滤卤、煎盐四个程序。
看守老井的农妇,特意为我们表演了汲卤的过程。她在盐车(又叫单角车、花车)的转轮上不停地踩动,示意卤水会不断从地下吸到上面的一个木槽中(被称为“天船”)。
我好奇地通过这个高高的竹梯,爬上顶端,去看看“天船”是何模样?边爬边往下看,有些担心嘎吱嘎吱作响的木梯……
这个接卤水的木槽的确像条船,高高在上,仿佛直抵云端,称其为“天船”一点也不为过——古人真是好有想象力啊!
卤水通过天船底部接出的长竹筒的小眼散流后,再输入滤缸过滤。滤缸将卤水中的泥砂、杂质滤掉澄清再放入盐锅中煎盐。
农妇接着带我们来到刚进景区时的那座文物管理处所在的老房子。抬头一看,原来门檐上还有三个字:“大顺灶”。这个大顺灶,是卓筒井工艺仅存的一处还能生产的盐灶,堪称无价之宝。
大顺灶是一个熬盐的灶房,是当地卓筒井制盐灶房中的“大户”。辉煌时期,18眼卓筒井采出的卤水都是在这里熬制成盐。
木结构的房屋、铁制的熬盐池,历经百余年历史的侵蚀,早已腐朽溃烂,但其在制盐史上的贡献,依然值得后人们敬重。
墙角还堆着大量钻井用的工具(钻头)。
如何处理地下的淤泥、如何破解坚硬的岩石?农妇介绍着古人发明的各种实用性极强的钻头。
中外专家仔细考察研究卓筒井之后,认为其主要靠三个技术,圆刃锉,表层套管,扇泥筒。扇泥筒安装有单向阀门,是世界上最早的单向阀门。有了这三个技术,盐井才能越打越深,卓筒井开创了人类机械钻井的先河,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里程碑……了解至此,我不由得在心里喊出:厉害了,我的老井!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