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书接上回,借着傍晚在碛口古镇小酌后的微醺,伴着黄河的涛声,回到泰来山庄窑洞里的大床上,舒舒服服的一觉睡到大天亮。 今天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我此次来碛口最想去的地方,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那里采风时惊呼那里像“汉墓”,他说那里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进去看又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所以,那里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我想去钻进那“汉墓”一探究竟,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老祖宗留下的奇珍异宝;我也想寻觅到那桃花源,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的陶然自乐,不知有汉。那里就是李家山村。 介绍李家山之前,我想先向吴冠中先生致敬,吴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一生成绩斐然,殊荣无数。他的画作曾在只展出古代文物的大英博物馆展览,并被博物馆收藏;他的巨幅油画《周庄》拍出2.36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了中国现当代油画世界拍卖纪录。李家山被其称为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就是这样一位为我们发现美、留下美的时代巨人与2010年6月25日溘然长逝。 李家山位于碛口古镇南五华里处,是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们山西的古建筑遍地都是,从唐朝的到民国的,应有尽有。寺庙、大院我也看过不少,甚至偶尔有点审美疲劳的感觉,但到了李家山,那里的建筑却给了我极其不同的视觉感受。与咆哮的黄河相比,李家山是安静的、沉默的,同时也是有丰富内涵的,就像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门票:李家山不收门票。交通:从碛口开车我用了大概半小时,主要是路不熟,边走边问。特产:我买了当地人说的“豆饼”,又叫“钱钱”,不知道是什么豆子压扁晾干而成,熬在稀饭里味道还不错。推荐:我走了许多地方,这样的村落确实没见过,值得一去!
游览古村,感受民风
李家山村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静。李家山并不高大,也不险峻,原本也不姓李,因他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所以原本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叫凤凰山。在碛口做生意发迹的李家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在凤凰的身上建起了李家的宅院。400多孔建于明清时期的窑洞,层层叠叠的分布将近六七十度的陡坡上,上下竟有11层之多,占据了凤凰的双翼和头背。院落之间还留有盘旋蜿蜒的石板路和排水的沟渠,凤尾处还建有一座寺庙。身临其境,你一定会惊叹,人们是怎样将如此多的建筑建造在如此小而且陡的山上的?紧凑而又从容。用吴冠中先生的话说,“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在我看来,整座山村到像是一座出土的巨大雕塑,以山为胚,一凿一刻,一琢一磨,尽显自然大道! 这篇游记图片略为多一些,看过后大家也可能觉得有些同质化,实则不然。整个村落,可以说是很看成岭侧成峰,各个角度有各个角度的美,而且很难找出形制、布局相同的两个院子。不然也不会吸引那么多的艺术家纷至沓来,采风、创作,还请大家慢慢体会。
李家山村始建于明代,据李氏宗谱记载,李家的祖先李端明成化年间到此,世代繁衍,清中叶渐渐繁荣兴盛,经商致富后,大兴土木,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叹为观止的民居建筑群。其中又以东西两大财主的院落最为精美,是村里建筑的精华部分,似乎成了人们旅游的必看之处。我们只在财主家大门外匆匆看了一眼,倒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看了个究竟!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