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青岩:不是为了装B
位于贵阳市南郊花溪区的青岩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遣30万大军远征滇黔,在此屯田驻兵。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那时起,作为军事要塞的青岩古镇便与主城贵阳难舍难离了。如今,青岩古镇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是贵州四大古镇(青岩、镇远、丙安、隆里)之一,今年2月刚刚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门票:80元(含小景点)。全程游览需2—3小时左右。 游玩建议:在青岩古镇,古建筑是一大看点,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主要景点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明清牌坊、定广门等。另外,古镇街巷纵横,逛街的话以背街最有韵味。背街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两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是摄影的绝佳地点。 特产:玫瑰糖、状元蹄、鸡辣椒、苗王酒等。其中状元蹄是一种风味卤猪脚,嫩滑爽口,鲜香持久,一定要尝尝。 住宿:青岩古镇距贵阳市区约29公里,距花溪南12公里,大多数游人都是游玩之后回市里住宿。但如果不赶的话,也可以在古镇住宿,夜晚的古镇别有一番风情。青岩古镇除了“高大上”的酒店、度假村外,大多是经济实惠的青年旅馆、经济酒店、休闲农庄,还有各种风格的客栈,价格适中,人均120元左右。…………………………… ☆☆☆ ……………………………… ☆☆☆ ………………………… ☆☆☆ ……………………………… 对于青岩古镇,我也算是有缘了。三次去贵阳,其中有两次专程去了青岩——我觉得,去古镇不是为了逃离现实,而是看看过往,回味旧时光。换句装B的话说,就是去放放空、发发呆。可真到了青岩,才发现根本没有时间去发呆……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我躲开擦肩接踵的街道,在古镇的小巷里穿行。正恍惚时光倒流之际,偶见一身着旗袍的旧时女子,撑着小雨伞幽然而至……我问自己:我是在哪里?
黄昏时分,一位仙侠翩翩而降,我揉揉眼睛,又问自己:我是在哪里?
不管是在哪里,有那么一瞬间,我忘了自己是个匆匆过客,想象如果成为一个小镇居民是不是件很幸福的事呢?
如果不想发呆,那就在定广门前的池塘边静静地垂钓,这也是我想要的生活。
对于过客而言,如果稍稍停下来,在客栈做一晚小镇人,是不是也可以小小地满足一下自己的内心呢?
小镇故事多:游走于历史中
“蒙太奇”闪回,还是从头说起吧!这天,到达古镇北城门时下起了小雨,天空灰濛濛一片。不过,细密的雨丝轻轻柔柔地打在脸上,给本就爽爽的夏日,又增添了一份透彻的清新。
古老的街路,斑剥的庙宇;不停吆喝的摊贩,兴奋窜动的游人;甚至窄窄的天空,浮动的乌云,和偶尔飞过的小鸟,一起让风掠过稀疏的街巷。于是,自己仿佛走在古老的画面之中,更像是走在历史长河之中。
小雨时停时下,有些湿润的微风无声地穿过小镇每一个角落。小街可以喧嚣,人群可以涌动,时光却总是平静地流过眼前的一切。此刻,无论是小镇的居民,还是四面八方前来的游人,内心也许不会泛起丝毫的燥动来。
镇上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总是吸引着许多游人。进进出出的每个人,好像都是一种欲走还留的复杂心情。
当然,古镇不需要那么多的喧嚣和眼花瞭乱的商肆。“古”者,要旧一点才会让每个人的内心平静一点。当我按下相机快门,眼前尽管是彩色的画面。可我已经在心里给它们还圆成了黑白,因为老旧的味道,才是古镇的味道……
没有故事的古镇都是假古镇。在青岩,随处可见的老建筑,即使是一砖一石都一定是有真故事的。就如镇上一坛坛老酒,打开任何一个,都会让人在迷醉的一刹那陷入沉思……
万寿宫,清康熙年间建。原为江西会馆,为南来北往的商贾之所,后改造为道观。
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旧时读书人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赵公专祠,建于清同治年间,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字畏三)之专祠。
据说,青岩古城历史上还有八座牌坊,但保存至今的只有南门外的“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寿坊”和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寿坊”三座。令人惊奇的是,三牌坊都没有基槽,靠4个长方形柱基直接立在地面上,这一竖就100多年。 “赵彩章百寿坊”,两面分别写着“七叶衍祥”和“生平人瑞”几个大字。在古汉语中,“一叶”代表15岁。如此算来,那位“赵彩章”老人真是过百岁的人瑞啊!
