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芸芸众生的一生,我喜欢:走近远方!这四个字。生活中,无论时间、空间、能力、精力、视野,总有个无法达到的远方。因此,生命的全部活动,在我看来不过是一次走向远方的旅途。而选择出行,亦是对生命宽度的不断延展。人都说:西藏是种病,不去治不好;新疆是种瘾,去了戒不掉。这自然引得我们将目光投向那片神奇而美丽的远方。四个人,一台车,来一次藏区的大环线,既是对未知的探寻,更是“治病养瘾”的好途径。没有太多犹豫和筹备,走出来,让自己的心胸和身体,一起在路上。
7月16日:我自东土大唐来
午后,迎着鲁南地区瓢泼的大雨,我们开始了这段自我挑战的祈福之旅。封建年代,皇上出行有太监在前泼水,名为“扫街”。也许知道我们一行几人要去离佛最近的地方朝拜,东海的老龙王也是给足了面子,连尘带霾扫的一干二净。入夜的大长安霓虹遍地、流光溢彩,向我们婉约的展示着它的繁华。但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这里即便贵为帝都,也不过是我们沿途的一个驿站,明天西出长安,如果有人问我意欲何往,我们也会笑答:我自东土大唐来,此番西行:要取一瓢王母瑶池的圣水,洗净半世风尘。要听一曲雪域高原的梵音,唤醒前世慧根。要颂一段大昭寺内的心经,历练豁达胸怀。要走一段手可及天的山路,体味生的可贵。要踩一片天山绿洲的牧场,迷醉异域风情。
7月17日:多情的湖水忧伤的歌
今天就干一件事,尽可能的向心中的雪域高原靠拢。三个老司机轮番上阵,从西安直接跑到了青海湖畔的黑马河。这里并不陌生,去年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在这里欣赏了青海湖美丽的日出。而今天,迎着高原略微有些刺眼的夕阳,我们再次把车停在湖滨。“洁白的仙鹤借我一双翅膀,我不会远走高飞,飞到理塘就回来”荒凉的落日景象,让我不自觉的想起这首诗。诗的意境挥洒自如,而诗人多舛的命运却让人扼腕。公元15世纪,康熙在剿灭葛尔丹叛乱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当时藏区的执政桑结嘉措,瞒报达赖五世死讯长达十年,期间调动藏兵支持葛尔丹与清廷对抗,还私自选定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就是后来坐床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愤怒的康熙大帝一道圣旨废除了仓央嘉措的达赖称号,解入京城问罪。这位23岁的多情诗人不得已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城市和日夜思量的玛吉阿米,永远长眠在青海这片柔情的湖水之畔。随后,格鲁派高层依据仓央嘉措的诗,在四川理塘一个牧民家里找到了“没有飞远的转世灵童”,就是后来的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看着落日渐渐坠入湖面,揣摩着仓央嘉措当时的心境,你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打磨,任何人对权力金钱追逐的欲望最终都会变成对平凡生活的渴望,因为那才是生活最吸引人的所在。
7月18日:向着可可西里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公安部门破获了一起重大盗墓案件,青海省都兰县一座吐谷浑时期大墓被盗,该墓在地下建有一座9层的木质楼阁,在考古工作者抢救性发掘后得以重见天日,但当地牧民却认为地下的是座妖楼,因此称为“九层妖塔”。作为天下霸唱老师的读者,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创作的灵感来源地。但真正的“九层妖塔”除了山高路险外,看起来也十分的简陋,怎么说呢,简陋的多少让人有点“失望”过了都兰,真正的考验来了,要到达夜宿的可可西里五道梁,面前横着昆仑和唐古拉两座大山。两个山口向两节台阶,把海拔从2000多米,抬到4500以上,高反固然难以避免,但朝圣的路贵在坚持。
7月19日:走进荒芜
就在我们来之前,可可西里成功申遗。但是真的应了那句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多。今年的可可西里适逢大旱,像个调皮的姑娘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了枯黄色。茫茫荒草,时隐时现的藏羚羊,除了荒凉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形容词。但荒凉本身也是一种风景,需要合适的心态去玩味。乾隆年间,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的活佛确朱嘉措因眼红乾隆赠与六世班禅的财物,引尼泊尔军祸乱后藏,将扎什伦布寺洗劫一空。大将军福康安、和琳(他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和珅,兄弟俩在乾隆朝擎天蔽日,混的风生水起,只可惜这位年轻的将军刚到中年就病死在贵州战场上),在大雪封山的阴历12月,沿着这条路从青海一直打到加德满都,并旨意废除了红帽派活佛转世,将其僧侣全部改宗格鲁派。通过这件事,聪明的乾隆爷发现了活佛转世制度的巨大漏洞,好吗,一家兄弟几个,大哥是六世班禅、二哥是噶玛噶举的活佛,还有个小妹是后藏香巴噶举的活佛。之前活佛转世多少还打打卦,现在西藏贵族通过贿赂“吹忠”阶层,直接指定转世灵童的做法,有点欠妥啊,这也违背了佛教的本意。于是,御笔一挥“金瓶掣签”制度随之而生,一直沿用至今。不管怎么说,这是清政府最后一次在藏区成功的大规模用兵,此后的西藏边陲便陷入了不断的麻烦,印度人、英国人左一口、右一口撕咬着大清和民国的土地。看着路上军车洪流滚滚,回想着这些往事和眼下死赖在亚东地区不挪地方的阿三,我想但凡是个中国爷们,心里的血性都会充盈激荡,有了这股豪气,你告诉我:啥叫高反?
