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白涛816地下核工程
816工程,就不能不提起中国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这个名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显得太过陌生,但是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词,千千万万我们的父辈为了三线建设离开他们熟悉的,生于斯长于斯的沿海城市,迁到并扎根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山沟里,大山里,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在深山峡谷、荒原大漠中度过……那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年代!816工程作为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即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1966年由中央军委、周总理批准建设,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18年间,数万军民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献了青春献终身,共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中国国防三线建设时代凯歌!
816地下核工程地理位置:重庆涪陵区白涛镇319国道与乌江旁。
出行在外,尾箱的干货(都是家家那里领养回来的):从左到右依次是车载工具箱,家家帆布袋(肚子抗不抗议就看它了),应急折叠路锥。
风火轮腾云驾雾,带我来到319国道旁的第一个观景点:乌江赤壁。
继续前进,又来到第二个观景点,又是乌江,跑题了?NO! 乌江水可是与816紧密相关的,可以说没有乌江水就没有816工程。
继续赶路,一栋苏式的建筑特色出现在眼前,方方正正,红砖毕露,墙体上的宣传标语,仿佛将人带至那个红色满溢的年代。顶部的816地下核工程标牌提示我目的地已到达。
虽然这标语诞生在红色时代,但放在当下时代依然成立。
背景介绍:816地下核工程是世界第一大人工巨洞。 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轴向线叠加总长达20余公里,洞体施工挖出的土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整个洞体建筑布局宛如迷宫,抽屉形的建筑洞体,洞内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温度维持在25℃左右。曾有多位中科院院士在对洞体进行详细考察后评估,816军工洞体在世界上已解密的人工洞体中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
参观路线图:绿色是开放区域,蓝色是未开放区域。我们顺着黄色图示路线参观。
如果没有洞顶的字,谁也不知道这是世界第一大人工巨洞的入口。
电瓶车载着我们驶入深深的地道,斑驳的光影打在身上,让人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
原内设两台8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一旦建成将是中国第一座利用核余热发电的核发电厂。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模型,随着蘑菇云出现,中国终于挺直了腰杆。
9号取水洞,主要是反应堆冷却用水。取水口在离这里几公里远的乌江里,总共有三根管道,每根管道直径三米,据说一旦启动,乌江水位会减少三分之一。这也是乌江水对816工程的重要性。
堆工热回路厂房,放在地面上,这样的大厅根本不起眼,但是别忘了,这可是人工挖掘出来的,六万人挖了十几年啊!!想想当年的劳动场面都让人眩晕。
反应堆的底部,俗称锅底的地方,这口锅的直径大约是20米左右,深5米,原本安装了安全泵,生产泵和控制泵等,对核燃料的生产予以调控。锅底周围铺满了从云南运来的重晶石砂。屋顶连接着反应堆,也是密密麻麻的圆孔,如果工程投产,这里是辐射最强的地方。
大厅里面的1984根燃料棒一一对应,只要哪根燃料棒出现问题,就会在相应的圆盘上得以显示。
大厅墙上当年留下的标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是一句多么豪迈口号,当年,有多少热血军民在这口号下战天斗地,谱写了曲曲激奋人心的壮歌。
工程的心脏部位——核反应堆大厅,大厅位于八层位置,想象一下,在山腹内挖掘出高79米的洞体,该是多庞大的工程!大厅空高30米。顶部的桁架,宽一米多,每根桁架都是100多吨重一体式钢梁,当年架设的时候起重机无法开进来,所以是先安装钢梁再向下开挖洞体。
地面下方的圆形钢板上总共有1984个孔洞,这些孔洞就是当年设计置放核燃料棒的地方,每根燃料棒长20多米,如果全部树立起来,该是多么宏大的场景。
8号环道,属于整个工程的后处理区,体量巨大,宏伟宽阔。
铀净化机镎提取厂房,主要功能铀镎分离、净化制取二氧化镎产品目的。
5号导洞长339.7米,宽4.5米,高3.5米,是景区出口。洞内左右各遗留37个石墩,设置为主题展示区,主要展示当年无数工程兵参军打洞、退伍转业、故地重游不同时期的工作、生活、学习用品。
回到地面,重见天日,山后的那根烟囱就是地下核工程的通风管道。
坐在驾驶室里,闪烁的仪表提示我向下一站出发,但是心里那份激情久久不能退去。
“816”,它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 这个历史名词叫作“三线建设”; 这种民族精神叫作“无私奉献”; 这段共和国的记忆叫作“备战备荒”; 而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汇成一句话,就是——“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我们着眼未来,享受着和平之下的美好生活时,一定不能忘记,在这繁荣的背后,有着几代人几乎忘我式的牺牲。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