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前言
关于博物馆的探访,第一次接触。而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东湖风景区内,距离本人住家二站路的公交出行,却从来未能踏入该博物馆游览。于是,趁着今天休息,抽空前往湖北省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坐落于武汉东湖风景区,占地面积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196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馆视察,并亲笔题写馆名。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温馨提示,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旅游的实用小贴士如下。【景点】:湖北省博物馆,景点内值得欣赏的是各展厅大量文物资料、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交通】:乘14、810、402、411、552、578、701、709路公交到【东湖路省博物馆】站下或乘605、712、777路到【黄鹂路】站下;乘轨道交通四号线在【东亭】站下沿黄鹂路步行900米即到。【花费】:免费,每半个小时放500人入场,每天限制参观人数为5000人(上午限制3500人,下午限制1500)。【开放时间】:9:00—17:00(15:30停止入场),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注意事项】:不能穿凉拖鞋进去参观。【住宿】:该景点就在繁华的武昌区东湖风景区内,各类店家如林,自由选择,提前预定。【美食】:来武汉不论是工作、学习或者是旅游,都是少不了要品尝这里的美食和小吃的,介绍几个武汉的特色美食和小吃。清蒸武昌鱼、排骨(或者老鸭)藕汤、热干面、三鲜豆皮、武汉的鸭脖等美味佳肴,都是非常出名的。还有很多美味佳肴,这个介绍只是序曲,想品尝这些特色美食和小吃,可以去吉庆街、户部巷(参考本地人去的少)或者万松园等地方。【夜生活】:当地特色夜生活特别丰富,饿了宵夜有吉庆街;赏武汉夜景去中华路红港码头乘船在长江的江面上览武汉三镇;购物前往江汉路步行街。【其他】:1、体验人文气息请前往武昌,这里有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等,绿荫操场、梦回当年。2、体验商业气息请前往汉口,这里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武汉的金融、商业、贸易中心,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本游记作业以湖北省博物馆以及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着重描述,请跟随相机的镜头,近距离接触神秘面纱之旅......
在路上及入馆前的须知
二站的公交路程,没有必要驾车前往,但是为了给驾驶车辆前往湖北省博物馆的车友提供交通信息,我还是将相关的停车场描述一下,停车场就在博物馆综合楼下,停车后乘坐电梯即可抵达博物馆展示厅进行参观游览。
博物馆综合2楼 曾侯乙展厅欣赏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本行程欣赏镇馆之宝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时期为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重4.5吨左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出自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王。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huǐ)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bó)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鎛钟铭文上的楚惠王熊章就是楚昭王的儿子,赠钟的原因可能是为报答其父楚昭王在柏举之战时到曾国避难一事。编钟是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器物,为了在曾侯乙编钟的正中悬挂楚王钟,曾国特别挤掉最大的一件甬钟汉有下葬,可见曾国对楚王赠品的重视。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至今仍能演奏乐曲,音律准确,音色优美。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或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加到了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他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博物馆综合3楼 郧县人及屈家岭展厅欣赏
本行程欣赏镇馆之宝的郧县人头骨化石。郧县人是长江中下游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属直立人。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以“郧县人”的发现为主线,也展示了湖北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屈家岭文化是1954年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最先发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1004500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层、宗教活动等现象加剧,出现了大量聚落群和古城,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因素。《屈家岭》展示了江汉地区史前氏族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盘龙城遗址,1954年发现的武汉黄陂盘龙城遗址是商代早期城址。城址约建于公元前15世纪,在商代晚期衰落。盘龙城的建筑技术、青铜工艺、埋葬习俗、玉器风格、陶器特征等方面都与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约1500BC)一致。《盘龙城》展示了商代“南土”盘龙城城址的考古发现。
博物馆综合3楼 梁庄王墓展厅欣赏
本行程欣赏镇馆之宝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梁庄王墓,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贵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
博物馆综合3楼 初音展厅欣赏
初音展厅欣赏。2017年8月10日,由湖北省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初音——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开幕式邀请了口弦非遗演奏传承人彝族的马国国、回族的安宇歌和蒙古族的文丽女士到现场进行展示交流。本次展览展出的200余套口弦琴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口弦琴本体与背景文化形态的结合,向观众展示其背后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演奏行为方面的深层内涵和多样性特征,共享世界文明互鉴的优秀成果。虽然大多数的口弦琴制作工艺、乐器构造并不复杂,但其文化功能、文化表达、身体认知等信息会带给您独特的理解音乐的感受。展览策划打破以往物证陈列模式,内容呈现以一把琴、一个人、一个世界的递进模式,来诠释人与琴与生存空间的关系问题。同时,通过专家从不同领域的文化解读,引领观众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和领悟展览内容。
博物馆综合4楼 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欣赏
本行程欣赏镇馆之宝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 搏杀,越军大败。在献上了绝世美女 西施后,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二十年后,勾践回到越国,他任用贤臣,发展生产,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鸠浅”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 国宝。
博物馆副楼 编钟演奏及其它欣赏
编钟演奏,没有赶上,下次再欣赏吧。演出票价:单场每人次30元(1.4米以下未成年人免票),军人、学生、残疾人、65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可购优惠票,每人次20元。
东湖听涛风景区 赏秋荷品尝美食
参观游览完湖北省博物馆,徒步几分钟来到博物馆后面的东湖听涛风景区,欣赏一下秋天的荷花,顺便品尝一下武汉的风味小吃--热干面。来武汉不论是工作、学习或者是旅游,都是少不了要品尝这里的美食和小吃的,武汉的特色美食热干面闻名全国,咱们一起品尝品尝吧。热干面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汉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欢迎。随着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汉热干面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面食之一。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热干面是武汉人 过早(武汉人将吃 早餐叫做“过早”)的首选小吃,武汉人对它的感情,就不必再费言语。单讲从外地来过武汉的人,他们再次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是一种 小吃,而是一种情怀。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尽管美味,但是身处外地的 朋友并无法享受到这份福气,因为它只能现做现吃。
湖多、水多、风景多,这就是我们的武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还有很多美景未曾去欣赏,改天抽空再去体验。游记《探访湖北省博物馆 追寻历史的痕迹》到此结束,谢谢您的欣赏,精彩天天常在。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