7月20日:神仙情侣的家常事
西藏有多少湖?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叫的最响的就是那三个神湖和两个鬼湖。从昨天夜宿的那曲到拉萨,纳木错赫然呈现在眼前。在藏区的传说中,湖水代表女性和智慧,雪山代表男性和慈悲。这样一来,纳木错和不远的念青唐古拉山自然成了让人羡慕的神仙情侣。故事编到这,应该算是完美了,可就在纳木错的西边,偏偏多出一座不高不低的荒土山。这座名叫保吉的土山先生,胆子大的惊人,硬是在传说中的神仙情侣中伸了一腿,着实给雄壮的念青唐古拉先生惹了不少麻烦。为什么神仙情侣的传说中,非要加上这么一笔?我想神话虽神,但也源自生活,而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体。不该反思一下吗?山神湖神居家过日子尚且时而出现如此巨大的不睦,凡夫俗子们又何必锱铢必较?从这点看,西藏还真是个处处能修行的好地方夜色中的拉萨,一定要看看布达拉宫,怎么说呢,站在它面前会让你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不仅美丽的过于夸张,还会给任何一个直面它的人带来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告诉你这是佛的居所,不得造次。这个季节,拉萨所有的寺庙都是拥挤的,门前亦步亦趋的虔诚信徒在不停的磕着长头。我一直有这么一个观点,如果你不是很虔诚的笃信藏传佛教或是对教派传承历史很了解,就不要轻易叩开佛堂的大门。一来你看不太懂;二来在周围成群俯身朝地的人群中,你人高马大的挎着相机,显得太格格不入。
7月21日:格鲁派的那一抹蓝
也许有人会奇怪,格鲁派不是“黄教”吗,苯教的主色才是蓝色啊。这蓝色当然是指羊卓雍错!今天走的是一条很传统的旅行线路,在拉萨到日喀则的路上,绕行浪卡子,只为看看那最纯正的湖蓝色。羊卓雍错能成为三大神湖之一,还要感谢达赖活佛转世,据传每到寻找新的转世灵童时,湖面会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指引灵童的方位。传说无需考证,但羊湖真的不容错过,但凡看过那种蓝色的人,必定终身难忘。特别是从拉萨方向过来的游客,在经过几十道拐的山路前,根本瞧不见一点羊湖的影子,直到车子爬到山顶观景台的一瞬间,你才明白,如此险阻的群山中竟然怀抱着一个人间仙境。过了浪卡子,就是那座乃钦康桑山,按照藏语意思,这是“夜叉王居住的山峰”,几十公里山路让我们经历了小雨、大雨、乃至冰雹的洗礼,看来这位夜叉大王的性情比较多变。人都说卡若拉冰川是西藏离公路最近的冰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拍《红河谷》这部电影被炸掉一截的原因,并没有触手可及的感觉(这里先卖个关子,在阿里我们碰到了更近的冰川,而且坐在冰川边上吃了顿野餐)。
7月22日:雪山伴我漫漫路
这里先说个经验之谈,到了后藏地区,选择旅馆一定要找有电梯的。昨夜在日喀则提着行李箱爬了个三楼,结果就是蹲在房间门口吸氧三分钟才挪进去,这就是西藏,让你眼在天堂身在地狱。也许过一个海拔五千的山口,你只觉得兴奋,但让你在4500的高度过一夜,睡前再爬个楼,这个感觉。。。。。果不其然,一直没有高反的我就栽在日喀则地区了。从拉孜县转上219国道,也就上了真正的天路。整整一天,沿着这条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一路向西,最终在有“雅江之源”的大仲巴住了一晚。之前在地图上看过,从拉孜到帕羊的这段,貌似西藏的景观公路,雪山、草甸甚至沙漠一应俱全。但在高反的情况下,我眼里只有这条看不见尽头的路。。。
7月23日:神山圣湖