“百寿坊”几步之遥,便是定广门。定广门系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副总兵班应寿扩修青岩城时所建。
如今的定广门,仍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囤集驻守的雄姿。姜文的电影《寻枪》曾在此取景,羊肉粉摊就摆在这定广门下。
此刻的定广门,仿佛一道时光之门。穿过定广门,是不是就穿过了几百年的历史?
在妈妈的背上一梦千年?醒来一定是个光明的未来……
小镇艳遇爽:美女和卤猪脚
其实,在古镇走来走去,我并不想成为一个匆匆过客。有时真想成为一个小镇居民,坐在门口发呆、看美女……
青岩有一条很有特色的石巷,叫背街。高高的院墙都是层层片石垒砌,街巷显得狭窄而幽深。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光可鉴人,尤其是在雨后泛着青黑的光泽,给小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
两位妙龄女子撑着雨伞,从背街走过。瞬间,我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两位“丁香”姑娘慢慢消失在巷道的尽头,剩我独自在背街的小巷里穿行。突然,一位身着旗袍的旧时女子撑着小雨伞幽然而至,恍惚间我觉得时光倒流了!
斑驳的木门、幽深的小巷,突兀的石壁墙,以及偶然探出的几许绿草、片片树荫。仿佛真的穿越到了上世纪民国时期。
低眉含首,让人心生怜爱;顾盼流连,令人怦然心动……在背街,与旗袍美女的不期而遇,更让我觉得自己走进了某部老电影之中……
人海茫茫,只是在看风景时顺便看了你一眼。旗袍美女的出现,无疑是古镇的一抹亮色,至今还在记忆中留存。
我从背街的一头走出,心有所失。一回头,只见一位红衣女子走了过来。此刻,我不想说时光会改变什么,只希望刚才的那一幕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老去。
如果说没有故事的古镇是假古镇,那么没有一两样引人垂涎的美食的古镇也是假古镇。还好,青岩古镇的美食多多,总是不会令人失望的。首先,镇上卖卤猪脚的店铺到处都是,想看不见它红润透亮的样子、想闻不到它直奔鼻腔的鲜香,都是件绝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没有什么比亲自尝一口更重要了……在尝过之后,立刻感觉凝重古朴的小镇因为有了一只只的卤猪脚,竟然活色生香起来! 其实,作为青岩的特色小吃,卤猪脚也是有故事的。据说,清末青岩人赵以炯赴京赶考,启程时吃了其母为他卤制的一锅猪脚,结果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因此,青岩人又称卤猪脚为“状元蹄”。
恨不得马上抓起卤猪脚啃起来……但朋友特意介绍说,吃卤猪脚还需配上青岩特产双花醋调制的蘸汁。待到店里稳稳地坐下,卤猪脚端上桌来,沾上特制的蘸汁后,味道果然非同一般了!
不知不觉,临近黄昏时分了。刚刚下过一场雨后的地上潮湿光滑,游人渐少的街上有些空荡荡的落寂。
天色越来越暗了,古镇渐渐开启了另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竟然暗含惊喜——突然之间,一位身着曳地长裙的“仙女”,乘着黄昏翩翩降在“百寿坊”与定广门前的空地上。时间仿佛定格下来,我却不知身在何处了。我突然彻底明白了,青岩古镇是一个离不开美女和卤猪脚的地方啊!
仙女手执长笛,又如一位行走天涯的侠女。她是来专程守护古镇的吗?我的思维有些零乱了……
好在夜色很快来临,掩饰了我内心的零乱与慌张。但夜空中那轮细细的弯月,在湖水的映衬之下,还是明目张胆地勾起了古镇的许多过往。
白日里雄伟的定广门,在夜色中更加巍然挺立,给古镇的人们带来一种安慰与安宁之感。
也许是最后一群游人走在回去的路上了,古镇即将空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客匆匆古镇却依旧,谁会在意谁来过谁又走了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古镇不记得你,你的记忆中却一定有过它的影子……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