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比利斯
格鲁吉亚国土面积不大,也没有世界级的牛逼风光,但是这里有高山有海水,有红酒有烤肉,有自然有人文,非常适合来一趟十天半月的休闲之旅。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体验第比利斯的浪漫人文、呼吸姆茨赫塔的古老气息、拜谒哥里的伟人故里、徜徉巴统的黑海风情、感受库塔伊西的宗教遗存、品鉴西格纳吉的窖藏红酒、挑战梅斯蒂亚的高山滑雪、远眺卡兹别克的壮美高加索……
哥里
哥里是格鲁吉亚什达-卡特利州的首府,在第比利斯以西大约100公里左右。在与房东Rati的交流中,他非常平淡地将哥里一笔带过,冷冷地说这里唯一能看的仅仅只有斯大林博物馆一个地方,1小时的时间足矣。
乌普利斯齐赫
乌普利斯齐赫,这个拗口的地方,我至今都没有顺利地把它名字记住。关于这个石窟城,网上能找到的介绍都是千篇一律的几句话,各种游记里出现的次数也寥寥可数,应该还属于中国驴友的空白之地。
姆茨赫塔
严重低估了这里的温度。天气预报上只有零下几度,但加上这肆虐的狂风,体感温度怕是能有零下十度了。又冷又饿,只得急匆匆地告别乌普利斯齐赫,赶往下一站姆茨赫塔了。
巴统
参观完姆茨赫塔的历史遗迹,我们在下午5点钟准时回到了第比利斯火车站。巴统是格鲁吉亚第三大城市,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首府,距离第比利斯大约350公里。崭新的Stadler双层列车由瑞士制造,全列WiFi覆盖,每个座椅自带充电插座。不过高加索地区落后的铁路路况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车,350公里的路程,足足要跑五个小时。
巴统
早晨酒店外的这一幕让我倒吸一口凉气,没到膝盖的积雪几乎让整个巴统老城处在了静止状态。这场没完没了的大雪也打乱了我们的出行计划。原计划今天上午将离开巴统,坐车前往库塔伊西。但是巴统到库塔伊西没有火车,只能乘坐小巴。跟战斗民族一样彪悍的格鲁吉亚人能把破旧的小巴活生生地开出战斗机的感觉。为了安全,我们不得不放弃库塔伊西,坐傍晚的火车赶回第比利斯,用一场温暖的泉水冲走巴统冰冷的回忆。
第比利斯
一觉睡到自然醒,窗外的蓝天让人心情倍感舒适。终于,终于告别巴统的冰天雪地了,或许我也用尽了所有的储备去描写巴统的那场酣畅淋漓透心凉的大雪。
第比利斯
明媚的蓝天只持续了24小时。今早起来,水泥一样的天色让所有美好的景物都黯然失色。今天也是在格鲁吉亚的最后一天了,第比利斯老城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们。
关于签证
2014年9月1日,格鲁吉亚取消了中国护照的落地签,取而代之的是从2015年3月开始正式启用的电子签证。蜂蜂们可以通过www.evisa.gov.ge申请签证,只需要照片和护照首页,再挥挥钞票,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能收到签证了。签证费用为20美元+2%的服务费。PS:鉴于格鲁吉亚的两个邻国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互为世仇,海陆空均无口岸通关,慷慨的格鲁吉亚政府签发的电子签一般都是总天数为30天的多次签。蜂蜂们可以从阿塞拜疆入境格鲁吉亚后,转战亚美尼亚,再从亚美尼亚返回格鲁吉亚或者直接前往第三国。关于语言
关于语言
与阿塞拜疆一样,从前苏联独立的格鲁吉亚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跟生硬有力的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完全不同,格鲁吉亚文字看起来非常圆润有弹性,甚至和斯里兰卡的僧伽罗文字有那么点相似。翻译软件碰到如此呆萌的文字,基本都属于有劲儿使不出的感觉。不会讲格语,没关系;不会讲俄语,更没关系了;格鲁吉亚的英语普及率,我个人觉得还凑合,简单的交流问个路买个东西神马的无压力,很多餐厅也都准备了英文菜单。下面是格鲁吉亚语教学时间:hello:gamarjoba;goodbye:nakhvamdis;yes:diakh;no:ara;thank you:madloba;I’m sorry:bodishi;How much is it? Ra girs;My name is: me mkvia;What’s your name? tkveni saxeli;Please stop the bus here: aq gaacheret;I love: me mikvars——以上格语来自第比利斯游客中心《苏丽珂》,这是最被我们熟知的一首格鲁吉亚(前苏联)民歌,也是斯大林同志最喜欢的一首民歌。苏丽珂在格鲁吉亚语里的意思为“亲爱的”。
关于安全
格鲁吉亚、高加索、奥塞梯、车臣这些地名似乎总是与战火纷飞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实际上,格鲁吉亚人民还是友好的,社会治安也不错,但唯一让人不舒服的就是各种遍布全国各地的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各色乞丐。只要目不斜视,不予理睬,乞丐们也不会纠缠。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