出发前不到一周,电影《冈仁波齐》正式上映,而今天或者说这次藏区之行最主要的点: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就会出现在路的两边。大家去西藏看雪山,最好的季节应该是5-6月或者9-10月。到了夏季气候多雨,空气湿度比较大,在雪山峰顶低温的环境下很容易形成云雾,所以我们这一路走的颇为忐忑,不知道会不会得偿所愿。果然,这座被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古耆那教奉为世界中心的金字塔形山峰,被各种形状美丽的云彩挡了个严实。然而,缘分这个东西真的很难讲,就在我们在山下赖了一上午,午饭过后准备离开的时候,我们惊奇的发现神山居然在不经意间轻轻拨开了云层,有点害羞的看着山下朝拜的人。缘分啊,还想什么,赶紧长头伺候。这里我想多说两句,为什么冈仁波齐会成为这么多教派认定的世界中心。从文化层面讲,这要感谢雍仲苯教的贡献,雍仲苯教是原始苯教的高端形式,出现在夏商年间,敦巴辛绕大师在创立之初就在法典中记载了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叫魏摩隆仁的雪山,山下孕育了四条大河。而冈仁波齐的自然条件与典籍中的魏摩隆仁最为接近,山脚下的马泉河、象泉河、狮泉河、孔雀河分别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等世界性河流的源头。随着苯教传入印度地区,一些文化要素融入到当地的婆罗门教,而婆罗门教又对后来的佛教、印度教、古耆那教产生了很大影响,冈仁波齐作为世界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包括佛教的万字符、藏传佛教的转山转水转佛塔、灵童转世等仪轨,都是佛教经阿里地区传入藏区时,与苯教融合的产物。不信你看印度和中原的佛教都没有这些仪轨,只有藏传佛教才有。只是为了显示区别,苯教的万字符和转山转水的仪式都采用的逆时针方向,而藏传佛教却是顺时针方向,仅此而已。随着象雄王国被松赞干布兄妹里应外合一扫而光(象雄最后一任国王里弥嘉是松赞干布的妹夫,后在巡视阿里地区当惹雍错时,被吐蕃骑兵截杀),苯教在西藏的地位也不断下滑,目前主寺已经成了四川阿坝地区昌都寺,那里有最古老的活佛转世制度——李西活佛,目前已经传至第38代(我们熟悉的达赖才只有14代,班禅也不过11代),阿里地区只有普兰还有一座古如江寺隶属苯教,里面供奉的就是敦巴辛绕大师。这其实是一个文化输出,融合、回流、再融合的过程,听着就觉得复杂,但是不搞清楚这其中的脉络,来西藏玩除了“一塌糊涂”就只能“一错再错”了。自然风光固然美丽,但缺少了人文的支撑,还是略显单调。过了马攸木拉山口,就进了西藏的西藏,人间的秘境——阿里。人都说没来过阿里,就不算到过西藏。我想很大原因是这里的环境和气候代表了众人想象中的西藏。首先是气候,酷暑的七月,可能很多朋友会说自己住那地方一年就两个季节,过了冬天就开始热,一直热到银装素裹。那我告诉你,阿里也是两季:冬季和大约在冬季,这个季节来,还是棉被伺候。再说环境,借用一句打油诗:天上没飞鸟,地下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在这地方哪有什么适应不适应,都是在坚持。
7月24日:天路
来阿里看什么?当然是雪山,昨晚天擦黑进了狮泉河,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让我们欣赏了一下开门见山的美景。
219国道从拉孜县到新疆叶城,绵延数千公里,平均海拔世界第一,因而被称为“天路”。但回过头来看,我更愿意把狮泉河到叶城这一段当做天路,理由很简单,走过这一段你才会明白什么叫腾云驾雾。要到新疆,横在我们面前的是昆仑山和咖喇昆仑,咖喇昆仑是在中国为数不多的用突厥语命名的山脉,意为“黑色的岩石”,主峰乔戈里,海拔仅次于珠峰。好了,说这么多就一个意思,这条路不好走啊,得有思想准备。果然,从狮泉河到三十里区区600多公里,居然跑了13个小时,路是一方面,另外,限速条也是功不可没。特别是从日土到泉水沟,130公里居然要求不能少于三个小时,你受得了吗?好在风景如画,除了美丽的班公错,还有很多我们不知名的雪山。恩,之前总听说千城一面,现如今看着阿里的雪山,也有点千山一面的感觉。趟过了数个五千多的达坂,终于进了新疆的地界,三十里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设立的哨所,因距离最前端的赛图拉哨点三十里路而得名。这也是国民党部队驻扎的最西端。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笑话:我军从新疆进军西藏接收该哨所时,这里的唯一一名国军军官破口大骂:怎么三年多了才来换防?军装都换了我们都不知道足见这里有多偏僻。如果您用的是苹果手机,还会自动给你跳转成新德里时间,毕竟,距离那才三百多公里。
