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终于要写晋祠了,太原其它的名胜古迹,除了龙山以外,基本上我都已经写过了。龙山虽然有国内仅存的元代道教石窟,但规模很小,只有石窟八洞,塑像40余尊,就建筑规模来说,可以算是太原市内最小的古迹了,所以一直没有去。 晋祠就不同了,她是太原市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是来太原旅游的朋友首选的市内旅游之地。那里古树参天、流泉淙淙、殿宇森然,也是夏季游园避暑的好去处。 晋祠也是我最早知道的太原的名胜古迹,因为中学时期学过一篇课文《晋祠》,别得内容没记住,但文中引用的李白那句描写难老泉的诗句“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个时候,我就对晋祠产生了美好的向往,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去看看那如碧玉的流水是怎样地美。 第一次去晋祠还是1995年,送上大学的同学在太原坐车,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相约去晋祠游览,正好赶上那里有庙会,人特别的多,好不容易才找到景区的入口。几个同学都是第一次到省城,又想逛,又怕误了火车,有点晕头转向,匆匆进去,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脑海里并没有留下太深的映像。只记得那里门票好贵,尽管那时候好像只要15元门票。 等到参加工作到了太原,去的第一个景点也是晋祠,那时除了晋祠以外只知道东山的双塔,根本不知道什么蒙山、太山、崛围山等等。那一次去才真正地开始用欣赏的眼光和心情去仔细的打量这一古老的建筑群。 再后来,晋祠便成了我常去之地,招待亲戚,带着父母,携着妻儿,五一国庆、平常周末,夏观牡丹秋赏菊,看那如碧玉般的难老泉喷涌流淌,看那圣母殿前柱上的盘龙探首欲飞,看那金人台上的四大美男守望历史,看那悬瓮山上云卷云舒,看那唐槐周柏伟岸雄姿......... 晋祠之美,在山、在树、在水,在建筑、在文化、在历史。那里有看不腻的美景、说不尽的典故、听不完的传说。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门票:80元。交通:通往公交308、856、804路,早6:00—18:30;自驾沿晋祠路往南 到汾滨街往西约1公里即可到达(留意路牌)。
游三晋第一宗庙,晋祠博物馆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一直到现在,历经2000多年的规划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如今规模。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 其中圣母殿、木雕盘龙、 鱼沼飞梁被誉为古建三绝。
晋祠的主要景点就介绍到这里,寥寥数十张照片,并不能括其全貌;拙笔一支,也不能尽述其精妙之处。陈毅游晋祠时有诗云:"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晋祠从周唐叔虞到此立国,又经过这许多的朝代更迭,所处地理位置也并不是难于到达的地方,却并没有遭到什么大的破坏,反而历朝历代都有修缮,扩建,在我国古建筑的生存过程中,算得是个奇迹了。 希望前去旅行的朋友也能够像那些古人们一样对这些珍宝加以爱护,谢谢大家!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