7月25日:胡天六月即飞雪
从三十里到叶城,海拔会从3600左右降到1000多,但谁都知道这三百多公里不好跑。除了要过那三个著名的达坂,还有很多不可知的因素等着我们。记得唐朝的岑参说过:胡天八月即飞雪。我只能说他还是见识短了,没来过阿里地区,没走过新藏线。这可是阴历6月啊,黑卡达坂、麻扎达坂鹅毛大雪满天飞,不是说要走一段手可及天的山路,体验生的可贵吗?体会很深啊,就在这种环境下,有边防官兵在履职尽责、有武警战士在抢修道路、还有无数的货运司机在为生计奔波。如何理解生的可贵?只有经历过拼命咬牙的日子,才会知什么是来之不易。贵在向上的精神,贵在珍惜眼前的成果。来这走一遭的都是真汉子,来这看一看,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矫情的。
狂奔一千多公里,终于从天路上下来了。何以聊以自慰?唯有和田大巴扎。
7月26日:沙漠乐府
今天的路途比较简单,穿越塔克拉玛干直奔库车。虽然前几天对雪山有些审美疲劳,但等着一头扎进茫茫戈壁,这落差还着实有些大。库车古称龟兹,夕阳下的小城安静祥和,但却不能遮掩它历史上的辉煌。从公元前的西汉直到盛唐时期,这里和现在的维也纳一样,属于世界性的乐都。汉武帝时期派遣和亲西域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都先后长期居住于此,学习西域音乐。到了唐朝,宫廷12部官乐中,接近半数来自于这座遥远的西部小城。除了深埋地下辉煌,一位老人的出现同样使这独特的音色飘向世界。他曾经做过大军阀马步芳的政工科长,曾经为了抗日参加八路军,曾因为宣传抗日蹲过军统兰州站的大牢,也曾因为擅自离队照顾妻儿进过新疆军区的监狱。这个人就是王洛宾,把自己的青春、才华撒满整个西北的音乐之子。在他身后,与他有过一段恋情的三毛曾说过:只要有华人的地方,总会有王洛宾的歌声飘过。我想,那也许更是一种来自西域的乐魂,在每个华人心头激起的涟漪。
7月27日:东归英雄
新疆有一条公路,每年封路的时间长达8个月,而就在短短的4个月通行期,他给每个到此一游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这里的美,有时间的延展性,可以一条路带你领略春夏秋冬。这里的美,有内容的广阔性,高山牧场、峡谷峻岭、天池湖泊、戈壁荒漠、雪山冰川都会一一呈现。这里的美,有历史的厚重感,不仅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也有现实中民族英雄的足迹。这就是横穿天山中部的“独库公路”。三百多年前,曾经在新疆伊犁河谷游牧,后来被迫迁徙叶尼塞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因不堪沙皇俄国的凌辱,在英雄领袖渥巴锡汗带领下,经过三年准备,十个月的艰苦行军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在这次大迁徙中18万部族,面对严苛的气候、沙俄的追杀,只有8万人走到了天山下。乾隆爷龙心大悦,将天山下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赐给土尔扈特部,这块面积仅次于鄂尔多斯的草场,从此打上了一个时代英雄的烙印。过了独山子,我们的行程也会整体折向东方,我们这四位走过无数雪峰,完成藏区大环线的人,也是“东归的英雄”。
7月28日:友情的回归
了解一座城市,必须从入乡随俗的早餐开始。上午十点,一碗地道的新疆拉面滋润着我们的味蕾。口味和时间的差异,让我们有点迷茫,这不应该是午餐吗有过从军经验的人,都应该了解战友情的可贵,乌鲁木齐留一天,只为会会故人,当然所谓故人,就是不管何时相见总会有个拥抱等着你,在新疆这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大瓶的红乌苏。
7月29日:炙风果香总相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在将近五十度的高温下,顶着8级大风走两步是种什么感觉。从乌鲁木齐向东直奔哈密,我们有幸在戈壁滩上走了走,怎么说呢,与其说刮掉一层皮,不如说掉了一层油,这可真是个减肥的好地方,不用动,只要在风里站着就行。当然,如此恶劣的环境并不缺乏柔美。你看这一路的地名,什么车轮子泉、三碗泉、柳泉等等,全都是跟水有关的。让你在叹服古人智慧的同时,不得不承认上帝有时候还真是挺公平的。就像这边塞炙热的风能吹空人的躯体,又能孕育出香甜可口的瓜果一样,没有这十几个小小的天赐泉眼撑着,就靠几头骆驼几匹马,想打通西域丝绸之路,可能在很长时间都会是一句空话。在吐鲁番,为了采摘新鲜的葡萄,有幸进入了一户维族家庭,这里充斥着善良和包容,让人觉得温暖。大美新疆,可能美的不只是自然风光,还有很多只有亲身体验后才会懂得。
7月30日:雄关幕归人
不知道几百年前的中原人走在我今天的路上会是什么心情。不知道在这个所谓的西域转了多久、行了多远,今天终于要见到这个地标性的建筑了。很多人会说,这已经基本上是个现代的仿品了,但故土总是难离,它就在这座城的东边,一路风尘仆仆,也只为早日回到那里。夕阳下的嘉峪关,在祁连雪山和隔壁荒漠的映衬下,展现着苍凉的美,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拥抱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故人。而我们,也终将带着一身疲惫,叩响家门。
7月31日:萧瑟河西路
顶着6、7级的西北风,迎着时断时续的阵雨,走在这条狭长的走廊上。你会意识到只有风才是这里的主宰,它能推动沙丘、掩埋遗迹、雕刻山峦,甚至修改人们对时间的记忆。历史上你争我夺热闹非凡的地段,如今除了脚下的路和旁边的残垣断壁,很难再找到人类曾经在这里活动的踪迹。不得不承认,小雨天来张掖看丹霞很不是时候,但又却很应景,没有了七彩,只剩下荒凉的萧瑟。除了丹霞,不得不啰嗦两句,张掖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景,不信您查查,中国还有哪座城市用一个肢体语言命名?公元前西汉时期,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地区大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开辟四个郡,其中就有今天的张掖,汉武帝大笔一挥:张国掖臂、以通西域。从此,这座城不但有了如此有新意的名字,更承担了繁重的历史责任。千百年来,我们也只是这座城迎来送往的游客之一,但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沧海一粟,造就了这座城厚重的文化底蕴。
8月1日——8月2日:返乡
两天时间,一路高速从兰州回到济南,疲惫的我们已经不会再被任何美景诱惑,放弃了227国道祁连山的穿越。倒是大西安的美食,引得我们流连。十八天,12000公里西藏大环线完美结束,希望我们的辛劳能给所有关心我们的朋友带来好运。还是那句话:别人转山转水转佛塔,我替大家转的是藏!我们更虔诚。如果说有遗憾,就是在这个道路整修的雨季,没能看到珠峰的真容。最后,要特别给这台自由光点赞,没有改装的车,普通的公路胎,妥妥的走过109、219、217这些险境,水毁路、碎石路、搓板路一蹴而就,我想说,这一路最争气的就是你。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